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抚仙湖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抚仙湖的美,没有到过的人,是绝对也想不到的。
  当我亲近的时候,它正在醒来。微微晃动的湖面,如春风拂过三月的杨柳。湖岸没有人,静得只听见碧波的娇喘。初升的太阳,在湖里洗面,红红的脸蛋像是长在湖面的一颗朱砂。白鹭贴着水面飞过,照见自己缓缓的影子。沿湖人家的炊烟,此时正在升起。土生土长的模样,袅娜成一幅乡村写意的风景。三两只泊在芦苇丛中的渔船,还睡在柔软的床上。对岸的山谷,有几缕飘逸的晨雾,那是它遗落林间的纱巾,我知道。黄黄的油菜花,是它新添的彩裙,金灿灿的,很是耀眼。当它穿上,在阳春三月的日子,想想,该是多么的抢眼。
  我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它的魅力真大,只一次邂逅,就叫人一见倾心。那种天然的美丽,震撼了太多的心灵。春风吹处,微笑的涟漪难怪要沉醉络绎的游客。有时风大,它就笑出了声,露出洁白的牙齿。它太迷人了,很多的人都要来。明朝的徐霞客来过,杨升庵也来过。外地的来过,外国的也来过。不管是骚人墨客、达官显宦,还是匆匆游子、平民百姓,自古以来,就没有断过。来的人实在太多,说不定我匆忙的脚步,正好重叠着他们的足迹。而我留下的足印,又要被后来的多少人重踏。只是我担心步子压着步子,会让它喘不过气来。我怕来晚了后悔,因此,我要赶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邀请高原的春风和白云,来与它赴约,与它对话,与它交流,只可惜我来了还是要走。不走的,是湖中那个名叫孤山的小岛。多少年来,孤山就赖在它的怀中,不走了。孤山真幸福,日日泡在蓝盈盈的水中,享受它的浸润和爱抚。其实,不走的不仅仅只是孤岛,还有周围的大山,它们都围拢过来,在清澈的水中,浣洗自己的影子。沿湖的渔村,也是这样,选定了村址,就再也不肯迁移。千百年来,它已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可不是吗?禄充,就是这样一个小渔村,榕树覆盖下的生活,着实让人向往。家在青山绿水间,人们依着山,傍着水,种一春希望,撒一网悠闲,度一世安好。没有城市喧嚣,却多乡村宁静。人们围湖而居,朝而出,暮而归,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水画卷中,想想都是一种奢侈。
  笔架山上的诗联,染了朝霞,也染了暮霭,还有月光,甚至渔舟的晚唱。湖底的古城,就睡在碧波的中央,两千多年前的往事,被湖水推朝前来,又拉回后去。我试图翻阅,却又被春风吹皱了页面。走在百步两翰林的街巷,平平仄仄的青石铺满押韵的诗行。
  湖水淹没了太多的传说,一波一波的浪花,你追着我,我赶着你,簇拥着、推涌着、呼啸着,或轻言细语,或激情澎湃,用他们独有的表达方式,叙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只是它的话语,我们却无法听懂。
  围绕它的存在,真的不知生发了多少故事。我就这样走着,走进了历史的青铜。叮叮咚咚的回音,汇入了起伏的波澜。古滇国的秘密,只有它知道。没有文字的铸件,使我们的想象更神秘、更丰富。不管是李家山,还是金莲山,那些模糊的记忆,斑驳了生锈的青铜。围绕它的存在,且实隐藏的还很多、很多。揭开它的面纱,会让你惊奇得瞪大了眼睛。像江川的甘棠箐,一处再普通不过的地方,竟也成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的新发现。这还不算,在它北面的帽天山,只轻轻的一锤敲打,就震惊了世界的考古。五亿年前的虫斑,谁曾想到是我们进化的物证,化石地也因此进入了世界遗产的名录。史前文化的光环,照亮了地球生命摇篮的澄江,也照亮了沉睡的生命和遥远的时光。还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关索戏,也一直围着它上演,在古朴的乡村,在陈旧的街巷。岁岁年年,村民们乐此不疲,用他们古老的方式,诠释对传统的信奉和坚守。
  我就这样走着,我要围着湖的沿岸,从不同角度欣赏它的容颜。是的,它的美是如此的立体和丰富。我的眼睛能装进山和水,但就是装不下它的动人与美丽。那种碧蓝和深邃,实在让人沉醉和痴想。清波灌进湖岸礁石的轻响,重复着来,又重复着去,好像与我有说不完的情话,真的,你不信,去听听。中午的波光,发出耀眼的光芒,粼粼的画面,铺满金色的幻想。
  村前一字排开的铁船,是渔民为它置办的鞋子。而那些木船,早已退出乡村的舞台,不再张帆于烟波的湖面。沿岸的垂柳,在湖里轻轻地荡漾,那是它的长发。轻轻柔柔,很撩人的样子。如果是夏天,我真想扑进它的怀抱,享受那份惬意的清凉。
  抚仙湖实在太美了,我找不出更多的語言来描述和赞美。没有到过的人,心里不会这样想。只有到过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我这样想着、走着和看着。从一片沙滩、几树垂柳、数只渔船,到四围青山、万顷烟波、满湖金黄。走出时光栈道,我又步入了万亩荷塘。那是它生养的奇葩,待到夏日召唤,争奇斗艳的荷花就要鲜艳了整个湖畔。人面荷花相映红,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个时节,醉倒的是游人,也是季节和心情。
  我是被迷住的了,我不住地呼唤着它的名字。我爱它的阴柔,也爱它的阳刚。我恨自己的贪婪,陷了进去,就再也走不出来。但实在没有办法,谁叫它竟这样令我动心和痴情。也许,它就是我的追寻和等待。我陷入了它的诱惑,陷入了它的那份清纯与美丽,甚至原始和高贵。
  入夜,我还没有离开。我实在撇不下,还想趁了月夜,和它睡在一块。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书架成为我书籍唯一的分享者。之所以能分享,是因为它能与我平和相处。我需要的书,它能主動献出;我不需要的书,它能妥善收藏。  书架是一颗恒星,它有着永不枯竭的光能和热量。它的光热在内部不断循环、置换、发散、凝聚,不断形成新的发光体和发热体。书架又像一把钝刀,它所有部位都含蓄着内敛的锋芒,它的锋芒面向自身,一点点地熔铸、沉积到自己的心灵。书架的心灵窝藏在最晦暗的明亮处、最枯黄的新鲜处、最脆薄的坚硬处、
期刊
昨天下班路上,忽遇大雨,被淋了个落汤鸡。  回家换了衣服,接着坐上餐桌,品尝热饭热菜,周身顿时就暖和起来。  吃饭的时候,窗外的雨声,仍然哗哗哗哗的,我突发奇想,故意问在我家读书的小侄女,你看,刮风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打伞,可以往家里跑,那些花草树木,浑身上下被大雨淋得湿漉漉的,就连现在都还在大雨里面淋着,好可怜哦!  小侄女想了想說,它们在大雨里面洗澡,才不可怜呢!  我说,你在大雨里面淋起的话
期刊
爱过的人,会永远记得,有一份爱曾经拥有过,又似乎从未拥有过。它像夜风,吹过我的身前,留下了一缕暗香。  想把你的味道,放在鼻子嗅一次。就像躺在爱人的胸膛,享受轻柔的月光。  用生命的虔诚等待爱的人,像灿烂的夏花,开在我午夜的衣襟,写上一首情诗,从心田溢出,都是因为爱在。  我有一份没褪色的记忆,温存着我的光阴。梦里的花开在梦里是悲凉,都是为了你心生了一份痴。  你最清晰的身影,早就印在了我心灵的泥
期刊
父亲心里,装着他的土地,然后才是母亲和我们。  土地,之于父亲究竟是什么?春天来了,种地前要先翻地,父亲收拾好了歇了一冬天的犁铧,然后把犁铧放到家里一个小木车上,牛拉着车上的犁铧前往要翻的土地!我坐在我家的木车上,一路跟着父亲,享受坐木车的感受!春天,泥土的气息涌动升腾,跟着春光,洋溢成愉快的呼吸!父亲说“春迟一日,秋迟一季!”春天种地一定要应节气,不能耽误!我的二十四节气歌就是跟父亲种地时学的!
期刊
赵志刚的网上昵称叫“我行我素”,不知道是他自己起的,还是别人送的。  “我行我素”是句成语,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意思是说,不管别人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的一套去做。想想志刚平时的所作所为,这成语好似为他量身定做。  我与志刚认识于世纪之交。当时他在电视台当编导,我是电视台的业余
期刊
秋风起,豆花开。九月,是扁豆花的月令。  月色如水的夜晚,扁豆丛里秋虫浅唱低吟。明代王伯稠诗云:“豆花初放晚凉凄,碧叶荫中络纬啼”,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咏:“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中,也有“暑尽天凉,月色如水,听纺织娘在扁豆架下沙沙振羽,至有情味”的描述。  扁豆是一种生性随和的豆蔬。乡下种扁豆,不择地点,墙角、树下、灌木丛边,随处可点几颗,不用施肥浇水。村人
期刊
儿子练习了一周的《致爱丽丝》,今天终于可以弹奏得很流畅了。我坐在钢琴旁边陪着他。今天正好看到《寻常威尼斯》这一篇。此刻,耳畔边是我最爱的曲子,那一刹那,我游离了。  曾有那么一个午后,我推开了一家咖啡厅的门,没有人招呼着我,略显狭小的店内,坐着几位老太太。有一位拿着报纸独占一桌阅读,还有两位品着咖啡窃窃私语,咖啡厅的装修是复古的哥特式风格,墙面刷着蓝色,挂着几幅仿中世纪的木刻浮雕画。主人从厨房窗户
期刊
我的母亲,十八岁结婚,生了七个孩子。每个孩子吃两年奶,断了。接着,母亲怀了下一个,隔三年生一个。二十多年里,母亲从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不断地怀孩子,生孩子,奶孩子。生到我的时候,已是四十岁的中年妇女了。我吃母乳,吃到三周岁,断奶的时候,都有记忆了。  母亲生的第二个丫头,叫妞妞,我大姐底下的姐姐,极有趣,人见人爱,虚岁三岁了,尚未断奶。有天下午,母亲在生产队干活,回家小歇。母亲喂完奶,说:“妞妞,
期刊
人们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我对此深有体会。  丁酉年三伏最高温的那些天,结识了一位本家同行。那是我到临沂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在某天去现场教学点的途中,我俩正好相邻而坐,有机会长时间个别交流。通过交谈得知,我们老家都在山东,而且均是胶东文登人,连家庭背景也很相似,父辈都是参加革命南下到南方落脚的。本家同行还告诉我,他是“德”字辈的。在得知我不知道自己的辈分后,他带着猜测的口吻
期刊
我们是从司里街小区进入的。一道有着雕花砖窗的围墙在我身后落下,将城市的喧嚣挡在后面,进入另一番天地。一群永远上涌的泉池,一段历经沧桑的城墙,一群享受生活的居民,他们在一条清清亮亮的河流周围生长。  这是济南的护城河,古称泺水。它是众多的泉眼手拉手围着老城旋着一圈优美的圆圈舞,这一旋转,便是1500年。在这不规则的圆圈上行走,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步。没有春日桃花浓艳若绮的华丽,冬日的阳光漫洒下来,透过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