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4
摘 要:中醫术语的规范,是中医药学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它对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医药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书刊和教材的编辑出版,特别是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由于中医术语形成的历史性和特殊性,以致中医术语规范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应当引起中医药行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医;术语;规范化;
中医术语体系及其特点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确立了包括人体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养生等中医学概念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中医学术语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中惟一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以自身独特的体系仍在继续发展的学科,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理论体系,确切的临床疗效。其中中医独特的理论是由独特的概念构成的,中医独特的概念则是由中国独特的语言所构成的中医术语来表述的。中医术语有它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它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自然科学的术语来源于外国,主要是统一术语的汉译名。而中医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中医术语的特点大约有如下几点:①历史性: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名词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如 “气”;有时短句也视作一个词,如木克土、肺主气、心开窍于舌等;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②人文性: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③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冷哮、热哮等。很少用定量描述。 ④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述:如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火克金等。
总之,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浓厚,以及少数民族医学、外来医学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所表述的概念形式与现代医学也不同,很难用“种加属差”的方法来规定,使得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的任务尤其艰巨。
中医术语规范化
两千年来,随着中医学科的进步,各民族医学、中外医学的交流,不断产生新概念,出现新术语。同时,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也常出现相同概念而有不同的名词,或相同名词而所指概念不同,以及新旧概念的更替等等。历代医家乃至历代政府对中医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义演变等现象都很重视,并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术语规范。纵观历史,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名词术语规范统一的重要性,因此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在毛泽东作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英明论断之后,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也不断深入。这些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为现在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50年来,我国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用现代术语学的标准来衡量,这项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即使是为了适应现实的科研、医疗、教育、管理、生产、经贸等需要,也不尽如人意。实际工作中,不规范的名词术语常常见诸书刊,造成混乱。比如胸痹、心痛、真心痛、胸痛、厥心痛、卒心痛、暴心痛,临床上使用混乱。白疤,又称蛇虱、松皮癣、银屑病,实则相当于西医的牛皮癣。而中医病名也有“牛皮癣”,它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至于药名,则更为杂乱。如金银花,又写作银花、双花;淫羊藿,又称仙灵脾;补骨脂,又称破故纸等等。
中医术语规范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跨入21世纪,作为有两千多年历史、古老的中医药学科自身也要进一步发展,以满足现代人民健康的需要,这要求中医要现代化。近20年来,世界相继出现“针灸热”、“中药热”、“中医热”,中医药学正在走向世界。我国已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医药及其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带来极好的机遇,这又要求中医药加快国际化进程。
中药现代化首先是中医现代化,而中医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用现代语语来阐述中医。现代语言包括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当代哲学语言,用现代话语来表述,可以与当代主流学科对话,体现当代科学水平,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医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投入,在这其中概念清晰、规范统一的中医术语是至关重要的。譬如说,“证”是中医学一个很重要的术语,虽然“证”与“症”、 “征”已有较为明确的区别,但对“证”、“证候” 概念内涵近50年来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这种术语概念认识的差异直接导致具体证的命名、分类、诊断标准的不统一。长期以来,在对证的认识不统一的情况下,所开展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很难交流,很难取得共识,也就很难推动中医证研究的进步,尽管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投入与效果却不成比例,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又如20多年来,计算机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开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名老专家诊疗系统、方药数据库等方面也出现不少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多,而名词术语不规范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的名词术语很古老,有的词富有中国特有文化内涵,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名词。因此,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往往众说迭出,莫衷一是。一门术语混乱的学科,是很难登上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医药要走向世界,统一的规范的术语是交流的前提,是中医推广的前提。总之,中医术语规范已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摘 要:中醫术语的规范,是中医药学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它对于中医药知识的传播,国内外医药交流,学科与行业间的沟通,中医药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书刊和教材的编辑出版,特别是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由于中医术语形成的历史性和特殊性,以致中医术语规范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应当引起中医药行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中医;术语;规范化;
中医术语体系及其特点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确立了包括人体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养生等中医学概念体系,同时也建立了中医学术语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中惟一能完整地保留至今并以自身独特的体系仍在继续发展的学科,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来自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理论体系,确切的临床疗效。其中中医独特的理论是由独特的概念构成的,中医独特的概念则是由中国独特的语言所构成的中医术语来表述的。中医术语有它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它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因为我国绝大多数自然科学的术语来源于外国,主要是统一术语的汉译名。而中医大量的名词术语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构成自己的术语体系。中医术语的特点大约有如下几点:①历史性:由于中医药学的历史性,名词术语多为古代汉语,有时字即是词,如 “气”;有时短句也视作一个词,如木克土、肺主气、心开窍于舌等;更有古今词义的演变,古文的现代表述等。②人文性:中医学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学科,尤其是人文哲学对古代中医学的深刻影响,直接反映在名词术语上,诸如阴阳、五行、母病及子、子病及母之类,中国传统文化味很浓。③定性描述:如实喘、虚喘、冷哮、热哮等。很少用定量描述。 ④抽象的概念用具体的名词来表述:如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火克金等。
总之,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加上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浓厚,以及少数民族医学、外来医学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中医学名词术语外延宽泛,内涵不清,所表述的概念形式与现代医学也不同,很难用“种加属差”的方法来规定,使得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的任务尤其艰巨。
中医术语规范化
两千年来,随着中医学科的进步,各民族医学、中外医学的交流,不断产生新概念,出现新术语。同时,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因素,也常出现相同概念而有不同的名词,或相同名词而所指概念不同,以及新旧概念的更替等等。历代医家乃至历代政府对中医一词多义、一义多词、词义演变等现象都很重视,并进行不同程度上的术语规范。纵观历史,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名词术语规范统一的重要性,因此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建国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在毛泽东作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英明论断之后,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也不断深入。这些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为现在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50年来,我国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用现代术语学的标准来衡量,这项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即使是为了适应现实的科研、医疗、教育、管理、生产、经贸等需要,也不尽如人意。实际工作中,不规范的名词术语常常见诸书刊,造成混乱。比如胸痹、心痛、真心痛、胸痛、厥心痛、卒心痛、暴心痛,临床上使用混乱。白疤,又称蛇虱、松皮癣、银屑病,实则相当于西医的牛皮癣。而中医病名也有“牛皮癣”,它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至于药名,则更为杂乱。如金银花,又写作银花、双花;淫羊藿,又称仙灵脾;补骨脂,又称破故纸等等。
中医术语规范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
跨入21世纪,作为有两千多年历史、古老的中医药学科自身也要进一步发展,以满足现代人民健康的需要,这要求中医要现代化。近20年来,世界相继出现“针灸热”、“中药热”、“中医热”,中医药学正在走向世界。我国已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医药及其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带来极好的机遇,这又要求中医药加快国际化进程。
中药现代化首先是中医现代化,而中医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用现代语语来阐述中医。现代语言包括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当代哲学语言,用现代话语来表述,可以与当代主流学科对话,体现当代科学水平,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医现代化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投入,在这其中概念清晰、规范统一的中医术语是至关重要的。譬如说,“证”是中医学一个很重要的术语,虽然“证”与“症”、 “征”已有较为明确的区别,但对“证”、“证候” 概念内涵近50年来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这种术语概念认识的差异直接导致具体证的命名、分类、诊断标准的不统一。长期以来,在对证的认识不统一的情况下,所开展的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很难交流,很难取得共识,也就很难推动中医证研究的进步,尽管花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投入与效果却不成比例,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又如20多年来,计算机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不断开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名老专家诊疗系统、方药数据库等方面也出现不少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多,而名词术语不规范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与西医是不同的理论体系,有的名词术语很古老,有的词富有中国特有文化内涵,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名词。因此,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往往众说迭出,莫衷一是。一门术语混乱的学科,是很难登上国际学术舞台的,中医药要走向世界,统一的规范的术语是交流的前提,是中医推广的前提。总之,中医术语规范已成为中医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性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