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之行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is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了,都在学校没有出去的机会,这次国培安排我去徐州,心里真是激动不已。美好都写在书上,编织在想象里,而遭遇现实可能又是一番景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灵性。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所有读到的文字,所有的听闻,只有在自己亲眼目睹,亲身经历才显得的那样贴近,实实在在。
  首先感受一下徐州的温度,没有彻骨的寒冷。徐州的气温在零度以上,冬小麦一片油绿。银杏树满树金黄,非常悦目,飘洒在地下的叶子,如黄金铺,地显得奢华无比。同行的小玉不禁捡起几片,收藏在包内,说要带回去给孩子看。银杏是徐州的市树。
  徐州的空气湿润,我仔细地品味,感觉有一点咸咸的味道。早晨起来去彭祖园散步,发现光滑的石头上,木质的桥栏上都是湿漉漉的。徐州的水汽很重,易形成雾。徐州的空气质量不好,有雾霾,比不上大同。“大同蓝”已经是一张宜居的名片。
  我一直在找寻徐州人的鲜明特征,没有找到,看来徐州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使人们相互同化,依据穿着、语言、长相特征,很难去确定本地人和外地人。更让我意外的是在公交车上见到了一群黑人——煤炭一样的肤色凸显出牙齿的洁白,听说他们是江苏师范大学的留学生。小玉悄悄地拍照,生怕黑人小哥发现,以防显出我们对非洲兄弟的不尊重。
  徐州人很友善,当你问路时,不是简单地应付一个句,而是很热情地讲解,在方向,有什么标志,如何走?在匆忙的脚步中,停下来,这使像我这样的陌生人很是感动。连问几个人都是这样,不禁让你感叹徐州人的热情和友善!
  车辆给行人让路,不会鸣笛催促,人行道上自不必说,就是在半道中央的马路上,当有行人穿越时,车辆也会主动慢行,甚至停车。这让我们这些陌生人有些惭愧和感动。我们知道自己错了,而这种错却被一种大爱包容了。不是我们想犯错,而是因为我们对环境不熟悉,再加上着急,这种“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使我们自觉地去走斑马线。
  这种状态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后来与出租车司机交谈得知,徐州对车辆违章查得很严,特别是人行道,如果车辆没有给行人让道,就算是违章,与红绿灯无关。这种似乎是“霸王”的条款,但这却是对行人的保护。如果一直是车让人,那断然不会出现在人行道上把人撞飞的惨剧。人对于车毕竟是弱势。如果是自己误闯了红灯,而又被对方让行,那种惭愧和自责会使人更注意遵守交规。
  教育是慢慢地渗透在人的灵魂中的。我们大同的交警也起早贪黑地在街头执勤,维护交通秩序。相信“以人为本,车让人”的理念会深入到每位司机的心中。城市文明需靠每一个人去塑造。
  寻找景点,捕捉徐州的特色。彭祖园有彭祖的雕像,汉文化公园有汉高祖刘邦的雕像。高大的雕像,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使人不觉地产生一种敬仰。彭祖园牌楼大门,开阔高大,显出非凡的气势。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仿佛置身于仙境。树木层层叠叠,林荫路曲曲弯弯,好似迷宫。不经意处又有雕像闪出,多是些徐州的名人。汉文化公园有关于东汉西汉历史的介绍。
  彭祖園和汉文化公园是开放的,早晚人们可以锻炼。健步的人,最前边的举着旗帜,后边人紧跟着,步伐整齐,中间有人还放着激烈的音乐,健步行走的速度飞快。
  云龙山观景台是徐州最高的地方。向北远眺是云龙湖,向南是徐州的建筑群,高楼林立。使我惊诧的是云龙山沟里的树木,枝干向上,正直挺拔,足有三四层楼的高度。听说是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五十年代毛主席来过徐州,那时的山光秃秃的,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随行的人员说:“徐州需要绿化,多种些树就好了。”后来徐州就开始了植树运动,因而有了今天的参天大树。树木喜阳,沟里阴暗,树木就拼命生长,张开枝叶去接受阳光,所以就越长越高。云龙山上有苏轼的放鹤亭,算是名人轶事。
  云龙湖水域开阔,乘飞艇在湖上一游,一定很爽!一行六人穿上黄色的救身衣像海员出海意气风发。游艇启动,速度越来越快,水面划出一道宽阔的水纹,中间平,两边是掀起的水浪。一个转弯,游艇稍微倾斜了些,大家感觉很刺激,不觉大叫起来。小玉尖叫着,猛地在游艇上站起来,大家吃了一惊,担心安全,好在她重量轻,游艇也没有大波动。她迎着风,长发飘飘,衣裙飞舞。
  了解一个城市历史,博物馆是个好去处。徐州博物馆有三层楼,可以免费参观。好多的玉器,各种形状,各种用途,可能是汉代人们比较珍贵的东西。有许多陶器,日用的、也有孩子玩的,我比较喜欢它们。因为透过它们我可以想象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刘邦打江山可能有许多不光彩的地方,但他的后代子孙对老百姓还是不错的。文景之治大家都知道,免了许多的赋税,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也有许多的兵器、战车,战争是残酷的,杀戮不可避免。我们期盼和平,楚汉相争——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在他的心中没有老百姓的利益。
  淮塔是徐州的标志性建筑。静静默哀——悼念为新中国牺牲的烈士。我们看着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和廊壁上刻着的烈士的名字,内心沉重。淮海战役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称为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其中淮海战役决定性地注定了蒋家王朝的覆灭。个人的选择,个人的命运,跟着共产党,就走向了光明,牺牲了就成为烈士;而跟着国民党,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正如毛主席所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吃点地方小吃,自然是我的必修功课。好吃不贵,早上去了一家沙陀(这个字字典没有,是一个地方生造字,写作食字旁右边一个它)汤的小店,喝了一碗沙陀汤,类似于一碗肉糊糊羹,还吃了刘邦当年享用过的“狗肉饼”。晚上和几位爱美食的朋友下馆子,吃了“剁椒鱼”。
  紧张的学习,只有很短的时间供自己支配,好在上面的这些地方都离住的地方近。我几乎每天都是五点半起床开始逛,感受徐州的气息。八点前赶回,不耽误学习。
  徐州的教育很有特色。徐州市铜山区张集实验小学给我印象最深。它创建于1929年,是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校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书法气息,漫步其中,可观碑刻、赏雅字、访墨石、品书香。走进校园,犹如走进一座书法艺术博物馆。这里收藏着许多知名书法家的作品,而且本校就有许多“小书法家”。校长寄语:“写好人生每一笔。”
  张集实验小学以“培养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办学理念 ,以“写字”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精心地构建校园文化,让传统书法艺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在溢满墨香的校园中,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热爱写字、习惯写字、享受写字。
  唐僧取经,不能丢了经书。我讨要了教材,打算回去好好搞搞写字教学。看了美景,吃了小吃,接下来就是整理学习笔记,回去与同仁分享,才不枉徐州之行。
其他文献
河汉汤汤日月悬,痴人柯梦度流年。  夜来万事沉心底,晓起千光照雪天。  未敢偷閑赊半步,犹能发奋怕多眠。  拙诗浅意床头满,晨读新辞羡往贤。
期刊
庚年专列去匆匆,转眼时光迫歲终。  涉笔逸怀歌五岳,吟诗醉月叹星宫。  曾携古律迷文苑,又借新风绕碧丛。  丹志化成神动力,行舟韵海乐无穷。
期刊
“阿嚏”,猛不防打了个干喷。我赶紧抽了张纸巾,捧近鼻尖,做了个摊开被子防备高空坠物那样的动作。就像铁扇公主诱等窜进肚子里的孙猴子从她嘴里蹦出来,恨得牙根痒痒,还得好言央及。我以为是二踢脚,原来是个哑炮——“您儿这是又耍笑我了”,我自言自语,放下纸巾,取消警报。一想二骂三搁记,还能有谁,肯定是我妈思慕我了。  2002年我大不在了,我妈平60岁,我好几回让老人家上市里来,我妈拿心,老是一句话:“妈能
期刊
地处北岳恒山脚下的塞外古城浑源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手工的优良传统,其手工制造业曾兴盛于一时。“抽水烟到兰州,喝烧酒下浑州”,说的是浑源手工业名扬天下的制酒业,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民间手艺人在用心血和汗水坚守着他们祖辈留下来的传统。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的是浑源柳编。  听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常说,在浑源,从事柳编的主要以小辛庄和水磨疃村为主,但在水磨疃从事柳编的人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在蔡村也有过从事柳编的,
期刊
琼花已断又雍容,万岭鸦藏欲向东。  深巷顽童燃爆竹,门前黄狗吠灯笼。  除尘水袖凌风舞,快意秧歌逐日浓。  岁月葱茏谁念晚,人间雪白等花红。  低眸暗咽茶余味,回首惊闻鹊踏枝。  墨冷无心斟雅韵,月华有待动幽思。  八千塞外云州恋,九万忠肠念故园。  拙笔情深怀眷意,歌声恒远颂河山。  铺笺墨韵江山秀,一纸清风一纸香。  霞染田园书锦绣,长长日影戀悠长。  千红万紫将春媚,景色迷人震撼魂。  走遍
期刊
随着最后几片枯叶的悠悠飘落,喧腾了一整个秋天的大戏终于落下了帷幕。春种秋收冬藏,颗粒归仓,百虫蛰伏,大地归于沉寂。尤其是入冬的一场大雪把残存的最后一点点色彩挥霍殆尽,白色终于唱了主角,银装素裹的寒冬如期而至。 村里本家大爷们不再早出晚归,往来于田间地头了。他们裹着厚厚的棉袄东家坐坐,西家转转,脚步显得格外悠闲自在,连眼神也变得松松垮垮的。冬天是农民休养生息的最好时光,辛苦忙碌了一年,此时的轻闲是给
期刊
最近,刚刚学会从网上购买东西,像年轻人一样享受网购带来的便利,第一宗买卖就来了。我试着下了一单,十多天后便收到广寒物流公司发来的提示信息:您于11月24日下单的月球土壤已发货。随后,又跟过来一条:包裹正在转运途中,请不要着急,快递小哥会准时送达。  地球与月球相隔38万公里,八杆子肯定打不着,相信业务量也不是很大,但面对我这个明显故意找茬的顾客,他们竟然也能完成任务。我感到释然,我说:我只定购了一
期刊
春  己亥正月末,清明时节近。丽日尚迟迟,馀寒犹猎猎。朔风劲而雪濛,三代京华;曛日白而云幂,两朝重镇。文瀛仍封,湖暗复做镜;白登倦照,山明应为霜。友谓云中春尚早,余笑春至君未闻。今日与君为一赋,请君为我倾耳听。  春风吹落三丈雪,晓日照开两山桃。枯柳先暖,残梅早晴。湛露栖于疏林,夜雨隐于密藤。阑干楼阁帘栊,漏鼓烟岚庭院。莺啼斜飞,春雨微冷。山鸟惊梵音,时鸣春冈上。远客堪迷,华严菩萨露齿而笑;老僧喜
期刊
五路山  在左云县的历史中,被称为神山与圣山的五路山,像一匹巨狮雄踞在县境之西北方,成为左云、右玉和内蒙古凉城县两省区三县交界地带的一座名山。五路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关注的目光。   五路山主峰古道山,海拔2013米。清光绪版《左云县志》和清《朔平府志》,均有“蹄窟岭”条目:蹄窟岭,上有三峰,相传昭君出塞路经此岭,有马蹄迹,至今尚存。志书中的“蹄窟岭”就位于五路山上,当地俗称马蹄梁。解放
期刊
“看人家这马拴 , 多特别 !”一个软软太原口音的男声吸引我留住脚步。只见三四名男女围拢在清真大寺后墙,依墙栽立着两根拴马桩,对面是古色古韵的琵琶老店客栈。拴马桩高约 1.8 米 ,桩头是胡人造像浮雕组合,居中一胡人骑猛狮,左侧一胡人脖子架一小孩,右侧一胡人站立像,形相异趣,惟妙惟肖。两根小小拴马桩传递着远古的苍凉、古朴与凝重,还原了农耕时代的文明与祥和。  我注意到,拴马桩中间墙上镶嵌着一块棕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