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这就要求学生需要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较高的体能综合实践能力。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动作技术要领、统一教学标准,进而学生统一行动,统一活动时间。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不能彰显个性特长,不能培养体育拔尖人才。新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挥。笔者在多年教学中,结合新课标理念,大胆改革教学方法,革新教育观念,放权给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动作创新能力、体能调节能力、心里受挫能力等。尤其是在农村中学,虽然体育教育资源较为匮乏,但很实用,在教学中把这些资源充分整合到课堂中,可以综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基础。
一、从思想入手,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思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 在我市“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尽可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学习,不仅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团结合作能力,提高体育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体育运动的协调能力,技术动作要领创新能力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要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要学会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逐步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结合农村中学的资源较为匮乏的特点,我们下大力度革新体育教学方式,把课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师生的优势作用,择优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如:课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训练科目及队友,小组确定训练目标、时间、强度等。通过几个学期的探索,笔者发现这种模式学生很喜欢,也很投入,效果还很好,在历届体育竞技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二、结合体育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1.充分发挥体育课的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在常规性体育活动课上,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完成的任务或动作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不搞一言堂教学,教师不包办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真正把体育精神融入每一位学生心中。如: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多数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新操的示范动作也由师生共同演示,简单易于操作的技术动作由学生做示范。比如跳高、跳远、标枪、铅球、投篮等项目尽量由学生去演示,教师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校正、指导技术动作。这样教学使学生学习印象深刻,愿意接受新知,避免体育教学的枯燥无味,极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兴致勃勃、充满活力。
2.发挥体育考试功能,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精神,提高学生技术技能
体育教学也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部分。近几年中考体育加试分值在35分左右,项目不固定,具有随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按课程标准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科学准确地教给学生,该掌握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心中有数,耳熟能详,该掌握的动作要领,要让学生训练到位。抓住这一契机,抓好学生的训练科目和训练强度。学期初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抓好落实,并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100米短跑项目中,进行反复训练,保持学生体能和技能;掷实心球项目,主要是教给学生动作要领,哪种方式效果最佳,成绩最好。通过师生反复摸索,相互借鉴,获取最佳训练效果。这样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3.做好体育后进生辅导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德勤技能均衡发展的人才
体育教学中,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不丢掉一位体能稍差的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耐心讲解、示范动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学习体育的科学方法,逐步把他们带上正规的训练轨道,实现体育教学的共同进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三、利用各种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能出战绩,这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宗旨,也是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动力源泉。在平时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团结合作意识。设置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与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如设置如下体育活动:跳绳、拔河、篮球对抗赛、团体乒乓球对抗赛、接力跑等集体活动。尤其是在春运会、冬运会中,在实战场上,让学生考验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师生及时反思,做自我检讨,最终使学生心心相通,形成合力。这样,通过实战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要循序善诱,因材施教。不仅要当好学生的技术指导者,又要当好学生生活的好助手,还要当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把各种农村体育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体育特有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提高学生各种操作技能。
一、从思想入手,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思想有多远,舞台就有多大”。 在我市“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尽可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学习,不仅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团结合作能力,提高体育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体育运动的协调能力,技术动作要领创新能力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要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时间要学会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逐步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结合农村中学的资源较为匮乏的特点,我们下大力度革新体育教学方式,把课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师生的优势作用,择优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如:课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爱的训练科目及队友,小组确定训练目标、时间、强度等。通过几个学期的探索,笔者发现这种模式学生很喜欢,也很投入,效果还很好,在历届体育竞技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
二、结合体育专题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1.充分发挥体育课的阵地作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在常规性体育活动课上,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完成的任务或动作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不搞一言堂教学,教师不包办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真正把体育精神融入每一位学生心中。如: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多数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新操的示范动作也由师生共同演示,简单易于操作的技术动作由学生做示范。比如跳高、跳远、标枪、铅球、投篮等项目尽量由学生去演示,教师认真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校正、指导技术动作。这样教学使学生学习印象深刻,愿意接受新知,避免体育教学的枯燥无味,极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兴致勃勃、充满活力。
2.发挥体育考试功能,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精神,提高学生技术技能
体育教学也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部分。近几年中考体育加试分值在35分左右,项目不固定,具有随机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按课程标准要求,把每一个知识点科学准确地教给学生,该掌握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心中有数,耳熟能详,该掌握的动作要领,要让学生训练到位。抓住这一契机,抓好学生的训练科目和训练强度。学期初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抓好落实,并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100米短跑项目中,进行反复训练,保持学生体能和技能;掷实心球项目,主要是教给学生动作要领,哪种方式效果最佳,成绩最好。通过师生反复摸索,相互借鉴,获取最佳训练效果。这样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3.做好体育后进生辅导工作,把学生培养成德勤技能均衡发展的人才
体育教学中,在强调个性发展的同时,不丢掉一位体能稍差的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对他们进行耐心讲解、示范动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他们学习体育的科学方法,逐步把他们带上正规的训练轨道,实现体育教学的共同进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三、利用各种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能出战绩,这是我们体育教学的宗旨,也是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动力源泉。在平时教学时,有意识地渗透团结合作意识。设置相关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与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如设置如下体育活动:跳绳、拔河、篮球对抗赛、团体乒乓球对抗赛、接力跑等集体活动。尤其是在春运会、冬运会中,在实战场上,让学生考验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师生及时反思,做自我检讨,最终使学生心心相通,形成合力。这样,通过实战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要循序善诱,因材施教。不仅要当好学生的技术指导者,又要当好学生生活的好助手,还要当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把各种农村体育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体育特有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综合提高学生各种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