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35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皮肤消毒不彻底、营养不良症状、术中温度过低、切口接触、敷料的更换频率过少等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加强对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围手术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几率,还能提高临床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方法
临床研究表明,手术部位感染是胃肠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影响手术治疗质量,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另有研究表明,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小肠感染、肺部感染、皮肤感染等,会导致患者的住院周期延长。因此,临床应基于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做好预防措施,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本文对医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3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26岁至68岁,平均(42.62±2.95)岁。其中,16例小肠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6例小肠感染,9例结石肠感染。
1.2 一般方法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了解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表135例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
手术时间 原因 例数(n) 比例(%)
术前 皮肤消毒不彻底 5 14.29
存在营养不良症状 3 8.57
术中 隔离不当 2 5.71
术中温度过低 4 11.43
室内空气不达标 4 11.43
术后 敷料的更换频率过少 5 14.29
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当 6 17.14
切口接触 6 17.14
总计 - 35 100
分析表1中数据,术后切口、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当、术前消毒不彻底是诱发患者出现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主要诱发原因,分别占17.14%、7.14%、14.29%。
3 讨论
胃肠手术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是临床医疗中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对患者产生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改进措施和改善环境,减少这样的并发症的产生成为普外科的主要任务。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不仅对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文献指出,提前作好疾病预防措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中,我院对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表现在术前皮肤消毒不彻底、手术温度过低、室内空气消毒不达标、术后切口接触、未及时更换辅料等[1]。基于此,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3.1 术前预防
(1)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皮肤消毒流程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清除备皮区毛发,有利于降低术中感染的发生几率。医护人员在意识上形成共识,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术后切口的并发症,要完善医疗队伍,改善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更严谨的管理。(2)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了解其营养状况,若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应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加强饮食干预,该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3)加强环境护理。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医院每天患者的流动量较大,空中细菌种类较多,容易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几率。因此,手术室的环境要进行周期性的消毒和清理,避免交叉性的感染。护理人员加强对手术室环境管理,每天定时利用消毒水消毒,每月定期采集控制标本进行检验,了解空气达到情况,达到提高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目的。(4)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学者指出,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对治疗,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抗感染效果。因此,临床可适当调整抗生素用药时间。对于是手术创口较大患者,可于术中追加适量的抗生素,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2]。
3.2 术中预防
(1)合理调节手术室温度。胃肠外科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皮肤会大量暴露于控制中,若手术室内温度过低,容易诱发患者出现感冒症状[3]。(2)控制腹腔冲洗液温度。采用生理盐水冲腹腔是手术治疗的重要步骤。为降低胃肠外科患者术中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巡回护士应做好生理盐水的保温工作,使其温度尽量保持在37℃。③我们要规范操作。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判断切口的类型和手术的方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此类手术,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采用抗生素一类的要抑制细菌的感染,药物的剂量和添加的时间要根据手术的进程和病人的情况酌情考虑。主要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要尽量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小产生切口感染的概率[4]。
3.3 术后预防
(1)控制引流管留置时间。护理人员加强对术后患者引流管引流情况的观察,若引流液的性质、颜色、流速等未见异常,可尽早拔出引流管。(2)每天定时更换伤口敷料。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未定时更换伤口部位的敷料是导致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原因。对此,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为患者更换辅料,若手术部位存在渗血等情况,则需增加辅料的更换频率。
3.4 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
当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后,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时,可先将感染部位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并使用抗菌纱布行包扎治疗。若患者感染部位较深,则需留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适当减少辅料更换频率[5]。
综上所述看,加强对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治疗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有森.外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治疗[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9):6142-6143.
[2]樊辉.结直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
[3]胡少华.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9,88(3):6—8.
[4]李红,黄小民,韩燕茹.116例住院病人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41—1243.
[5]徐秀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J].吉林医学信息,2007,24(1—2):13—14.
关键词: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方法
临床研究表明,手术部位感染是胃肠外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会影响手术治疗质量,还会增加并发症发生几率。另有研究表明,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小肠感染、肺部感染、皮肤感染等,会导致患者的住院周期延长。因此,临床应基于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做好预防措施,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本文对医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3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26岁至68岁,平均(42.62±2.95)岁。其中,16例小肠感染,4例泌尿系统感染,6例小肠感染,9例结石肠感染。
1.2 一般方法
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了解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表135例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
手术时间 原因 例数(n) 比例(%)
术前 皮肤消毒不彻底 5 14.29
存在营养不良症状 3 8.57
术中 隔离不当 2 5.71
术中温度过低 4 11.43
室内空气不达标 4 11.43
术后 敷料的更换频率过少 5 14.29
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当 6 17.14
切口接触 6 17.14
总计 - 35 100
分析表1中数据,术后切口、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当、术前消毒不彻底是诱发患者出现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主要诱发原因,分别占17.14%、7.14%、14.29%。
3 讨论
胃肠手术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是临床医疗中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对患者产生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改进措施和改善环境,减少这样的并发症的产生成为普外科的主要任务。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不仅对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文献指出,提前作好疾病预防措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本研究中,我院对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表现在术前皮肤消毒不彻底、手术温度过低、室内空气消毒不达标、术后切口接触、未及时更换辅料等[1]。基于此,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3.1 术前预防
(1)行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皮肤消毒流程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清除备皮区毛发,有利于降低术中感染的发生几率。医护人员在意识上形成共识,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术后切口的并发症,要完善医疗队伍,改善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更严谨的管理。(2)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了解其营养状况,若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应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加强饮食干预,该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3)加强环境护理。临床研究表明,由于医院每天患者的流动量较大,空中细菌种类较多,容易增加医源性感染的几率。因此,手术室的环境要进行周期性的消毒和清理,避免交叉性的感染。护理人员加强对手术室环境管理,每天定时利用消毒水消毒,每月定期采集控制标本进行检验,了解空气达到情况,达到提高手术室空气质量的目的。(4)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学者指出,术后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对治疗,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抗感染效果。因此,临床可适当调整抗生素用药时间。对于是手术创口较大患者,可于术中追加适量的抗生素,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2]。
3.2 术中预防
(1)合理调节手术室温度。胃肠外科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皮肤会大量暴露于控制中,若手术室内温度过低,容易诱发患者出现感冒症状[3]。(2)控制腹腔冲洗液温度。采用生理盐水冲腹腔是手术治疗的重要步骤。为降低胃肠外科患者术中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巡回护士应做好生理盐水的保温工作,使其温度尽量保持在37℃。③我们要规范操作。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判断切口的类型和手术的方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此类手术,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采用抗生素一类的要抑制细菌的感染,药物的剂量和添加的时间要根据手术的进程和病人的情况酌情考虑。主要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要尽量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小产生切口感染的概率[4]。
3.3 术后预防
(1)控制引流管留置时间。护理人员加强对术后患者引流管引流情况的观察,若引流液的性质、颜色、流速等未见异常,可尽早拔出引流管。(2)每天定时更换伤口敷料。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未定时更换伤口部位的敷料是导致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原因。对此,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为患者更换辅料,若手术部位存在渗血等情况,则需增加辅料的更换频率。
3.4 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
当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后,应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时,可先将感染部位切开,清除坏死组织,并使用抗菌纱布行包扎治疗。若患者感染部位较深,则需留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可适当减少辅料更换频率[5]。
综上所述看,加强对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治疗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有森.外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与治疗[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9):6142-6143.
[2]樊辉.结直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1.
[3]胡少华.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9,88(3):6—8.
[4]李红,黄小民,韩燕茹.116例住院病人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41—1243.
[5]徐秀华.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J].吉林医学信息,2007,24(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