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ha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是教学的主阵地,在小学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让他们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让劳动之花开遍校园。
  一、语文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意识
  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与学科素养相融合,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涵盖有关劳动教育主题的文章和综合性活动有很多,如《祖国的园子》《清平乐·村居》《千年梦圆在今朝》等,语文教师要善于解读教材、利用教材,让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比如教学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描述道“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个“学”字,写出了孩子们热爱劳动,天真活泼的样子,让学生从古人的生活中感到劳动光荣,感到劳动有趣,感到劳动快乐,在劳动中发现自我的才能,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种下劳动能让人快乐、幸福的种子。
  语文学科除了学习和开展有关劳动的课文、活动后,还布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作业,联系课文让学生以图片、视频、写作的方式完成家政劳动作业。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如擦桌子、洗红领巾、收拾书包、系鞋带、折衣服、包书皮、剥豆子、浇花、拔草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知道每个人都要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高年级生活性劳动技能略有提高,如煮饭、煮菜、晾衣服、洗碗、买菜、洗厕所、收拾房间、烘焙等,要让学生学会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等,学生在劳动的同时,记录自己的成长与收获,既培养语文感悟能力,也培养了劳动素养,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二、数学课堂渗透劳动教育,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劳动教育不仅是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智能,一直是学校教育一个永久的话题。在学校学习知识、锻炼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所有的学科都需要脑力劳动,尤其是数学,数学离不开实践操作,更离不开思考和顿悟。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课件出示: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想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充分想一想会有几种种植方法?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验证。可以用小棒代表树苗,搭建模拟劳作的平台,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植树”的劳动过程中找出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算出一种方法以后会跃跃欲试体验其他方法解题,学生获得成功以后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俗话说“头脑是越用越灵活的”,让学生在模拟劳作中反省思考,感悟到“小劳动蕴含大道理,简单劳动激发高阶思维”,劳动能促进思维发展,提升思维水平,还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除了上数学课需要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外,学校的数学活动周也可以设置许多凝结脑力智慧的活动。如魔方比赛、24点大王、七巧板、华容道、数独、五子棋等是学生喜欢的数学游戏,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主动探索,积极开动脑筋,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永攀智慧的高峰。
  三、科学课堂渗透劳动教育,体验劳动乐趣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科学课上,教师精心备课,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课程,笔者所在学校是“绿色校园”,种植的树木种类比较多,认识学校的花草树木是必修课。每个班级到科学的探究性课程,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参与其中,带着笔记本记录自己所听、所得,课后和教师、家长分享他们的收获,探索大自然的种子悄悄埋在学生心中。
  跟随教师进行探究性课程以外,各班级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在班上开辟“绿植小天地”,班级自发组成绿植小分队分任务培育本组的“绿植小生命”。到了假期,小组长还会把本组的绿植带回家养护,下个学期还会如约来到班上。
  开展蝴蝶养殖,从寻找虫卵开始,再细心护养,为蝴蝶寻找食物、继而了解蝴蝶生活习性、观察蝴蝶的变化,交流养殖心得、放飞蝴蝶回归自然。通过纪录、绘画、摄影等系列方式,呈现蝴蝶的一生,将劳动教育与生命教育相融合,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除此以外,科学课还可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让学生做一些操作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如怎么让点灯亮起来,风车是怎样运转的、生活中的小发明、废弃物品的利用创造等。手脑并用,智力开发,让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劳动素养相辅相成,在动手创造发明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四、艺术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孕育劳动之美
  因为人类的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和人类社会,进而也创造了文化艺术。许多的劳动就是艺术灵感的体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不言而喻,因此在艺术学科上教师不仅仅是进行美育的培养,还要把劳动之美贯彻在学科教学中。
  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发现挖掘培养学生劳动美的素材,从音乐作品中明白其想要表達的思想内涵和深层意义。如低年级的《劳动最光荣》《从小爱劳动》《太阳和我做值日》,从简单明了的歌词中就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劳动现象,产生劳动的欲望和热爱劳动的意识。高年级的学生不仅可以从歌曲中发现劳动美,还可以从许多音乐鉴赏课上体会劳动的魅力,比如欣赏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让学生体会到歌词所反映出的劳动场面,还可以让学生欣赏工人劳动的视频,说说观后感。
  美术是审美与劳动创造相结合的学科。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欣赏作品到认识劳动,绘画作品到领悟劳动,制作作品到品味劳动,展示作品到热爱劳动,一系列循序渐进的将艺术与劳动相融合,润物细无声,让劳动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除课本中的教学外,教师还可结合地域风俗,因地制宜,挖掘本土特色,注重学生实践探究和真实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劳动、感恩劳动,提高劳动素养,拥有健康的身心。
  五、德育课程渗透劳动教育,共育劳动之花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倡导在活动中育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人,要求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完成。劳动实践创造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个体,必须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成立班级“劳动小分队”,同心协力把班级卫生、包干区卫生搞好,为班级的美丽和整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行垃圾分类,努力从自身做好,养成良好的习惯。看到学校有垃圾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和同学一起把学校的草坪杂草清除干净,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带来的变化也是无穷的。
  学校还可结合特定的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开展劳动美最光荣的活动周,组织学生制作各类具有劳动意义的物品、开展向身边的劳模学习、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暖心的事、通过手抄报、画报等收集有关劳动的诗文、故事、谚语等,体会劳动者的智慧。
  每周学校开设走班制的兴趣班,围绕劳动主题开展手工制作、手工编织、做手工摆件、美术拓印、丝网花制作技能等课程,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交给学生一些手工的技法,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再创造,通过各种创新性劳动体验,不仅锻炼大脑,还锻炼了双手的灵巧,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体验劳动的创造与乐趣。
  此外,还把劳动教育扩展到家庭、校外、社会,适当参加校外公益劳动,定期参加社区组织的劳动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的光荣。如到敬老院陪老人谈心、表演小节目,参加社区义工劳动服务、参与垃圾分类宣讲等公益劳动。
  探索新的德育教育的形式,可以在研学旅行中嵌入劳动教育,拓展劳动教育空间。研学旅行的内容可以安排农耕体验、烹饪学习、非遗文化学习、传统劳动技艺体验、科技制作学习等,让学生开眼界、长见识、通世情、劳筋骨、养德性。
  劳动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立德树人的在小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互结合,必须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层面与家庭、社会相结合进行全面推进,才能够将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其他文献
好习惯的培养得从娃娃抓起,幼小衔接是关键,常规管理抓到位后教学过程会轻松许多。不是现在的孩子真有多难教,而是我们的老师还不懂孩子,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这些状况曾经在我的课堂上也遇到过,我从培养学生的“听觉”开始,音乐的奇妙在于可以迅速稳定学生情绪,安抚他的内心,创建和谐的氛围。我跟学生见面的第一课,会在黑板上画一只耳朵并告知它的重要性。学生若具有一双“会听音乐流动、会听老师引导、会听钢琴辅助、会听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提到:“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随着人教版新教材的运用,它把大量的主题性阅读资料整合放在课内完成,改变了阅读只在课外的传统格局,在这一背景下,群文阅读为这样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对于阅读量较少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如何在实际的时间内,围绕议题,精选适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下,新课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有各式各样的课堂模式的探索探究,颠覆了传统课堂上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在导学案应用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出来的一种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导学案——问题式导学案,也逐渐被应用在高中各科的教学中。  一、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问题式导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利用“问题”形式进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分析得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应用。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我们推崇的学习方式,但以前的小组合作一般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学校开始尝试把信息化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当中。  一、激励机制,增强自信  学生一到高年级,愿意主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的人特别少。和孩子交流发现,他们基本上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是一到表现自己的时候就是不能自信。如
期刊
对于高中生物学这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来说,实验的设计首先要把握实验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明确实验的目的。除此之外,在实验之前,要把实验的原理跟设计思路理清楚,在实验的设计上一定要合乎实验的逻辑,对于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书写的规范一定要按照严格的要求进行。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要进行全面的分析。从根本上来说,高中生物学实验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
期刊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父母大都在工厂上班,从事长达9~12个小时的工作。留守儿童在老一辈的溺爱中成长,他们缺乏家长有效的管教和陪伴,甚至有很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  面对现实,我清楚地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单纯地依托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课后不加以复习和巩固,学过的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能否用较少的时间而又
期刊
音乐与美术都是一种艺术形式,但是各有不同,美术更为直观,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画家想要表达的想法。音乐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或者一些歌词来表达情感,学生有时候不能体会到音乐的艺术美和抽象美。小学生是非常活泼和好动的而且喜欢做游戏。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把握这一特点,用游戏增加音乐课堂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悟音乐。  一、通过音乐剧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中游戏的方式有很多种,此音乐剧并非在
期刊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其所创造的关于音乐教学的系统。奥尔夫认为人类会无意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如语言、唱歌、跳舞等。奥尔夫教学方法的核心是:注重人的感性。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奥尔夫将音乐思想融入到音乐教育中,令学生主动參与到音乐之中,例如随着音乐拍腿、跺脚、拍掌、捻指等, 均能获得较好的
期刊
“爱种子”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课堂,具有弹性、灵活性和应变性,它强调学生自主、互动、探询、反思,是个开放性的课堂。笔者从不同的方面去探讨“爱种子”教学模式下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策略,从而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课前预习:扫除知识障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首先,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本节课学习单的内容,解决本节课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扫除知识障碍;其次,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构建新旧知识点
期刊
教材意味着什么?笔者认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上海特级教师朱浦曾经指出:“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之一,世上没有一套教材是专为你所教的学生而编写的;教师要对教材和教学资源整合、调整和补充。”如何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增值?笔者将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挖掘教材,以实现“例”价值的最大化。  一、挖掘“例”的留白  以下笔者将以深沪版牛津教材1A Uni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