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对面去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对面去,赶集。
  当把一船又一船的人送到对面,渡口安静下来,郑老二会在他的船头稍作休息,大家返程还有一会儿。难得可以放松的时候,他会整个人平躺在船沿上,头枕在船头,帽子盖住整个脸,平衡感极好,从来不会掉落入水。他,仿佛与他的船融为一体了。
  到了会泽的地界,有集市的村庄明显气派不少,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越,人也更有生意头脑,他们把琳琅满目的货物从外面批发到集市,售卖,再把人们从十里八村背来的土鸡蛋、腊肉、黄豆、小米收起来,卖到外面去。
  在大人忙着挑选做鞋子的新式布样之时,小孩子吵着要买作业本、买吃食,被大人厉声训斥,哭作一团,让集市的热闹又加了几分。屏蔽孩子的哭声,她们依旧忙于挑选新样式,生怕晚了,心仪的样式被别人抢走。此时,没有做生意的本村人还在家里热热闹闹地看电视、喝茶,他们要等到太阳落山再出去,那时候集市不挤,东西也更便宜,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不担心会买不到自己要的东西,大不了下场集市先出来,怎么着也可以比对面的人来得早,少了担忧,且有后路,自然有恃无恐。
  我时常念叨,为什么我家不在集市呢?或者集市为什么不在我们村呢?妈妈说,你一天哪来那么多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原本就是那样,一直是那样。
  可是,我也想在家门口赶集啊,你看,那本村的孩子们,仿佛拿着手里的玩具在嘲笑我这个对面来的孩子。可是,他们没有郑老二的船可以嬉戏玩水,想到这儿,我硬气了几分。可是,妈妈根本没有理会我嘀嘀咕咕的“可是”,自己径直赶着自己的路,想着自己的新鞋样可以做几双鞋。
  她也许听到了,只是不愿再说一句:“哪来那么多可是。”
  待到生意人手里的货品卖得七七八八,赶集的人也就陆陆续续返程了,远远就有人喊话:“郑老二,来活儿了,上工了。”
  郑老二也不应和,一骨碌起身,掸掸帽子,戴好,抡起船篙子,把船靠岸,一串动作行云流水。
  鄭老二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一趟又一趟,往返在牛栏江上。
其他文献
看过《巴黎圣母院》一定知道那个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我的钟老师差不多就是那个模样,身材矮小,佝偻着腰,一脸的伤疤,极其恐怖。那时,老师们碰到难以调教的学生,只要提到钟老师,再顽劣的孩子,也都乖如羊羔。  关于钟老师的事情,我也是稍大点儿才从大人们的口中了解一二。钟老师原是舍房的更夫,舍房也就是当时大集体的粮仓,钟老师因体弱,挣不了高工分,村里照顾他,就派他看管舍房。忽有一天晚上,舍房燃起了无名大火
期刊
我的家乡叫黄家庄,它是我奶奶的娘家。我爷爷家本住海边,新中国成立前海匪很猖獗,爷爷和奶奶结婚后,就把那边的田地卖掉,把家搬到了黄家庄。庄里人都姓黄,叫爷爷姑丈或丈公,多少和奶奶沾点儿亲。  那时,爸爸在乡绣花厂工作,不大在家。妈妈在家,除了参加小队劳动外,有空总在二表叔婆家。二表叔公当时是村支部书记。二表叔婆,虽然我们叫她阿婆,可年纪只比妈妈大几岁,她和媽妈亲如姐妹。我读书回家,总到阿婆家找妈妈。
期刊
2019年4月底,我与大学几位女同學相约去湖北的神农架景区旅游,在这里,最避不开的,则是野人的话题。  相传民国时期,在神农架边缘地带的房县,有个叫王老中的猎人。一天,他进山打猎,中午吃过干粮,抱着猎枪在一棵大树下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声怪叫将他惊醒,他睁眼一看,眼前有一个2米多高、遍身红毛的怪物。他那只心爱的猎犬早已被撕成了血淋淋的碎片。王老中惊恐地举起猎枪,没想到红毛怪物的速度更快,瞬间跨前一大
期刊
大学第一堂英语课时,走进我们教室的是一位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大女孩儿(她已是一位十岁孩子的母亲),她让我眼前一亮,怦然心动。她告诉我们她姓高,让我们喊她“Teacher Gao”。  大学的课堂,教室是流动的,听课的学生更是流动的。有的只是去点一下名,中途开溜;有的人虽然去了,但却“身在教室,心在课外”;有的干脆不去,請人代“到”。坐在教室里的,前几排都是女生,男生总是挑后面的座位。英语课上更是如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初冬时节,我第一次走进四川省广元市,一下汽车就听到了“呼——呼——”“嗬儿——嗬儿——”的响声,排山倒海,震耳欲聋,使人心惊肉跳,随着风起,满城的垃圾、泥沙随风飞扬,让人喘不过气,睁不开眼。  到车站接我的朋友说,这就是广元的“风”。广元的风,不仅四季有别,而且还有公母之分,刮风时发出“呼——呼——”的响声,就是所谓的“公风”,发出的声响是“嗬儿——嗬儿——”的声音,那就是“
期刊
想起来就美,生产队那会儿,日头刚擦着六月的边,瓜园里预留的瓜种就赶趟儿似的往“熟”里挤。于是,晌午放工去瓜园旁边的大杨树下吃瓜种,成了全队大人孩子最开心的“差使”。  说来也怪,乐头哥调理的种瓜,就像编排的一场大戏,先熟的不怎么上口,越往后越甜越好吃——队长说这就像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最先出场是艮瓜。艮瓜和黄瓜或许有基因上的牽连,长相差不多,不同的是艮瓜不上架,秧子满地拖,所以形状怪怪的
期刊
五月的太行山天蓝地新,初夏的黄崖洞草绿花红。  壬辰年五月,我们决定踏访一次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黄崖洞兵工厂,是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的八路军抗日兵工厂,它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谱写过不朽的篇章。  黄崖洞,地处黎城县北45公里的深山峡谷之中,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徒步向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奔去。不一会儿就进入了别有洞天的瓮圪廊。路边的导游牌提示:瓮圪廊,两
期刊
他是三十四年前和我一批入伍的战友,我尊重他、怀念他,所以,我隐去了他的真实姓名。  他无论是学习和训练都非常认真,从来没有说过苦、喊过累。记得新训期间,有一次我们新兵排队列比赛,他所在的班由于动作不整齐,排名最后。他们的新兵班长利用休息时间让全班加练体能,什么五公里越野跑、翻越二百米障碍、蛙跳、俯卧撑等项目交替进行,多数新兵基本都是在每个单项就掉队了。而他在第二天找到我自信地说:“昨天我不仅没有掉
期刊
婆婆丁和苣麻菜一样,也是一种野菜,在北方的大地上,生长得很多。  快到初夏的时候,婆婆丁便长遍了田野。这时人们便都去挖回来洗干净,蘸着酱吃。味道微苦,苦过后却有着一种清新的感觉,如身处芳草青青的郊外,无比的舒适。那时年龄小,家在农村,村里人家大多生活条件不好,婆婆丁、苣麻菜等野菜就是餐桌上的常见菜了。我和姐姐们常挎上小柳条筐,拿着小刀去挖婆婆丁,它的叶子狭长,呈锯齿状,很好辨认。  我家的生活相对
期刊
这天,我在西屋那块大水银镜前搁了三个塑料盆,一个盆里不仅有黄豆和青豆,还有黑豆,让娘坐在小马扎上,把黑豆和青豆拣出来,放进两个空塑料盆里。  这是我故意把三色豆子掺一块儿,让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娘着忙,以免她胡乱说话招人烦。“我最愿意做活儿了,你呢?”娘见对面大水银镜子里那位和她一样戴着口罩的老太太也在点头,便接着说,“我知道你也愿意做活儿,不愿做活儿的人是坐家虎,吃饱蹲。”我暗笑,“坐家虎”“吃饱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