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中旬,北京匡时对外发布:12月初即将举办的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20座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旧藏的明清铜炉将重上拍场。这批铜炉藏品自2003年易手后沉寂至今,因而,立即引起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2003年11月26日,在中国嘉德“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酞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中,21座铜炉悉数成交,成交额1179.2万元,成交均价超过56万元,“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行楷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5万元起拍,第一口价就被叫到了60万元,激烈竞争后,以166.1万元被内地藏家竞得;“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款冲天耳三足炉也拍至166.1万元。这两炉创造了明清铜炉拍卖的最好成绩,为铜炉市场定价确立了参照系。此前,铜炉仅仅是文房清玩中很不起眼的一项。
被铜炉玩家推崇的“宣德炉”,在海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中,至今难识·真。尽管明清两代大量铸造铜炉,真止的“宣德炉”什么样,我们只能从相关文献和现存铜炉中想象。铜炉研究学者、收藏者多是从这些铜炉的样式、铜质、颜色、款识出发,探寻“宣德炉”之谜。据著名铜器研究和修复专家、中国农业展览馆研究部主任据贾文忠介绍,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座“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六字楷款冲天耳三足炉,受到了大多数明清铜器专家的认可,较为接近真“宣德炉”,款识中的“德”字右部分“心”上缺“一”。而贾文忠认为,此炉虽然在造型、铜质、色泽、款识方面争议不大,但是在重量方面则有些偏轻。
虽然没有真“宣德炉”,明清文人以至现代收藏者对铜炉的痴迷与钟情,五百余年来情缘不断。除收藏者的文化情结外,与明清各朝所铸铜炉不乏上品有关。毕竟,皇室所铸“宣德炉”,即便是在当时,官宦人家、富商巨豪以及文人士子还是难以得到的。因此,从仿铸品里寻求精品,就成了大多数人的现实追求。真品不见,仿品大行其道,这可能是明清古玩唯一一则饶有趣味的真实案例。
与其他门类的文物艺术品相比,鉴赏铜炉门槛较低。人手份量的轻重、造型样式的美观与否、外表颜色的润泽程度、款识的精美度以及铜炉整体品位的高下等等是鉴赏要点,稍有鉴赏能力的收藏者都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做出基本判断。王世襄先生对此的看法是:“研究、欣赏铜炉和青铜器不同,它的形制花纹比较简单,只有款识,没有铭文,与古代史、文字学关系不大,更没有悦目的翠绿锈斑。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造型和幽雅铜色,尤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
选择铜炉首重造型,其次是铜炉的质地有及色泽。台湾地区早期涉足铜炉的收藏者,非常重视铜炉的造型,“喜欢各式各样的造型”。铜炉色泽并非铸造时形成的,而在于后天的养护,王世襄先生曾指出:“这是经过长年炭墼烧燕,徐徐火养而成的。铜色也会在火养的过程中出现变化,越变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烧炉者正是在长期的添炭培灰,巾围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满足。”
由此,烧炉也成了收藏者和玩家的瓶颈。一般而言,收藏者购到炉后都需要清洗保养,甚至焙烧。铜炉的文化生命以及自身价值,正表现在烧炉保养上,不懂烧炉、养护,收藏、鉴赏铜炉不可能取得较高成就。正由于此,王世襄先生在国家图书馆发现的《烧炉新语》才凸现出了重要价值。烧炉方法有了,收藏者多会依此付诸实践。从收藏情况看,确有少数收藏者进行烧炉实践。然而,大部分铜炉购买者看到的仅仅是铜炉的市场增值潜力,抱着投资的心态介入铜炉的收藏与拍卖,这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铜炉拍卖行情透视
据贾文忠介绍,“明清铜炉收藏热,大约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出现在港台地区,尤其以台湾地区最为兴盛。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快速,古玩收藏热升温,内地大量的铜炉流向了台湾,出现了一些专门收藏铜炉的收藏家。铜炉价格一度攀至较高的价位,一件造型、工艺、皮色、款识等方面都精美的铜炉,成交价曾达二三十万元人民币。”新世纪以来,台湾的收藏热逐渐降温,内地市场的崛起,吸引了大量台湾藏家向内地抛售藏品。有台湾人士认为,“就台湾藏家自20多年前开始购藏来说,高档铜炉集中在少数藏家手中,据统计能称为精品的铜炉不会超过500座。”
内地收藏者对铜炉关注较晚。新中国成立后,王世襄先生《自珍集》对收录的二十余件铜炉所作的说明文字,是惟一所见较为翔实记载了上世纪50年代铜炉收藏情况的资料。就王世襄先生所记,当时收藏铜炉的有赵汝珍、何玉堂、李卿丈、庞敦敏、陶心如等人,以赵汝珍、李卿丈、庞敦敏三人所藏较为精美。
内地收藏市场复兴后,铜炉鲜有人注目。直到90年代初期拍卖市场形成,铜炉随着拍卖的推进,才渐受关注。1994年北京翰海首拍上拍一座明末铜八宝纹兽耳炉,直径16厘米,估3.5万至4.5万元,未能拍出。中国嘉德直到1996年秋拍才出现3座明清铜炉:1813号明代石叟制铜嵌银饕餮纹香炉估1.5万至2万元,11.6厘米,流标;1816号清中期铜三足香炉估2.5万至3万元,13.4厘米,三足圆腹,平口双耳,“宣德年制”四字一行篆款,以3.52万元拍出;1817号清中期铜香炉估1万至1.2万元,10.4厘米,流标。1997年春拍,中国嘉德铜炉上拍量增多,上拍了4座明代铜炉,5座清代铜炉(流拍2座),成交品价格在1万至10万元间,多数在三五万元间成交,编号523的明代“玉堂清玩”款洒金铜三足香炉估4万至6万元,以9.35万元拍出。同年北京翰海秋拍也以9.9万元拍出一座清中期“红云山房”款铜双耳炉,高14厘米。这也是所知内地这一时期公开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明清铜炉,可见90年代里明清铜炉在内地的价格一直未突破十万元,中档铜炉的价格也就三五万元,较精美者价格在6万至10万元间。
上世纪90年代,港台地区铜炉价格很高,1996年春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座直径14.6厘米的清代铜洒金三足炉估2万至3万元,刻“宣德年制”款,拍到了15.9737港币。
2000年以后,随着艺术品市场日趋稳键,铜炉的拍卖价格不断上涨。2000年5月1日香港佳士得上拍的直径21厘米的清代制品洒金螭龙耳铜炉,“大明正德年制款”,估20万至25万港币,拍至49.35万港币。2000年北京翰海春拍铜炉上拍14座,成交10座,高8.5厘米的清康熙“康熙六十年制”楷书款“万寿无疆”铜双耳三足炉估6万至8万元,拍出了20.9万元,创当年内地铜炉拍卖成交最高价。这2座铜炉的高价成交,拉开了铜炉行情上升的序幕,铜炉价格日愈走高。
2003年王世襄旧藏铜炉的拍卖,推进了铜炉市场行情的稳步发展。此后文房类文物艺术品的拍卖走热,铜炉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纽约、香港、北京 等地上拍的铜炉(香炉、熏炉、手炉)等创出高价。次年秋拍,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明末清初镶嵌玉石用端铜香熏以185.575万港币拍出,创造了明清铜熏炉的价格新高。此类铜熏炉流行于清三代,尤以乾隆朝盛行,造型以用端为基本形,铜鎏金,满嵌各类宝石,市场上流通的御制品虽数量不多,但成交价格普遍高于光索的铜香炉。同年北京翰海秋拍也推出了一件清乾隆铜鎏金嵌百宝福寿香熏,以老树根的自然形造型,配饰两只仙鹤,拍出了671万元。2004年以来,约11座清代铜角端香熏成交价超过百万元,是明清铜炉里价格较高的一类。
2005年铜炉价格涨幅最为明显,全年5座各式铜炉成交价超过300万元。北京翰海春拍推出的清乾隆“养心殿精鉴玺”楷款铜鎏金高浮雕云龙双耳炉,拍至555.5万元。此类造型的铜炉并不多,此后仅见2008年中贸圣佳秋拍上拍过一座类似品,成交价已涨至739.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佳士得同年秋拍上拍了一件明末清初铜局部鎏金的人物纹手炉,刻“云间胡文明制”款,拍出了303.2万港币,创铜手炉成交价之最。胡文明是明代上海云间(今松江)人,是明晚期的制铜名家,他“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属极精”,名贵一时,价格极高,时称“胡炉”,其制品“喜于炉面镂出山水、法器、吉兽等图案”,别具一格。拍场出现的“胡炉”亦不多见,且以仿品居多,高仿品的价格也不低。
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组清乾隆御制铜铸刻二龙争珠图五供格外引人注目,五供包括一对宝瓶、一对烛台、一只双耳大香炉,尺寸均在75至86厘米间,每座均铸刻“大清乾隆年制”一行楷款,保存完好,造型丰硕,纹饰繁丽奢华,估700万至900万港币,以2272.75万港币成交。类似风格的制器私人收藏中仅见单件品,此为唯一一组成套者,北京故宫博物院慈宁官咸若馆陈设过同样风格的一组。同年北京市场上铜炉的价格也走高:北京保利春拍上拍的一座六字款清乾隆铜雕云龙纹双耳大炉拍出了235.2万元;北京匡时上拍的清雍正时期所制的“大明宣德年制”款点金双龙耳三足炉以156.8万元成交。
去年北京诚轩秋拍,上拍了一座收藏传承清晰的六字款清乾隆铜鎏金兽面纹三足香炉。估价50万至60万元。212.8万元成交。此炉原为欧美藏家收藏,曾先后于1981年12月16日、2001年11月13日被伦敦佳士得两次拍卖,形制规整,保存完好,宫廷气息浓郁,据该公司的专家查证,“造型特征、装饰纹样,均与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前所置‘大清乾隆十年造’大香炉的炉身相一致”,此炉尺寸为19.3×16.5厘米,小中见大,是非常少见的案头供炉精品。
从拍卖市场的形势来看,今年无疑又将是明清铜炉拍卖的一个关键性年份。仅看已经落幕的春季大拍,各地明清铜炉的成交价格涨势已相当明显,且普遍受到了品牌公司的重视——今春铜炉的上拍量及成交量均创历年之最。中国嘉德春拍5座铜炉成交价超过20万元,其中黄玄龙收藏的明代鎏金铺兽首衔环钵盂式铜炉连座拍到了302.4万元的高价,创文房案头小号炉的成交价之最,此炉直径18厘米,高14.6厘米,炉底刻篆书“宣德”款。
此外,西泠拍卖、北京翰海、浙江钱塘均组集了铜炉的专题拍卖,成绩不俗。6月6日至7日北京翰海春拍成交了38座明清铜炉,“永宝珍玩”“康熙年制”款清康熙铜錾开光海水龙凤铺耳炉以53.76万元拍出{西泠拍卖7月6日的“首届香具-茶具专场”中,74座不同材质的各式香炉成交63座,这批香炉以铜炉为主,占到了65座,其他材质的香炉数量不大,瓷炉4座,玉炉3座,翡翠炉与竹雕炉各1座。明代收藏大家项子京所玩的鎏金戟耳炉拍至154.56万元,此炉高10.3厘米,口径13.5厘米,刻有“项子京宝藏”款,原为民国南浔收藏家张钧衡旧藏。明代“正德年制”阿拉伯文炉瓶盒三式一组以100.8万元成交;7月3日浙江钱塘组集的“宝器铭香”铜炉专场38座成交34座,成交额为362.77万元。长18.5厘米,高11厘米的清代铜鬲式炉估30万至50万元,外底铸“大清乾隆年制”篆款,拍出了134.4万元。长29厘米的“大清乾隆年制”篆款的清乾隆铜象耳簋式炉也以同一价格成交。
尽管明清铜炉精品的成交价格辄超过百万元,但贾文忠认为,“近几年来宣德炉受到收藏家的追捧,但是价格并没有出现新的高位。”也有收藏人士认为,“如果与瓷器、书画、玉器、家具、佛像等明清时期其他门类文物艺术品相比,铜炉价格尚遥不可及。”其重要原因是铜炉研究的缺失。中国的铜器文化发达,但学术研究多集中于早期青铜器,鲜有学者涉足明清铜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台湾铜炉收藏热潮中,仅有少数学者发表数篇论文,出版的著作部分属图录性质,另外则是对不同版本的《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宣德彝器谱》和《沈氏宣炉小志》等著作的整理。
学术研究的缺失与滞后,特别是对真“宣德炉”样本的确定迄今尚无定论,制约了铜炉的收藏与鉴赏。笔者参加过铜炉爱好者、收藏者的雅集,多数人都提及这一问题,呼吁有关的学者对此尽早展开专门研究。
其他材质的炉具拍卖现状
迟至汉代,以铜料制作香炉就已流行,汉代宫廷之物“博山炉”被学者称为中国香炉之始。
唐代金银制作工艺发达,不乏香炉制品,出土的唐三彩陶器中,也时见香炉的造型。两宋可谓香炉制作的高峰时期,最典型的莫过于瓷质香炉,官,哥、定、汝、钧以及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窑口均烧制各种制式的香炉。从去年北京荣宝春拍的宋代哥窑鱼耳炉,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瓷炉对明清铜炉的造型影响。这座哥窑鱼耳炉高8.7厘米,以1008万元拍出。此炉为内地收藏世家旧藏品,是学界认可的宋代哥窑传世名品。炉型仿自商周礼器的铜簋,为宋代官窑瓷器中的经典造型:“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的宋代哥窑鱼耳炉,曾是乾隆帝的玩物。2000年香港苏富比舂拍,拍出2座宋代瓷炉:以140万港币拍出的高12.6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造型明显也是仿自商周青铜鬲的,目前此类炉的价格多在三四百万元,62万港币拍出的北宋耀州窑三足炉,高10.8厘米,炉外刻小叶莲瓣纹及缠枝花卉纹,市场极为少见,清代青釉瓷中,也曾烧制此种样式之炉。宋代这些瓷器造型被引入明清铜炉中,也是铜炉中的经典造型,广受收藏者喜爱。明清两代瓷炉大量生产,各种造型、釉色、纹饰的瓷炉均有所见,官窑制品价格不菲。估价60万至80万元的一座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2007年曾在中国嘉德春拍中拍出2643.2万元的高价,备受关注。此炉高51.5厘米,有伤,“大清雍 正年制”款,是雍正本朝的经典之作,日本浅野财团旧藏。
“宣德炉”的造型就是在广收历代铜器、陶器、瓷器等门类艺术品的基础上产生的。明早期金银工艺发达,宫廷以金、银制炉以及掐丝珐琅制炉也是常有之事。明晚期江南手工业发达,手工艺制品品种式样繁多,炉具更是丰富多彩,制铜名手也不少。199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05.5万港币拍出一座高17.7厘米的明代宣德年间制作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三足炉,造型仿自青铜鼎,朴实大方,是较为少见的早期珐琅炉。此外,印象最深的一座炉则是2008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此炉高18.5厘米,当年3月初到北京预展时,轰动一时,拍卖时拍到了11680.75万港币,当年创中国明清工艺品拍卖价格之最。此炉最早为英国George Eumorfopoulos收藏,1940年由伦敦苏富比拍出,后归瑞典收藏家卡尔·坎普收藏,著录于《弗瑞尔美术馆珍藏·卷一:中国》(1972年)、《中国古代的精金工艺》(《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14期,1984年)、《卡尔·坎普珍藏中国金银器》(1999年),是所知世上最贵的香炉。
清代玉料来源充足,以玉制炉作为陈设品流行。今年5月31日,香港佳士得分别成交了白玉、翡翠制活环耳盖炉:清代晚期所制的翠玉双龙活环耳盖炉高22.2厘米,估1000万至1500万港币,以3426万港币拍出;高21厘米的清代晚期白玉雕跃狮活环耳盖炉估200万至300万港币,782万港币拍出。翠玉双龙活环耳盖炉疑为清官流出品,1934年曾在日本太阪展出,是日本山中商会的藏品。
明代晚期文人文玩之风兴盛,文房焚香更是流行之举,因此炉具不仅品种、数量多,而且在铜、瓷、玉等常见的材质之外,用于香炉制作的材料范围也随之扩大,如竹、木、匏器、料器等等无所不包,但以这些材料所制之炉,其实用功能已经让位于玩赏性了。如1997年中国嘉德春拍曾上拍过一座“乾隆赏玩”款的清乾隆模印葫芦饕餮纹炉,直径21厘米,应是宫廷遗珍,当时就已经拍到了38.5万元的高价。同年北京翰海春拍以14.3万元拍出的“乾隆年制”款清乾隆蓝料三足炉,直径10.5厘米。这两种材质的炉就属于玩赏性较强的案头清玩,实用性较差。
2003年11月26日,在中国嘉德“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酞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中,21座铜炉悉数成交,成交额1179.2万元,成交均价超过56万元,“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行楷款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5万元起拍,第一口价就被叫到了60万元,激烈竞争后,以166.1万元被内地藏家竞得;“大清顺治辛丑邺中比丘超格虔造供佛”款冲天耳三足炉也拍至166.1万元。这两炉创造了明清铜炉拍卖的最好成绩,为铜炉市场定价确立了参照系。此前,铜炉仅仅是文房清玩中很不起眼的一项。
被铜炉玩家推崇的“宣德炉”,在海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中,至今难识·真。尽管明清两代大量铸造铜炉,真止的“宣德炉”什么样,我们只能从相关文献和现存铜炉中想象。铜炉研究学者、收藏者多是从这些铜炉的样式、铜质、颜色、款识出发,探寻“宣德炉”之谜。据著名铜器研究和修复专家、中国农业展览馆研究部主任据贾文忠介绍,首都博物馆收藏有一座“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六字楷款冲天耳三足炉,受到了大多数明清铜器专家的认可,较为接近真“宣德炉”,款识中的“德”字右部分“心”上缺“一”。而贾文忠认为,此炉虽然在造型、铜质、色泽、款识方面争议不大,但是在重量方面则有些偏轻。
虽然没有真“宣德炉”,明清文人以至现代收藏者对铜炉的痴迷与钟情,五百余年来情缘不断。除收藏者的文化情结外,与明清各朝所铸铜炉不乏上品有关。毕竟,皇室所铸“宣德炉”,即便是在当时,官宦人家、富商巨豪以及文人士子还是难以得到的。因此,从仿铸品里寻求精品,就成了大多数人的现实追求。真品不见,仿品大行其道,这可能是明清古玩唯一一则饶有趣味的真实案例。
与其他门类的文物艺术品相比,鉴赏铜炉门槛较低。人手份量的轻重、造型样式的美观与否、外表颜色的润泽程度、款识的精美度以及铜炉整体品位的高下等等是鉴赏要点,稍有鉴赏能力的收藏者都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做出基本判断。王世襄先生对此的看法是:“研究、欣赏铜炉和青铜器不同,它的形制花纹比较简单,只有款识,没有铭文,与古代史、文字学关系不大,更没有悦目的翠绿锈斑。历来藏炉家欣赏的就是其简练造型和幽雅铜色,尤以不着纤尘,润泽如处女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为贵。”
选择铜炉首重造型,其次是铜炉的质地有及色泽。台湾地区早期涉足铜炉的收藏者,非常重视铜炉的造型,“喜欢各式各样的造型”。铜炉色泽并非铸造时形成的,而在于后天的养护,王世襄先生曾指出:“这是经过长年炭墼烧燕,徐徐火养而成的。铜色也会在火养的过程中出现变化,越变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烧炉者正是在长期的添炭培灰,巾围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满足。”
由此,烧炉也成了收藏者和玩家的瓶颈。一般而言,收藏者购到炉后都需要清洗保养,甚至焙烧。铜炉的文化生命以及自身价值,正表现在烧炉保养上,不懂烧炉、养护,收藏、鉴赏铜炉不可能取得较高成就。正由于此,王世襄先生在国家图书馆发现的《烧炉新语》才凸现出了重要价值。烧炉方法有了,收藏者多会依此付诸实践。从收藏情况看,确有少数收藏者进行烧炉实践。然而,大部分铜炉购买者看到的仅仅是铜炉的市场增值潜力,抱着投资的心态介入铜炉的收藏与拍卖,这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铜炉拍卖行情透视
据贾文忠介绍,“明清铜炉收藏热,大约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首先出现在港台地区,尤其以台湾地区最为兴盛。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快速,古玩收藏热升温,内地大量的铜炉流向了台湾,出现了一些专门收藏铜炉的收藏家。铜炉价格一度攀至较高的价位,一件造型、工艺、皮色、款识等方面都精美的铜炉,成交价曾达二三十万元人民币。”新世纪以来,台湾的收藏热逐渐降温,内地市场的崛起,吸引了大量台湾藏家向内地抛售藏品。有台湾人士认为,“就台湾藏家自20多年前开始购藏来说,高档铜炉集中在少数藏家手中,据统计能称为精品的铜炉不会超过500座。”
内地收藏者对铜炉关注较晚。新中国成立后,王世襄先生《自珍集》对收录的二十余件铜炉所作的说明文字,是惟一所见较为翔实记载了上世纪50年代铜炉收藏情况的资料。就王世襄先生所记,当时收藏铜炉的有赵汝珍、何玉堂、李卿丈、庞敦敏、陶心如等人,以赵汝珍、李卿丈、庞敦敏三人所藏较为精美。
内地收藏市场复兴后,铜炉鲜有人注目。直到90年代初期拍卖市场形成,铜炉随着拍卖的推进,才渐受关注。1994年北京翰海首拍上拍一座明末铜八宝纹兽耳炉,直径16厘米,估3.5万至4.5万元,未能拍出。中国嘉德直到1996年秋拍才出现3座明清铜炉:1813号明代石叟制铜嵌银饕餮纹香炉估1.5万至2万元,11.6厘米,流标;1816号清中期铜三足香炉估2.5万至3万元,13.4厘米,三足圆腹,平口双耳,“宣德年制”四字一行篆款,以3.52万元拍出;1817号清中期铜香炉估1万至1.2万元,10.4厘米,流标。1997年春拍,中国嘉德铜炉上拍量增多,上拍了4座明代铜炉,5座清代铜炉(流拍2座),成交品价格在1万至10万元间,多数在三五万元间成交,编号523的明代“玉堂清玩”款洒金铜三足香炉估4万至6万元,以9.35万元拍出。同年北京翰海秋拍也以9.9万元拍出一座清中期“红云山房”款铜双耳炉,高14厘米。这也是所知内地这一时期公开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明清铜炉,可见90年代里明清铜炉在内地的价格一直未突破十万元,中档铜炉的价格也就三五万元,较精美者价格在6万至10万元间。
上世纪90年代,港台地区铜炉价格很高,1996年春香港苏富比的拍卖会上,一座直径14.6厘米的清代铜洒金三足炉估2万至3万元,刻“宣德年制”款,拍到了15.9737港币。
2000年以后,随着艺术品市场日趋稳键,铜炉的拍卖价格不断上涨。2000年5月1日香港佳士得上拍的直径21厘米的清代制品洒金螭龙耳铜炉,“大明正德年制款”,估20万至25万港币,拍至49.35万港币。2000年北京翰海春拍铜炉上拍14座,成交10座,高8.5厘米的清康熙“康熙六十年制”楷书款“万寿无疆”铜双耳三足炉估6万至8万元,拍出了20.9万元,创当年内地铜炉拍卖成交最高价。这2座铜炉的高价成交,拉开了铜炉行情上升的序幕,铜炉价格日愈走高。
2003年王世襄旧藏铜炉的拍卖,推进了铜炉市场行情的稳步发展。此后文房类文物艺术品的拍卖走热,铜炉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纽约、香港、北京 等地上拍的铜炉(香炉、熏炉、手炉)等创出高价。次年秋拍,香港佳士得上拍的明末清初镶嵌玉石用端铜香熏以185.575万港币拍出,创造了明清铜熏炉的价格新高。此类铜熏炉流行于清三代,尤以乾隆朝盛行,造型以用端为基本形,铜鎏金,满嵌各类宝石,市场上流通的御制品虽数量不多,但成交价格普遍高于光索的铜香炉。同年北京翰海秋拍也推出了一件清乾隆铜鎏金嵌百宝福寿香熏,以老树根的自然形造型,配饰两只仙鹤,拍出了671万元。2004年以来,约11座清代铜角端香熏成交价超过百万元,是明清铜炉里价格较高的一类。
2005年铜炉价格涨幅最为明显,全年5座各式铜炉成交价超过300万元。北京翰海春拍推出的清乾隆“养心殿精鉴玺”楷款铜鎏金高浮雕云龙双耳炉,拍至555.5万元。此类造型的铜炉并不多,此后仅见2008年中贸圣佳秋拍上拍过一座类似品,成交价已涨至739.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佳士得同年秋拍上拍了一件明末清初铜局部鎏金的人物纹手炉,刻“云间胡文明制”款,拍出了303.2万港币,创铜手炉成交价之最。胡文明是明代上海云间(今松江)人,是明晚期的制铜名家,他“按古式制彝鼎尊卣之属极精”,名贵一时,价格极高,时称“胡炉”,其制品“喜于炉面镂出山水、法器、吉兽等图案”,别具一格。拍场出现的“胡炉”亦不多见,且以仿品居多,高仿品的价格也不低。
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组清乾隆御制铜铸刻二龙争珠图五供格外引人注目,五供包括一对宝瓶、一对烛台、一只双耳大香炉,尺寸均在75至86厘米间,每座均铸刻“大清乾隆年制”一行楷款,保存完好,造型丰硕,纹饰繁丽奢华,估700万至900万港币,以2272.75万港币成交。类似风格的制器私人收藏中仅见单件品,此为唯一一组成套者,北京故宫博物院慈宁官咸若馆陈设过同样风格的一组。同年北京市场上铜炉的价格也走高:北京保利春拍上拍的一座六字款清乾隆铜雕云龙纹双耳大炉拍出了235.2万元;北京匡时上拍的清雍正时期所制的“大明宣德年制”款点金双龙耳三足炉以156.8万元成交。
去年北京诚轩秋拍,上拍了一座收藏传承清晰的六字款清乾隆铜鎏金兽面纹三足香炉。估价50万至60万元。212.8万元成交。此炉原为欧美藏家收藏,曾先后于1981年12月16日、2001年11月13日被伦敦佳士得两次拍卖,形制规整,保存完好,宫廷气息浓郁,据该公司的专家查证,“造型特征、装饰纹样,均与故宫御花园天一门前所置‘大清乾隆十年造’大香炉的炉身相一致”,此炉尺寸为19.3×16.5厘米,小中见大,是非常少见的案头供炉精品。
从拍卖市场的形势来看,今年无疑又将是明清铜炉拍卖的一个关键性年份。仅看已经落幕的春季大拍,各地明清铜炉的成交价格涨势已相当明显,且普遍受到了品牌公司的重视——今春铜炉的上拍量及成交量均创历年之最。中国嘉德春拍5座铜炉成交价超过20万元,其中黄玄龙收藏的明代鎏金铺兽首衔环钵盂式铜炉连座拍到了302.4万元的高价,创文房案头小号炉的成交价之最,此炉直径18厘米,高14.6厘米,炉底刻篆书“宣德”款。
此外,西泠拍卖、北京翰海、浙江钱塘均组集了铜炉的专题拍卖,成绩不俗。6月6日至7日北京翰海春拍成交了38座明清铜炉,“永宝珍玩”“康熙年制”款清康熙铜錾开光海水龙凤铺耳炉以53.76万元拍出{西泠拍卖7月6日的“首届香具-茶具专场”中,74座不同材质的各式香炉成交63座,这批香炉以铜炉为主,占到了65座,其他材质的香炉数量不大,瓷炉4座,玉炉3座,翡翠炉与竹雕炉各1座。明代收藏大家项子京所玩的鎏金戟耳炉拍至154.56万元,此炉高10.3厘米,口径13.5厘米,刻有“项子京宝藏”款,原为民国南浔收藏家张钧衡旧藏。明代“正德年制”阿拉伯文炉瓶盒三式一组以100.8万元成交;7月3日浙江钱塘组集的“宝器铭香”铜炉专场38座成交34座,成交额为362.77万元。长18.5厘米,高11厘米的清代铜鬲式炉估30万至50万元,外底铸“大清乾隆年制”篆款,拍出了134.4万元。长29厘米的“大清乾隆年制”篆款的清乾隆铜象耳簋式炉也以同一价格成交。
尽管明清铜炉精品的成交价格辄超过百万元,但贾文忠认为,“近几年来宣德炉受到收藏家的追捧,但是价格并没有出现新的高位。”也有收藏人士认为,“如果与瓷器、书画、玉器、家具、佛像等明清时期其他门类文物艺术品相比,铜炉价格尚遥不可及。”其重要原因是铜炉研究的缺失。中国的铜器文化发达,但学术研究多集中于早期青铜器,鲜有学者涉足明清铜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台湾铜炉收藏热潮中,仅有少数学者发表数篇论文,出版的著作部分属图录性质,另外则是对不同版本的《宣德鼎彝谱》《宣德彝器图谱》《宣德彝器谱》和《沈氏宣炉小志》等著作的整理。
学术研究的缺失与滞后,特别是对真“宣德炉”样本的确定迄今尚无定论,制约了铜炉的收藏与鉴赏。笔者参加过铜炉爱好者、收藏者的雅集,多数人都提及这一问题,呼吁有关的学者对此尽早展开专门研究。
其他材质的炉具拍卖现状
迟至汉代,以铜料制作香炉就已流行,汉代宫廷之物“博山炉”被学者称为中国香炉之始。
唐代金银制作工艺发达,不乏香炉制品,出土的唐三彩陶器中,也时见香炉的造型。两宋可谓香炉制作的高峰时期,最典型的莫过于瓷质香炉,官,哥、定、汝、钧以及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等窑口均烧制各种制式的香炉。从去年北京荣宝春拍的宋代哥窑鱼耳炉,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瓷炉对明清铜炉的造型影响。这座哥窑鱼耳炉高8.7厘米,以1008万元拍出。此炉为内地收藏世家旧藏品,是学界认可的宋代哥窑传世名品。炉型仿自商周礼器的铜簋,为宋代官窑瓷器中的经典造型:“直口、弧腹、圈足,造型醇厚古拙,两侧置鱼形耳向外扩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类似的宋代哥窑鱼耳炉,曾是乾隆帝的玩物。2000年香港苏富比舂拍,拍出2座宋代瓷炉:以140万港币拍出的高12.6厘米的南宋龙泉窑青釉鬲式炉,造型明显也是仿自商周青铜鬲的,目前此类炉的价格多在三四百万元,62万港币拍出的北宋耀州窑三足炉,高10.8厘米,炉外刻小叶莲瓣纹及缠枝花卉纹,市场极为少见,清代青釉瓷中,也曾烧制此种样式之炉。宋代这些瓷器造型被引入明清铜炉中,也是铜炉中的经典造型,广受收藏者喜爱。明清两代瓷炉大量生产,各种造型、釉色、纹饰的瓷炉均有所见,官窑制品价格不菲。估价60万至80万元的一座清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2007年曾在中国嘉德春拍中拍出2643.2万元的高价,备受关注。此炉高51.5厘米,有伤,“大清雍 正年制”款,是雍正本朝的经典之作,日本浅野财团旧藏。
“宣德炉”的造型就是在广收历代铜器、陶器、瓷器等门类艺术品的基础上产生的。明早期金银工艺发达,宫廷以金、银制炉以及掐丝珐琅制炉也是常有之事。明晚期江南手工业发达,手工艺制品品种式样繁多,炉具更是丰富多彩,制铜名手也不少。199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05.5万港币拍出一座高17.7厘米的明代宣德年间制作的掐丝珐琅缠枝莲纹三足炉,造型仿自青铜鼎,朴实大方,是较为少见的早期珐琅炉。此外,印象最深的一座炉则是2008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明宣德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此炉高18.5厘米,当年3月初到北京预展时,轰动一时,拍卖时拍到了11680.75万港币,当年创中国明清工艺品拍卖价格之最。此炉最早为英国George Eumorfopoulos收藏,1940年由伦敦苏富比拍出,后归瑞典收藏家卡尔·坎普收藏,著录于《弗瑞尔美术馆珍藏·卷一:中国》(1972年)、《中国古代的精金工艺》(《台北故宫文物月刊》第14期,1984年)、《卡尔·坎普珍藏中国金银器》(1999年),是所知世上最贵的香炉。
清代玉料来源充足,以玉制炉作为陈设品流行。今年5月31日,香港佳士得分别成交了白玉、翡翠制活环耳盖炉:清代晚期所制的翠玉双龙活环耳盖炉高22.2厘米,估1000万至1500万港币,以3426万港币拍出;高21厘米的清代晚期白玉雕跃狮活环耳盖炉估200万至300万港币,782万港币拍出。翠玉双龙活环耳盖炉疑为清官流出品,1934年曾在日本太阪展出,是日本山中商会的藏品。
明代晚期文人文玩之风兴盛,文房焚香更是流行之举,因此炉具不仅品种、数量多,而且在铜、瓷、玉等常见的材质之外,用于香炉制作的材料范围也随之扩大,如竹、木、匏器、料器等等无所不包,但以这些材料所制之炉,其实用功能已经让位于玩赏性了。如1997年中国嘉德春拍曾上拍过一座“乾隆赏玩”款的清乾隆模印葫芦饕餮纹炉,直径21厘米,应是宫廷遗珍,当时就已经拍到了38.5万元的高价。同年北京翰海春拍以14.3万元拍出的“乾隆年制”款清乾隆蓝料三足炉,直径10.5厘米。这两种材质的炉就属于玩赏性较强的案头清玩,实用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