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阶段,心理尚未定型,且学习压力大,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紧迫了。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心理健康是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情绪易波动。且过分注重个人的容貌、身材和体制,常常因自身存在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过于敏感,时常处于一种很大的精神压力下。如果对其不加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容易出现扭曲,引发心理疾病,对其学习和生活是极为不利的。体育锻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
(一)学习焦虑。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父母的要求、老师的期盼、自己渴望成功与现实困难之间的矛盾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如果受到的压力过大就会出现过度焦虑的问题。
(二)容易冲动。容易冲动者表现为易怒,过激者还会打骂人。一方面是因为遗传造成的,而更多的因素是心理不健康或习惯不良引起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的过分溺爱包容导致他们养成了任性、自私的个性,在长大以后,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冲动发火,往往不能顾及后果。
(三)身体症状。高中生阶段处于生理发育的中晚期,他们十分注意自己的相貌体态,同时,对异性也会有好感。但是,这个时期的心理还没有发展成熟,既渴望自由独立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容易因为学习、同学交往等产生过度紧张、不安等问题。
(四)孤独倾向。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有些内向的学生缺乏社交、沟通能力,常常在课后独来独往,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严重的还对交往产生害怕、恐惧心理,不愿意参加任何学习活动,使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身信心不足,比较自卑和家庭影响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生心理健康主要是多个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这些外界的要求与自身发展水平的矛盾,就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这虽然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正常过程,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训练、专题体育活动、课后师生交流,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都让学生受到更生动直观的教育。
(一)教学训练中渗透心理教育。高中体育教学是一门体力消耗较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时间、高强度体力训练,以及枯燥的巩固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烦躁情绪,这样的情感不利于教学。教师在这样的條件下,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体育发展史上一些优秀儿女的先进事迹,以及从学生身边选出一些刻苦训练的学生典型,对其他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这种理论说教与身边榜样选树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强化心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顽强拼搏的体育意志。
(二)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在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体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可以相机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如在参加各种项目的比赛过程中,笔者要求其他学生组成啦啦队为参赛运动员呐喊助威,教育学生班级就是大家的集体,每一个成员之间都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通过活动现场的氛围熏陶,以及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学生对于集体主义以及相互之间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等方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心理教育渗透成效非常明显。
(三)谈心交流中渗透心理教育。教师在抓好高中体育课堂教育的同时,还应当转变角色,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定期进行沟通距离,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时进行引导点拨,以此来提升学生积极情感。教师在谈心交流活动中,针对学生在与教师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消极情感,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可以从自身的一些学习锻炼经历引导学生,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改进措施。还可以在班级组织讨论交流活动,让共性的思想问题放大在全体学生面前,共同进行分析,提高思想警惕性,尤其是针对部分学生盲目讲义气、不计后果等方面。要在全班面上进行交流,提高学生思想警惕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防护墙。
参考文献:
[1]陈腾.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
[2]叶锦标.体育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0(23)
[3]周华.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02)
关键词:高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心理健康是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以及反映适度、人际关系协调、心理活动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状态。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情绪易波动。且过分注重个人的容貌、身材和体制,常常因自身存在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意与他人交往,过于敏感,时常处于一种很大的精神压力下。如果对其不加以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容易出现扭曲,引发心理疾病,对其学习和生活是极为不利的。体育锻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
(一)学习焦虑。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父母的要求、老师的期盼、自己渴望成功与现实困难之间的矛盾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如果受到的压力过大就会出现过度焦虑的问题。
(二)容易冲动。容易冲动者表现为易怒,过激者还会打骂人。一方面是因为遗传造成的,而更多的因素是心理不健康或习惯不良引起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的过分溺爱包容导致他们养成了任性、自私的个性,在长大以后,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冲动发火,往往不能顾及后果。
(三)身体症状。高中生阶段处于生理发育的中晚期,他们十分注意自己的相貌体态,同时,对异性也会有好感。但是,这个时期的心理还没有发展成熟,既渴望自由独立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容易因为学习、同学交往等产生过度紧张、不安等问题。
(四)孤独倾向。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有些内向的学生缺乏社交、沟通能力,常常在课后独来独往,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严重的还对交往产生害怕、恐惧心理,不愿意参加任何学习活动,使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自身信心不足,比较自卑和家庭影响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生心理健康主要是多个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这些外界的要求与自身发展水平的矛盾,就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这虽然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正常过程,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
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渗透于日常教学训练、专题体育活动、课后师生交流,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都让学生受到更生动直观的教育。
(一)教学训练中渗透心理教育。高中体育教学是一门体力消耗较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意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时间、高强度体力训练,以及枯燥的巩固训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烦躁情绪,这样的情感不利于教学。教师在这样的條件下,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体育发展史上一些优秀儿女的先进事迹,以及从学生身边选出一些刻苦训练的学生典型,对其他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这种理论说教与身边榜样选树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强化心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顽强拼搏的体育意志。
(二)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在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体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教师可以相机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如在参加各种项目的比赛过程中,笔者要求其他学生组成啦啦队为参赛运动员呐喊助威,教育学生班级就是大家的集体,每一个成员之间都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通过活动现场的氛围熏陶,以及循循善诱的思想教育,学生对于集体主义以及相互之间友好相处、团结互助等方面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心理教育渗透成效非常明显。
(三)谈心交流中渗透心理教育。教师在抓好高中体育课堂教育的同时,还应当转变角色,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学生定期进行沟通距离,了解学生心中的想法,分析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时进行引导点拨,以此来提升学生积极情感。教师在谈心交流活动中,针对学生在与教师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消极情感,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可以从自身的一些学习锻炼经历引导学生,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出现这种心理状况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改进措施。还可以在班级组织讨论交流活动,让共性的思想问题放大在全体学生面前,共同进行分析,提高思想警惕性,尤其是针对部分学生盲目讲义气、不计后果等方面。要在全班面上进行交流,提高学生思想警惕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防护墙。
参考文献:
[1]陈腾.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
[2]叶锦标.体育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0(23)
[3]周华.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