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攻坚,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培养是重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存在这实践教学能力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等问题。通过调研,桂林市以“构建立体化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基本思路,通过多途径切实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作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负责人,现将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体会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认清形势,建立职教师资培训机制。
鲁昕副部长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高度重视内涵建设,抓师资队伍建设,就抓住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环节”。为此,我市制定了《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08年—2012年市级培养培训实施计划》,明确了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把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作为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作为整体推进我市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机遇和重要突破口,在工作的规划、推进和保障上,做到了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支持。
二、加大投入,健全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为落实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施计划各项目标,我市从职教攻坚财政性经费中,安排3%比例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了桂林市中职教师队伍培训方案和中职名师培养计划。2009年以来,我市近百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100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培训、2400余名教师参加了市级转岗教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中职教师职业基础技能、中职德育新大纲和制定中职学校教学方案等项目的培训。通过培训,有500余名参培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举办了中职校级领导全员、提高和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使参培校级领导增强了形成科学的学校发展观、提升创办特色学校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扎实推进,确保师资培训质量。
(一)、抓基地——师资培训有后盾
1.科学规划,确定方案
根据《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08年—2012年市级培养培训实施计划》,我们制定了《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分类,以我市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前10名专业数据为依据,并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需求,确定2009—2012年度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市级培训的重点专业是: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
2. 科学评估,遴选基地
为确保我市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了培训点申报、专家评审认定的项目招标方式向市内外20个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寄送竞标文书,并向社会发送信息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参与市级培训基地的竞标工作。信息发布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共收到15个单位投送的投标文书119件,显示了各级院校对我市中职师资培养工作的广泛关注。评标组按照培训内容、师资水平等6大指标对投标材料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评分,经实地考察,根据得分高低情况最后认定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作为我市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承担桂林市中职师资的培训任务。
3.科学指导,把控计划
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与培训基地共同确定了培训计划,对各培训点的任务量、内容、评价方式进行了严格的推敲,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后予以实施。
(二)、抓培训——教学相长见双赢
1. 突破培训常规,提高教学实效
根据师资培训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要求各培训单位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要打破常规,找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攻关,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式、自学辅导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桂林市教科所承担的科研骨干培训中,对学员采取“六个一”的培训方法,要求参训学员分小组模拟完成一个课题项目的申报、组织、结题任务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培训,还要帮助一部分学员进行专业设计或者实验室实训基地设计,了解一些重要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常见品牌、参考价格和供应商,为他们回校后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打下基础。
2.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调控修正
我们要求培训单位始终关注学员对课程的接受情况,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如桂林市理工大学承担的计算机及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在开班前,培训单位向每名参训学员寄送了培训调查需求表,充分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对于他们提到的某些课程要求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信息交流和及时调整,教学与学员接受能力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学员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3.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双师”素质
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除了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胜任课堂教学,还必须要了解企业和市场,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我们在与培训单位商定教学计划时就明确规定了“双证”培养目标,即学习结束时,要让培训学员获得结业证书的同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将相应的教学要求贯穿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并到企业中进行考察。
4.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我们要求培训管理工作主要由培训单位承担,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培训管理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抽查。给每个学员建立学籍档案,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培训班的辅导员,每天坚持考勤,将参训学员的结业鉴定、考核成绩、评优情况,报送市教育局和送培单位备案,作为学员单位今后用人的参考依据。
5.面向农村教师,加大辐射力度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特别关注农村职业学校的培训报名工作,要求学校足额选派教师参加各项目的培训,进行了城乡教师结对活动。通过城乡结对活动,我市共有近400名农村教师成为受众对象,有利促进了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师资水平。
(三)、抓竞赛——专业测评验效果。
为检验培训效果,我市每两年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竞赛,通过“教、训、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我市师生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打造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技能较突出的教师队伍,这将为进一步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几点思考。
1.如何进一步提高各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培养。
2.如何充分发挥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支持专家为计划的实施献计献策、指导把关,进一步提高各级培训的实效性。
3.如何进一步提高各级培训的实效跟踪,进一步完善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校本级培训模式,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一、认清形势,建立职教师资培训机制。
鲁昕副部长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高度重视内涵建设,抓师资队伍建设,就抓住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环节”。为此,我市制定了《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08年—2012年市级培养培训实施计划》,明确了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把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作为我市职业教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作为整体推进我市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机遇和重要突破口,在工作的规划、推进和保障上,做到了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支持。
二、加大投入,健全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为落实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实施计划各项目标,我市从职教攻坚财政性经费中,安排3%比例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了桂林市中职教师队伍培训方案和中职名师培养计划。2009年以来,我市近百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1000多名专业骨干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培训、2400余名教师参加了市级转岗教师、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中职教师职业基础技能、中职德育新大纲和制定中职学校教学方案等项目的培训。通过培训,有500余名参培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举办了中职校级领导全员、提高和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使参培校级领导增强了形成科学的学校发展观、提升创办特色学校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扎实推进,确保师资培训质量。
(一)、抓基地——师资培训有后盾
1.科学规划,确定方案
根据《桂林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2008年—2012年市级培养培训实施计划》,我们制定了《桂林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分类,以我市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前10名专业数据为依据,并结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需求,确定2009—2012年度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市级培训的重点专业是: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商贸与旅游类、交通运输类。
2. 科学评估,遴选基地
为确保我市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了培训点申报、专家评审认定的项目招标方式向市内外20个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寄送竞标文书,并向社会发送信息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参与市级培训基地的竞标工作。信息发布后,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共收到15个单位投送的投标文书119件,显示了各级院校对我市中职师资培养工作的广泛关注。评标组按照培训内容、师资水平等6大指标对投标材料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评分,经实地考察,根据得分高低情况最后认定广西师范大学等单位作为我市中职师资培训基地承担桂林市中职师资的培训任务。
3.科学指导,把控计划
为保证培训效果,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与培训基地共同确定了培训计划,对各培训点的任务量、内容、评价方式进行了严格的推敲,经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后予以实施。
(二)、抓培训——教学相长见双赢
1. 突破培训常规,提高教学实效
根据师资培训的目标和要求,我们要求各培训单位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要打破常规,找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攻关,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式、自学辅导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桂林市教科所承担的科研骨干培训中,对学员采取“六个一”的培训方法,要求参训学员分小组模拟完成一个课题项目的申报、组织、结题任务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培训,还要帮助一部分学员进行专业设计或者实验室实训基地设计,了解一些重要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常见品牌、参考价格和供应商,为他们回校后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打下基础。
2.加强教学反馈,及时调控修正
我们要求培训单位始终关注学员对课程的接受情况,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如桂林市理工大学承担的计算机及应用骨干教师培训班中,在开班前,培训单位向每名参训学员寄送了培训调查需求表,充分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对于他们提到的某些课程要求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信息交流和及时调整,教学与学员接受能力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学员的满意度逐渐提高。
3.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双师”素质
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除了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胜任课堂教学,还必须要了解企业和市场,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我们在与培训单位商定教学计划时就明确规定了“双证”培养目标,即学习结束时,要让培训学员获得结业证书的同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将相应的教学要求贯穿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并到企业中进行考察。
4.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监管力度
我们要求培训管理工作主要由培训单位承担,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培训管理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抽查。给每个学员建立学籍档案,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培训班的辅导员,每天坚持考勤,将参训学员的结业鉴定、考核成绩、评优情况,报送市教育局和送培单位备案,作为学员单位今后用人的参考依据。
5.面向农村教师,加大辐射力度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我们特别关注农村职业学校的培训报名工作,要求学校足额选派教师参加各项目的培训,进行了城乡教师结对活动。通过城乡结对活动,我市共有近400名农村教师成为受众对象,有利促进了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师资水平。
(三)、抓竞赛——专业测评验效果。
为检验培训效果,我市每两年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竞赛,通过“教、训、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我市师生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打造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技能较突出的教师队伍,这将为进一步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几点思考。
1.如何进一步提高各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培养。
2.如何充分发挥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支持专家为计划的实施献计献策、指导把关,进一步提高各级培训的实效性。
3.如何进一步提高各级培训的实效跟踪,进一步完善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校本级培训模式,更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