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锤炼高超的教学艺术、运用生成的课堂资源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教学艺术 课堂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具有发自内心的真挚的师爱,师生才能彼此尊重、理解、信任,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要在教学中真正发现、了解、认识学生的各个方面。维护学生的个性特长,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交流,多与他们沟通,将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智慧和自信的互动学习的天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我们把爱心带进课堂的时候,切莫忘了把微笑带进课堂。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从根本上强化教育效果。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中自觉接受教育,自觉学习,和谐发展。
其次理解和包容学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包容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好铺垫。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如在学生答问的评价上,对一些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得不同一般,很完整,你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你可以对他说:“你说的已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答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你可以对他说:“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得更好的。”通过不同的评价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协调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协调师生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用鼓励、期待的眼神望着每个学生的脸,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他也能行,会产生“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锤炼高超的教学艺术
要演出一台好戏,演员要讲究舞台艺术。同理,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舞台,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运用好讲台艺术,发挥好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好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课堂艺术要想发挥好,首先要备好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好板书,这就相当于设计一出戏中的表演顺序和精彩对白。其次要给学生以“渔”,把方法道理讲透,尤其是把握好重点、难点,在“渔”与“鱼”的问题上要深思熟虑,绝不可混淆。学生只有把握了“渔”,才能海阔天空地想象,成为人才,实现理想。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强化教学效果,培养、造就21世纪人才。
另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还源于教师的教学功底,它与教学时间钻研程度成正比,更与教师的思想方法密不可分。“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把自己当学生”,意味着换位思考,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还要“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即要突破自我的局限,从多维角度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切记:学生的一切发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高度、深度,最终都取决于角度,取决于教师在什么样的位置来观察,以什么样的立场来考量。
三、善用生成的课堂资源
教师上课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知识的构建有赖于学生的原有基础。从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入手,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从而构建新知识,掌握重点内容,理解难点内容。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在课堂教学中其实就是使课堂具有生成性。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处在倾听状态时,能让倾听的人感觉到被尊重,并且更加愿意把自己内心想法说出来。如果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能首先做到倾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话语上,并能及时地做出合适的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双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倾听。
(二)生成氛围的营造。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我们认为不适宜回答或者偏离了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做出“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再谈”的答复。那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问题在课后真正答复了呢?这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一次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新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可能被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鼓励、赞赏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问或见解,不要随意加以敷衍,而要真正关注。如果真的在课堂内没有办法展开,那就要在课后与学生一起解决,不能不了了之。当教师真的做到时,会使学生觉得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教师是重视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不断被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智慧的不断交汇。
(三)捕捉并重组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一条毛虫、一只蛋和一个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我们也许并非天才,但是我们可以要求并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捕捉,都有可能称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
同时教师要善于重组再生资源。在互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往往会萌发出很多奇思妙想,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出明智判断,思考怎样更好地推进教学,为教学所用。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不只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具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课堂的构建也应动态发展、持续生成。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教学艺术 课堂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具有发自内心的真挚的师爱,师生才能彼此尊重、理解、信任,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知道他们爱什么、想什么、恨什么。要在教学中真正发现、了解、认识学生的各个方面。维护学生的个性特长,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交流,多与他们沟通,将枯燥的课堂变成充满智慧和自信的互动学习的天堂。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观念,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时刻紧绷着脸的师道尊严。我们把爱心带进课堂的时候,切莫忘了把微笑带进课堂。
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判断和选择。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学生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从根本上强化教育效果。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课堂教学中建立起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中自觉接受教育,自觉学习,和谐发展。
其次理解和包容学生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包容学生,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好铺垫。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包容话语。如在学生答问的评价上,对一些学生能力较强的同学,回答得不同一般,很完整,你可以对他们说:“你思考得很有深度,令我赞叹。”对于能力一般的同学的回答,接近答案却不十分准确,你可以对他说:“你说的已经很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做出更精确、更出色的答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回答错误时,你可以对他说:“你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如果你仔细思考,也会回答得更好的。”通过不同的评价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融洽师生情感,协调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协调师生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拍拍他的肩膀,摸摸他的头,用鼓励、期待的眼神望着每个学生的脸,让他们感到老师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他也能行,会产生“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二、锤炼高超的教学艺术
要演出一台好戏,演员要讲究舞台艺术。同理,要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舞台,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运用好讲台艺术,发挥好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好主体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课堂艺术要想发挥好,首先要备好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好板书,这就相当于设计一出戏中的表演顺序和精彩对白。其次要给学生以“渔”,把方法道理讲透,尤其是把握好重点、难点,在“渔”与“鱼”的问题上要深思熟虑,绝不可混淆。学生只有把握了“渔”,才能海阔天空地想象,成为人才,实现理想。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强化教学效果,培养、造就21世纪人才。
另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还源于教师的教学功底,它与教学时间钻研程度成正比,更与教师的思想方法密不可分。“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把自己当学生”,意味着换位思考,实现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移。还要“把学生当学生”“把自己当自己”,即要突破自我的局限,从多维角度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切记:学生的一切发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高度、深度,最终都取决于角度,取决于教师在什么样的位置来观察,以什么样的立场来考量。
三、善用生成的课堂资源
教师上课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知识的构建有赖于学生的原有基础。从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入手,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从而构建新知识,掌握重点内容,理解难点内容。
(一)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在课堂教学中其实就是使课堂具有生成性。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处在倾听状态时,能让倾听的人感觉到被尊重,并且更加愿意把自己内心想法说出来。如果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能首先做到倾听,把注意力集中到学生的话语上,并能及时地做出合适的反应,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双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学会倾听。
(二)生成氛围的营造。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我们认为不适宜回答或者偏离了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做出“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再谈”的答复。那到底有多少个这样的问题在课后真正答复了呢?这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一次机会就这样错过了。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新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可能被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鼓励、赞赏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问或见解,不要随意加以敷衍,而要真正关注。如果真的在课堂内没有办法展开,那就要在课后与学生一起解决,不能不了了之。当教师真的做到时,会使学生觉得提出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教师是重视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不断被激发,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智慧的不断交汇。
(三)捕捉并重组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一条毛虫、一只蛋和一个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我们也许并非天才,但是我们可以要求并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一次精彩的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捕捉,都有可能称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
同时教师要善于重组再生资源。在互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往往会萌发出很多奇思妙想,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短暂的时间内做出明智判断,思考怎样更好地推进教学,为教学所用。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不只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具有个性的生命体,课堂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课堂的构建也应动态发展、持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