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網络化课堂提供了一个自主、自助的平台,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并对如何有效地学习进行了分析。结合信息技术与理论指导,进而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网络化课堂教学;建构主义;高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姬昱昕(1990-),女,河南郑州人,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助教;彭强,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
在“互联网 ”概念迅速传播的今天,传统课堂也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为了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新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培养体系。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进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就是网络化课堂教学。
一、高校英语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这种灌输知识的方式也容易造成学生认知错误。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希望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改进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但网络化毕竟只是一种信息化实现手段,如何借助网络化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需要借助教学理论的指导。“寻找穿过所不熟悉的领域的道路,一般需要某种地图”,而建构主义作为殿堂级的教学理论,刚好能够为网络化课堂教学提供范式。
二、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概述及内容要求
建构主义最早源于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一些心理学家又在其基础上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冯·格拉赛斯弗尔德正式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1.学习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还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已有的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揠苗助长。
2.认知主体对学习具有能动作用,人脑并不是被动接受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他已有的认知结构为依据,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进而建构起事物的过程。
3.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学习者凭借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新的信息;其二,具体的情景影响学习者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的相关信息。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化课堂设计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网络化只是教学的实现工具,课堂教学才是最后的实质和目标。如何借助网络化形成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设计网络化课堂时首先要把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在具体课堂教学时,要围绕“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1.改变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历史源远流长,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都是如此;19 世纪,德国的赫尔巴特确立了传统的“课堂、教师、教材”“三中心”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然而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正确把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学习智慧的精髓”。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2.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化课堂设计。
(1) 围绕“情景”的课程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要提供提当的问题情境或实例促使学生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知识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或模拟真实学习情景,学习者可以通过虚拟课堂讨论、网络交谈、角色扮演、游戏、实际实习和反馈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课堂中亲和方便的人际交流方式。
(2)以“协作”和“会话”作为手段的课堂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是通过同化(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和顺应(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的方式获取的。“会话”是协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具体包括学生之间的会话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协商”的过程。
3.避免过分依赖网络技术。在网络课堂中,及时聊天工具加深了师生之间交流的频度,网络资源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性。但这些工具本身割裂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识和智慧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情感的健全。键盘和鼠标是无法完全替代眼神和语气的,网络教学不是要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它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小结
目前,网络课堂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推广的范围和应用的深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都还有很多差距。但伴随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网络课堂教学势必在高校教学中获得快速的应用和发展。因为这种方式不仅教授了学生知识,更多的教会了他们学习知识、探讨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新课程视野中的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87.
【关键词】网络化课堂教学;建构主义;高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姬昱昕(1990-),女,河南郑州人,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助教;彭强,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基础部。
在“互联网 ”概念迅速传播的今天,传统课堂也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技术。为了适应未来发展变化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新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培养体系。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渠道。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进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就是网络化课堂教学。
一、高校英语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自我探索的空间,这种灌输知识的方式也容易造成学生认知错误。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希望各高等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改进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但网络化毕竟只是一种信息化实现手段,如何借助网络化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需要借助教学理论的指导。“寻找穿过所不熟悉的领域的道路,一般需要某种地图”,而建构主义作为殿堂级的教学理论,刚好能够为网络化课堂教学提供范式。
二、建构主义理论发展概述及内容要求
建构主义最早源于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一些心理学家又在其基础上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冯·格拉赛斯弗尔德正式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其核心内容就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
1.学习不仅仅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还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者已有的发展水平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不能揠苗助长。
2.认知主体对学习具有能动作用,人脑并不是被动接受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以他已有的认知结构为依据,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推理、判断,进而建构起事物的过程。
3.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活动过程,它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学习者凭借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新的信息;其二,具体的情景影响学习者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的相关信息。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化课堂设计
在网络化课堂教学中,网络化只是教学的实现工具,课堂教学才是最后的实质和目标。如何借助网络化形成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设计网络化课堂时首先要把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在具体课堂教学时,要围绕“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进行课程设计。
1.改变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历史源远流长,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时期都是如此;19 世纪,德国的赫尔巴特确立了传统的“课堂、教师、教材”“三中心”教学理念,其核心是以教师为中心。然而建构主义认为“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正确把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学习智慧的精髓”。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2.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化课堂设计。
(1) 围绕“情景”的课程设计。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要提供提当的问题情境或实例促使学生反思,引起学生必要的知识冲突,从而让学生最终通过其主动的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创设或模拟真实学习情景,学习者可以通过虚拟课堂讨论、网络交谈、角色扮演、游戏、实际实习和反馈等多种手段模拟现实课堂中亲和方便的人际交流方式。
(2)以“协作”和“会话”作为手段的课堂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是通过同化(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和顺应(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的方式获取的。“会话”是协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具体包括学生之间的会话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会话。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这个过程就是“自我协商”的过程。
3.避免过分依赖网络技术。在网络课堂中,及时聊天工具加深了师生之间交流的频度,网络资源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性。但这些工具本身割裂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育的目的除了知识和智慧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情感的健全。键盘和鼠标是无法完全替代眼神和语气的,网络教学不是要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相反它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四、小结
目前,网络课堂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推广的范围和应用的深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都还有很多差距。但伴随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网络课堂教学势必在高校教学中获得快速的应用和发展。因为这种方式不仅教授了学生知识,更多的教会了他们学习知识、探讨问题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新课程视野中的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