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遗传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8686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粒体遗传病是由于线粒体及其DNA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引起以能量代谢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代谢性疾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异常可表现为点突变、缺失或重排及线粒体DNA耗竭等,进而影响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氧化磷酸化功能。mtDNA突变的调控因素众多,导致线粒体病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和临床异质性,加之线粒体病的单一病种发病率较低,造成此类疾病易发生误诊和延诊。本文回顾了mtDNA的各种致病性和良性改变,并对各种变异类型和临床特点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在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致病基因SMN1第7外显子拷贝数的检测和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ddPCR技术和常规的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同时对56个SMA家系共138例样本(其中产前诊断样本17例)行SMN1基因第7外显子拷贝数的检测,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d
期刊
目的对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患者家系进行PMP22基因的拷贝数分析,为患者提供病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获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妻子的外周血DNA,从羊水中获取胎儿DNA,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PMP22基因进行检测,异常结果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进一步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父亲存在PMP22基因杂合性重复,二人PMP22基因外显子测
目的对一例颈部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和颈部皮肤皱褶(nuchal fold,NF)增厚的胎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为评估再发风险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G显带核型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based arrays, SNP-Array)对胎儿及其父母进行分析。结果高密度SNP-Array芯片检测显
着色性干皮病、Cockayne综合征和毛发硫营养障碍都是由于存在核苷酸损伤切除修复缺陷、不能有效修复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从而出现症状的一组紫外线敏感性疾病,其遗传模式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涉及的致病基因已知有13个。不同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处于DNA修复及转录通路上,因此各病之间症状时有重叠,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也相当复杂。本文就着色性干皮病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阐述其致病基因的突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异常血红蛋白Westmead(hemoglobin Westmead,Hb WS)复合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学与基因型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方法收集血液学分析、血红蛋白分析和基因检测确诊的Hb WS复合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1~53岁。用XE 4000i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目的对1例先天性肾性尿崩症患者及其家系进行AVPR2基因突变检测,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抽取先证者及5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提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AVPR2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并直接测序。结果先证者表现为出生后即开始多尿喜饮,泌尿系统CT提示显著双侧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无效,用双氢克尿噻治疗部分有效。DNA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AVPR2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c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家系进行PKHD1基因突变分析,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胎儿脐带血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二代测序法对胎儿脐血行PKHD1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并应用Sanger测序法明确可疑致病位点,用PolyPhen-2及SIFT软件对新突变位点进行致病突变分析。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胎儿PKHD1基因存在c.11314C>T(p.Arg3
期刊
目的探讨1例严重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伴一次不良孕产史的孕妇的遗传学机制,并对其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方法采用高分辨染色体G显带确定患者的核型,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进一步对核型进行鉴定,并采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检测其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并分析与其临床表现的关系。通过羊膜腔穿刺对胎儿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孕妇为嵌合体,外周血含有47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