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见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看来,张见就是一位擅于用画笔表现自我的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的深刻认知给张见的创作带来了启发:“用我理解的传统技法去诠释我体验中的现代生活,使画面成为诸因素和谐而贴切的表达,这是我创作的基本态度。”这种独特的感受令张见创作出了独属于他自己的工笔人物画,因此它的工笔画也被誉为“新工笔画”。文章从构图、色彩以及我对他的认知三方面来体会其独特的绘画语言。
  【关键词】:张见;传统技法;新工笔;特色
  一、我眼中张见的工笔画
  初见张见的工笔人物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卷发,纵观张见的绝大部分作品,卷发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在众多的优秀工笔作品中,对于我来说其作品是最易于辨认的,也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他笔下的线条他的每一幅作品正是他对自我内心的写照。不华丽、不媚俗、也不泯然于众,但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一片悠然心境。他的画使人不自觉的驻足,仿佛能被带入他的世界,与他一同品味画中的故事。可以说张见对于线、形、色有着独特的见解,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其中带有西方的一些元素。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专注于女性题材的,还有一部分的风景画。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风景画都是他所喜好和专注的:“我的工笔人物画得益于我的风景画,归根到底,人物的情绪来自于风景,人是风景的一部分,而风景画只是人物在画面上的暂时缺席。”从他对于风景画的理解上不难看出风景对于他创作工笔人物画的重要性。纵观张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难发现是趋于平面化的,他对人物形体的塑造及五官的刻画有着他自己的理解,不过分渲染却能达到通透传神的效果。
  二、与众不同的构图
  张见的工笔人物画整体上营造了一种静谧、安然、神秘而又虚幻的氛围,这种效果的营造部分归功于他的构图。张见源于受到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经典图式的影响,在构图方面别具一格。画面人物多为半身像,姿态慵懒、随性,从背景中大多可以看到山丘、云朵、棕榈树、花蛇、电线杆和铁丝网等。这些物象都是他用或粗或细、或密集或稀疏的线条来表现其质感的。在表现质感的同时不忘画面的整体性的把握,也不忽略小细节的刻画。在有限的空间下创造无限的空间感,引人入胜,作品《桃色》系列中尤其能体现他对空间结构的把握。由此可见,他十分注重构图,人物动态的刻画以及画面留白。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来看,这些物象在他的安排下被合理化、自然化、艺术化,不突兀,也不勉强,却刚好能表达他的情感及思想。
  三、西化的色彩观
  如果说勾勒线条与他来说算是一种情感的充实,那么随类赋彩与他来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吧。张见的赋色方式是在平涂设色的基础上更注重色彩的对比以及色彩间的微妙过渡。他的赋色方式是传统的,但他的色彩理念却是西化的。它巧妙地将西化了的色彩观与具有东方特色的绘画语言完美結合,创造出随心随性的独属于自己的画。他曾在一本书中写道:“虽然在赋色时我恪守最为严谨的古法程序和平面化处理的传统审美习惯,但我的色彩观无疑是西化了的。”这无疑印证了他独特的色彩观。然而,他笔下的色彩不单纯为了形体装饰要求而存在,“错置的空间让色彩摆脱了纯粹的装饰感和解释形体的功能,而作为一种氛围渲染,形成一种类似于剪影却情境纵生的视觉记忆。”
  结语
  我眼中的张见是一位特立独行的画家,善于绘其所思,抒其所感。他的工筆人物画的出现不仅让画坛面貌为之一新,更让大家记住了他、也认可了他。评判一副好画的标准是什么?是高超卓绝的绘画技巧;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构思;还是撼动人心的真情实感。也许在张见的作品中我们能得到答案。他的工笔画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其中蕴含了他自己的东西,正是对于自我的超越和突破和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才出现了“新工笔画”。由此可见,中国工笔画的发展仍然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他的努力与实践为画坛注入一股鲜活的源泉,不仅带给观者视觉上的享受,更带给观者一种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与体悟。就他个人而言,他在作画之初就没有忘记自己想要一心学画的梦想,尽管经历了许多波折,他仍然选择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为之做出努力和牺牲。了解过他的人更能明白感染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作品,更是他对自己梦想不懈追求的执着精神,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所缺失的,也是我们需要重新自省的。
  参考文献:
  [1]张见. 新工笔文献丛书.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2]孙欣. 张见:迷藏的玄机. 世界博览,2010 年第 04 期:66-67
  作者简介:李苹(1992—),女,汉族,山东省枣庄市,曲阜师范大学在读,15级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学人物创作与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武汉市频繁遭遇外洪内涝的双重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方针政策,武汉成功申报为海绵建设试点城市。本文针对武汉城市绿地的特点,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对雨水花园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并说明了雨水花园在当今武汉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重点探析了雨水花园建设设计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设计要点  雨水花园是
期刊
【摘要】:“陈设”俗称软装饰,室内陈设是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表现中起到强大的生命力。室内陈设设计的重点是“精神建设”,也就是室内空间韵涵与气质的营造,它是以视觉传递精神品质和和生活内涵为基本领域。从原则上讲,室内“精神建设”必须发挥“艺术性”和“个性”两个方面。室内陈设布置的根本目的是不仅满足生活在室内空间中人的生活功能所需的物质需求,更让其满足一个高品质的家居环境的精神需求。陈设品是指
期刊
【摘要】:孔子一生的思想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复兴礼乐,尊崇周公。其立身与教育,终老于教育,虽曾从政,但受排挤不得其志,无法实现其政治思想,结果愤而出走,周游列国最后返回鲁国,主要从事乐教以及其他活动,直至终老。简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春秋末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当代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祖
期刊
【摘要】:概念书籍的创新与研究是对书籍设计一种再设计以及重生的理念,书籍作为文化的一种集合体,是从无形到有形的承载体,是一种文化繁衍的象征。因此本文从概念书籍的含义、观念、形态、材料以及艺术性的方面对概念书籍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研究概念书籍的创新之处,使概念书籍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不是只存在于概念的领域不为人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设计也正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概念书籍”这一概念敲开了书籍设计
期刊
【摘要】:在國画的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与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是国画创作中的核心部分,是国画创作的本质。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中国笔墨文化,才能够在国画之中表现出其情感和韵味,使其更加的生动、具有灵魂。本文对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价值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笔墨文化元素;国画创作;运用价值  在中国的发展长河中,它的文化源远流长,其
期刊
【摘要】:旅游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出门旅游来放松身心,舒缓压力,旅游APP成为很多人出门旅游查找信息的重要工具。文章分析了旅游APP頁面布局类型与信息呈现方式对用户视觉搜索行为的影响,接着提出了旅游APP页面优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APP;页面设计;视觉搜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成为转变社会公众方式的重
期刊
【摘要】:咏叹调是西洋歌剧中的抒情唱段,也是西洋歌剧中的主要艺术形式,它也作为艺术歌曲之中的一种形式,不仅能够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而且西洋歌剧咏叹调有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本文分析西洋歌剧咏叹调的艺术形式,对于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创作、演唱以及欣赏拥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西洋歌剧:咏叹调;艺术处理  一、西洋歌剧咏叹调的本体艺术特征  西洋歌剧咏叹调在艺术形式上具有自身独有的艺术特征,这就是
期刊
【摘要】:油画真正被中国人接受并学习,自16世纪油画传入中国,已过了400年的时间。到二十世紀,伴随着国门被船坚力炮打开,国人开始思索与西方的差距,同时开始反思陈陈相因毫无生气的中国文人画。于是,西方写实主义油画被国人接受。但是,油画的“本土化”却一直是画家们所探索的。尤其到了80年代之后,“意象油画”的出现和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的出现基本使油画实现了本土化的转型。  【关键词】:油画;本土化;意象油
期刊
【摘要】:创新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与飞跃,是“扬弃”。油画艺术之中也具有這种关系,印象主义“光”与“色”的魅力,自从其诞生。这在世界艺术绘画史上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历史性革命,同时也带给后来的现代美术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油画;文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中提到:“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历史性的进步。”文化的历史性进步离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声”出来了,而“情”没出来,就犹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而相反而言,如果“情”出来了,而“声”没出来,就犹如只有灵魂没有躯体一样,活不长,所以文章是“声”的演唱技巧、“情”的挖掘方法以及“声”与“情”相结合演绎三方面进行分析,讲述了声乐演唱中“声与情并茂”的方法。  【关键词】:声乐演唱;声情并茂;演唱方法  音乐可以治疗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