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在缓解其不良情绪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数字将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42例对照组和42例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指导,实验组则是在术前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耐受优良率90.47%高于对照组76.19%,且P<0.05;结论 针对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实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手术耐受情况。
关键词:手术室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95-02
当前手术作为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一类有效方式,但是这类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创伤性,在加上术中、术后疼痛等,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个别患者因为无手术治疗经历和缺乏对手术的认知,在术前容易伴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又会进一步导致内分泌、植物神经系统紊乱,降低了机体的疼痛阈值和免疫力,影响了麻醉和手术效果,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手术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江苏省江阴市顾山卫生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采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2例对照组和42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患共22例、女患共20例,年龄范围为20~72岁,中位年龄为(46.35±3.4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8例、泌尿外科手术4例。实验组:男患共24例、女患共18例,年龄范围为18~75岁,中位年龄为(46.41±3.42)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7例、骨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10例、泌尿外科手术3例。将对照组、实验组性别分布、中位年龄、手术类型代入数据统计软件中开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大(P>0.05),可比性充分。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对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积极宣传手术相关知识、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等。实验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护理的内容主要包含:(1)认真询问患者基本信息,把握其心理特征。待患者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后,护理人员应该仔细阅读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疾病诊疗过程和既往病史,注意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用药禁忌症,了解患者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家庭状况等,积极同患者沟通,在沟通过程中通过患者的语言、行为、神情等掌握其心理特征,以便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2)深入分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过程中,需要主动和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倾听患者的倾诉,在此过程中分析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并积极宣传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要积极宣传相关手术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手术的认证,向他们接受主刀医师情况,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手术和护理。(3)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协同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家属因为担心患者家属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再加上家属需要照料患者,承担一定的经济费用,其不良情绪可能更严重,而家属的这种不良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要多关心患者,多鼓励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从而安心接受手术治疗。(4)维护好患者的主动权和自尊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要始终将自身置于和患者平等的地位上,帮助患者迅速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变,在公开场合不可谈及患者病情,充分维护好患者隐私,在术前准备工作时,要尊重患者意愿,多给予患者鼓励[1]。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手术耐受情况。其中焦虑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分值为20~80,将50分作为焦虑症状分界值,分值越高提示焦虑越严重。抑郁应用抑郁自评表(SDS)进行评定,分值越高提示抑郁越严重。手术耐受情况的评价标准为:将情绪稳定,能够主动且积极配合手术判定为优;将情绪一般,原因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判定为良;将情绪不稳定,不愿甚至拒绝配合手术判定为差[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用方差t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平均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耐受情况对比
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手术耐受优25例(59.52%),良13例(30.95%),差4例(9.53%),对照组手术耐受优17例(40.48%),良15例(35.71%),差10例(23.81%),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手术耐受优良率90.47%高于对照组76.19%,且P<0.05。
3.讨论
手术作为一类创伤性治疗方式,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会导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降低,从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因此在手术前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非常重要。传统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忽略了患者心理感受,无法较好地规避手术过程中不良情绪。而心理护理主要指的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实际病情,总结护理人员以往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充分尊重患者个体差异性,根据患者心理现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以达到减轻其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的目[3]。在本文中,通过对42例手术室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相比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患者的SDS、SAS评分更低,但是患者的手术耐受优良率更高。由此可见,实施术前心理护理,结合患者心理现状,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从而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和耐受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巧.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250.
[2]才生卓玛,韩玲娟,王玉英,赵静.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5):223.
[3]张峥,戢炳秀,程菲菲.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的影响[J].大医生,2018,3(Z1):238+240.
关键词:手术室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4-195-02
当前手术作为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一类有效方式,但是这类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创伤性,在加上术中、术后疼痛等,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个别患者因为无手术治疗经历和缺乏对手术的认知,在术前容易伴有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又会进一步导致内分泌、植物神经系统紊乱,降低了机体的疼痛阈值和免疫力,影响了麻醉和手术效果,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在手术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在江苏省江阴市顾山卫生院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采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2例对照组和42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患共22例、女患共20例,年龄范围为20~72岁,中位年龄为(46.35±3.4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8例、泌尿外科手术4例。实验组:男患共24例、女患共18例,年龄范围为18~75岁,中位年龄为(46.41±3.42)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7例、骨科手术12例、妇科手术10例、泌尿外科手术3例。将对照组、实验组性别分布、中位年龄、手术类型代入数据统计软件中开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大(P>0.05),可比性充分。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对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指导患者完成相关检查,积极宣传手术相关知识、术后注意事项以及常见并发症等。实验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护理的内容主要包含:(1)认真询问患者基本信息,把握其心理特征。待患者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后,护理人员应该仔细阅读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疾病诊疗过程和既往病史,注意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用药禁忌症,了解患者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家庭状况等,积极同患者沟通,在沟通过程中通过患者的语言、行为、神情等掌握其心理特征,以便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2)深入分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原因。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过程中,需要主动和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倾听患者的倾诉,在此过程中分析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以便及时进行疏导,并积极宣传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特别是要积极宣传相关手术的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對疾病和手术的认证,向他们接受主刀医师情况,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手术和护理。(3)护理人员还应该积极协同患者的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家属因为担心患者家属也会产生不良情绪,再加上家属需要照料患者,承担一定的经济费用,其不良情绪可能更严重,而家属的这种不良情绪又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要多关心患者,多鼓励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从而安心接受手术治疗。(4)维护好患者的主动权和自尊心。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要始终将自身置于和患者平等的地位上,帮助患者迅速适应自身的角色转变,在公开场合不可谈及患者病情,充分维护好患者隐私,在术前准备工作时,要尊重患者意愿,多给予患者鼓励[1]。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手术耐受情况。其中焦虑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分值为20~80,将50分作为焦虑症状分界值,分值越高提示焦虑越严重。抑郁应用抑郁自评表(SDS)进行评定,分值越高提示抑郁越严重。手术耐受情况的评价标准为:将情绪稳定,能够主动且积极配合手术判定为优;将情绪一般,原因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判定为良;将情绪不稳定,不愿甚至拒绝配合手术判定为差[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用方差t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对比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平均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耐受情况对比
据统计,实验组患者手术耐受优25例(59.52%),良13例(30.95%),差4例(9.53%),对照组手术耐受优17例(40.48%),良15例(35.71%),差10例(23.81%),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手术耐受优良率90.47%高于对照组76.19%,且P<0.05。
3.讨论
手术作为一类创伤性治疗方式,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会导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降低,从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因此在手术前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非常重要。传统对手术室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忽略了患者心理感受,无法较好地规避手术过程中不良情绪。而心理护理主要指的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实际病情,总结护理人员以往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方法,这种护理方法充分尊重患者个体差异性,根据患者心理现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以达到减轻其不良情绪和应激反应的目[3]。在本文中,通过对42例手术室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相比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患者的SDS、SAS评分更低,但是患者的手术耐受优良率更高。由此可见,实施术前心理护理,结合患者心理现状,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从而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手术配合度和耐受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巧.分析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及手术耐受性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250.
[2]才生卓玛,韩玲娟,王玉英,赵静.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5):223.
[3]张峥,戢炳秀,程菲菲.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室患者的影响[J].大医生,2018,3(Z1):2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