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回归记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茂密的古树参天蔽日,辽阔的湖面波光潋滟,即使盛夏酷暑气候也凉爽宜人,这个神奇的避暑胜地,就是享誉海内外的“塞外明珠”——承德避暑山庄。
  山庄座落在河北省承德市区,范围几近全城的一半。当年,这里是清代皇帝举行的木兰围猎期间的活动中心,如今,她以青翠的山峦、林立的宫殿和隐现的楼阁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中外游人,特别是名闻遐迩的七十二景,像镶嵌在绿色画屏上的颗颗珍珠,分外迷人,每每使游人如临仙境,流连忘返。
  山庄外面共建十一座寺庙(现存七座),因分属八个“下处”(办事机构)管理,故统称外八庙。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要数山庄北面的普陀宗乘之庙,它是乾隆为庆贺自己六十寿辰和他母亲八十寿辰,下令仿拉萨的布达拉宫的样式修建的。走进该庙山门,迎面一座碑亭,亭内有《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和《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三块巨型石碑,其中后两块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于碑身四周。至今石碑完好无损,巍然矗立,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辨,成为二百多年前,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团结一致、抗击沙俄的历史见证。
  明朝末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其中的一大部又分为土尔扈特等四部。17世纪初,四部之间的纷争日益加剧,迫于形势,土尔扈特部首领和另一部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率所部五万余帐、约二十多万牧民,离开了原来的牧地塔尔巴哈台,向西南方向迁移,来到了人烟稀少、当时沙俄还未控制的伏尔加河下游,继续以游牧为生。
  18世纪初,土尔扈特开始受到侵略成性的沙俄的控制和压迫。土尔扈特人虽远离祖国,处境维艰。但怀念故土的思乡之情,使他们不断派遣使者向清中央政府“奉入贡”,康熙也曾派使臣前往探望问候,致使沙俄的意图始终无法得逞。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17岁的渥巴锡继承汗位,这时,沙俄对土尔扈特的控制和压迫与日俱增。沙俄政府大量向伏尔加河流域移民,派遣常驻官员,积极推行东正教,构筑碉堡,增派军队,准备随时镇压土尔扈特人的反抗。沙俄还准备以已经东正教化了的土尔扈特贵族敦杜克夫取代渥巴锡,夺取土尔扈特政权,使该部成为俄国的“一个新的行政区域”,土尔扈特部面临丧失自由的危险。
  为了同土耳其开战,积极向外扩张,沙俄向土尔扈特课以重税,并大量征兵,致使七八万土尔扈特人牺牲在战场上。又进一步强迫十六岁以上的男子出征,要借刀杀人,必欲置之以死地而后快。沙俄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甚至下令,要渥巴锡将他的儿子送往圣彼得堡作人质。在这是俯首甘愿沦为奴隶,还是坚贞不屈维护自由的生死存亡关头,忍无可忍的土尔扈特人。在年轻的领袖渥巴锡领导下,毅然决定武装起义反抗沙俄,摆脱羁绊东归祖国!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一月五日,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三万三千多帐,计十六万九千余人,举行武装暴动,杀死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兵,焚烧了自己的庐舍和船只,抛弃所有锅灶用具,赶着牧群,浩浩荡荡地踏上了重返祖国的艰难征程。
  沙俄当局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追赶。土尔扈特人以惊人的速度,仅用八天时间,就越过了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跨过了冰封的乌拉尔河,迅速进入了白雪皑皑的哈萨克草原,把沙俄追兵远远甩在后边。
  回归祖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进入哈萨克时,就遭到了当地骑兵的突袭,八千多战士在激战中英勇献身。长途跋涉的艰苦行军与沿途水草给养的匮乏,给大队人马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饥寒交迫,疫病流行,人口锐减,大量牲畜死亡,但是英雄的民族不仅克服了行军中的种种障碍,而且以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和顽强勇猛的斗争精神,不断战胜了拦路的敌人,继续前进!
  熬过了严寒,又迎来了酷暑,土尔扈特人充分认识到:尽管路途千难万险,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决不能回头!只有不停地东进,才能摆脱沙俄的魔掌。在历经半年、行程一万多里的长途跋涉后,他们终于在当年六月底,胜利到达伊犁,回到了家乡。为此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口减少大半,牲畜几乎损失殆尽,人人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但使他自慰的是重返祖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清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回归非常重视。乾隆在热河木兰围场接见了渥巴锡等,并让其随围观猎,还询问了回国途中的情况。到避暑山庄后,又赐宴于万树园。
  为了褒奖土尔扈特的归来,清政府对该部作了妥善安置。封渥巴锡新的汗位,其余上层分别封为亲王、郡王等;将其部众安排在准噶尔盆地和科布多游牧,由清朝伊犁将军和科布多大臣管辖;发放大批救济物资,计马、牛、羊二十余万头,米、麦四万多石,茶叶二万余封,羊裘五万多件,棉布六万多匹以及大量生活生产物质,帮助其渡过难关,使之“皆安居得所”、“所至如归”。
  一年后,恼羞成怒的沙俄竟行文清廷,无理要求将土尔扈特部交还俄国,甚至公然以武力相威胁,却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和据理驳斥。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的壮举,为我国民族团结的史册,添上了可歌可泣、重彩浓墨的一章。
  
  (责任编辑/丰霖)
其他文献
象形谜多为字谜,它是根据汉字的笔画部件以物体形态图形扣合谜底的。旧的象形谜寥寥无几,有的只能是近似象形,多人仿效,显得越来越俗。例如: “蝴蝶”扣“亦”、“蜻蜓”扣“干”等。  只有通过对事物的全面观察,巧取角度,加上丰富的联想,才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象形谜来。象形谜有如下几种:  一、正面象形:蝎子爬到小窗前“着”  这条谜是以“蝎子”、“小窗”的正面图形扣合“ ”、“目”两部分的。  二、侧面
期刊
第一次约会    托穆送女友回家,到了她家门口,他问:“玛丽娅,我可以进去坐一坐么?”这时,女友随即说道:“凡是第一次约会的,我都不让他们进屋。“那么,是最后一次的呢?”    戴口罩    在医院里,小娜嘉低声地问母亲:“妈妈,发药的阿姨们为什么都戴口罩呢?”  “小娜嘉,给你的药很好吃,”母亲悄悄地回答:“医院院长怕她们偷吃,就让她们戴口罩。”  过了一小会儿,小娜嘉又低声问母亲:  “妈妈,
期刊
闱姓的由来    闱姓,是利用科举考试来进行赌博的一种方式,这种赌博方式,清代道光末年创始于广东,至光绪末年曾蔓延于广西。它用闱场考试中士子中试的姓,以猜中多寡为输赢,故称“闱姓”(亦称“卜榜花”)。其始以文武乡试榜中小姓为赌,赌注不过百钱左右,后逐渐开局收票。变为较大的赌博。  该赌的方法,是由票局订出猜买条例,规定若干姓为“小姓”,猜买的人必须在其中选择,方为有效;若干姓为“大姓”,应试人数较
期刊
北京1997年中国景德镇陶瓷精品博览会的展后拍卖活动,为京城收藏界提供了新的领域,收藏景德镇名人作品能升值,比其它投资或银行存款还强。今天的陶瓷名人作品,便是明天的稀世之宝。  古瓷有一定局限性,多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社会上流传也越来越少,要是上了级别的文物,则受到法律保护,故此私人收藏古瓷困难较大。如果把收藏的眼光转向现代陶瓷名人作品,大有可为。名人作品假冒者极少,除已故名人外,随同作品附有作者照
期刊
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巧借中药名写出表情达意的书信,既赋草木以生机,饶有情趣,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民智慧。  宋朝抗金名将辛弃疾在抗金前线用中草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作为给妻子的信:静夜思,云毋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苁蓉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缩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岂不当归耶?
期刊
我出生在袁河岸边水草丰美的池塘村,1968年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白天,我和大人们一同下田劳动,耕犁扶耙,学会了所有的农活。到了晚上,我就如释重负地坐在煤油灯前看书,读小学学过的语文课本。后来,我借到六本初中语文课本,如饥似渴地自学,遇上不认识的字,便查字典。字典也是借来的,为了按时还人家,我每天中午收工后,就一页一页地抄。炎夏的中午。豆大的汗珠从额头和手臂上渗出来。后来,
期刊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年轻时一番特别的装束:头上戴着的帽子。插着色彩鲜艳的雄鸡毛;腰间佩戴的宝剑,用公猪皮来装饰。他整天四处闲逛,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打抱不平,甚至连孔子都被他欺凌过。正应了“不打不相识”的俗话,孔子觉得“孺子可教也”,便用礼乐慢慢来诱导他,子路终于投到了年纪比他长九岁的孔子门下,成了孔子“四科十哲”中擅长政治管理的弟子。  但不可思议的是,子路作为一位生活在政治漩涡里的人,他在孔
期刊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我国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游记作家徐霞客就是这么一个既乐水又乐山的人。他从二十二岁开始旅游,直至五十五岁去世。足迹遍于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在漫长的旅途生涯中,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写下了一部六十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地理学和游记文学的遗产。下面采撷他晚年旅途所遇数则,以飨读者。    逢险而不畏怯    明朝崇桢十年(公元1637年),
期刊
春秋时期,诸侯纷争,天下不平。经过几番角逐,至战国逐渐形成七国争雄局面。而秦国更为强盛,颇有一统天下之势。秦王招贤纳士,各国贤能之士纷纷西向侍秦,使秦国发展如日中天。  其时。韩非与李斯都就学于当时儒学大师荀子。韩非是韩国的贵族,思想解放,受黄老之术影响,主张以法制治国,强调君主权威。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家境贫寒。但他不甘平庸,一心想在仕途上飞黄腾达,追求功名利禄。他认为“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
期刊
史称汉武帝是一位“雄材大略”的皇帝;但是,他也多有失误,做了不少错事。他怀疑大臣、甚至皇后、儿女对自己不满。武帝身边的奸诈小人江充,看透了武帝的多疑心理。于是挑拨离间、煽风点火、陷害忠良。江充与太子刘据不和,因此。设计陷害太子。太子刘据被迫“自经”而亡,刘据的两个儿子同时遇害。刘据的孙子,虽在襁褓中,也被关进牢房。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幸好当时主管“郡邸狱”的官员丙吉,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人,他同情太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