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思维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应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出发,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循循善诱,鼓励学生把数学的学习变成主动的、能动的和独立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由“学会”向“会学”进行科学的转化,对数学知识的反思、再创造,力求提高学生的“四基”,培養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感受数学创造的思维过程
  世界著名教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认为,数学是最容易创造的一个学科,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重新创造数学知识。教学中,老师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数学活动经验,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思考的机会,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创设有利于学生拼发潜在创造力火花的课堂,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设问、填空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解法后,为了让学生探索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具备良好的数学建模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加工、处理,培养学生的新思路、新想象和新发现,重新创造数学知识。
  例如: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
  1.观察与猜想
  创设解方程填空的问题情景,并让学生思考:从这些方程问题中发现了什么?如: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是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正如牛顿所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因而老师及时诱导学生在交流、答问、发疑、阐述、议论中进行思考、概括和表达自己的猜想: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仍存在以上的关系。并让学生经历计算、观察、比较的过程,进而鼓励学生推测出一些规律来。如: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新教材虽然未作强调,但可以激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其它途径如查找资料等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突破思维的禁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探究与发现
  数学凝聚并积淀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引领学生探究与发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论证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引导学生对猜想发现的结论进行说理和简单的论证,感受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证明了自己的猜想,再次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论证过的发现。
  3.拓展与创新
  为了让学生在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学习中有所突破,教学中注意引导他们从已有的知识中尽可能地扩展,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体验数学活动的拓展与创新。
  例如:借助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等有关知识,探索二次三项式 的因式分解。
  这种分解二次三项式的一般方法是求根法。其步骤是先解出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然后把 写成 。这种方法,也为以后学习和研究二次函数中,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沟通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打牢基础。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经历了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知识、能力、方法等过程中创造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还可以进行求根法因式分解的教学,通过观察与实验使学生得到训练,实践数学的深入探索与创新,实践数学的再创造。
  二、领悟数学创造的思维规律
  教材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是逐个单独地展开的,学生在学习完每一个知识后,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逐个的单独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把单独学习的知识放在整体中认识,成为自己内化了的知识。创设让新知识的发现和原有的知识发生联系的氛围,在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下,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后,为了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老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把归纳的机会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展开回顾和联想,大胆猜想,在探索交流的活动中,整理出合乎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关系图。
  利用此图式,直观地从边、或角、或对角线阐明了这四种四边形的特殊性,如矩形的特殊性是角,菱形的特殊性是边。只要把握住每一类图形的主要特征,就可以推出它的其余性质;认清各类图形的关系和区别,就可以认清它们性质的异同,从而明了可以利用每一类图形的特殊性质作为判断条件。
  利用此图式,简捷地阐明了这四种四边形内涵上的关系。它按照认知过程,分别有序地展现出学生对这四种四边形的主要特征的认识和把握,如对矩形的认识是:首先,它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90°);这是矩形的定义的含义。突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方法(3)如下图:
  此图式,简捷地阐明了这四种四边形外延上的关系。矩形、菱形、正方形的集合都包含在平行四边形集合里作为它的一部分,表示它们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中矩形和菱形各成
  一个集合,表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且这两个集合有一部分是重叠的,这重叠部分又组成一个集合,就是正方形集合,表示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也是一种特殊的菱形。
  因此,在知识的学习上,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去学习,置知识于系统、整体之中,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深入本质。
  三、掌握探求数学知识创造的思维方法
  加涅在其建立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把知识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上已有的题材,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经历和体验数学的探索、交流和反思,以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发现教材以外教师未讲的知识。   学习用消元法和图象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学生普遍认为只要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可以求得其唯一解。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认知错误,老师和学生一起可以进行以下的探究。
  例1.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及其情况的探究
  (1)设疑
  让学生回顾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步骤和依据:根据方程中未知数系数的特点,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消元法转化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然后运用等量代换的技能,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另一个方程,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使学生在确信求解的步骤和依据正确的情况下激起学生的质疑和思考。
  (2)解惑
  学生用消元法解方程组(A)后,照样子去解方程组(B)和(C),但却解不下去。面对知识的困惑,当学生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等待老师那权威性的答案时,老师不要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而是启发引导他们换个角度、换个方法重新思考,把方程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诱导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图象。(如下)
  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阶段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利用图象的直观性可以深入地考察数学对象的性质。因此,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画出的函数图象可以直观地获得问题的结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2x+y=4和直线2x-3y=12是两条相交的直线(如图1),其交点(3,2)是方程组 的解;直线x+y=2和直线4x+4y=8是两条重合的直线(如图2),而直线2x-3y=12和直线2x-3y=3是两条没有交点的直线即平行线(如图3)。学生容易把方程组C的解的情况判断出来,而对方程组B却无法有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时,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在激烈的争论中继续进行以下的尝试:
  ①在直线x+y=2中找出任意的一点(x,y),把这个点的x、y的值代入到直线4x+4y=8的等式中是否成立?
  ②象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于是学生对方程组B的解的情况困惑会迎刃而解。在这基础上,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函数图象交点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数形结合的作用。
  (3)互动
  在课堂上,老师发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诱导学生借助先前的实例开展探究活动,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点拨,师生互动交流,倾情投入。学生在探究過程中发现的某些结论,如果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解决的,不要放弃机会;而对学生所发现的不同观点,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创新答案的及时鼓励,更激发起学生重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张扬个性,明白要善于容纳异议,又能发挥学生的合作与评估能力,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乘着学生的这股实验探索热情,引导学生把实验探索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终明确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有唯一解、无数解和无解三种,
  可见,在教学中,老师善于由此及彼,螺旋式地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引申,不仅让学生发现新知、认识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探求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数学新课程无论从数学教学的理念,还是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让我们从每一项教学活动做起,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让他们在老师的循循诱导下,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放飞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大发展,劳动力大迁徙,催生了一个时代的产物——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等隔代抚养,或者是亲戚朋友托管,各种原因导致行为习惯偏离正常的社会要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风气、社会的稳定、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突出表现  大观完小位于隆回县岩口镇九龙山脚下,是一所地道的农村完小,目前16个班,教师30人,学生1028人
期刊
《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定义体现了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模块,语文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中应有集中突出表现。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高扬人文主义的大旗,体现以人为本的教
期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直接影响学生成长的小环境,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面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依据揭示的问题深入研究应对的有效策略,增强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强化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帮扶力度,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联合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一、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家长的责任意识有偏差  调查结
期刊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今的语文课堂,朗朗书声代替了往日的问答分析,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呈现出勃勃生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习语文的空间扩大了,文本的阅读量增加了,拓展阅读的途径拓宽了,社会阅读的阅历丰富了。照理说,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应有大幅度的提升。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作文要么是词汇贫乏、内容“假大空”;要么就是各类《作文选》的翻版,尽是套话,没有一点生机与鲜活的事例。有的学
期刊
多年前,我跟咱们市一所重点高中的校长谈及“我虽然是一个‘厉害’的老师,可是我对学生不打不骂”时,他讳莫如深地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心源伤害更可怕”。我当时就一怔。那次,我第一次听到“心源伤害”这个词,并且根据当时的语境一下子就得其真意。  我们一起来做一下攻略:“心源”一词来自佛教,意即“视心为万法之源”;“师源伤害”是指“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不佳,对学生的身心健
期刊
伽利略曾经响亮地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小树要长大,种子要发芽,自主课堂也要成熟。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给努力寻找自主学习的生长点。自主学习作为注重个性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就存在着一种“自流”和“发炮”的现象,问题的根结在于,面对这些看似纷繁芜杂的“自主课堂”,关键就看我们教师怎样当好“平等中的首席”对其进行有效的引领和整和,使之“行散神聚”。只有合理地开发教育资源,对学生进
期刊
社区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教育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加强社区教育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治市”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际步骤。  党的十六大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小康社会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和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性格和品质十分重要。做为父母和教师要教育孩子学会宽容,和气待人;要教育孩子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学会宽容别人这一优良品质,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宽容是生命中的基础,拥有宽容的孩子,更能和其他孩子友好的相处,更容易在孩子们之间获得友情,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从而会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收获快乐和幸福,那么
期刊
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什么事只要用心去做,总能做好。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都较为艰苦。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少数学生无心向学,经常违犯学校纪律,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成了最让班主任苦恼的“后进生”。这类学生虽少,但负面影响很大,他们往往会以各种方式扰乱学校、班级对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期刊
新课改提倡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说清话”,简单一句话,涵盖了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其中,作文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一个人的自我表达、社会交际等都离不开作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本源,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作为孩子写作的引路人,我对低年级看图写话如何实现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