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爾赫斯在其《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说:“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一个人从呱呱坠地时起,直至踏入晚年的暮色苍茫,终其一生定是小径分叉——有鲜花烂漫云蒸霞蔚,也自有荆棘密布险象环生。在孩童时期,他们不仅要对未来世界的错综复杂有一定认识,但同时也切不可丢掉那向往美好的一份温柔之心。
王安忆指出用“苦难”和“残酷”去“澄澈地映照世界”,可太过残酷的真实又是否会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孩子是初生的柔芽,经不起太多的狂风暴雨,在未解希腊史诗的浪漫瑰丽前先去执起锋利的长矛,最后映照现实的镜子跌落而只剩满地的碎片,是否就是我们所谓的“成长教育”?见过许多“童星”三岁学琴四岁学舞蹈,只为能在舞台上闪耀、在残酷的竞争中先人一步。可若是见到他们因偶尔错失一个奖杯时落下的清澈的眼泪,便不禁令人深深思索:现实的苦难予其竞争、功利、高高的自尊,却让他们丢失了原有的童真自然与天真无邪。
与之相反的,不少教育家选择将孩子培养在“温室”之中,少让他们接触残酷的事实。众所周知,温室的花朵与自然生长的草木在同样环境下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后进行比较,自是野外生长的生存能力更胜一筹。对孩子过分的温柔教育难免使他们失去对未来残忍现实的戒备,进而在巨浪吞噬下一摧即败。童话的完美无瑕固然可悦,而童话之外的森林却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
孔子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孩子的教育或许应遵循中庸之道——既不将残酷完整揭露,也不过分追求温柔的庇护,而是引导他们用一颗温柔之心去应对大千世界的波谲云诡。
《诗经·淇奥》言:“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孩子到成人再到君子,便是一个不断磨砺的过程,方能切磋琢磨。而在应对成长路上的种种挫折时,乐观的心态必不可少,这就需要从小培养一种关于美好的意识,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苦难与温存,或许即为一体。没有温存,何来苦难;若无苦难,又何惜温存?辩证地看待这二者,理解生活的常态是起落有致,用温柔之心去化解千变万化的烦恼,或许才是孩子最应该学会的“生存法则”。人因复杂而美丽,生活亦如是。未来的世界,困难不能够一言而尽,温柔的滋味也不依赖保护而长久存在。所有的感受都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思索、去领悟。
前路遥遥,千姿百态。唯愿所有孩子历经千帆,归来时仍存有一颗温柔之心。
点评
正如作者在文中教育孩子的态度那样——“遵循中庸之道”,其提炼的观点亦有中庸特质。论证过程巧用对比,语言表达常用反问,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彰显了作者的思辨智慧。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与常见的考场论述类文章的语言风格不同,此文语言精致典雅,细细读来颇有骈散结合的韵味,颇显功力。故此文可定为一类文。
王安忆指出用“苦难”和“残酷”去“澄澈地映照世界”,可太过残酷的真实又是否会给孩子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孩子是初生的柔芽,经不起太多的狂风暴雨,在未解希腊史诗的浪漫瑰丽前先去执起锋利的长矛,最后映照现实的镜子跌落而只剩满地的碎片,是否就是我们所谓的“成长教育”?见过许多“童星”三岁学琴四岁学舞蹈,只为能在舞台上闪耀、在残酷的竞争中先人一步。可若是见到他们因偶尔错失一个奖杯时落下的清澈的眼泪,便不禁令人深深思索:现实的苦难予其竞争、功利、高高的自尊,却让他们丢失了原有的童真自然与天真无邪。
与之相反的,不少教育家选择将孩子培养在“温室”之中,少让他们接触残酷的事实。众所周知,温室的花朵与自然生长的草木在同样环境下继续生长一段时间后进行比较,自是野外生长的生存能力更胜一筹。对孩子过分的温柔教育难免使他们失去对未来残忍现实的戒备,进而在巨浪吞噬下一摧即败。童话的完美无瑕固然可悦,而童话之外的森林却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
孔子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孩子的教育或许应遵循中庸之道——既不将残酷完整揭露,也不过分追求温柔的庇护,而是引导他们用一颗温柔之心去应对大千世界的波谲云诡。
《诗经·淇奥》言:“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孩子到成人再到君子,便是一个不断磨砺的过程,方能切磋琢磨。而在应对成长路上的种种挫折时,乐观的心态必不可少,这就需要从小培养一种关于美好的意识,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苦难与温存,或许即为一体。没有温存,何来苦难;若无苦难,又何惜温存?辩证地看待这二者,理解生活的常态是起落有致,用温柔之心去化解千变万化的烦恼,或许才是孩子最应该学会的“生存法则”。人因复杂而美丽,生活亦如是。未来的世界,困难不能够一言而尽,温柔的滋味也不依赖保护而长久存在。所有的感受都需要孩子自己去体验、去思索、去领悟。
前路遥遥,千姿百态。唯愿所有孩子历经千帆,归来时仍存有一颗温柔之心。
点评
正如作者在文中教育孩子的态度那样——“遵循中庸之道”,其提炼的观点亦有中庸特质。论证过程巧用对比,语言表达常用反问,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彰显了作者的思辨智慧。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与常见的考场论述类文章的语言风格不同,此文语言精致典雅,细细读来颇有骈散结合的韵味,颇显功力。故此文可定为一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