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认知因素对数学教学的影响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j4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记忆力与注意力等认知因素制约着他们的学习过程;同时非认知因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重要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同一班里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相近的学生,经过一两年的学习后出现了显著的差别。有的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较大的发展,数学学习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吃力,甚至产生厌恶情绪。这一事实说明学生的数学学习除了受认知因素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人把它们称为非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或学习品质。
  非认知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性格等心理成分。在学生的学习乃至整个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非认知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主要是凭借非认知因素中的动机因素而实现的。动机是发动行为以达到期望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它是发动或抑制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原因。
  学生学习数学是由动机激起和推动的,它直接关系到实现学习活动的水平,进程和效果,成为影响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学习动机越强,那么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越高,学习时就能专心致志,刻苦钻研,遇到困难也会契而不舍,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因而也就更易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二、定向,引导作用
  所谓定向作用,就是说非认知因素能够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学习兴趣问题,它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例有的学生喜欢语文;有的学生喜欢外语;有的学生喜欢历史等,这显然是由兴趣所引导的方向所决定的。所以一个学生愿不愿意学习,或学习到何种程度,往往不全是由认知因素来决定的,而是由非认知因素来定向的。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使感知清晰,诱发人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使人在学习中产生愉乐心情。
  数学学习中的非认知因素,它一方面推动,激励调节着数学学习活动,使其顺利发展,另一方面它自身又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促进其发展,它们处于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之中。数学学习的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之间也是一种辨证统一,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相互因果,所以,数学学习需要使各种因素保持良好循环,不断发展和优化,防止出现各种因素之间的恶性循环。
其他文献
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作为符号,具有感性特征和寓意功能,能表达符号载体之外的抽象意义。汉字具有优美的艺术构形,蕴藏着丰富的美感,它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不只是因为它形体的特征,更因为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    一、汉字的形体美    一种美的形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能唤起人内心的审美情感,去享受和体验各种美。汉字以优美的形态展现出视觉美,形成
期刊
磷脂囊泡与阴,阳离子性表面作用的深入理解对磷脂的生物纳米科技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石英电子微天平及耗散系数测量仪,研究了不同离子性磷脂囊泡在胺端基和羧端基修饰Au衬
一、引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于1952年出版,它在美国,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此书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研究者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人类向自
摘 要:历史课对高中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是高中文化课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论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及教学对策,以期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历史教育可以使学生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吸取历史事件中的经验教训。然而,当前历史课在教学中越来越不受重视,高中历史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新课改要求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问题,推进
2008年1月,IASB发布经过修订的IFRS3企业合并和IAS27合并的与单独的财务报表。本文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的最新进展与变化,并对新版企业合并国际会计准则与美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观 ,以其强大的理论说服力 ,在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产生了越来越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即使是那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 ,也常常不得不把马克思的思
“认识你自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实质上是在追问“人的本质是什么”。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有三个命题:“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一、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论的超越与发展    (一)对黑格尔的“人的本质”的超越与发展  马克思在《手稿》里说到:“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
这是我校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的最后一题,本人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维非常灵活,解法多种多样,大大超出了教师的想象,现将学生的各种解法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希望对同学们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