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初中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提升学生自己处事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就显得很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怎样的方法可以使这门课的教学更有效率,让学生真正的乐在其中。
关键词:初中历史;方法;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79
现在使用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很有限,学生很难从教材上获取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做的不够好,通常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讲授知识,使得学生学起来很是枯燥无味,这样一来,使得教学质量就上不去。
其实初中历史的教学很有社会意义,学生可以从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可以把一些历史发生的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成熟,人生方向也不太明确,所以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就颇显重要。这当中,历史教育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正如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历史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显得很是重要了。
一、讲解史料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解史料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对历史的遗址、文物、古迹进行分析,并结合一些图片使得讲课更具生动性,同时,学生也会更积极的参与进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这其中,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学习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学识、经费等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目前很难组织初中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因此,为了能使初中生更好的学习史料知识,老师就应该多收集一些相关的东西,并在讲课时进行史料分析,透过一处处、一件件凝固的历史古迹,能更好的调动初中生来思考其背后的故事,同时可以体验、回味、思考是非成败、兴衰更替的规律。例如,在教学近代历史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资料,如圆明园遗址图片、虎门销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時的图片,并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资料分析当时的情况。比如说通过圆明园遗址图片,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八国联军的凶残,通过虎门销烟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名族英雄林则徐在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怎样做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联想当时中国人民的喜悦,并意识到在共产党领导下得中国是不可被战胜的。
通过对史料分析、想象、体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的场景
虽然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符合时代性和生活化的选择,尽可能地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相对于当代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内容仍然与他们的经历和认知水平有较大的距离。而且,有时候只听老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记住所学的知识,此外,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去看一些历史事件,很难对一些历史事件做出准确的评价。
例如,在讲授“开元盛世”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穿插将一些关于杨贵妃的传说故事,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过程中,特别是有关历史知识时,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很可能会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用一个现代人的是非标准去判断古人,主观上用当代社会环境去替换历史环境,这样就很难走进历史的真实背景,获得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环境,让学生能真正感觉当时发生的事情。例如教师可以引入白居易的《长恨歌》,讲述 “马嵬坡事件”,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事件,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情境中,扮演一些历史人物,让学生假想处在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并思考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做法等等。
三、师生间应注重思想上的交流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活力源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如果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情感投入,而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与体验,是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的。知识可以灌输,但是情感却只能渗透,只能是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刻意的表现出来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后,才能在情不自禁之中得到启发,实现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努力,其中,教师应该做到:授课之前认真备课,要为学生的课堂参与预留空间;要预留时间给学生体验历史场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比如说,在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学生在充分熟悉教材、并很好的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后,扮演当时的角色,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统一全国?假如你是其余六国皇帝之一,你会如何使自己不被秦吞并?假如你是个谋士,你会不会像苏秦一样,提出合纵连横的思想?又或者是有其他什么好的建议。这样,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教师还要掌握好师生交流的一个度,包括时间和效率,有时候并不是互动的时间越长越好,师生的交流互动,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互动交流才能算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束语
一般而言,如和尚念经式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学习时有枯燥无味的感觉,或者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只有让学生自愿参与其中、学生自愿与教师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才能很好的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慧帼.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9.10
[2]杜云龙. 初中历史与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5
关键词:初中历史;方法;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79
现在使用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很有限,学生很难从教材上获取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老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做的不够好,通常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讲授知识,使得学生学起来很是枯燥无味,这样一来,使得教学质量就上不去。
其实初中历史的教学很有社会意义,学生可以从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可以把一些历史发生的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处事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此外,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成熟,人生方向也不太明确,所以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就颇显重要。这当中,历史教育担任了很重要的角色。正如邓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历史教育对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显得很是重要了。
一、讲解史料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讲解史料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对历史的遗址、文物、古迹进行分析,并结合一些图片使得讲课更具生动性,同时,学生也会更积极的参与进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这其中,先辈们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学习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时间、学识、经费等一系列主客观条件,目前很难组织初中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因此,为了能使初中生更好的学习史料知识,老师就应该多收集一些相关的东西,并在讲课时进行史料分析,透过一处处、一件件凝固的历史古迹,能更好的调动初中生来思考其背后的故事,同时可以体验、回味、思考是非成败、兴衰更替的规律。例如,在教学近代历史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资料,如圆明园遗址图片、虎门销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時的图片,并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资料分析当时的情况。比如说通过圆明园遗址图片,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八国联军的凶残,通过虎门销烟可以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名族英雄林则徐在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怎样做的,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联想当时中国人民的喜悦,并意识到在共产党领导下得中国是不可被战胜的。
通过对史料分析、想象、体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的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模拟历史的场景
虽然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符合时代性和生活化的选择,尽可能地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但相对于当代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内容仍然与他们的经历和认知水平有较大的距离。而且,有时候只听老师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很好的记住所学的知识,此外,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去看一些历史事件,很难对一些历史事件做出准确的评价。
例如,在讲授“开元盛世”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穿插将一些关于杨贵妃的传说故事,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过程中,特别是有关历史知识时,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学生很可能会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用一个现代人的是非标准去判断古人,主观上用当代社会环境去替换历史环境,这样就很难走进历史的真实背景,获得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环境,让学生能真正感觉当时发生的事情。例如教师可以引入白居易的《长恨歌》,讲述 “马嵬坡事件”,让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事件,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情境中,扮演一些历史人物,让学生假想处在当时的历史情景中,并思考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做法等等。
三、师生间应注重思想上的交流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活力源于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如果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情感投入,而没有学生的主动配合与体验,是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的。知识可以灌输,但是情感却只能渗透,只能是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刻意的表现出来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后,才能在情不自禁之中得到启发,实现教学过程中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努力,其中,教师应该做到:授课之前认真备课,要为学生的课堂参与预留空间;要预留时间给学生体验历史场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比如说,在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学生在充分熟悉教材、并很好的理解当时的历史环境后,扮演当时的角色,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怎样统一全国?假如你是其余六国皇帝之一,你会如何使自己不被秦吞并?假如你是个谋士,你会不会像苏秦一样,提出合纵连横的思想?又或者是有其他什么好的建议。这样,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教师还要掌握好师生交流的一个度,包括时间和效率,有时候并不是互动的时间越长越好,师生的交流互动,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所以只有提高教学质量,师生互动交流才能算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束语
一般而言,如和尚念经式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起不到很好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学习时有枯燥无味的感觉,或者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只有让学生自愿参与其中、学生自愿与教师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才能很好的提升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慧帼.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9.10
[2]杜云龙. 初中历史与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