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锻炼学生字、词、句等语文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作文教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技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很害怕写作文,甚至很厌烦写作文。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觉得作文难教,是作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杜绝假、大、空,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其实,学生觉得作文难写的原因之一是不会写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假大空地想象和臆造。俄国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有了写作文的兴趣,才会乐于动笔写作文。因此,作文教学开始时要尽量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先说后写:让学生先把自己要写的事物说一说,说给老师或同学听,再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教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自然流露,切记不要让学生走入假、大、空的怪圈,去做无意义的空想。让学生觉得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话写下来而已,从而增强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另外,教师在设计作文题时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这样学生容易有感而发,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有事可记,学生才不会绞尽脑汁却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无事可记。
二、培养观察能力,丰富写作素材
学生初学写作文时,往往为写作没有素材而苦恼。这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观察的缘故。学生由于缺乏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没有用心观察而缺乏印象;对一些事物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并未在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象。画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进行观察,并进行丰富的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和善于观察,并每天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养成习惯,这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观察能力,不无助益。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观察。如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方法。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情况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才能恰当地反映这个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形象。又如顺序观察法,教育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如观察植物时,往往先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然后再深入一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再整个儿看看。观察动物,先观察它的形状,然后再从头,眼,耳,鼻,口,牙,羽毛,到上下肢,爪子,尾巴等部分的顺序依次观察。而观察活动,则可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如观察要全面,细致。教师要教育学生进行时必须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同时还要边观察、边思考,尽量把事物看细看全,避免走马观花,不细致、不深入,仅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要抓住反映事
物特征的细微之处,提高观察的效果。
三、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说的:“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下读到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断,并反复吟读以致背诵,并尽量弄清弄懂其意义和用法,以便在写作时使用。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学生们的词、句库形成了,写起作文来大量生动形象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写出的作文自然就会生动形象。
当然,写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作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许多种,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就一定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杜绝假、大、空,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其实,学生觉得作文难写的原因之一是不会写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假大空地想象和臆造。俄国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就不能使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有了写作文的兴趣,才会乐于动笔写作文。因此,作文教学开始时要尽量降低作文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先说后写:让学生先把自己要写的事物说一说,说给老师或同学听,再让学生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教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自然流露,切记不要让学生走入假、大、空的怪圈,去做无意义的空想。让学生觉得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话写下来而已,从而增强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另外,教师在设计作文题时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历,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素材,这样学生容易有感而发,有物可写,有话可说,有事可记,学生才不会绞尽脑汁却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无事可记。
二、培养观察能力,丰富写作素材
学生初学写作文时,往往为写作没有素材而苦恼。这是学生不善于进行观察的缘故。学生由于缺乏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没有用心观察而缺乏印象;对一些事物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并未在脑海中留下什么印象。画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细致地进行观察,并进行丰富的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生活,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和善于观察,并每天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养成习惯,这对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观察能力,不无助益。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用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观察。如抓住事物特点观察的方法。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里的情况进行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才能恰当地反映这个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形象。又如顺序观察法,教育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以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如观察植物时,往往先看它整个的模样,大小,然后再深入一步,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最后再整个儿看看。观察动物,先观察它的形状,然后再从头,眼,耳,鼻,口,牙,羽毛,到上下肢,爪子,尾巴等部分的顺序依次观察。而观察活动,则可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另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如观察要全面,细致。教师要教育学生进行时必须运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同时还要边观察、边思考,尽量把事物看细看全,避免走马观花,不细致、不深入,仅仅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要抓住反映事
物特征的细微之处,提高观察的效果。
三、养成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泉涌、妙笔生花。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说的:“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下读到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断,并反复吟读以致背诵,并尽量弄清弄懂其意义和用法,以便在写作时使用。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学生们的词、句库形成了,写起作文来大量生动形象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自然就得心应手了,写出的作文自然就会生动形象。
当然,写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作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许多种,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就一定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