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用多媒体营造语文教学氛围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aizj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在重点情节处设疑,在难点障碍上设疑,在精彩感人处设疑,在词语妙用处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思索,在思索后争论,在争论中发现,在总结中感悟。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氛围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中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之中,对每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往往注入了多名教师的心血。在一名教师完成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会不断地进行交流和探讨,同时进行大量的信息筛选工作,使得每位教师会有更多、更高层次的收获。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对活跃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语文教学意义十分显著。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电视电脑的出现使语文教学出现多元化,因为它提供了源自现实生活的各种素材,营造了音响具全、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特别是对学生感官产生有效刺激,既能够寓教于乐,又能够让所有学生在同一层面,同一时间接受教育,深化了集体氛围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提供的教学环境,能超载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实现课堂内外互通,校园内外互通,古今中外互通,学生通过电视电脑充分感受着时代的兴替,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性认识被事实激发,感受着善与恶、美与丑的熏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判断和思考的能力,使其对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潜移默化的作用。
   传统教育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生硬地灌输,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吸收学生参与,让他们自编、自导、自录、自摘,认识身边的人,看身边的事,写身边的景,抒身边的情,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知、情、意、行储方面实现自我评批,体现了语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化学生参与并进行自我学习,针对性实效大大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收效明显。
   多媒体能有效地把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更多的时间内保持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出来了。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比如古文是相对枯燥、让人感觉乏味的,要分析文章就要懂得基本的字词句,要想背诵就得多读,但是单纯的分析语法,不单会让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也不符合文言文的教学要求。苦涩的文字,学生读不出味道,大多数老师也不是朗读好手,如果此时用名家的朗读再辅以flash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样既能起到示范作用,又能一饱学生之眼福和耳福。学生的兴趣就被激活了,兴趣一来,理解与背诵都不是大问题。
   二、巧妙抓住学生心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之后学生将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些什么时候;同时为教师在预定的教学目标之下,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做些什么。如果该目标是清晰到位的,那么不仅清晰地描述了学生的发展变化,同时也能指导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流程。
   课堂设疑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堂成功的设疑释疑课,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在重点情节处设疑,在难点障碍上设疑,在精彩感人处设疑,在词语妙用处设疑,让学生在疑问中思索,在思索后争论,在争论中发现,在总结中感悟。这样,学生在有疑中释疑,在释疑中形成一种再创造的能力。
   三、选择留有创新的余地
   教师教法的创新必然能带来学生学习思维的创新。就拿给文章分段来说吧,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教师的当堂评价和肯定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阅读一篇课文,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还可开展作文展评活动,安排作文评比课、知识竞赛课、展开社会调查、进行演讲会等。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其尽情地表演、展示,做到动口、动手、动脑。
   教师采用多媒体作直观、形象的电脑课件,能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得以充分调动,收到直观立体效应,学生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中去感悟、接受知识、受收启迪,增强创新的兴趣,给学生以新的启示。
   四、避免过于抽象,又要难易适度
   通过讨论要突出什么是重点、解决哪些难点,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提高哪些能力等等,教师必须要胸有成竹。只有明确了讨论的目标,才能设计出好的论题、选择正确的讨论方法;才能从实际出发,兼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讨论过程;才能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又能收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效果。反之,不仅会降低读者讨论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窒息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泯灭他们思维的火花。
   五、启发与诱导相结合
   从提出问题到讨论问题的这一全过程,教师的作用是适时调控、巧妙诱导。一方面要使论题富于启发性,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另一方面,当讨论展开以后,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各种见解,及时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诱”和“导”。防止学生提出的问题之间联系不紧、跨度过大,脱离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不利于讨论的进行和问题的解决。要灵活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更高的层次,逼近核心问题,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
   六、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
   一方面教师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流露出对学生评价意见的赞赏和反对,尽可能做到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中的一些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虚浅的论点进行分析、引导,并予以更正。但是一定要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避免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只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一、看1.看所要选择的苗池中是否还有未变态的幼体,如有,说明该池虾苗变态不正常,淡化时间较短,质量较差。2.看育苗池水色,以清淡无色为宜。3.看虾苗体色,以清白鲜明为好。
<正> 一般说,人在清醒的时候,既有形象思维,也有抽象思维;前者集中在艺术创作(或欣赏)上,后者集中在逻辑推理(或科学发现)上。在梦中,即是说在无意识状态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否还存在呢?这个问题是一个很难从理论上讲清的问题,它的进一步解决有待于生理学、心理学的成熟。但是,从现象上看,梦中是存在着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先从形象思维上看。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在梦中写了诗句:“我将保护和疼爱/你的身体/就
我们知道,班主任是班级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人。中职生在经历中考“失败”之后,其心理特点表现在自卑、敏感、焦虑等诸多不良因素,这就需要班主任从调整其心理入手对其进行公
<正> 认识论要现代化,这是时代的强烈呼声,也是时代精神之花的必然结果。崛起于世界东方的泛系方法论,正显化着中华民族的辩证思维的“先天基因”,强化着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后天输入”,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论的催化下,对数学、多种元科学与横断科学及哲学的现代成果进行方法论的重组和再造,试看它为认识论的现代化提供了什么?
摘 要:让语文课堂洋溢着诗意的氛围,使人文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成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帮手,使语文成为教育学生的工具,真正为学生所用。所以丰富的、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语文课,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精髓,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语文课。   关键词:职教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提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
一、选外观除了印花、方格、纯色的花色图案外,防紫外线太阳伞今夏又推出了卡通图案、粉彩系列等颇具时尚感的设计。
1.牛肚胀。取新鲜石灰膏250克,加等量煎沸的植物油拌匀。待凉后1次灌服,疗效显著。2.牛湿疹。取食醋适量与煤球灰等量混合,晒干研末,敷于患处。每天1次,连敷3~5天。
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新的发展阶段,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39;三农
纵观中国京剧电影百年的发展历史,表层来看,京剧电影是一个可以用政治时间节点来记录的"京剧+电影"艺术品种;而事实上来讲,京剧电影融合展示的是"京剧""电影"两种独立艺术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