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武汉市频繁遭遇外洪内涝的双重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方针政策,武汉成功申报为海绵建设试点城市。本文针对武汉城市绿地的特点,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对雨水花园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并说明了雨水花园在当今武汉海绵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重点探析了雨水花园建设设计要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设计要点
雨水花园是一种在城市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地势低的地方种植树木、灌木和花草等植物,利用沙土和植物根系之间的综合作用吸收并过滤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使之逐渐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也可使雨水得到净化作为城市用水。雨水花园最早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名地产开发商建住宅区的时候,为每栋住宅都配建了40平米的雨水花园,结果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80%地面雨水径流量。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而建造雨水花园是实现打造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技术与设计手段。
通过雨水花园的构建能够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如武汉市圆博园作为武汉市海绵城市的一个实验试点,成功的吸引了珍惜鸟类的停留与栖息。与传统的草坪相比,雨水花园还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为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武汉于2015年4月,武汉获得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首先在青山区和汉阳四新地区试点。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基于武汉的城市特点,对于建设海绵城市也出现一定的挑战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劣势:
(一)武汉拥有中国南方城市的典型特征:雨量充沛、风景优美。但是优于水也“忧”于水,尤其是每年的雨汛同期使得武汉饱受外洪内涝的双重压力。造成地势较低的街道和小区是逢雨必淹,居民出行困难,交通瘫痪,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二)武汉土壤以粘质为主,再加上近几年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地硬化程度加速,城市几乎采用灰色管网排水系统,不利于急汛期的排水与下渗。
(三)城市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日多,初期雨水中有大量的污染物,随着雨水直接渗入绿地,不僅影响植被生长,而且影响地下水的安全。
(四)城市主干道道路绿带相对较窄、树木规格相对较小。街头绿地公园分布不均衡,公园多依靠湖泊山体,道路绿化空间不足。
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该如何建设节约友好型的海绵城市呢? 在当下的情况里,有这个必要提倡构建雨水花园。因为雨水花园虽然在国内算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技术,但此项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分析。
一、雨水花园的位置选择
雨水花园的设计要做到低影响、低维护,以自然地形为主,将对场地的改造与破坏降到最低。
(一)在选址前,对土壤土质进行分析,避免将雨水花园建设于土质渗透性差且保水量低的场地上,雨水大量聚集在雨水花园中,雨水不能及时下渗,既对植物生长不利又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城市环境。
(二)城市道路、停车场、广场等空间等城市低洼地带、易积水区设置雨水花园。规划场地应具有足够的聚水面积,能容纳短时骤增的雨水量。根据排水数据计算场地内的雨水径流量,需根据场地结构设计专门的底部排水管网以便于发挥对雨水的控制作用。
(三)在居住区旁的雨水花园,应距离建筑基础应至少3米,防止下渗雨水影响建筑地基,来自建筑物屋顶的雨水可采用落水管引导雨水进入雨水花园;不能对场地建筑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四)雨水花园的选址尽量设置于南向,远离高大乔木根系;场地高差系数小,减少人为施加土方量;控制周边污染源,保障雨水水质中等,降低对雨水花园内植物的影响。如建筑屋面、附属庭院、中小学校、居住小区等,构造相对简单,造价低廉,无须设计专门的底部排水管网。
总之,雨水花园设计的选址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够便捷并充分收集场地周边雨水的区域。应该坐落于雨水径流的源头和它在景观中自然结束的区域之间,在雨水径流达到最远点前尽可能多的收集雨水,而径流的最远点往往意味着区域汇水能力强但排水性能差。
二、雨水花园植物景观的设计
由于雨水花园很少是平坦地形的,都是具有梯形坡度的。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雨水承载情况,如雨水花园的边缘区基本不可能存在被淹没或很潮湿的状态。植物的种植应根据相应区域的水淹条件选择生长习性不同的植物。依据湿度梯度的不同区域,雨水花园的种植区大体上可分为蓄水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其中边缘区无蓄水能力,种植植物应考虑选取耐旱植物;缓冲区有一定的雨水调蓄功能,需要植物有一定的耐淹有耐旱及耐雨水冲刷能力,而灌木与乔木较多种植于缓冲边缘区域;蓄水区为对植物的耐淹能力要求最高,也是雨水净化的主要区域,需要耐水淹及具有净化功效的植物,较多种植的为花卉与草本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特别是冠大荫浓的行道树品种的选择,如:悬铃木、重阳木、枫杨、垂柳、旱柳、大叶女贞、来树、意杨、乌柏等。
在进行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时可以采取阶梯式种植、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巧妙穿插,同时结合弧形景观桥及木质休闲平台,吸引人群停留赏景。既能在雨季收集雨水,又能在旱时用雨水灌溉植物,雨旱均能保持优美的景观效果。
阶梯式种植植物可在种植槽表面覆盖砾石,使水流经过时层层过滤杂质,最终渗入地下集水坑,以备绿化灌溉。同时,雨水聚集于下沉式绿地中,形成小型湿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整个花园以石笼墙做边界,有效过滤雨水,且防止水土流失,呈现出更加天然的景观气势。
三、雨水花园设施设计
当雨水从场地周边区域向雨水花园汇集的过程中,除了场地竖向设计上的引导外,还需要一定的雨水输送设施来确保对水流的有序控制。雨水的截流、净化等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在场地中分布各类设施来实现。相对于水体和植被,设施是雨水花园中少有的具有固定形态和材质的构造物。因而设施的设计重点要关注设施构造的形态设计和建造材料的选择。诸如引水设施的设计可选用当地本土材料,体现地域性的同时起到降低建造成本的作用。设施形态的设计上,要结合雨水花园的整体景观表现来设计。例如在具有乡野气息的雨水花园中,引流设施可以设计为细小卵石铺设的径流路径,而较为规则式的雨水花园,其引流设施可以设计为线性感较为强烈的渠道。
四、雨水花园景观材料的选择
雨水花园构建的一个主要因素便是路面材料的选择。经过综合考虑,路面常用的透水性铺装可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嵌草石板、植草砖、植草板、木塑地面、碎石路等。虽然国内外对于透水铺装也存在着一些应用上的问题,但是在人行道、公园绿地中应用相对成功,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可采用基层半透水型路面。
总之,国家正努力创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并大力提倡海绵城市建设的今天,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热门话题。雨水花园可有效控制洪涝灾害和雨水再利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效果明显、易维护等优点,正是对这一理念实现的有效措施,所以雨水花园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并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剑松.以景观为导向的雨水花园设计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3
[2] 向璐璐,李俊奇,邝诺,等.雨水花园设计方法探析[J].给水排水,2014(06)
[3] 季冬蘭孟勇扬念东付奔.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以武汉园林绿地建设为例[J].新建筑.2016(3)
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创建海绵城市背景下武汉市居住区雨水花园的构建,编号16G178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设计要点
雨水花园是一种在城市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地势低的地方种植树木、灌木和花草等植物,利用沙土和植物根系之间的综合作用吸收并过滤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使之逐渐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也可使雨水得到净化作为城市用水。雨水花园最早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马里兰州的一名地产开发商建住宅区的时候,为每栋住宅都配建了40平米的雨水花园,结果雨水花园平均减少了80%地面雨水径流量。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而建造雨水花园是实现打造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技术与设计手段。
通过雨水花园的构建能够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如武汉市圆博园作为武汉市海绵城市的一个实验试点,成功的吸引了珍惜鸟类的停留与栖息。与传统的草坪相比,雨水花园还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为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武汉于2015年4月,武汉获得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首先在青山区和汉阳四新地区试点。这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与机遇。然而基于武汉的城市特点,对于建设海绵城市也出现一定的挑战性,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劣势:
(一)武汉拥有中国南方城市的典型特征:雨量充沛、风景优美。但是优于水也“忧”于水,尤其是每年的雨汛同期使得武汉饱受外洪内涝的双重压力。造成地势较低的街道和小区是逢雨必淹,居民出行困难,交通瘫痪,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二)武汉土壤以粘质为主,再加上近几年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地硬化程度加速,城市几乎采用灰色管网排水系统,不利于急汛期的排水与下渗。
(三)城市污染较为严重,雾霾日多,初期雨水中有大量的污染物,随着雨水直接渗入绿地,不僅影响植被生长,而且影响地下水的安全。
(四)城市主干道道路绿带相对较窄、树木规格相对较小。街头绿地公园分布不均衡,公园多依靠湖泊山体,道路绿化空间不足。
对于出现的这些问题,该如何建设节约友好型的海绵城市呢? 在当下的情况里,有这个必要提倡构建雨水花园。因为雨水花园虽然在国内算是一种新型的生态技术,但此项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设计分析。
一、雨水花园的位置选择
雨水花园的设计要做到低影响、低维护,以自然地形为主,将对场地的改造与破坏降到最低。
(一)在选址前,对土壤土质进行分析,避免将雨水花园建设于土质渗透性差且保水量低的场地上,雨水大量聚集在雨水花园中,雨水不能及时下渗,既对植物生长不利又容易滋生细菌,影响城市环境。
(二)城市道路、停车场、广场等空间等城市低洼地带、易积水区设置雨水花园。规划场地应具有足够的聚水面积,能容纳短时骤增的雨水量。根据排水数据计算场地内的雨水径流量,需根据场地结构设计专门的底部排水管网以便于发挥对雨水的控制作用。
(三)在居住区旁的雨水花园,应距离建筑基础应至少3米,防止下渗雨水影响建筑地基,来自建筑物屋顶的雨水可采用落水管引导雨水进入雨水花园;不能对场地建筑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四)雨水花园的选址尽量设置于南向,远离高大乔木根系;场地高差系数小,减少人为施加土方量;控制周边污染源,保障雨水水质中等,降低对雨水花园内植物的影响。如建筑屋面、附属庭院、中小学校、居住小区等,构造相对简单,造价低廉,无须设计专门的底部排水管网。
总之,雨水花园设计的选址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够便捷并充分收集场地周边雨水的区域。应该坐落于雨水径流的源头和它在景观中自然结束的区域之间,在雨水径流达到最远点前尽可能多的收集雨水,而径流的最远点往往意味着区域汇水能力强但排水性能差。
二、雨水花园植物景观的设计
由于雨水花园很少是平坦地形的,都是具有梯形坡度的。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雨水承载情况,如雨水花园的边缘区基本不可能存在被淹没或很潮湿的状态。植物的种植应根据相应区域的水淹条件选择生长习性不同的植物。依据湿度梯度的不同区域,雨水花园的种植区大体上可分为蓄水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其中边缘区无蓄水能力,种植植物应考虑选取耐旱植物;缓冲区有一定的雨水调蓄功能,需要植物有一定的耐淹有耐旱及耐雨水冲刷能力,而灌木与乔木较多种植于缓冲边缘区域;蓄水区为对植物的耐淹能力要求最高,也是雨水净化的主要区域,需要耐水淹及具有净化功效的植物,较多种植的为花卉与草本植物。以乡土植物为主,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特别是冠大荫浓的行道树品种的选择,如:悬铃木、重阳木、枫杨、垂柳、旱柳、大叶女贞、来树、意杨、乌柏等。
在进行雨水花园景观设计时可以采取阶梯式种植、下沉式绿地、植草沟巧妙穿插,同时结合弧形景观桥及木质休闲平台,吸引人群停留赏景。既能在雨季收集雨水,又能在旱时用雨水灌溉植物,雨旱均能保持优美的景观效果。
阶梯式种植植物可在种植槽表面覆盖砾石,使水流经过时层层过滤杂质,最终渗入地下集水坑,以备绿化灌溉。同时,雨水聚集于下沉式绿地中,形成小型湿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整个花园以石笼墙做边界,有效过滤雨水,且防止水土流失,呈现出更加天然的景观气势。
三、雨水花园设施设计
当雨水从场地周边区域向雨水花园汇集的过程中,除了场地竖向设计上的引导外,还需要一定的雨水输送设施来确保对水流的有序控制。雨水的截流、净化等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在场地中分布各类设施来实现。相对于水体和植被,设施是雨水花园中少有的具有固定形态和材质的构造物。因而设施的设计重点要关注设施构造的形态设计和建造材料的选择。诸如引水设施的设计可选用当地本土材料,体现地域性的同时起到降低建造成本的作用。设施形态的设计上,要结合雨水花园的整体景观表现来设计。例如在具有乡野气息的雨水花园中,引流设施可以设计为细小卵石铺设的径流路径,而较为规则式的雨水花园,其引流设施可以设计为线性感较为强烈的渠道。
四、雨水花园景观材料的选择
雨水花园构建的一个主要因素便是路面材料的选择。经过综合考虑,路面常用的透水性铺装可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砖、嵌草石板、植草砖、植草板、木塑地面、碎石路等。虽然国内外对于透水铺装也存在着一些应用上的问题,但是在人行道、公园绿地中应用相对成功,城镇道路、停车场、广场、小区道路,可采用基层半透水型路面。
总之,国家正努力创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并大力提倡海绵城市建设的今天,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热门话题。雨水花园可有效控制洪涝灾害和雨水再利用,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效果明显、易维护等优点,正是对这一理念实现的有效措施,所以雨水花园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并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剑松.以景观为导向的雨水花园设计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3
[2] 向璐璐,李俊奇,邝诺,等.雨水花园设计方法探析[J].给水排水,2014(06)
[3] 季冬蘭孟勇扬念东付奔.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以武汉园林绿地建设为例[J].新建筑.2016(3)
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创建海绵城市背景下武汉市居住区雨水花园的构建,编号16G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