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模式之一,一度也作为业绩评价考核的核心标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企业不仅可以进行企业预算管理、资源配置,而且还可以控制经营成本,使其不超过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要求,这要从企业所得税和税负水平上入手。因此,在编制预算、收入、成本估计、出差时间计划时,企业应将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所得税计算相结合,使预算更为详细、完整,从而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我国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开始时间较晚,还因19世纪末的时代局限,发育畸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即使近年来突飞猛进地发展并收获了不小的成效,仍旧存在一些缺陷。
一、预算管理中的三项费用
(一)在业务招待费纳税中的作用
经营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预算使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60%的扣除额度,但不得超过年销售的5‰。企业初创期间,与筹建活动有关的活动费用,按实际数额的60%计算,并按照规定税前扣除。公司需要控制自己的预算,以防止业务招待费超支度低或没有超支。假设企业每年的销售(业务)收入是A,年度业务招待费为B,可允许的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是60%B与5‰A 较小的一方。若60%B= 5‰A,则 B= 8.33%A,则说明企业业务招待为营业收入的8.33%时为最优状态。企业可以借用税法的规定来限制扣除额度,企业应该全力找出业务招待费预算的关键点。
公司还可通过成立独立的销售子公司,将业务招待费在母子公司之间分配,通过关联交易,预测相关收入额,从而寻找最佳的分配和交易架构方案,最大程度税前抵扣招待费。例如:甲公司通过编制预算,预计全年销售收入20000万元,预计发生业务招待费330万元,超出了税法规定的销售(营业)收入的5‰。甲公司可以就业务招待费超标问题进行税收筹划。其中一方案为将甲公司的销售部门分立出去,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子公司乙公司。甲公司生产的产品以18000万元销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再以20000万元对外销售。330万元的招待费在两个公司之间进行分配,甲公司承担160万元,乙公司承担170万元。由此案例可看出筹划前可扣的招待费=20000*5‰=100万元(330*60%=198万元,大于100万元,所以可扣100万元),筹划后可扣的招待费,甲公司可扣金额=18000*5‰=90万元(160*60%=96万元,大于90万元,所以可扣90万元),乙公司可扣金额=20000*5‰=100万元(170*60%=102万元,大于100万元,所以可扣100万元),所有筹划后可扣招待费=90+100=190万元,大于筹划前的100万元。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区分会议费和业务招待费,满足会议费的餐费应列示在会议费,避免错列招待费而减少税前抵扣额。
(二)在广告费与宣传费纳税中的作用
企业设立期间产生的广告费和宣传费用,按照实际发生额税前扣除。正常经营情况下,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企业可结合预算进行税收筹划,合理控制税前扣除广宣费用。
(三)预算存在于公益性捐赠纳税中
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支出、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标准和预算管理:公益性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予以扣除。假设捐赠额为A,公司捐赠前税前利润为B,根据税法规定公益性支出不得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所以A/(B-A)=12%,则A=10.71%B,即当年度捐赠金额小于等于10.71%的税前利润捐赠,公益捐赠,企业完全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为了足额扣除税前的捐款额,每年企业可根据预算的利润额,限制在国内发放企业捐赠的最大金额。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点
(一)涉及境外劳务的企业,应注意是否构成常设机构的控制点
企业通过雇员或雇佣的其他人员在境外提供的劳务活动,包括咨询劳务活动,但仅以该性质的活动(为同一项目或相关联的项目)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规定月数的即构成常设机构。常设机构根据当地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一般高于非常设机构。
企业在差旅费预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果需要多名员工为同一项目出差时,尽量安排多名员工同时出发,避免分批出发造成境外逗留时间延长,而超过常设机构的时间限额。
(二)企业利用年金进行所得税纳税的筹划
国家鼓励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缴纳的养老金,可以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缴纳部分递延年金保险制度的比例中扣除。实施与否,支付养老金的缴费比例、企业年金期间的年金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对职工个人和企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预算实施中问题的解决情况
需要注意预算的执行情况不理想的问题,这是企业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预算管理能力较差、约束力低、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资金转移项目被私用,预算管理费用难以掌控、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每个项目的预算和执行成本不只是税务中一个问题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一)建立一种时刻强调预算、实施预算和规范预算的企业氛围
为了强化预算约束功能,很好的控制预算,企业应建立重视预算、实施预算、规范预算的机制。让全体员工明白预算是限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在企业中确认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二)管理者加强预算意识
第一,管理者应该更多地关注预算。高层管理人员的认可和支持是有效实施各项预算的重要保证。第二,管理人员要更加自律,带头严格执行预算。他们不应该因为权力大而故意打破预算平衡,破坏预算机制。最后,有必要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约束和加强执行层权利,使管理者得到监督和审计的权利,从而提高预算的权威性。
(三)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者内部审计委员会应当给予足够的权力,真正起到对预算的监督作用,既监督了预算的执行,又对违规行为进行了很好的约束。预算编制要绝对保证分工和责任实现完全明确,由负责人制定,制定人接受考核,预算的具体编制可以交给相关部门,不必还停留在只有二级单位制定的规矩上。预算执行中可采用一些软件作为技术手段,例如采用相关预算软件与财务核算软件相结合,如日常费用报销等过程中出现超预算情况可及时预警,减少人为控制预算的工作量和可能出现的偏差。
(四)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充分考虑到税收问题
通常,预算组织和实施都是从会计角度出发,很少从税收角度出发,通过以上分析,需要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建议企业在制定和实施预算时要转变思路,充分考虑税收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五)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面覆盖
要设立短期的小目标和长期的大目标,而小目标要与大目标相结合,小目标要于大目标的发展方向相适应,所有部门都要全面覆盖预算管理指标制度。所有员工都要进行预算编制,尤其是基層工人,对预算情况最熟知的人员,上级部门要重视基层人员的意见建议。
综上,应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不断灌输预算的重要性和对税收的影响,从会计和税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税收问题要事先研究控制,使预算管理在税收筹划中发挥最大效力,做到整体、科学的规划,力求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一、预算管理中的三项费用
(一)在业务招待费纳税中的作用
经营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预算使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60%的扣除额度,但不得超过年销售的5‰。企业初创期间,与筹建活动有关的活动费用,按实际数额的60%计算,并按照规定税前扣除。公司需要控制自己的预算,以防止业务招待费超支度低或没有超支。假设企业每年的销售(业务)收入是A,年度业务招待费为B,可允许的税前扣除业务招待费是60%B与5‰A 较小的一方。若60%B= 5‰A,则 B= 8.33%A,则说明企业业务招待为营业收入的8.33%时为最优状态。企业可以借用税法的规定来限制扣除额度,企业应该全力找出业务招待费预算的关键点。
公司还可通过成立独立的销售子公司,将业务招待费在母子公司之间分配,通过关联交易,预测相关收入额,从而寻找最佳的分配和交易架构方案,最大程度税前抵扣招待费。例如:甲公司通过编制预算,预计全年销售收入20000万元,预计发生业务招待费330万元,超出了税法规定的销售(营业)收入的5‰。甲公司可以就业务招待费超标问题进行税收筹划。其中一方案为将甲公司的销售部门分立出去,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子公司乙公司。甲公司生产的产品以18000万元销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再以20000万元对外销售。330万元的招待费在两个公司之间进行分配,甲公司承担160万元,乙公司承担170万元。由此案例可看出筹划前可扣的招待费=20000*5‰=100万元(330*60%=198万元,大于100万元,所以可扣100万元),筹划后可扣的招待费,甲公司可扣金额=18000*5‰=90万元(160*60%=96万元,大于90万元,所以可扣90万元),乙公司可扣金额=20000*5‰=100万元(170*60%=102万元,大于100万元,所以可扣100万元),所有筹划后可扣招待费=90+100=190万元,大于筹划前的100万元。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区分会议费和业务招待费,满足会议费的餐费应列示在会议费,避免错列招待费而减少税前抵扣额。
(二)在广告费与宣传费纳税中的作用
企业设立期间产生的广告费和宣传费用,按照实际发生额税前扣除。正常经营情况下,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15%,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企业可结合预算进行税收筹划,合理控制税前扣除广宣费用。
(三)预算存在于公益性捐赠纳税中
公益性捐赠的税收支出、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标准和预算管理:公益性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予以扣除。假设捐赠额为A,公司捐赠前税前利润为B,根据税法规定公益性支出不得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所以A/(B-A)=12%,则A=10.71%B,即当年度捐赠金额小于等于10.71%的税前利润捐赠,公益捐赠,企业完全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为了足额扣除税前的捐款额,每年企业可根据预算的利润额,限制在国内发放企业捐赠的最大金额。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点
(一)涉及境外劳务的企业,应注意是否构成常设机构的控制点
企业通过雇员或雇佣的其他人员在境外提供的劳务活动,包括咨询劳务活动,但仅以该性质的活动(为同一项目或相关联的项目)在任何十二个月中连续或累计超过规定月数的即构成常设机构。常设机构根据当地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一般高于非常设机构。
企业在差旅费预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果需要多名员工为同一项目出差时,尽量安排多名员工同时出发,避免分批出发造成境外逗留时间延长,而超过常设机构的时间限额。
(二)企业利用年金进行所得税纳税的筹划
国家鼓励企业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缴纳的养老金,可以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缴纳部分递延年金保险制度的比例中扣除。实施与否,支付养老金的缴费比例、企业年金期间的年金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对职工个人和企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预算实施中问题的解决情况
需要注意预算的执行情况不理想的问题,这是企业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预算管理能力较差、约束力低、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资金转移项目被私用,预算管理费用难以掌控、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每个项目的预算和执行成本不只是税务中一个问题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一)建立一种时刻强调预算、实施预算和规范预算的企业氛围
为了强化预算约束功能,很好的控制预算,企业应建立重视预算、实施预算、规范预算的机制。让全体员工明白预算是限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在企业中确认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二)管理者加强预算意识
第一,管理者应该更多地关注预算。高层管理人员的认可和支持是有效实施各项预算的重要保证。第二,管理人员要更加自律,带头严格执行预算。他们不应该因为权力大而故意打破预算平衡,破坏预算机制。最后,有必要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约束和加强执行层权利,使管理者得到监督和审计的权利,从而提高预算的权威性。
(三)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者内部审计委员会应当给予足够的权力,真正起到对预算的监督作用,既监督了预算的执行,又对违规行为进行了很好的约束。预算编制要绝对保证分工和责任实现完全明确,由负责人制定,制定人接受考核,预算的具体编制可以交给相关部门,不必还停留在只有二级单位制定的规矩上。预算执行中可采用一些软件作为技术手段,例如采用相关预算软件与财务核算软件相结合,如日常费用报销等过程中出现超预算情况可及时预警,减少人为控制预算的工作量和可能出现的偏差。
(四)预算编制和执行应充分考虑到税收问题
通常,预算组织和实施都是从会计角度出发,很少从税收角度出发,通过以上分析,需要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建议企业在制定和实施预算时要转变思路,充分考虑税收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五)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全面覆盖
要设立短期的小目标和长期的大目标,而小目标要与大目标相结合,小目标要于大目标的发展方向相适应,所有部门都要全面覆盖预算管理指标制度。所有员工都要进行预算编制,尤其是基層工人,对预算情况最熟知的人员,上级部门要重视基层人员的意见建议。
综上,应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不断灌输预算的重要性和对税收的影响,从会计和税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税收问题要事先研究控制,使预算管理在税收筹划中发挥最大效力,做到整体、科学的规划,力求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