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历史博物馆在展示设计方面的分析,总结了博物馆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提出了博物馆在展示过程中最应该体现出来的关键因素和全新设计方式,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找出现在博物馆在展示设计过程的不足。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
  一、对现代博物馆的回顾性反思
  当代博物馆是一个传播公益文化的载体,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立足于社会、公众、观众的需求,服务于社会群体,为当代学者提供学术上的依据和支持。为开拓创新、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研究成为了一个全局性的问题。现在博物馆行业正经历加速的转型和创新,更注重将科学、艺术、思想、文化等体系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更需要通过新的展示设计方式方法来体现博物馆的核心价值。
  博物馆和展览馆常常是代表并诠释当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当今社会同过去及未来之间的关系,经常是通过历史或文化展览来传达和展现的,并通过保护展馆中所展示的社会风貌来体现。[1]博物馆不仅展示人类文明的遗产、社会和自然历史的价值,凝聚民族精神,更是散发感知美学的场所。而设计师的优势在于创造一种新的刺激性方式,激发出参观者的同理心反应,让观众能在最适当的时间与展品之间形成一种理性的关系。
  二、历史叙述的真实性体现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表征的重要媒介,它所记载的历史表面看来是对历史故事的客观叙事,但实际上,它是被不同政权主流意识上形态及不同文化中解释传统所构建的话语叙事。[2]博物馆的实物展示不仅是一种价值资源,更是一种关于艺术审美与趣味的文化表征,在博物馆的展示方法上也是最常见的,最关键的是模拟真实场景更能触发人们由客观事实产生的主观反应。
  博物馆通过对展品进行分类与重组,基本做到对历史叙述真实性的最优化、设施功能最大化,但通常会忽视展品本身的多元化特征,从而在表现展品的核心价值时会有所空缺。但无论博物馆通过何种方式再现历史的真实,博物馆呈现给观众的都是一种想象。博物馆只能帮助观众指向过去,而不能指望穿透过去。[3]
  对于博物馆来说,新媒体能给予观众对历史事件思考的空间,它给参观者建立了更直观的知识框架,博物馆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希望做到的是为参观者进行高效梳理与整合,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博物馆将展品与展览空间进行逻辑上的规划,利用VR、AR、场景模拟等手段对参观者进行引导,使参观者从入场、感知、体验、思考到吸收,以此来表现整个展览的核心,这不仅是一种感官上的体验,更是对参观者思想上的一种冲击。
  博物馆在展示方面开始加入原址原貌的展示模式、体验模式,为参观者找到那份真实的在场感受。例如德国柏林科技博物馆中的造纸技术馆,在空间布局、灯光效果上进行处理,结合图片和造纸设备,让参观者熟悉造纸流程,体现造纸工作的气氛以及造纸技艺带给参观者的精神感受,使参观者能积极地参与纸张样品的生產,并对空间加以利用,形成一种趣味性的感官体验,在对空间的整体把握上,做到了色彩与展品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触发参观者的审美感知。
  三、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模式
  (一) 互动体验模式
  现在许多博物馆采用全息投影技术,这样会在展示空间中产生立体的三维空间幻象,这种展示手段极易与观众形成交流,还有那些利用数字技术和电子传感器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一种“即时体验”,因观众的参与、经历而存在,也随观众的终止、离去而消失。在互动艺术中,观众更多被诱导进入游戏状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一种趣味性的知识交流过程,观众不再是整个事件的“局外人”。
  博物馆通过展览对历史进行叙述时,在互动艺术的作用下,促使观众成为历史的参与者,以唤醒观众的内心情感为根本出发点,使观众在切身体验中学到相应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内心情感的宣泄,从而触发观众的同理心反应。这在感伤性博物馆中会产生惊人的相互作用。
  (二) 专业展示
  米克·巴尔认为,博物馆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于分析文化事物。每件历史实物展品都有它们深刻的含义,博物馆为提升文化软实力,也就需要多关注参观者的主观特殊性。博物馆在文化展示方面会面临各种局限性,多数博物馆中的实物展品都只是配备了简要的说明文字,从而不能真正让观众了解其深刻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博物馆在现场对每个区域都配备了具有强大专业背景的专家解说员,能为观众提供具有权威性的专业解释。德意志博物馆根据现场的反馈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组织模式:一方面能够为展项提升和新展项的不断研发形成一套以“科学引导”的专业环境;另一方面也能为观者,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科普对象,提供可信度、专业程度更高的展示信息。[4]而国内大多数博物馆都存在缺乏专业的组织,它更应该建设成一个聚集各领域专家的研究性时代场所。
  四、案例分析
  (一)南越王宫博物馆
  从博物馆的各种展示手段来看,对遗址进行1∶1场景模拟,运用VR、AR、全息投影技术,导览牌、导览器、专业解说员等方式都对参观者的信息接收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发现最早的秦汉宫苑实例南越王宫可以看到,南越王宫博物馆以覆罩露明的展示手段进行遗址展示,通过在遗迹上方建造保护性建筑,实现了对遗迹的原址原貌展示,与博物馆三楼模拟复原的曲流石渠1∶1比例的空中花园结合,实现了真实在场感的体验模式,给参观者呈现这条位于现代地面五米深处的180米长的人工水景。
  博物馆对遗迹各个重要部分的解释列在单独的导览牌上,但由于场地的局限性,导览牌只能放在过道的宽敞区域,参观者不能在第一时间将导览牌的内容与遗迹进行对应。曲流石渠遗址与南汉2号宫殿中导览牌与某些遗迹相隔距离较远,与之配套的导览器不能播放,手机二维码语音导览也因为网络限制而不能进行二维码的扫描,这样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传播力。
  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上的各项设施和展示手段还不够完善,专业解说人员也只在相应时间段才做遗迹解说,往往有不少参观者会错过。可以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运用互动艺术装置、全息投影技术等手段对观众进行多方位的专业演示,并通过对博物馆展示方式的改变,在色彩与展示造型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参观过程的趣味性,还能解决导览的各项设施出现问题时,不能让参观者与遗迹之间进行实时互动交流的问题。   (二)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赵眜墓室区域采用自然采光的照明方式,自然采光的利用可以大大节约能源,玻璃幕墙也能带给参观者更通透的视觉感觉。然而光线直接照射遗址,会产生局部温湿度变化,容易导致遗址开裂、变色,甚至坍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的遗迹馆,建筑顶部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屋面,尽管采用防辐射的low-e玻璃,但由于强烈的阳光直射,仍然造成了局部土遗址的生物病害。 除此之外,广州地区夏季炎热,赵眜墓室虽装有空调,但仍然感到闷热,这使观赏者不能长时间呆在遗址附近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与南越王宫博物馆相比,南越王宫博物馆的温湿度调节系统做得较好,在保护遗迹的同时,也为参观者留下了更多驻足停留的时间。
  五、结语
  无论临时性博物馆或是永久性博物馆,最为至关重要的就是触发参观者同理心反应,因此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手段更应该灵活多变。遗址所处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设计过程中的艰难性与挑战性,运用设计元素以及多元化的设计手段进行布展,利用灯光和材质在色彩、设计形态方面进行协调,并且现在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手段对人类视觉的冲击与刺激越来越大,在进行场馆的设计中,不单单将设计方法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在新的设计思想下,利用新的方法、新的工艺与技术拉近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努力实现多元化展示在传播文化的价值。但创意和灵感是无法通过任何科技手段取代的,在文化传播的过程当中,人起到的作用更是无法取代的。
  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与设计理念在博物馆建设的经验中略显不足,而博物馆更需要的是形成创新设计的展示模式和完整的组织系,但我们仍需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全新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这样才能为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展示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乌韦·J·莱因哈特,菲利普·托伊费尔.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展览和陈设设计 01[M].韩晓旭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陈琳.互动艺术创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马萍,潘守永.论博物馆语境下的创伤记忆表征美学——真实在场感的内涵及展示策略[J].中国博物馆,2017,(01).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枯山水庭院是日本园林体系当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形式之一,之所以被称为“负之庭”,在于其营造常常是运用简朴的材料和极简的手法,给人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稍微移动其中的元素都会破坏整体效果。意境的营造是通过人们的观赏、静坐、冥思、顿悟等内心活动,达到对世间的人生感悟,枯山水庭院处处体现出“留白”山水思想和禅宗美学意境,传达了现代园林的极简主义发展方向。  关键词:枯山水;庭院设计;意境;日本园
期刊
摘 要:徽州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拥有着丰富的乡土景观和自然景观,文化景观也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然而古村落在修建之初,在整体规划布局、民居形态、水的处理手法和观念上都从园林美学的角度体现出了艺术美、和谐美和自然美。文章通过对宏村景观美学的研究,提高人们对整个徽州村落的了解,从而使得那些不出名的一些古村落也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徽州;宏村;景观美学  一、绪论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面向社会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了确保给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不仅需要关注到工业的生产建设问题,还需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现阶段很多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当中,为了确保给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更多优秀的旅游业人才,这样就能够解决市场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民居聚落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习俗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见证。随着传统民居聚落的不断减少,传统民居聚落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独特的传统民居的民族特色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它们受到侵害之前我们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保护它们。由于我国传统民居聚落种类的多样性,形式结构更是千姿百态,对它们的保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聚落模式采取不同策略和方法。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土建筑营建文化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继承和发扬优秀乡土营建文化是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鼓励自组织施工传统的技术帮扶是新时期乡土民居建造范式之一,考虑到乡村基础设施缺乏以及实践地点与设计人员相隔遥远交通不便的现状,“自组织改造帮扶”的方法是帮助当地居民实现农居综合功能提升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归原小镇改造设计为例,总结乡村农宅帮扶式改造设计策略,延续乡村风貌与乡
期刊
摘 要:通化县地处东北多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医药生产基地,近年来面临着建设用地存量不足、产业发展受阻、城区自身定位模糊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通化山地资源及其优势,并探寻山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模式,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模糊评判分析法,提出以区域视角破解发展困境,保护生态资源环境,塑造城市山水特色的总体策略。  关键词:小城市;城乡统筹;生态保护;山水特色  一、引言  山地城
期刊
摘 要:汤家汇民居是皖古村落民居之一,其建筑分格和建筑文化是珍贵的历史遗存。这里的民居外部建筑朴素,在功能上注重人性化需求;内部装饰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皖西建筑的独特体现,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汤家汇古民居不仅有独特文化区域的建筑特色,同时也拥有特殊红色文化底蕴。但在历史因素与自然因素的摧残下,汤家汇镇的古民居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保护意识薄弱、地方财力缺乏,加之当地的旅游
期刊
摘 要:公交站犹如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人与城市沟通的纽带。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站台必须要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要顾及人们的精神世界。本文以南宁市的公交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具体分析城市公交车站所存在的問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建造更加合理的、安全的、人性化的城市公交车站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公共设施;公交车站  一、研究背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该运河局部段位的景观更新,利用地域水文化作为记录新的声音而展开更新设计。更新方案通过针对用户调研,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避免破坏城市运河与轮廓的原始肌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治理河岸周边环境,提高水质,联系其它周边生物圈,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让城市整体焕活新生。  关键词:滨河公园景观;海面城市;景观阶梯;生态环境  一、设计选题的依据  此次北运河堤岸景观设计主要是针对京杭大运河天津武清段而
期刊
摘 要:乡村作为农业最早发展的地区,承载着分量最重的文化单元和最具特色的风貌展示。而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乡村也进行了巨大的变革。文章通过对乡村之殇的现象研究出发,以贵阳花溪风景名胜区内的乡村发展为例,探讨在不可逆的城市化进程下,如何充分挖掘乡村的自然文化资源,转换传统“三农”思路,用风景旅游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寻找重生之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乡村规划;文化复兴;旅游  传统中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