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繁荣稳定,在“四抓、四个着力破解”上狠下工夫,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体系培育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手段完善为关键的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新路子,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是抓基础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多年来,我们通过采取政府立项推动、部门分头组织、市场主体投入、农民广泛参与等多种有效形式,极大地推进了“三网”进村入户和“三电”普及应用,确保农业农村信息化“落地生根”加快发展。目前全省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96,1%,行政村通宽带达到70%以上,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户户通)实现97.6%,全省农村居民每百户有计算机29.7台、移动及固定电话247部。目前,全省已初步建起一个上下协调、运行有序、触角到农村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均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经站明确信息服务职责。重点建设完成达到“五个一”标准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800多个,占全省村级信息服务站(点)的32%,其中星级站达到1000个。从2011年起,在全省谋划并组织实施了“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结合阳光工程项目,通过采取县市申报任务认定基地、国家与省安排专项培训资金、推广“4+1”培训模式、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和组建师资库等形式,已在全省33个县市培训骨干
农村信息员6000人,目前这部分受训人员已经成为活跃在农村基层、懂信息会操作、能增收会致富的带头人。
二是抓服务提升,着力破解信息推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几年来,吉林省农委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广电媒体、信息化骨干企业等密切合作,倾力打造了集电话语音、手机短信、农网网站、广电报刊于一体的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全天侯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政策法律、民生事物等多方面的服务。自2006年5月22日,由吉林省农委与吉林联通公司、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共同建成并开通“12316新农村热线”以来,电话呼入量累计达到1200多万个,同步制播《乡村四季12316》电视专题1800多期直播Ⅳ吉林乡村广播“12316”和“长春乡村广播12316”节目300多期,累计帮助农民节本增产增收达180多亿元,目前“热线”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连心线、致富线和解忧线;自2008年3月,由省农委与吉林移动公司共同建成并开通短信平台以来,目前全省注册用户发展到240万人、分类用户15万人,年群发各类短信息15亿条次以上、回复农民咨询短信20余万条次,同步建设开通了《吉林农业手机报》和开办了《零公里信息报》,已经成为全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不断完善建设省市县三级农网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省农委又与吉林电信公司共同建设了“农村吉林”乡镇网站平台。到目前,吉林省共建成省市县三级农网76个、“农村吉林”乡镇网站507个,年发布政务动态、科技政策、市场供求、乡村商贸旅游文化等信息达30余万条次,已经成为农业部门宣传“三农”工作的重要门户网站和乡镇平台。2011、2012连续两年“吉林农网”被省政府授予“先进政府网站”和“优秀特色政府网站”称号。
三是抓技术创新,着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软实力”问题。现代农业是智能化农业,迫切需要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推广应用。从2012年起,我委与省财政厅共同启动了“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专项,主要面向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信息化骨干企业,对有一定原创基础的信息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推广应用。2011年以来,以“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全省16个县市建设终端网店960个,遴选1579家企业、四大类800多个农资产品和六大类1000多个农特产品上线交易,特别是在县市分平台建设、乡村物流、资金结算、农产品展销配送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到目前为止,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成交化肥3.26万吨、销售种子3.2万厅、农药2200件、农机具1320台套以及一定数量的农特产品,同时探索总结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农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同时,按照“低成本、重应用、抓示范”的要求,大力推进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测土配方施肥智能专家服务系统、动植物远程视频诊疗系统等信息技术的试验示范。目前已自主完成设施农业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模型和系统平台开发建设。远程动植物视频诊疗系统已经在部分生产基地、农村服务站点示范应用。特别是在吉林省土肥总站、省移动公司、短信平台和试点县的共同努力下,测土配方施肥智能专家服务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试验示范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试点县农民使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了解自家耕地土壤状况和收到科学施肥建议。
四是抓手段完善,着力破解农业部门“打铁自身硬”问题。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是农业部门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吉林省农委以国家金农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全省农业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向农村延伸。相继组织开发完成了省农委协同办公管理(OA)系统,目前已投入试运行;有效组织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目前国家已批复项目初设,即将招标启动项目建设;着手开展了省市农业部门指挥调度(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前期调研,并筹集到位建设资金;通过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联盟等,调动社会各类资源,启动了两个以村级电子政务管理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了农业部门信息基础设施、办公手段等更新改造,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是抓基础建设,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多年来,我们通过采取政府立项推动、部门分头组织、市场主体投入、农民广泛参与等多种有效形式,极大地推进了“三网”进村入户和“三电”普及应用,确保农业农村信息化“落地生根”加快发展。目前全省乡镇通宽带比例达到96,1%,行政村通宽带达到70%以上,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户户通)实现97.6%,全省农村居民每百户有计算机29.7台、移动及固定电话247部。目前,全省已初步建起一个上下协调、运行有序、触角到农村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均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农经站明确信息服务职责。重点建设完成达到“五个一”标准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800多个,占全省村级信息服务站(点)的32%,其中星级站达到1000个。从2011年起,在全省谋划并组织实施了“万名骨干农村信息员培训计划”,结合阳光工程项目,通过采取县市申报任务认定基地、国家与省安排专项培训资金、推广“4+1”培训模式、统一编印培训教材和组建师资库等形式,已在全省33个县市培训骨干
农村信息员6000人,目前这部分受训人员已经成为活跃在农村基层、懂信息会操作、能增收会致富的带头人。
二是抓服务提升,着力破解信息推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几年来,吉林省农委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广电媒体、信息化骨干企业等密切合作,倾力打造了集电话语音、手机短信、农网网站、广电报刊于一体的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全天侯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政策法律、民生事物等多方面的服务。自2006年5月22日,由吉林省农委与吉林联通公司、省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共同建成并开通“12316新农村热线”以来,电话呼入量累计达到1200多万个,同步制播《乡村四季12316》电视专题1800多期直播Ⅳ吉林乡村广播“12316”和“长春乡村广播12316”节目300多期,累计帮助农民节本增产增收达180多亿元,目前“热线”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连心线、致富线和解忧线;自2008年3月,由省农委与吉林移动公司共同建成并开通短信平台以来,目前全省注册用户发展到240万人、分类用户15万人,年群发各类短信息15亿条次以上、回复农民咨询短信20余万条次,同步建设开通了《吉林农业手机报》和开办了《零公里信息报》,已经成为全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不断完善建设省市县三级农网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省农委又与吉林电信公司共同建设了“农村吉林”乡镇网站平台。到目前,吉林省共建成省市县三级农网76个、“农村吉林”乡镇网站507个,年发布政务动态、科技政策、市场供求、乡村商贸旅游文化等信息达30余万条次,已经成为农业部门宣传“三农”工作的重要门户网站和乡镇平台。2011、2012连续两年“吉林农网”被省政府授予“先进政府网站”和“优秀特色政府网站”称号。
三是抓技术创新,着力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软实力”问题。现代农业是智能化农业,迫切需要大量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推广应用。从2012年起,我委与省财政厅共同启动了“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专项,主要面向涉农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和信息化骨干企业,对有一定原创基础的信息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和试验示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领域推广应用。2011年以来,以“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电子商务试点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在全省16个县市建设终端网店960个,遴选1579家企业、四大类800多个农资产品和六大类1000多个农特产品上线交易,特别是在县市分平台建设、乡村物流、资金结算、农产品展销配送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到目前为止,吉林省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成交化肥3.26万吨、销售种子3.2万厅、农药2200件、农机具1320台套以及一定数量的农特产品,同时探索总结了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农业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同时,按照“低成本、重应用、抓示范”的要求,大力推进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测土配方施肥智能专家服务系统、动植物远程视频诊疗系统等信息技术的试验示范。目前已自主完成设施农业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模型和系统平台开发建设。远程动植物视频诊疗系统已经在部分生产基地、农村服务站点示范应用。特别是在吉林省土肥总站、省移动公司、短信平台和试点县的共同努力下,测土配方施肥智能专家服务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试验示范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试点县农民使用手机即可“随时、随地”了解自家耕地土壤状况和收到科学施肥建议。
四是抓手段完善,着力破解农业部门“打铁自身硬”问题。用信息化手段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是农业部门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吉林省农委以国家金农工程为指导,大力推进全省农业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电子政务向农村延伸。相继组织开发完成了省农委协同办公管理(OA)系统,目前已投入试运行;有效组织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目前国家已批复项目初设,即将招标启动项目建设;着手开展了省市农业部门指挥调度(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前期调研,并筹集到位建设资金;通过组建农业信息化服务联盟等,调动社会各类资源,启动了两个以村级电子政务管理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了农业部门信息基础设施、办公手段等更新改造,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