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讲求综合性,对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的文化素养提出较高要求。我国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薄弱,使得教学效果相对滞后。所以,加强对农村学生语文知识的充实对整个国家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而名著阅读,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地理和人文知识,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要制订学期学习中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国内外名著,并写好读后感,这说明名著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对课内阅读进行扩展、深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农村的初中生与城市初中生相比,接触新鲜的外界事物有所局限,再加上农村的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价值认识相对较浅,在进行名著阅时出现种种认知、方法问题,进而阻碍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一部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感悟到真善美、假恶丑等,这些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虽然新时期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强化教育的方面。目前,在农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模式还很单一,仍停留在“讲、读、背”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在教学模式、机制和阅读时间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僵化,课堂缺乏创新研究。传统的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名著时,往往按照自己制订的教学方案,采用“主题—人物—环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自导自说,毫无创新性。名著阅读教学基本划分为教师对作品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段落层次的划分、主旨的把握、段落大意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阻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名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2.名著阅读教学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传统语文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然而名著阅读与语文学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考试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名著阅读结果的评价。在现在的名著教学阅读中,教师只是对文章进行重点知识讲授,课后会大量推荐名著让学生自己去读。对于学生阅读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有效学习并没有评价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丧失阅读主动性。
3.教师缺乏阅读素养,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有些教师的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果任由学生自己阅读,就无法达到想要的阅读结果。目前农村有些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量少,对于部分名著,只能借助参考书介绍给同学,不花时间自己读,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无法共同感受给学生以指导。教师阅读素养的欠缺,也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丧失。
4.学习压力大,阅读存在误区。对于初中生而言,所学的课程门数多,各科都有相应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对语文知识和写作的补充学习,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制。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这样学生的阅读计划更是不能实行下去。
5.学生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看一眼就能看懂的,短时间就能看完的。许多学生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总是会选择一些青春小说和网络小说,对于传统名著视而不见,更不会花时间去阅读。因此,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成为他们的首选,对于传统著作里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距离感,因为学生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舍弃名著而选择追通俗,这无疑会限制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还会阻碍学生思想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阅读的精髓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读者需要身临其境,感受著作中的人与物,从而得到阅读体验,进而提高阅读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上文对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下从五个角度,探索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1.发挥课堂渲染功能。课堂是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地方,语文是阅读性学科,知识是通过对文章的细致理解吸收的,只有把思绪放在文章中,才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课堂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国内外名著和课外阅读资料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教师的作用是抛砖引玉,将名著的精华讲述给学生,而把更重要的阅读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细细体会名著,充实语文素养,养成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不能把学校安排的所有教学课时都用于教材知识的传授,应该每周安排一定的课程专门给学生讲解名著阅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课堂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閱读同一本名著后,可安排一次名著学习交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把各自在名著中汲取到的知识展现出来,互相交流讨论,达到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效果。
2.营造名著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意识。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阅读氛围,还应注重学生名著阅读环境的建设,课内课外共同构筑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环境,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营造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发挥出来。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技巧指导。语文教师应针对名著的特点,采取适合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先看“序”的习惯,通过阅读序言,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做好名著阅读的准备。口述练习放在名著阅读的进行阶段,教师可通过举办相应的活动巩固学生阅读的阶段性成果,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4.更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应具备动态性特征,逐步摆脱教案的控制,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设计出更具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转变,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设计符合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案。
5.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提高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效。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校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购买辅助读物,建设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利用这些平台,提高教师的阅读量。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高考语文的侧重点就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语文功底要强。学生要想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要求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写作水平,丰富文化涵养。
参考文献
[1]邹云来.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8).
责任编辑 范宏芳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意义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要制订学期学习中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国内外名著,并写好读后感,这说明名著阅读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初中生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并且对课内阅读进行扩展、深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极大的提高。农村的初中生与城市初中生相比,接触新鲜的外界事物有所局限,再加上农村的教师和学生对名著阅读的价值认识相对较浅,在进行名著阅时出现种种认知、方法问题,进而阻碍学生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一部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感悟到真善美、假恶丑等,这些对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现状
虽然新时期农村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在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继续强化教育的方面。目前,在农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模式还很单一,仍停留在“讲、读、背”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在教学模式、机制和阅读时间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僵化,课堂缺乏创新研究。传统的农村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授名著时,往往按照自己制订的教学方案,采用“主题—人物—环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师自导自说,毫无创新性。名著阅读教学基本划分为教师对作品作者的介绍、写作背景的讲解,以及学生对段落层次的划分、主旨的把握、段落大意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阻碍学生阅读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名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2.名著阅读教学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评价制度。传统语文教学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通过考试结果评价学生语文的学习效果。然而名著阅读与语文学习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考试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名著阅读结果的评价。在现在的名著教学阅读中,教师只是对文章进行重点知识讲授,课后会大量推荐名著让学生自己去读。对于学生阅读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算是有效学习并没有评价标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丧失阅读主动性。
3.教师缺乏阅读素养,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有些教师的名著知识储备不足,无法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如果任由学生自己阅读,就无法达到想要的阅读结果。目前农村有些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量少,对于部分名著,只能借助参考书介绍给同学,不花时间自己读,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无法共同感受给学生以指导。教师阅读素养的欠缺,也会导致学生阅读积极性的丧失。
4.学习压力大,阅读存在误区。对于初中生而言,所学的课程门数多,各科都有相应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只是对语文知识和写作的补充学习,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受限制。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课外阅读是浪费时间和不务正业,这样学生的阅读计划更是不能实行下去。
5.学生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存在问题。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看一眼就能看懂的,短时间就能看完的。许多学生由于个人喜好的原因,总是会选择一些青春小说和网络小说,对于传统名著视而不见,更不会花时间去阅读。因此,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成为他们的首选,对于传统著作里晦涩难懂的语言和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产生距离感,因为学生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他们往往舍弃名著而选择追通俗,这无疑会限制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还会阻碍学生思想的发展。
三、有效开展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对策
阅读的精髓在于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碰撞,读者需要身临其境,感受著作中的人与物,从而得到阅读体验,进而提高阅读素养和语文综合水平。上文对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在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以下从五个角度,探索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对策。
1.发挥课堂渲染功能。课堂是学生理解应用知识的地方,语文是阅读性学科,知识是通过对文章的细致理解吸收的,只有把思绪放在文章中,才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文化知识。教师在课堂发挥着引导作用,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设计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将国内外名著和课外阅读资料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入阅读世界。教师的作用是抛砖引玉,将名著的精华讲述给学生,而把更重要的阅读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细细体会名著,充实语文素养,养成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不能把学校安排的所有教学课时都用于教材知识的传授,应该每周安排一定的课程专门给学生讲解名著阅读,使学生的名著阅读课堂化,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在学生閱读同一本名著后,可安排一次名著学习交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把各自在名著中汲取到的知识展现出来,互相交流讨论,达到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效果。
2.营造名著阅读环境,培养学生名著阅读意识。教师除了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课堂阅读氛围,还应注重学生名著阅读环境的建设,课内课外共同构筑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环境,强化学生的名著阅读意识。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营造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发挥出来。
3.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强名著阅读技巧指导。语文教师应针对名著的特点,采取适合农村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和技巧,通过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先看“序”的习惯,通过阅读序言,了解名著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做好名著阅读的准备。口述练习放在名著阅读的进行阶段,教师可通过举办相应的活动巩固学生阅读的阶段性成果,以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效率。
4.更新名著阅读教学设计。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开展。名著阅读教学设计应具备动态性特征,逐步摆脱教案的控制,从教案走向教学设计,设计出更具系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由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导转变,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设计符合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案。
5.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提高语文教师阅读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学习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效。所以教师要尽可能扩充名著知识储备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校需要投入专项资金购买辅助读物,建设电子阅览室、教师阅览室,利用这些平台,提高教师的阅读量。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高考语文的侧重点就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的语文功底要强。学生要想练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平时就要多读书、读好书,循序渐进地提高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要求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写作水平,丰富文化涵养。
参考文献
[1]邹云来.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08).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