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时代的挑战,作为教师的我深感不安。因为在我的教学班中,总有一部分同学厌学甚至是“弃学”,他们中的很多同学智商虽不低,但已基本不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这种现象在其他班级及其他学校也普遍存在着。目前,二期课改已在全国各学校全面实施,以信息化带动着教育的现代化,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使学校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有这些没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学力,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教学模式上,老化的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自从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中学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应该怎样学?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教师应该怎样教?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来教?对数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是否就像现在这样,仅看最后学生的分数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仍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学生生活实际为背景,充分为学生提供观察、自由表达、质疑、猜想、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动。探究式教学的要义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让学生从身边事物的观察入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探究是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讨论是合作交流,从而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一种形式,成功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论是探索的结果,又进一步学习、探究的需要。
二、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模式及目标、结构、理论
教师的教学设计作用应该是处理教材,将教材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然地投入到发现、质疑、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获得知识,同时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感、成功感。教师作为组织者,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材、教学目标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通常采取的教学模式应该是:1.“引导——发现”模式,其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主要依据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以及布兰达的“研究——研讨”教学法理论;2.“活动——参与”模式。活动主要形式:数学调查,测量活动,数学游戏,问题解决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教学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合作交流——总结。理论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弗来登塔尔的“数学化”思想;3.“讨论——交流”模式。作用: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目标是: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协助能力。教学特点是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比较,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构是: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一小结;4.“自学——辅导”模式。教学结构:提出要求——自学——提问——讨论交流——鉴疑讲解——同步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1.“引导——发现”模式
课例(片断):完全平方公式(1)
活动1:问题牵引,教师提问
(1)多项式的乘法公式(n b)(o—b)=?叫做什么公式?请用文字语言叙述。
(2)计算(3x 2y)(3x一2y)(运用公式,口答)。
师生行为:学生回忆,回答教师提问。
活动说明:激起学生对多项式乘法中运用公式的意识,复习平方差公式的推理、应用。
活动2:感受、猜想、验证
问题1.猜想并验证(a 6)2=——;(a一6)2=——
问题2.概括公式(a 4-6)2=a2 4-2ab十b2的特点与结构。
师生行为:让学生用多项式乘法计算(o 4-6):的值,引导学生概括结果的结构,并且用文字叙述。
活动说明: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观察特殊形式到归纳、猜想、验证,用符号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2.“讨论——交流”模式
课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片断)
活动l: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认证。
条件有:(1)边边边;(2)边角边;(3)角边角;(4)角角边。
活动说明:让学生先回忆一般三角形全等条件,过渡到特殊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特殊判定条件。让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交流思想,说明结果。目的是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
活动2:教师提问:两个直角三角形,如果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活动3:学生不急于回答说出结论,要通过动手探究才回答。
活动说明: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活动中首先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挑战新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还提出“所解决问题的条件归纳为‘边边角’是不成立的,但角是直角时,也许就成立”这一质疑,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但发展了动手实践能力,还逐渐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新课程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有许多新的东西还需要教师们去研究、实践,去总结。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发展去研究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把探究式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以最好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学习数学。
自从实施义务教育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在中学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应该怎样学?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教师应该怎样教?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来教?对数学教育、教学的评价是否就像现在这样,仅看最后学生的分数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仍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学生生活实际为背景,充分为学生提供观察、自由表达、质疑、猜想、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体或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科学方法和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动。探究式教学的要义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让学生从身边事物的观察入手,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探究是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讨论是合作交流,从而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一种形式,成功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在观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论是探索的结果,又进一步学习、探究的需要。
二、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模式及目标、结构、理论
教师的教学设计作用应该是处理教材,将教材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然地投入到发现、质疑、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获得知识,同时让学生“品尝”找出正确答案的愉悦感、成功感。教师作为组织者,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材、教学目标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通常采取的教学模式应该是:1.“引导——发现”模式,其教学目标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主要依据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以及布兰达的“研究——研讨”教学法理论;2.“活动——参与”模式。活动主要形式:数学调查,测量活动,数学游戏,问题解决等。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教学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合作交流——总结。理论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弗来登塔尔的“数学化”思想;3.“讨论——交流”模式。作用: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目标是: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协助能力。教学特点是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比较,交流思想,探究结论,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构是:提出问题——课堂讨论——交流反馈一小结;4.“自学——辅导”模式。教学结构:提出要求——自学——提问——讨论交流——鉴疑讲解——同步训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及体会
1.“引导——发现”模式
课例(片断):完全平方公式(1)
活动1:问题牵引,教师提问
(1)多项式的乘法公式(n b)(o—b)=?叫做什么公式?请用文字语言叙述。
(2)计算(3x 2y)(3x一2y)(运用公式,口答)。
师生行为:学生回忆,回答教师提问。
活动说明:激起学生对多项式乘法中运用公式的意识,复习平方差公式的推理、应用。
活动2:感受、猜想、验证
问题1.猜想并验证(a 6)2=——;(a一6)2=——
问题2.概括公式(a 4-6)2=a2 4-2ab十b2的特点与结构。
师生行为:让学生用多项式乘法计算(o 4-6):的值,引导学生概括结果的结构,并且用文字叙述。
活动说明: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观察特殊形式到归纳、猜想、验证,用符号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2.“讨论——交流”模式
课例: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片断)
活动l: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哪些?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认证。
条件有:(1)边边边;(2)边角边;(3)角边角;(4)角角边。
活动说明:让学生先回忆一般三角形全等条件,过渡到特殊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特殊判定条件。让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交流思想,说明结果。目的是养成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
活动2:教师提问:两个直角三角形,如果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活动3:学生不急于回答说出结论,要通过动手探究才回答。
活动说明: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活动中首先提出问题,激起学生挑战新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还提出“所解决问题的条件归纳为‘边边角’是不成立的,但角是直角时,也许就成立”这一质疑,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但发展了动手实践能力,还逐渐养成了积极思维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新课程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有许多新的东西还需要教师们去研究、实践,去总结。每位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发展去研究新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法,把探究式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以最好的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