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抚仙湖的美,没有到过的人,是绝对也想不到的。
当我亲近的时候,它正在醒来。微微晃动的湖面,如春风拂过三月的杨柳。湖岸没有人,静得只听见碧波的娇喘。初升的太阳,在湖里洗面,红红的脸蛋像是长在湖面的一颗朱砂。白鹭贴着水面飞过,照见自己缓缓的影子。沿湖人家的炊烟,此时正在升起。土生土长的模样,袅娜成一幅乡村写意的风景。三两只泊在芦苇丛中的渔船,还睡在柔软的床上。对岸的山谷,有几缕飘逸的晨雾,那是它遗落林间的纱巾,我知道。黄黄的油菜花,是它新添的彩裙,金灿灿的,很是耀眼。当它穿上,在阳春三月的日子,想想,该是多么的抢眼。
我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它的魅力真大,只一次邂逅,就叫人一见倾心。那种天然的美丽,震撼了太多的心灵。春风吹处,微笑的涟漪难怪要沉醉络绎的游客。有时风大,它就笑出了声,露出洁白的牙齿。它太迷人了,很多的人都要来。明朝的徐霞客来过,杨升庵也来过。外地的来过,外国的也来过。不管是骚人墨客、达官显宦,还是匆匆游子、平民百姓,自古以来,就没有断过。来的人实在太多,说不定我匆忙的脚步,正好重叠着他们的足迹。而我留下的足印,又要被后来的多少人重踏。只是我担心步子压着步子,会让它喘不过气来。我怕来晚了后悔,因此,我要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邀请高原的春风和白云,来与它赴约,与它对话,与它交流,只可惜我来了还是要走。不走的,是湖中那个名叫孤山的小岛。多少年来,孤山就赖在它的怀中,不走了。孤山真幸福,日日泡在蓝盈盈的水中,享受它的浸润和爱抚。其实,不走的不仅仅只是孤岛,还有周围的大山,它们都围拢过来,在清澈的水中,浣洗自己的影子。沿湖的渔村,也是这样,选定了村址,就再也不肯迁移。千百年来,它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可不是吗?禄充,就是这样一个小渔村,榕树覆盖下的生活,着实让人向往。家在青山绿水间,人们依着山,傍着水,种一春希望,撒一网悠闲,度一世安好。没有城市喧嚣,却多乡村宁静。人们围湖而居,朝而出,暮而归,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水画卷中,想想都是一种奢侈。
笔架山上的诗联,染了朝霞,也染了暮霭,还有月光,甚至渔舟的晚唱。湖底的古城,就睡在碧波的中央,两千多年前的往事,被湖水推朝前来,又拉回后去。我试图翻阅,却又被春风吹皱了页面。走在百步两翰林的街巷,平平仄仄的青石铺满押韵的诗行。
湖水淹没了太多的传说,一波一波的浪花,你追着我,我赶着你,簇拥着、推涌着、呼啸着,或轻言细语,或激情澎湃,用他们独有的表达方式,叙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只是它的话语,我们却无法听懂。
围绕它的存在,真的不知生发了多少故事。我就这样走着,走进了历史的青铜。叮叮咚咚的回音,汇入了起伏的波澜。古滇国的秘密,只有它知道。没有文字的铸件,使我们的想象更神秘、更丰富。不管是李家山,还是金莲山,那些模糊的记忆,斑驳了生锈的青铜。围绕它的存在,且实隐藏的还很多、很多。揭开它的面纱,会让你惊奇得瞪大了眼睛。像江川的甘棠箐,一处再普通不过的地方,竟也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的新发现。这还不算,在它北面的帽天山,只轻轻的一锤敲打,就震惊了世界的考古。五亿年前的虫斑,谁曾想到是我们进化的物证,化石地也因此进入了世界遗产的名录。史前文化的光环,照亮了地球生命摇篮的澄江,也照亮了沉睡的生命和遥远的时光。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关索戏,也一直围着它上演,在古朴的乡村,在陈旧的街巷。岁岁年年,村民们乐此不疲,用他们古老的方式,诠释对传统的信奉和坚守。
我就这样走着,我要围着湖的沿岸,从不同角度欣赏它的容颜。是的,它的美是如此的立体和丰富。我的眼睛能装进山和水,但就是装不下它的动人与美丽。那种碧蓝和深邃,实在让人沉醉和痴想。清波灌进湖岸礁石的轻响,重复着来,又重复着去,好像与我有说不完的情话,真的,你不信,去听听。中午的波光,发出耀眼的光芒,粼粼的画面,铺满金色的幻想。
村前一字排开的铁船,是渔民为它置办的鞋子。而那些木船,早已退出乡村的舞台,不再张帆于烟波的湖面。沿岸的垂柳,在湖里轻轻地荡漾,那是它的长发。轻轻柔柔,很撩人的样子。如果是夏天,我真想扑进它的怀抱,享受那份惬意的清凉。
抚仙湖实在太美了,我找不出更多的語言来描述和赞美。没有到过的人,心里不会这样想。只有到过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这样想着、走着和看着。从一片沙滩、几树垂柳、数只渔船,到四围青山、万顷烟波、满湖金黄。走出时光栈道,我又步入了万亩荷塘。那是它生养的奇葩,待到夏日召唤,争奇斗艳的荷花就要鲜艳了整个湖畔。人面荷花相映红,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个时节,醉倒的是游人,也是季节和心情。
我是被迷住的了,我不住地呼唤着它的名字。我爱它的阴柔,也爱它的阳刚。我恨自己的贪婪,陷了进去,就再也走不出来。但实在没有办法,谁叫它竟这样令我动心和痴情。也许,它就是我的追寻和等待。我陷入了它的诱惑,陷入了它的那份清纯与美丽,甚至原始和高贵。
入夜,我还没有离开。我实在撇不下,还想趁了月夜,和它睡在一块。
责任编辑:黄艳秋
当我亲近的时候,它正在醒来。微微晃动的湖面,如春风拂过三月的杨柳。湖岸没有人,静得只听见碧波的娇喘。初升的太阳,在湖里洗面,红红的脸蛋像是长在湖面的一颗朱砂。白鹭贴着水面飞过,照见自己缓缓的影子。沿湖人家的炊烟,此时正在升起。土生土长的模样,袅娜成一幅乡村写意的风景。三两只泊在芦苇丛中的渔船,还睡在柔软的床上。对岸的山谷,有几缕飘逸的晨雾,那是它遗落林间的纱巾,我知道。黄黄的油菜花,是它新添的彩裙,金灿灿的,很是耀眼。当它穿上,在阳春三月的日子,想想,该是多么的抢眼。
我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它的魅力真大,只一次邂逅,就叫人一见倾心。那种天然的美丽,震撼了太多的心灵。春风吹处,微笑的涟漪难怪要沉醉络绎的游客。有时风大,它就笑出了声,露出洁白的牙齿。它太迷人了,很多的人都要来。明朝的徐霞客来过,杨升庵也来过。外地的来过,外国的也来过。不管是骚人墨客、达官显宦,还是匆匆游子、平民百姓,自古以来,就没有断过。来的人实在太多,说不定我匆忙的脚步,正好重叠着他们的足迹。而我留下的足印,又要被后来的多少人重踏。只是我担心步子压着步子,会让它喘不过气来。我怕来晚了后悔,因此,我要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邀请高原的春风和白云,来与它赴约,与它对话,与它交流,只可惜我来了还是要走。不走的,是湖中那个名叫孤山的小岛。多少年来,孤山就赖在它的怀中,不走了。孤山真幸福,日日泡在蓝盈盈的水中,享受它的浸润和爱抚。其实,不走的不仅仅只是孤岛,还有周围的大山,它们都围拢过来,在清澈的水中,浣洗自己的影子。沿湖的渔村,也是这样,选定了村址,就再也不肯迁移。千百年来,它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可不是吗?禄充,就是这样一个小渔村,榕树覆盖下的生活,着实让人向往。家在青山绿水间,人们依着山,傍着水,种一春希望,撒一网悠闲,度一世安好。没有城市喧嚣,却多乡村宁静。人们围湖而居,朝而出,暮而归,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水画卷中,想想都是一种奢侈。
笔架山上的诗联,染了朝霞,也染了暮霭,还有月光,甚至渔舟的晚唱。湖底的古城,就睡在碧波的中央,两千多年前的往事,被湖水推朝前来,又拉回后去。我试图翻阅,却又被春风吹皱了页面。走在百步两翰林的街巷,平平仄仄的青石铺满押韵的诗行。
湖水淹没了太多的传说,一波一波的浪花,你追着我,我赶着你,簇拥着、推涌着、呼啸着,或轻言细语,或激情澎湃,用他们独有的表达方式,叙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只是它的话语,我们却无法听懂。
围绕它的存在,真的不知生发了多少故事。我就这样走着,走进了历史的青铜。叮叮咚咚的回音,汇入了起伏的波澜。古滇国的秘密,只有它知道。没有文字的铸件,使我们的想象更神秘、更丰富。不管是李家山,还是金莲山,那些模糊的记忆,斑驳了生锈的青铜。围绕它的存在,且实隐藏的还很多、很多。揭开它的面纱,会让你惊奇得瞪大了眼睛。像江川的甘棠箐,一处再普通不过的地方,竟也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的新发现。这还不算,在它北面的帽天山,只轻轻的一锤敲打,就震惊了世界的考古。五亿年前的虫斑,谁曾想到是我们进化的物证,化石地也因此进入了世界遗产的名录。史前文化的光环,照亮了地球生命摇篮的澄江,也照亮了沉睡的生命和遥远的时光。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关索戏,也一直围着它上演,在古朴的乡村,在陈旧的街巷。岁岁年年,村民们乐此不疲,用他们古老的方式,诠释对传统的信奉和坚守。
我就这样走着,我要围着湖的沿岸,从不同角度欣赏它的容颜。是的,它的美是如此的立体和丰富。我的眼睛能装进山和水,但就是装不下它的动人与美丽。那种碧蓝和深邃,实在让人沉醉和痴想。清波灌进湖岸礁石的轻响,重复着来,又重复着去,好像与我有说不完的情话,真的,你不信,去听听。中午的波光,发出耀眼的光芒,粼粼的画面,铺满金色的幻想。
村前一字排开的铁船,是渔民为它置办的鞋子。而那些木船,早已退出乡村的舞台,不再张帆于烟波的湖面。沿岸的垂柳,在湖里轻轻地荡漾,那是它的长发。轻轻柔柔,很撩人的样子。如果是夏天,我真想扑进它的怀抱,享受那份惬意的清凉。
抚仙湖实在太美了,我找不出更多的語言来描述和赞美。没有到过的人,心里不会这样想。只有到过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这样想着、走着和看着。从一片沙滩、几树垂柳、数只渔船,到四围青山、万顷烟波、满湖金黄。走出时光栈道,我又步入了万亩荷塘。那是它生养的奇葩,待到夏日召唤,争奇斗艳的荷花就要鲜艳了整个湖畔。人面荷花相映红,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个时节,醉倒的是游人,也是季节和心情。
我是被迷住的了,我不住地呼唤着它的名字。我爱它的阴柔,也爱它的阳刚。我恨自己的贪婪,陷了进去,就再也走不出来。但实在没有办法,谁叫它竟这样令我动心和痴情。也许,它就是我的追寻和等待。我陷入了它的诱惑,陷入了它的那份清纯与美丽,甚至原始和高贵。
入夜,我还没有离开。我实在撇不下,还想趁了月夜,和它睡在一块。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