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转专业班级的班级建设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转专业是高校的普遍现象。本文根据我校转专业的具体情况,指出转专业班级具有住宿分散、构成复杂、凝聚力难形成、归属感欠缺等特点,提出应从做好交接工作、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利用好网络平台、抓住学风建设月契机、提升自身素质、层级管理与轮值周管理相结合等方面工作,以促进转专业班级的班级建设。
  关键词: 高校转专业班级 特点 班级建设
  
  一、引言
  转专业是高校的普遍现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的颁布,更说明了大学生转专业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南京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适应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本着“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打造品牌、凸显特色”的办学理念,自2005年以来即制定了本科生二年级末转专业实施办法[1]P89。这一办法的依据就是我校独特的“2 2”培养模式,即学生入学后前二年,按照学科大类打通培养,增强学生未来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从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个人的特长、兴趣、未来就业取向,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采取院系专业组内选择、学科大类内选择、全校范围内选择等不同方式,实行分流培养。这一办法充分调动和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但这些转过来的学生组建成的新班级,即所谓的转专业班级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考验。我即根据亲身体验就转专业班级的建设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转专业班级特点
  轉专业班级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住宿分散
  一般而言,学生进入大学后,学校会按照班级学号安排住宿。这样有利于管理,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产生……然而,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转专业班级则是一概免谈。我校转专业班级的住宿未改动,仍分散在原专业班级。如金融学院08级有四个转专业班级,共210人,由一个辅导员负责,这些学生仍住在原来的班级宿舍中,分散在六个宿舍管理站中,而全校区仅有十六个宿舍管理站。
  (二)构成复杂
  首先是专业构成复杂,譬如金融085班,共54人,这个班级的学生分别来自经济学、保险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分属于四个学院。同时,这些学生转入金融085班之前成绩差异复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为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转专业,所以要求学生成绩必须排名在所在专业前10%,即成绩要优异。而如经济学和保险学专业因为是学科大类内转专业,学生无违纪、无不及格即可转专业,因此成绩参差不齐。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转专业按照《2008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执行,这个规定是以上两种转专业实施办法的融合。这些转入金融学院的学生既有满足成绩排名前10%的,又有成绩刚及格的。
  (三)凝聚力难形成
  大三年级,学业较重,加之转专业后需要适应,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补修多门课程,因此他们基本上无暇与他人交流。同时已入学两年,学生自认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都已熟知。某些学生认为已过轻狂年少兴奋期,因此无需再浪费时间在班级活动中。再者,学生住宿分散,小集体严重。如此种种,导致班级凝聚力很难形成。
  (四)归属感欠缺
  学校给大家提供了转专业的良机,然而学生转专业的真正动机却各不相同。其中不乏由于对原专业缺乏兴趣而转来的学生。但也有好多学生是因从众心理随大流而转来的。有些学生是“被转专业”的,如父母的期望、就业形势等等。抱着不同想法的学生凑到了这个新的集体中。这个新的集体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来到这个集体是为了完成自己的选择。因此,他们除了上课、开班会外,基本上仍旧活在原来的集体中。正如上文第三点所谈到的那样,他们不需要知道他们属于哪个集体。同时,人是感情动物,两年的相处已使他们对原来集体有了认同感。那么在这个新的集体中,一个小小的不称心可能就让这些学生对这个集体产生不满。“后妈”不好当,学生的归属感怎么建立?
  三、转专业班级建设之我见
  以上种种特点,造就了这些班辅导员工作的被动性和不踏实感。针对这些班级复杂而又特殊的情况,我在实践中摸索到了一些个人之见,现择其要陈述如下:
  (一)做好交接工作
  我校红山学院有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年下学期都有辅导员工作交接月。这主要是针对该院跨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该院前两年和后两年学生在不同校区学习,由不同辅导员负责。交接的好处是衔接自然,过渡天然。对于转专业班级不妨也采取此办法。交接工作最好也安排在二年级末(转专业结束后),但要防止流于形式。最初的交接工作一定要做细,小到转过来学生的联系方式、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等,大到这些学生原来班级的特点,等等。当然,也要有所侧重,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转来学生的构成情况。如两头学生、三困学生(经济上、心理上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有性格比较冲动学生。因为性格比较冲动的学生,在班会等各种场合,很可能成为事件的导火线。(2)原班级的特点。如班风、学风、班级的获奖情况和在院系的排名情况等,以及原辅导员的管理风格。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有的辅导员偏向于保姆式管理,那么这些学生可能很听话,对辅导员比较依赖,甚至可能言听计从。而有的辅导员偏向于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而这些学生就可能很有主见,他们更喜欢自己拿主意。通过交接工作,接手辅导员对这个转专业班级的学生情况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做好迎接他们的准备,避免开学因忙乱而事情做不到位的麻烦。
  (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事业成功的导航仪。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使学习目标更明确,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主动地完善自我的学业规划,产生内在的激励作用。因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始终。辅导员应予以全程的指导,对于转专业班级,更应该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这些转过来的学生有的可能刚入学的时候即确定了转专业的目标。但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是否要转专业是不明确的。因此,他们后两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切实际、急需调整的。基于此,辅导员必须加强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使他们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与新专业相关行业和职业的详细信息,分析就业环境和自己现在专业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学业生涯规划调整,使他们尽快明确学习目标,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层级管理与轮值周管理相结合
  转专业班级存在住宿分散、信息不畅、学生班集体意识淡漠等特点,基于此,层级管理模式就有了它发挥的余地。层级管理即将班级分为四个层级,首先是辅导员,辅导员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一个负责人,一个负责人再将信息传达给某几位班委,某几位班委再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告之给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学生。这样,信息就可以较好地传达到每位学生。当然为了让这个管理方式行之有效,同时避免班级产生小集体,辅导员可以要求班委之间不定时地调换,如两周或是三周一次。负责人就是开学伊始大家共同选出的班委。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大家之间并非很了解,为了促进了解和更好地培养班委,以使他们发挥个人特长,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上,转专业班级辅导员可以采取轮值周的方式,与层级管理相结合,负责人即由这些班委担任,每个班委负责值日两周或三周,即班级“总管”。层级管理和轮值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能使班级信息得到较好的传达,也有利于大家的深入了解,有利于班级学生干部的培养,更有利于班级集体归属感的培养。
  (四)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交流具有及时性、保密性和准确性等特点。利用网络平台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已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方式,对于转专业班级更有其利用的必要性。转专业班级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都不是很了解,且他们不像大学一年级新生那样,有充裕的时间和饱满的热情去相互了解。那么利用网络平台即可算作是迅即而又有效的办法之一。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中,辅导员应要求大家尽快建立班级QQ群,建立班级博客,开通校内,相互加入手机飞信等。同时辅导员需告知学生他的邮箱、手机号码等。网络平台利用与层级管理相互辉映,相得益彰,使得班级信息能够更好地得到传达。同时,网络平台的利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分享信息,交流思想,达到资源共享。而辅导员亦可以通过这个方式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和动态,及时给予引导。有時还能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如有的学生更善于书面表达感情,那么邮箱等非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就成了这些学生的首选。总之,实践证明,网络平台的利用,很好而又比较迅速地促进了班集体中大家的相互了解,非常有利于提高转专业班级建设和管理的质量。
  (五)抓住学风建设月这个契机
  每年的5月和11月是我校的学风建设月。顾名思义,学风建设月就是促进学风建设之月。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我校自2003年以来推出了这项富有本校特色的学风建设月。在学风建设月中,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学校的氛围可谓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刚转来学生已是大三学生,对学风建设月毫不陌生。他们已然形成了对学风建设月重视的惯性。如大家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期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课后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等。转专业班级的辅导员正好可以抓住学风建设月这个契机,努力规范班级管理制度,严肃班级纪律,多下课堂,适时召开班会,开展有意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辅导员可以发现班级中的特殊学生。同时,一个个成功班会的召开和一次次完美活动的开展,也能使大家产生向心力,使他们逐渐热爱这个集体,产生一定的班级凝聚力。当然,管是为了不管,所以抓住学风建设月这个契机的真正目的无非是让大家尽快融入到这个集体,产生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六)注重提升自身素质
  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班级的主要领导者、教育者、管理者与建设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负有全面的责任。这些光荣的使命,让我切身体会到做一个合格辅导员的不易。而转专业班级的管理经历,更证明了辅导员急需时刻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养。究其原因为:(1)转专业班级学生在前两年都有过各自辅导员,他们对原来辅导员产生了一定的认同感;(2)“欺生”现象。转专业班级中,若有本院系之内互转过来的学生的话,这些学生多少都会有“欺生”现象。一方面针对辅导员,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学生。这种现象在辅导员接二手班中比较常见。接二手班对一个辅导员来说本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那么对于这种融合了二手班特点的转专业班级,辅导员又该如何做呢?利用好“陌生人效应”,即见好第一次面。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辅导员必须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古有“经师”“人师”之说,那么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入手,努力提升自己,特别要加强所带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一定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广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行来引领学生向着既定目标奋进。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四、结语
  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在良好的班风学风下,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健康地向前发展。而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班集体,转专业班级更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转专业班级的建设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从事转专业班级管理工作不是很久,且上述拙见主要建立在转专业班级刚组建阶段,所以关于如何提高转专业班级的班级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
  
  参考文献:
  [1]贺建刚,李峰.高校转专业的制度安排效率: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3):89.
其他文献
摘 要: “子”尾和“儿”缀现象是《儿女英雄传》称谓词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从构词,语音,以及运用范围等角度进行了归纳分析,可以看出称谓词中“子”尾和“儿”缀现象在近代汉语中的日常普遍性,以及和现代汉语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 称谓词 “子”尾 “儿”缀    《儿女英雄传》①作为一部近代旗人汉语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其中在称谓词的运用中,直接反映在其“子”尾和“儿”缀现象
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VI和抓手,一方面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那一世,她或许是观音圣水瓶里的一滴水,渴盼雪的纯洁,于是祈祷千年来到世间。哪怕是轻轻地来,悄悄地去。
后进生的存在是我国中小学的客观现象,而且数量不少。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整体素质差,尤其是成绩落后,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给社会留下隐患.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转化后进生成了迫
美术是在技术的基础上追求“美观”的综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总希望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美术课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美育课,在实际的美术课堂上。
世人多根据“信言不关,美言不信”、“绝巧弃利”、“见素抱朴”等判定老子“重道轻文”、“重质轻文”,反对“关”、“巧”,其实不然。围绕着“道”的阐述,老子主张“言有宗”,倡
摘 要: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各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都非常重要,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点。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难度更大。本文提出,采用有效创设情境、多向辐射训练、多元评价激励等有效策略,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口语交际训练 策略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
叶嘉莹在对《人间词话》的批评中指出中国诗学缺乏科学性,呼吁建立西方式的概念界定清晰、体系精严宏大的中国诗学理论体系。实际上,中国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转
利用专利技术挤压铸造法制备了空心微珠/2024Al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力学性能以及电磁屏蔽性能的测试.形貌观察发现空心微珠基本完整,壳壁含有封闭微孔并且在复合材料
一缕青丝,轻抚我的脸庞享受甜美的瞬间悄悄渗入我熟睡的梦乡月光的滋养,伴着一丝清香还有那亲切的呼唤,染湿我眼眶我眼角的一滴泪珠照见我和记忆深处的那位亲人亲人啊,你是否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