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通过改善环境来提高生活质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对生态河道的要求也越强烈,本文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河道 问题分析 设计
中图分类号:TV143+.3 文献标识码:T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29―01
一、生态河道的理念
所谓生态河道,不仅要有河流的传统功能―― 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河道的环境,提供怡人的绿色生态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我净化能力,确保河道中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二、河道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 “上拦截、中蓄用、下造景”摩尔沟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某市的河道的具体情况,联系生态河道的治理理念,确定了“上拦截、中蓄用、下造景”的总体思路,即上游设计拦沙堰拦截泥石流,中游设计挡水建筑物拦蓄部分洪水,下游利用蓄水沿河造景,创造怡人的滨水景观在洪水治理方面,本着“以导为主,合理蓄用”的指导思想;在景观设计方面,拟在河道两侧建人工湖,打造分散的景观节点,同时开发下游湿地;在生态建设方面,岸线自然,富于变化;河道有冲有淤,坡度有缓有急;在不同河段,均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动物的生存;采用生态护岸对河岸进行加固
2.泄洪槽与景观槽相结合的断面形式
夏季是防汛关键的时期,要保持河道通畅,迎接洪峰,安全度汛;而夏季又恰恰是景观最好的季节,是人们最渴望亲水嬉水的季节,希望有大的水面以维持景观需求。摩尔沟采用泄洪槽与景观槽相结合的断面形式,可以实现既保证防洪安全又满足景观需求的目标。单槽即只有泄洪槽,更便于行洪,但两侧岸线布置难度较大,景观效果不佳,也较难实现亲水;双槽即一侧泄洪槽,一侧景观槽,行洪较好,运行管理难度也较低,但会出现一侧岸线僵硬的现象,影响景观效果和一侧的亲水三槽即两侧布置景观槽,中间布置泄洪槽,在景观效果方面可以实现双侧亲水,兼顾了未来发展。泄洪槽位于中间,亲水岸线避免了顺治僵硬现象,可以设计的更加符合美学要求。
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综合单槽、双槽、三槽方案,提炼出综合分槽方案,即上游衔接截洪沟河段采用双槽,中游人口聚集河段采用三槽,下游黄河人海口河段采用单槽
3.因地制宜的生态护岸
河道布置生态护岸。生态护岸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它结合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生态河道治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态护岸主要包括3种:(1)自然原型护岸;(2)自然型护岸;(3)多自然型护岸。自然原型护岸指只采用种植植被保护河岸、保持河岸的自然特征。自然型护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以增强河岸的抗冲刷能力。多自然型护岸是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具有更强的抗冲刷能力,能抵御更大的洪水,它是目前最广泛的生态护岸形式。
在河道设计中,通过Delphi模型分析决定,对不同的河段或同一河段的不同部位采用了不同的生态护岸:在下游单槽断面,考虑到防洪,同时避免冲刷,采用自然型护岸,在单槽断面上端铁路桥和G110桥附近,采用多自然型护岸;在二槽断面河道,主槽为防冲,采用多自然型护岸,清水槽采用自然型护岸;在三槽断面,主槽仍采用多自然型护岸,清水槽为了满足给市区周围营造优稚水环境的需求,采用自然原型护岸。
4.蜿蜒曲折的亲水岸线设计
在确保河床滩地稳定、河道堤岸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河势,改变惯用的僵硬的岸线设计,打造多变的河底线和河岸线;沿河建设生态景绿化工程,一般以景观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现有植物资源,根据植物的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等特点,合理、科学的对植物进行配置。同时,因地制宜,设置景点:空间较窄,游人活动受到限制的地方,适当布置湿地公园、生态园林等,为水生动植物和鸟类提供栖息的场地;空间较宽阔的地方,适当开辟浅河道,使游人更加易于亲水;小河道两侧用栈道或小桥连接,增加情趣;大桥两侧,可以设置迎宾园,烘托迎宾的热烈氛同。
三、生态河道治理
1.堤围及护岸工程
各种标准的堤围是河道治理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水利工程设施,对保证水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化河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般结合市政道路采用占地较少的垂直挡墙式防洪堤,但应对水下部分进行柔性化和粗化处理,水上部分结合城市规划营造亲水空间。在非城镇化河段,堤防要采用缓坡式设计,具体型式要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护岸工程要选用抛堆或干砌方式,自然、植物护岸尽量不用“三面光”措施,对己经可不得己使用混凝土的堤岸按生态型护堤法进行覆土改造,努力构建“绿色堤防”。
2.清淤清障
为更好地给洪水出路,防止人对水的过度侵扰,疏浚清淤与河障的清理是河道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河道疏浚清淤主要是通过增大过水断面改善洪潮动力条件,但工程范围、时机和工程量要有研究论证。河相变化有规律,需要与之适应。疏浚清淤一般工程量大,水下作业强度大,应做好各种控制措施,必要时可与环保型清淤和航道维护型清淤结合。水下疏浚机械开挖会对水生物造成伤害,应加强相关的监测工作,设计要考虑避免平坦单一的大断面开挖型式,施工的时间、频率和强度要控制好。对较大规模的疏浚清淤要做好生态环保修复措施。
清障应是对河道堤防范围以内影响河道行洪的人工构建筑物按一定的设计洪水标准进行清理、拆除。这类人工构建筑物可以是农业开垦的,也可能是地方开发用于工业或其它用途的,按有关规定都必须无条件拆除。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和地方保护主义,这项工作往往又是难度最大的。从现实出发,从易到难,从河滩地到堤坝范围,首先对围外围子堤实施拆除,使其恢复过水行洪,重新形成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是较可行的办法。
3.控导工程
控导工程主要指节点上各类水闸、船闸等对水沙分流、河相变化起主动调节控制作用的水利枢纽设施。此类工程措施,特别是关键节点上大型控导工程因改变河道分水分沙条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充分论证,遵循河流动力、潮汐作用主泥沙冲淤的规律特性,统筹兼顾考虑包括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下游的消力池、护岸设施既要确保工程安全和维护河床河势的稳定,还要有利于人与水的亲近和水生物的生长活动,要照顾到水生动物的洞游特性,并采取适当措施提供方便。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逆性,为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4.滩涂围垦开发
河道滩涂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地域和面积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的需要,更是人类的需要。不当的滩涂围垦开发人为地消灭滩涂的湿地功能。需要明确的是,没有进行生态评价和采取相应措施的滩涂围垦会严重影响河道的完整性及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但人类的发展,泥沙的淤积都要求土地的增长,滩涂围垦开发不可避免,关键是要趋利避害,做好规划、技术指导和协调管理,强化湿地保护功能,严格控制规模,并以围垦开发面积不超过新成滩面积为底线。围垦造地一方面增加土地资源,另一方面開发土地意味着湿地的消亡。在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要达到一个平衡,按照湿地淤积增长的速度考虑围垦的规模,是较现实的选择。同时,对己成围土地,要先从水产养殖,农业种植和其它特色产业入手,做好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和保护,尽量延长其湿地生态环境功能。
四、结束语
河道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设计者要拓宽思路,结合生态学、工程学、水利学的知识,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德金.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2]徐国宾.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08.
[关键词]河道 问题分析 设计
中图分类号:TV143+.3 文献标识码:T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29―01
一、生态河道的理念
所谓生态河道,不仅要有河流的传统功能―― 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河道的环境,提供怡人的绿色生态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我净化能力,确保河道中水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二、河道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 “上拦截、中蓄用、下造景”摩尔沟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某市的河道的具体情况,联系生态河道的治理理念,确定了“上拦截、中蓄用、下造景”的总体思路,即上游设计拦沙堰拦截泥石流,中游设计挡水建筑物拦蓄部分洪水,下游利用蓄水沿河造景,创造怡人的滨水景观在洪水治理方面,本着“以导为主,合理蓄用”的指导思想;在景观设计方面,拟在河道两侧建人工湖,打造分散的景观节点,同时开发下游湿地;在生态建设方面,岸线自然,富于变化;河道有冲有淤,坡度有缓有急;在不同河段,均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动物的生存;采用生态护岸对河岸进行加固
2.泄洪槽与景观槽相结合的断面形式
夏季是防汛关键的时期,要保持河道通畅,迎接洪峰,安全度汛;而夏季又恰恰是景观最好的季节,是人们最渴望亲水嬉水的季节,希望有大的水面以维持景观需求。摩尔沟采用泄洪槽与景观槽相结合的断面形式,可以实现既保证防洪安全又满足景观需求的目标。单槽即只有泄洪槽,更便于行洪,但两侧岸线布置难度较大,景观效果不佳,也较难实现亲水;双槽即一侧泄洪槽,一侧景观槽,行洪较好,运行管理难度也较低,但会出现一侧岸线僵硬的现象,影响景观效果和一侧的亲水三槽即两侧布置景观槽,中间布置泄洪槽,在景观效果方面可以实现双侧亲水,兼顾了未来发展。泄洪槽位于中间,亲水岸线避免了顺治僵硬现象,可以设计的更加符合美学要求。
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综合单槽、双槽、三槽方案,提炼出综合分槽方案,即上游衔接截洪沟河段采用双槽,中游人口聚集河段采用三槽,下游黄河人海口河段采用单槽
3.因地制宜的生态护岸
河道布置生态护岸。生态护岸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它结合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生态河道治理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态护岸主要包括3种:(1)自然原型护岸;(2)自然型护岸;(3)多自然型护岸。自然原型护岸指只采用种植植被保护河岸、保持河岸的自然特征。自然型护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以增强河岸的抗冲刷能力。多自然型护岸是在自然型护岸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具有更强的抗冲刷能力,能抵御更大的洪水,它是目前最广泛的生态护岸形式。
在河道设计中,通过Delphi模型分析决定,对不同的河段或同一河段的不同部位采用了不同的生态护岸:在下游单槽断面,考虑到防洪,同时避免冲刷,采用自然型护岸,在单槽断面上端铁路桥和G110桥附近,采用多自然型护岸;在二槽断面河道,主槽为防冲,采用多自然型护岸,清水槽采用自然型护岸;在三槽断面,主槽仍采用多自然型护岸,清水槽为了满足给市区周围营造优稚水环境的需求,采用自然原型护岸。
4.蜿蜒曲折的亲水岸线设计
在确保河床滩地稳定、河道堤岸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河势,改变惯用的僵硬的岸线设计,打造多变的河底线和河岸线;沿河建设生态景绿化工程,一般以景观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现有植物资源,根据植物的形态、色彩和季相变化等特点,合理、科学的对植物进行配置。同时,因地制宜,设置景点:空间较窄,游人活动受到限制的地方,适当布置湿地公园、生态园林等,为水生动植物和鸟类提供栖息的场地;空间较宽阔的地方,适当开辟浅河道,使游人更加易于亲水;小河道两侧用栈道或小桥连接,增加情趣;大桥两侧,可以设置迎宾园,烘托迎宾的热烈氛同。
三、生态河道治理
1.堤围及护岸工程
各种标准的堤围是河道治理中最重要、最普遍的水利工程设施,对保证水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化河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般结合市政道路采用占地较少的垂直挡墙式防洪堤,但应对水下部分进行柔性化和粗化处理,水上部分结合城市规划营造亲水空间。在非城镇化河段,堤防要采用缓坡式设计,具体型式要因地制宜,避免千篇一律,护岸工程要选用抛堆或干砌方式,自然、植物护岸尽量不用“三面光”措施,对己经可不得己使用混凝土的堤岸按生态型护堤法进行覆土改造,努力构建“绿色堤防”。
2.清淤清障
为更好地给洪水出路,防止人对水的过度侵扰,疏浚清淤与河障的清理是河道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河道疏浚清淤主要是通过增大过水断面改善洪潮动力条件,但工程范围、时机和工程量要有研究论证。河相变化有规律,需要与之适应。疏浚清淤一般工程量大,水下作业强度大,应做好各种控制措施,必要时可与环保型清淤和航道维护型清淤结合。水下疏浚机械开挖会对水生物造成伤害,应加强相关的监测工作,设计要考虑避免平坦单一的大断面开挖型式,施工的时间、频率和强度要控制好。对较大规模的疏浚清淤要做好生态环保修复措施。
清障应是对河道堤防范围以内影响河道行洪的人工构建筑物按一定的设计洪水标准进行清理、拆除。这类人工构建筑物可以是农业开垦的,也可能是地方开发用于工业或其它用途的,按有关规定都必须无条件拆除。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和地方保护主义,这项工作往往又是难度最大的。从现实出发,从易到难,从河滩地到堤坝范围,首先对围外围子堤实施拆除,使其恢复过水行洪,重新形成湿地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是较可行的办法。
3.控导工程
控导工程主要指节点上各类水闸、船闸等对水沙分流、河相变化起主动调节控制作用的水利枢纽设施。此类工程措施,特别是关键节点上大型控导工程因改变河道分水分沙条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充分论证,遵循河流动力、潮汐作用主泥沙冲淤的规律特性,统筹兼顾考虑包括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下游的消力池、护岸设施既要确保工程安全和维护河床河势的稳定,还要有利于人与水的亲近和水生物的生长活动,要照顾到水生动物的洞游特性,并采取适当措施提供方便。在可能的情况下,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可逆性,为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4.滩涂围垦开发
河道滩涂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地域和面积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的需要,更是人类的需要。不当的滩涂围垦开发人为地消灭滩涂的湿地功能。需要明确的是,没有进行生态评价和采取相应措施的滩涂围垦会严重影响河道的完整性及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但人类的发展,泥沙的淤积都要求土地的增长,滩涂围垦开发不可避免,关键是要趋利避害,做好规划、技术指导和协调管理,强化湿地保护功能,严格控制规模,并以围垦开发面积不超过新成滩面积为底线。围垦造地一方面增加土地资源,另一方面開发土地意味着湿地的消亡。在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要达到一个平衡,按照湿地淤积增长的速度考虑围垦的规模,是较现实的选择。同时,对己成围土地,要先从水产养殖,农业种植和其它特色产业入手,做好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和保护,尽量延长其湿地生态环境功能。
四、结束语
河道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设计者要拓宽思路,结合生态学、工程学、水利学的知识,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德金.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设[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2]徐国宾.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