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能够将各种传播形态和方式集于一身,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灵活性,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网络载体的传播优势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方式,优化网络环境,以网络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疏通和引导网络舆论,在网络载体上开展润物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载体;教育;思想政治
  [作者简介]李晓燕(1990-),女,汉族,山西朔州,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031(2017)01-0063-02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建设网络阵地、宣传网络思想的重要性。因此,应当重视网上舆论,并将其看作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一再强调要创新思想政治传播方式。要达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的目的,必须不遗余力的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对症下药。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愈加明显,代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也将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生活节奏快,人们生活效率的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人们越来越偏爱信息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享程度高的互联网模式。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阵地不足为奇。因此,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每一位思政工作者的重视,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最大的功效,给人们正确的思想引导,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种并不能被教育对象察觉的无意识的教育活动,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过程中隐藏教育主题和目的,充分运用文化传统和环境情景的优势,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去体会和感受,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通过网络平台中的情感体验、观察思考等轻松的方式,在意识信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这种教育方法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训斥,受教育者不会产生逆反或者抵抗的情绪,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内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世纪网络媒介与思政教育联姻的成果,它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但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定的差别性,体现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平等互动性、资源共享性和系统集成性等特点上。
  (一)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平等性、互动性
  网络载体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是指在网络媒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两者间是互动的,它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那种单向的、灌输的教学方式和理论。在教育的过程中,两类主体演变为双向交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导作用,情理结合的渗透。受教育者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是自主地选择和吸收所需要的信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更积极参与到传播和弘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活动中。
  互联网被称作“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的浏览和传播的速度是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网络载体能够快速准确的将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及问题反馈给教育者,教育者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和再教育,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学习过程。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可观性的成果,同时引导思政教育方法的“枝叶”向网络空间延伸。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共享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阔了理论研究的视野,与传统模式的方向相得益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条件的束缚,与传统模式的目标相互契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三者的有机统一,与传统模式的核心相辅相成。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学习,既能省去统一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带来的不便,还能促使广大受教育者自主学习,锻炼思维的灵敏性,拓宽掌握内容的延展性,弥补传统模式教育的短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学习内容的双结合,这种双流方式打破了以往墨守成规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参与整个过程,从而有利于全民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正确道德行为的规范化。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集成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传统模式的束缚,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固定教参,灵活而多样化,它通常是常规的突破和创新的契合,将隐性文化、道德环境隐含的教育内容耳濡目染地渗透给受教育者,恰似随风潜入夜、如沐春风。通过网络,广大受教育者了解更多社会信息,间接吸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思想品德应运而生并且薪火相传。网络信息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运转指出了创新的角度,提供了契合的系统集成性。不仅有利于全民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还有利于受教育者通过网络这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实现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变。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凭借网络资源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对象的兴趣,使互联网成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和新途径。互联网作为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应当受到思政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优化网络环境、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疏通和引导舆论热点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让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
  (一)优化网络环境
  1、占领网络新阵地
  网络资源参差不齐、纷繁复杂,因此,需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抢占网络新阵地,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增强其影响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新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和“网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载体上传播我国主流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还要增加对技术、资金、人力的投入,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强的网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形式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地服务。   2、推进网络文化的法治化
  网络中的一些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上网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冲击了道德底线,甚至触碰了法律,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多难题。由此可见,网络环境需迫切改善,推进网络文化法治化迫在眉睫。
  网络德教是一种“软约束”,不具有强制性,但为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网络德育把文明上网、坦诚沟通等内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行为习惯,使教育对象在无意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精神和信息。法律是道德的补充,法治化是优化网络环境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网络环境的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只有强化依法治网,才能实现对网上各种活动的严格监督和对不法行为的有力制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网络文化法治化的进程。
  (二)利用热点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舆论热点一般是现实社会中突发的特大事故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在较短的时段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且作用于社会生活中。当今社会的反腐倡廉、公平公正、社会治安、公众人物等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方面的问题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可能会在网上形成极其强大的舆论态势。新闻、微信、贴吧、微博等都是信息和舆论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手段。网络媒体对重大社会事件的关注的和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要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
  网络舆论热点在产生正能量的同时也会传播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从轰动全国的“太原农妇讨薪死”、“安庆枪击案”等影响较大的负面新闻,这时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对“网民”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时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大的关注度,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网民”关注的时间及时搞好教育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通过分析社会热点来阐明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在关注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注重疏通和引导网络舆论
  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应该采取疏通引导而非控制封堵的方式。疏通,就是在社会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网民”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即广开言路。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掌握“网民”对于重大事件的观点、看法和意见情况下加以引导,即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些意见、观点进行分析,肯定和支持那些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对于那些不正确的思想、观点要通过说服教化、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式进行引导。由于人们受年龄、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式会存在差异,因此会对相同的信息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这就对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要从心理特点的差异性对教育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迫使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个新途径,社会舆论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吸引学习者,增加学习者的兴趣,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网络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7(11).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0.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6]张义兵.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7]韦吉锋,阂晓阳.浅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4).
  [8]陈柏.网络道德传播与青少年道德教育雏议[J].理论与现代化,2007(6).
  [9]于艳芳.未成年人网络道德教育探析[J].理论学刊,2007(3).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出了新的课题。西柏坡是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满足社会与公众对纪念馆的需求,把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迎接十九大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教育人民,服务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关键词]教育基地;西柏坡;传承;红色文化 
期刊
[摘要]党法之辩,由来已久。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对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作出理论回答。宪法学领域较早关注这一问题并产生诸多成果,特别是有关不成文宪法的研究。国家政党理论审视不成文宪法的现有文献,发现其为坚持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耦合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明,从而雄辩地说明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密切关联。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宪法
期刊
[摘要]容错纠错机制的建立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将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更大的动力。  [关键词]改革;容错纠错;创新  [作者简介]刘鸿池(1976-),男,汉族,山东庆云,中共庆云县委党校干训科长,讲师,政协委员,德州市首届社会科学普及指导员,大学学历
期刊
[摘要]通过对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和王恩茂《为党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而斗争》的重读和对比,着重分析50年代党对民族政策的阐述,重现这一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革命;阶级话语;民族政策  [作者简介]张云(1988-),女,汉族,新疆职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共党史,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与当代中国政治。  [中图分类号]D06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邓子恢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并实践了坚持照顾贫雇农为先、中间不动两头平、坚持三步走等土改政策,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土改;贫雇农;中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要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要实现“耕者有其田”,扫除农村的封建关系。而欲实现此目的,则需要通过改变农村的土地关系,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改变
期刊
1960年,乔书领出生于河北邢台的一个农民家庭。上世纪80年代初,乔书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了他的艰辛创业历程。先后创办过养猪场和养鸡场,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养鸡场还因失火背了一大笔债。  1984年,在各级政府的帮助支持下,乔书领多次到北京寻求致富之路,在中国农科院贾慎修教授的指导下,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以及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先后承接了南昌八一公园、邢台郭守敬纪念馆、达活泉公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星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和非学生党员的成长现状和规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方面与普通学生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学生党员在思政政治理论学习上更自觉,党性修养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但其思想呈现波动性。学生党员对专业学习更加勤奋自主,更加注重实践实习,自我提升的学习动机更强,获得奖学金的机率更大;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更加健康进步,对学生工作活动更加积
期刊
[摘要]《知之深,爱之切》一书是一部记录与反映习近平从政早期执政思想的著作,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实践也为习近平日后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他运筹打造改革战略思想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这部著作深刻回答了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党和人民应该如何认识改革,如何推动改革,如何保证改革的成功,这些问题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启示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改革思想;经验  由河北人民出
期刊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国经历的前所未有的灾难时期,这一时期各地涌现出大批学校,沂蒙抗日根据地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学校课程,更重要的是适应战时需要,培养士兵的作战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动员广大群众,协助中共中央开展工作,对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抗日战争;根据地;学校;教育  自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军
期刊
[摘要]银行卡业务为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损失,由于这项业务涉及面广,故在风险控制方面难度较大。结合对H省某市农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的调查,银行卡的风险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信用卡及准贷记卡的恶意透支、银行卡业务“单边帐”存在的风险、自动取款机运行中的风险,以及经办网点和特约商户业务受理中存在的风险。鉴于银行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一步提高银行卡业务管理水平,加快银行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