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的经济功能是从体育的社会市场效益上衍生出来的。本文以中国的体育经济学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分析了中国体育经济学的潜力和发展趋势,深入地探讨了针对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体育经济学的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趋势;建议
一、体育经济学学科建设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体育越来越依赖经济投入,体育也推动经济增长并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凸现其重要性,体育领域涌现出大量的经济问题,这一切都呼唤体育经济学的产生,并为体育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条件。由于西方国家体育经济起步比较早,对体育经济学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最早见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文献中。我国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当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一些学者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始关注和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中的经济问题。1984年在福建泉州召开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宣读了二十多篇有关体育经济学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创建体育经济学的倡议。此后,我国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理论界先后多次召开理论研讨会和论文报告会,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倡导和推动作用。
二、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的趋势
(一)经济学理论所占比重增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体育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体育性经济活动越发频繁而复杂,这就需要在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研究中引进更多的经济基础原理和实际应用的经济经验。所以,体育经济学中经济学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呈上升趋势。
(二)研究方式向综合化转变的趋势
由于社会生活和体育经济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体育产业和体育领域内的一些经济问题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要解决这类复杂型的体育经济问题,就要广泛涉猎多门学科,拓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渠道,组织多种学科的研究者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共同进行学科研究。所以,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会逐渐向综合化转变。
(三)国际性和环境性增强的趋势
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体育经济市场也就随之开始具有国际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体育经济学的国际化趋势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也满足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基本需求。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自然也就担负起了与国际大国相应的责任。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一的体育活动,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体育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环境,保证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维护中国的大国形象。所以,体育经济学的国际性和环境性也在稳步增强。
三、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本的原理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将抽象理论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而总结出的理论结晶和实践成果,这些思想共同指导着我国的一切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立在中国具体国情实践应用基础上的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是检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是否正确的衡量标准。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下属的一门学科,体育经济学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中的体育发展理论和体育改革实践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只有在“三个代表”的根本指导之下,体育经济学才能稳定有序地健康发展,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掌握科学合理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方式。
(二)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体育产业的联系研究
随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体育和经济产生了基本的联系。通过体育锻炼,劳动者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随之提升。这样就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市场经济的增长点,促进了体育方面的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而发展至今的体育经济学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實践经验,可以独立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原理来对体育产业领域的相关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可见,经济学是体育经济学中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工具。只要掌握了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充足的经济学理论,就能熟练运用体育经济学的原理来对体育产业进行专业的研究工作。然而,经济学是体育经济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在钻研经济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体育产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扩大经济学的知识领域和理论范圍,关注学界对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三)强化体育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研究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否能够实际应用于社会的生产生活,是衡量一个学科研究是否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标尺。体育经济学要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事业中发挥出自身应有的职能和指导作用,就必须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方面为体育实践提供服务。宏观方面,体育经济学主要是为体育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加强对体育产业改革和体育经济问题的研究,避免在进行宏观决策的过程中出现因盲目性依赖理论而造成的失误或是因与现实脱轨而导致的失实。借鉴国外优秀范例的经验来完善本国体育经济学的体系框架,可以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相关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微观方面,指的是对体育产业中的各种体育机构和各类体育性经济活动进行的研究。除了研究这些体育机构、体育活动生产、管理、贸易的具体手段以外,还要研究整个贸易过程或活动过程中经济运行和经济操作的特征。
(四)完善体育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完善和健全体育经济学学科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体育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化和系统化,有利于提升体育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水平,有利于增强体育经济学学科的整体实用性和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适用性。完善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从体育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中提取出一些重要的专业词汇,比如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消费和体育经济效益等,给这些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意义以正确的界定和规范的定义,使其既符合经济学的理论要求又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建立起一个具有精确性和通用性的概念系统,用于准确、释意清晰、逻辑严明。完善的体育经济学学科必须要建设在这种具有真理性的概念系统之上。
(五)革新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方式
其一,研究体育经济学时搜索和获取资信息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改进和革新。书报文献的资料收集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方式。要想让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丰富而全面,就要尝试一些其它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搜集方式。目前来说,已经逐步开始实行的就是问卷收集法和实验收集法。但是问卷法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体育消费要求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法也由于一些非体育的影响因素而投入较大,不能批量操作。其二,对获取在手的资料信息的鉴别方式也需要改进和革新。当下的体育经济学文献不多,对出处的查证也很困难,辨别真伪的工作举步维艰,难以有效展开。其三,对资料信息的研究分析方式还需要改进和革新。我国当前的体育经济学学科建设还不够健全,理论体系也有待完善,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是研究和探索体育经济学相关理论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趋势;建议
一、体育经济学学科建设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体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体育越来越依赖经济投入,体育也推动经济增长并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凸现其重要性,体育领域涌现出大量的经济问题,这一切都呼唤体育经济学的产生,并为体育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条件。由于西方国家体育经济起步比较早,对体育经济学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最早见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文献中。我国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当时,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的一些学者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开始关注和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中的经济问题。1984年在福建泉州召开的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宣读了二十多篇有关体育经济学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创建体育经济学的倡议。此后,我国政府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理论界先后多次召开理论研讨会和论文报告会,对体育经济学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倡导和推动作用。
二、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的趋势
(一)经济学理论所占比重增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和体育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体育性经济活动越发频繁而复杂,这就需要在体育经济学的学科研究中引进更多的经济基础原理和实际应用的经济经验。所以,体育经济学中经济学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呈上升趋势。
(二)研究方式向综合化转变的趋势
由于社会生活和体育经济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体育产业和体育领域内的一些经济问题受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要解决这类复杂型的体育经济问题,就要广泛涉猎多门学科,拓宽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渠道,组织多种学科的研究者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共同进行学科研究。所以,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方式会逐渐向综合化转变。
(三)国际性和环境性增强的趋势
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体育经济市场也就随之开始具有国际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体育经济学的国际化趋势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也满足社会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基本需求。随着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自然也就担负起了与国际大国相应的责任。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一的体育活动,对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体育经济学的发展必须要尊重自然环境,保证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维护中国的大国形象。所以,体育经济学的国际性和环境性也在稳步增强。
三、中国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建议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本的原理上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将抽象理论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而总结出的理论结晶和实践成果,这些思想共同指导着我国的一切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立在中国具体国情实践应用基础上的一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是检验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是否正确的衡量标准。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下属的一门学科,体育经济学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化建设中的体育发展理论和体育改革实践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只有在“三个代表”的根本指导之下,体育经济学才能稳定有序地健康发展,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掌握科学合理的建设方向和建设方式。
(二)加强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体育产业的联系研究
随着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体育和经济产生了基本的联系。通过体育锻炼,劳动者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就随之提升。这样就带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市场经济的增长点,促进了体育方面的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而发展至今的体育经济学已经有了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實践经验,可以独立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原理来对体育产业领域的相关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可见,经济学是体育经济学中指导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工具。只要掌握了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充足的经济学理论,就能熟练运用体育经济学的原理来对体育产业进行专业的研究工作。然而,经济学是体育经济学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在钻研经济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体育产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扩大经济学的知识领域和理论范圍,关注学界对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三)强化体育经济学的实践应用
研究出来的理论成果是否能够实际应用于社会的生产生活,是衡量一个学科研究是否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要求的重要标尺。体育经济学要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事业中发挥出自身应有的职能和指导作用,就必须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这两个方面为体育实践提供服务。宏观方面,体育经济学主要是为体育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加强对体育产业改革和体育经济问题的研究,避免在进行宏观决策的过程中出现因盲目性依赖理论而造成的失误或是因与现实脱轨而导致的失实。借鉴国外优秀范例的经验来完善本国体育经济学的体系框架,可以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相关决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微观方面,指的是对体育产业中的各种体育机构和各类体育性经济活动进行的研究。除了研究这些体育机构、体育活动生产、管理、贸易的具体手段以外,还要研究整个贸易过程或活动过程中经济运行和经济操作的特征。
(四)完善体育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完善和健全体育经济学学科的建设,有利于推动体育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化和系统化,有利于提升体育经济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水平,有利于增强体育经济学学科的整体实用性和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适用性。完善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从体育经济学的相关研究中提取出一些重要的专业词汇,比如体育经济、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消费和体育经济效益等,给这些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意义以正确的界定和规范的定义,使其既符合经济学的理论要求又能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建立起一个具有精确性和通用性的概念系统,用于准确、释意清晰、逻辑严明。完善的体育经济学学科必须要建设在这种具有真理性的概念系统之上。
(五)革新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方式
其一,研究体育经济学时搜索和获取资信息的方式和途径需要改进和革新。书报文献的资料收集法是最基本也是最原始的方式。要想让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丰富而全面,就要尝试一些其它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搜集方式。目前来说,已经逐步开始实行的就是问卷收集法和实验收集法。但是问卷法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体育消费要求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法也由于一些非体育的影响因素而投入较大,不能批量操作。其二,对获取在手的资料信息的鉴别方式也需要改进和革新。当下的体育经济学文献不多,对出处的查证也很困难,辨别真伪的工作举步维艰,难以有效展开。其三,对资料信息的研究分析方式还需要改进和革新。我国当前的体育经济学学科建设还不够健全,理论体系也有待完善,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是研究和探索体育经济学相关理论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