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之实。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素质教育。初三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在临近中考复习过程中,越是时间紧,复习方法越要科学有效。
一、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1.提高复习兴趣,克服“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例如,一名射手在进行一系列射击训练时,开始成绩逐渐上升,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成绩却不再上升,甚至下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数学复习阶段表现得十分明显。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搞复习,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致使成绩提高缓慢,甚至下降。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学生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复习的认识,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学生要以“新”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诸如制定新的复习计划;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抓住新颖有趣的内容和习题,把知识串连起来,使书“由厚变薄”。
2.加强双基,全面复习。
在复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复习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对于概念复习,要从实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加以抽象,弄懂概念含义;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数学规律,要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复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
3.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在复习中,要突出重点,主要是指突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突出不易理解或尚未理解深透的知识,突出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要培养学生正确地把日常语言转化为代数、几何语言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数学语言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思考的能力时,还要讲究设问艺术,多在思考的转折点上设问,在理解的疑难处设问,在规律的概括时设问,在旧知引入新知时设问,在有比较、有联系时设问,在学生发现带有普遍性错误的问题时设问,这样,学生就会提高很快。
二、针对中考中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要加强此方面技能的训练
1.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教材中,课本亦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亦有类似的题目,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只要学生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苏步青教授曾经讲过,学不好语文的学生,将会大大限制他在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样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要想学好数学也是相当困难,如要想证明:圆中最长弦的是直径。这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的结论,但是由于不知道怎么样去书写、去表达,因而得不到分。新的教材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对定义、概念的复述要求严格,旨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由于中考是高中阶段的学校招生考试,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因此,在试卷上重视对“双基”考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数学能力,即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强调应用性、开放性与创新意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4.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三、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考试成绩
1.课堂教学公平。
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为什么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差异呢?其中课堂教学公平就是原因之一。所谓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待遇。如果存在差别对待,是否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这种平等或不平等的待遇是否切合平等的对象及其利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聪明灵活、家庭地位高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学生更关心,态度更好,而对其他学生态度平平,甚至不喜欢,这样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导致他们厌学,不喜欢课堂教学甚至老师,学生间的差距就逐渐拉大,久而久之便成为教师眼中的后进生。
2.高度自尊而得不到满足。
每位学生都有自尊心,而有些后进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即使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也会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波动。他们自尊心很强,但又由于不优秀,得不到别人足够的注视,因而得不到他们所认为的尊重,从而对表扬和批评无动于衷,学习情绪低落,不思进取。
有的教师认为,这些学生软硬不吃,无自尊心可言。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对的。如果学生软硬不吃,便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一般人认为,后进生普遍都很自卑。但其实自卑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表现。他们不喜欢被人看不起,被忽视,因此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便被人认为是问题学生。教师要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欠缺的地方,如在安排座位、分配任务等一些小事方面有没有无意当中伤害到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和屈辱的意义,尊重与屈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一种有力的刺激。”教师应激发后进生的荣辱观,尊重他,给其以信任,并相机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反思自己是否采取一些自以为得力而不得法的教育手段,致使后进生在心理上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使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大减,使后进生成绩更差,品德更坏。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只有我们与时俱进,从各个方面着手,多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一、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1.提高复习兴趣,克服“高原现象”。
所谓“高原现象”,例如,一名射手在进行一系列射击训练时,开始成绩逐渐上升,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成绩却不再上升,甚至下降,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数学复习阶段表现得十分明显。平时授新课,新鲜有趣;搞复习,要重复已学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觉得单调、枯燥无味,致使成绩提高缓慢,甚至下降。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学生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复习的认识,主动进行复习,另一方面,学生要以“新”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诸如制定新的复习计划;采用灵活的复习方法;抓住新颖有趣的内容和习题,把知识串连起来,使书“由厚变薄”。
2.加强双基,全面复习。
在复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复习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对于概念复习,要从实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加以抽象,弄懂概念含义;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数学规律,要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复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地进行。
3.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在复习中,要突出重点,主要是指突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突出不易理解或尚未理解深透的知识,突出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要培养学生正确地把日常语言转化为代数、几何语言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数学语言技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思考的能力时,还要讲究设问艺术,多在思考的转折点上设问,在理解的疑难处设问,在规律的概括时设问,在旧知引入新知时设问,在有比较、有联系时设问,在学生发现带有普遍性错误的问题时设问,这样,学生就会提高很快。
二、针对中考中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要加强此方面技能的训练
1.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教材中,课本亦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亦有类似的题目,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只要学生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2.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苏步青教授曾经讲过,学不好语文的学生,将会大大限制他在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样的,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要想学好数学也是相当困难,如要想证明:圆中最长弦的是直径。这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的结论,但是由于不知道怎么样去书写、去表达,因而得不到分。新的教材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对定义、概念的复述要求严格,旨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由于中考是高中阶段的学校招生考试,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因此,在试卷上重视对“双基”考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数学能力,即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强调应用性、开放性与创新意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4.注重思维诱导,培养思维探索性。
良好的思维习惯,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维和独立思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
三、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体考试成绩
1.课堂教学公平。
既然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为什么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有差异呢?其中课堂教学公平就是原因之一。所谓课堂教学公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使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养程度不同的学生享有平等的待遇。如果存在差别对待,是否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对象,这种平等或不平等的待遇是否切合平等的对象及其利益。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对聪明灵活、家庭地位高和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学生更关心,态度更好,而对其他学生态度平平,甚至不喜欢,这样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导致他们厌学,不喜欢课堂教学甚至老师,学生间的差距就逐渐拉大,久而久之便成为教师眼中的后进生。
2.高度自尊而得不到满足。
每位学生都有自尊心,而有些后进生的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即使别人无意中的一句话,也会引起他们内心强烈的波动。他们自尊心很强,但又由于不优秀,得不到别人足够的注视,因而得不到他们所认为的尊重,从而对表扬和批评无动于衷,学习情绪低落,不思进取。
有的教师认为,这些学生软硬不吃,无自尊心可言。这种说法是完全不对的。如果学生软硬不吃,便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一般人认为,后进生普遍都很自卑。但其实自卑是自尊的另一种表现,是自尊心受到伤害的表现。他们不喜欢被人看不起,被忽视,因此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便被人认为是问题学生。教师要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欠缺的地方,如在安排座位、分配任务等一些小事方面有没有无意当中伤害到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和进取心。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尊重和屈辱的意义,尊重与屈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一种有力的刺激。”教师应激发后进生的荣辱观,尊重他,给其以信任,并相机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反思自己是否采取一些自以为得力而不得法的教育手段,致使后进生在心理上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使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大减,使后进生成绩更差,品德更坏。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只有我们与时俱进,从各个方面着手,多方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