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兴县图书馆地处广东西部山区,图书馆服务面临着点多线长、镇村发展不平衡、图书覆盖面窄、阅读主体性发挥不够等问题。为解决问题,图书馆积极探索创新山区文化传播模式。图书馆通过实行“大服务大覆盖大循环”模式,广泛建立基层公共图书服务点,在各服务点之间实现定期图书流动和更新,扩大了图书服务的覆盖面,提升了图书利用率;通过发展志愿者队伍和优化管理,解决了人员不够及经验欠缺的障碍;通过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缓解了经费不足和城乡图书服务不均衡的突出问题;通过积极推进“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策略的探索和实践,改善了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的现象;通过与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的职能。
[关键词]山区图书馆 优化管理 服务创新
云浮市新兴县位于广东省西部山区,县境南北相距51公里,东西宽56公里。全县总面积1502.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7万人,辖12个镇、199个村(社区)、1113个 自然村 。新兴县图书馆是国家(县级)二级公共图书馆,创建于1985年1月,新馆于1994年1月落成,座落于县城中心的中山公园内,馆舍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图书总藏量18万多册。馆内在职人员10名,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面对点多线长、镇村发展不平衡、图书覆盖面窄、阅读主体性发挥不够等问题,新兴县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关注大众,突破现状,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大力构建遍布城乡惠及群众的阅读网络,积极探索创新山区文化传播模式,推动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把文化种子撒遍山乡村落,为全力打造山区文化大县而献计献力。
一、实行“大服务大覆盖大循环”模式,突破单一阵地服务瓶颈
针对我县多数乡镇没有图书室,而县图书馆服务覆盖人口和图书利用率偏低,边远乡村的读者到县图书馆借书或查阅资料,有的来回须走上百公里路程的现状,新兴县图书馆结合山区县的实际,以群众的图书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进行服务水平的创新,为全县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的群众,提供了就近、便捷、方便的图书服务。
(一)、实施大服务,发挥好优势
我们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指导支持为依托,发挥县级图书馆的藏书优势和先进管理优势,广泛建立乡镇、农村、学校的基层公共图书服务点,因地制宜延伸公共图书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扶助各镇村图书室的发展,将县级图书馆的服务拓展到全县各地,提供更广泛的公共图书服务。我们还不断强化制度创新,加强图书服务点的管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图书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效益。
(二)、推进大覆盖,扩大服务面
我们积极与镇村、学校、企业、部队等合作,以镇村群众聚居中心的五公里半径范围推进基层图书服务点建设,建立起县、镇、村三级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同时将公共图书服务延伸到企业、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图书馆的藏书配送到全县城乡,扩大图书服务的覆盖面。在能够符合有场地、有管理人员、有强烈图书服务需求的镇村、学校、企业,优先配送图书,原则上每家不少于500册,并为其做好书籍上架、编排,完善图书阅览、借阅措施,合作建设图书服务点。按照规划,按每年不少于10个的标准推进,至2013年7月已经建成乡镇、村服务点86个,覆盖服务群众39万多人。
(三)、实行大循环,提升利用率
我们于2003年11月在馆内设立了全省首家广东省流动图书馆新兴分馆;2010年5月,在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帮助和支持下,设立第二家流动图书馆六祖分馆,有了这些资源,在充分发挥流动图书馆的功能作用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各地需要,选定一定数量和一定范围的优秀图书在城镇之间、村乡、学校之间轮换阅读,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尊重群众对图书服务的意愿,以县图书馆的藏书为基础,在各服务点之间实现定期图书流动和更新,实现了图书的最大效益。
二、发展队伍和优化管理,解决人员不够及经验欠缺的障碍
我县城乡图书馆均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制度化管理的弊端,制约了公共图书事业的发展,对推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形成较大障碍。
(一)、组织和发展图书志愿者,壮大图书管理人才队伍
从2007年开始,为业务发展所需,新兴县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建了一支以学生和退休人员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固定志愿者50人,后备志愿者队伍近300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多集中在节假日、晚上和学生的寒暑假期间。固定志愿者是经过最少半年的业务学习,是图书管理的骨干力量,平时的工作是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同时负责培训后备志愿者。由于志愿者中的学生会因升学、入职等原因流失,因此,后备志愿者队伍正好填补空缺。作为图书志愿者组织顾问的县委县政府先后分管领导关彩云、陈丽兴、陈敏和组长文广新局局长吴平等,每年多次亲自参加图书志愿活动,发挥了很大作用。经过几年的运作,这支队伍的人数和业务水平基本能得到保证,为图书馆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强化管理,不断扩大服务点的社会效益
我们强化以县图书馆为中心的各服务点工作人员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实践者、推动者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和培训,使其业务水平逐步达到标准。我们广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宣传服务点的优质藏书和良好服务,吸引更多的群众进馆阅读,至2013年7月,全县服务点进馆读者达到70多万人次。为保障图书馆的吸引力,每个服务点的图书除每年至少交流一次外,效益好的服务点每年还都增加了藏书,并开通共享工程服务,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图书选配、日常管理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对配送到镇村的图书以农科类为主,配送到学校的图书以文学、历史、教辅类等为主,配送到企业的以专业技术类、企业管理类为主。在日常管理中,开放制度等方面不囿于形式,开放时间总量控制在每周20个小时以上,开放时点以方便群众为第一要务,由服务点自行制定。 三、充分借助各种力量,破解经费不足和城乡不均的困境
新兴县图书馆积极争取各种力量,缓解经费不足和城乡图书服务不均衡的突出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公共图书服务需求。
(一)、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扩大馆藏和缓建图书馆
图书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要载体。为此,我们一是争取上级的支持,使县财政在财力薄弱的情况,每年都投入近15万元的购书经费,使图书馆每年购入图书在1万册左右;二是争取社会各界捐助,近年来每年都筹集到图书4-5万册,其中: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争取下拨图书1万册左右,从兄弟馆争取到援助图书2-3万册,向社会上热心图书事业的企业个人争取捐赠图书1万册左右,增加了图书藏书,有效地解决了图书购置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保障了“大服务大循环大覆盖”模式的推进;三是争取企业缓助,2007年2月,我们建成了全省首家由外资独资援建的镇级少儿图书馆——花旗集团六祖镇少年儿童图书馆,开了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的典范。
(二)、提升服务点的服务水平,延伸图书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促进山区县的文化建设,我们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公共图书服务的覆盖,积极寻求、借助、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深入各镇村、学校、企业、部队等单位,利用各单位的场所开展图书服务,提高这些单位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丰富图书服务的项目和形式,延伸图书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为农民科普知识的普及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企业职工和部队官兵文化素质的提升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实施“四共”策略,改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的现象
为调动阅读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城乡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兴县图书馆积极推进“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策略的探索和实践。
(一)、共谋:你来我来大家来
一方面,我们常常征询当地政府和服务点意见,汇总梳理;另一方面,注重“倾听”读者建议,县图书馆和各服务点均于室外设立“意见箱”、“意见本”等,于室内设立“读者留言本”,每周摘要上报,强化与读者的沟通交流。
(二)、共建:既“送文化”又“种文化”更“建文化”
我们在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把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唤醒群众的自觉阅读意识,丰富和改善城乡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增强群众阅读自觉和阅读自信以及文化自建意识,把农民从阅读的看客变成文化的主角,使社区、村图书室的建设和服务成为自觉的、自建的、持续发展的行动,为城乡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以此同时,我们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共同推进乡镇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文化担当、群众参与、共建繁荣”的城乡文化发展新格局。
(三)、共管:“四位一体”上下联动
我们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积极推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县图书馆宏观调控指导,服务点负责具体业务,图书志愿者队伍提供多样服务的“四位一体”模式,实现了与群众共管文化建设的主动化格局,满足了群众需求。
(四)、共享:开展经常性读者活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我们积极推动共享工程,每年结合“4·23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宣传服务周以及中国传统节假日等时段,在进馆人数较多、群众聚居较密集的服务点,组织举办猜谜、征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读者活动,增进读者对图书服务的认识和了解,感受知识的力量,感染读书良好氛围,进而支持和关心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使城乡处处有书香,个个重知识,人人讲学习的浓郁氛围,推动更多的农村群众成为尊崇知识、爱好学习、学有所成的进步公民。
五、与教育“联婚”,化解阅读质量低下和方法落后的问题
新兴县图书馆将图书馆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业进行定位,主动将图书服务向纵深拓展,积极提升图书事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内涵和质量。
(一)、参与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读书育人的文化阵地作用,引导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与书交朋友,使读书成为少年儿童的良好习惯。新兴县图书馆经常开展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建康的读书活动,与全县中、小学校联合举办展览、讲座、知识竞赛、猜灯谜、书画、讲故事、读书演讲(朗诵)比赛等等,让学生有登台表演展现自我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与图书馆附近的学校开展课外阅读课,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爱好读书学习的良好志趣,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与学生读者的互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的职能。
(二)、开展课题研究,提升阅读质量
为了探索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从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们与新兴县教育局教研室一道,分三个阶段,在新城镇全镇小学进行了云浮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扎实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小学生重写轻读、重听轻说的弊端,引导农村学校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构建学习型社会、造就学习型公民、为学校的书香校园行动提供研究借鉴。为了把上述课题的经验做法延伸到乡镇,也为了把读书活动提升到师生共享的层面,我们继续与新兴县教育局教研室一齐,争取到广州满天星公益的支持,从2012年10月起,准备用三年时间,在新兴县天堂镇、河头镇 进行了“乡村阅读·教师先行”系列活动的“乡村阅读·师生同行”实验研究,摸索学校、县图书馆和社会公益良好的合作模式,促进阅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庭星.谈谈山区图书馆如何摆脱困境.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第1期;
[2]冯鹤亭.山区图书馆的困惑与对策.图书情报通讯,1995第1期;
[3]徐草.县级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的思考:以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为例.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2第1期 ;
[4]梁智霞.关于山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第3期;
[5]陈少宏.新世纪新起点——洪山区图书馆特色服务和“创建”工作侧记.图书馆论丛,2001第3期;
[6]朱明莉.偏远山区图书馆的开架与闭架问题:谈书籍的充分利作.绥化师专学报,1999第2期;
[7]李文福.21世纪贫困山区图书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的思考.重庆图情通讯,2001第1期。
作者简介:杨琪先(1963—),女,现任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图书馆馆长。
[关键词]山区图书馆 优化管理 服务创新
云浮市新兴县位于广东省西部山区,县境南北相距51公里,东西宽56公里。全县总面积1502.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7万人,辖12个镇、199个村(社区)、1113个 自然村 。新兴县图书馆是国家(县级)二级公共图书馆,创建于1985年1月,新馆于1994年1月落成,座落于县城中心的中山公园内,馆舍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图书总藏量18万多册。馆内在职人员10名,其中,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4人。面对点多线长、镇村发展不平衡、图书覆盖面窄、阅读主体性发挥不够等问题,新兴县图书馆秉承“以人为本、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关注大众,突破现状,迎难而上,千方百计,大力构建遍布城乡惠及群众的阅读网络,积极探索创新山区文化传播模式,推动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把文化种子撒遍山乡村落,为全力打造山区文化大县而献计献力。
一、实行“大服务大覆盖大循环”模式,突破单一阵地服务瓶颈
针对我县多数乡镇没有图书室,而县图书馆服务覆盖人口和图书利用率偏低,边远乡村的读者到县图书馆借书或查阅资料,有的来回须走上百公里路程的现状,新兴县图书馆结合山区县的实际,以群众的图书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进行服务水平的创新,为全县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的群众,提供了就近、便捷、方便的图书服务。
(一)、实施大服务,发挥好优势
我们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指导支持为依托,发挥县级图书馆的藏书优势和先进管理优势,广泛建立乡镇、农村、学校的基层公共图书服务点,因地制宜延伸公共图书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扶助各镇村图书室的发展,将县级图书馆的服务拓展到全县各地,提供更广泛的公共图书服务。我们还不断强化制度创新,加强图书服务点的管理,优化服务手段,提升图书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效益。
(二)、推进大覆盖,扩大服务面
我们积极与镇村、学校、企业、部队等合作,以镇村群众聚居中心的五公里半径范围推进基层图书服务点建设,建立起县、镇、村三级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同时将公共图书服务延伸到企业、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地方,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图书馆的藏书配送到全县城乡,扩大图书服务的覆盖面。在能够符合有场地、有管理人员、有强烈图书服务需求的镇村、学校、企业,优先配送图书,原则上每家不少于500册,并为其做好书籍上架、编排,完善图书阅览、借阅措施,合作建设图书服务点。按照规划,按每年不少于10个的标准推进,至2013年7月已经建成乡镇、村服务点86个,覆盖服务群众39万多人。
(三)、实行大循环,提升利用率
我们于2003年11月在馆内设立了全省首家广东省流动图书馆新兴分馆;2010年5月,在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帮助和支持下,设立第二家流动图书馆六祖分馆,有了这些资源,在充分发挥流动图书馆的功能作用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各地需要,选定一定数量和一定范围的优秀图书在城镇之间、村乡、学校之间轮换阅读,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尊重群众对图书服务的意愿,以县图书馆的藏书为基础,在各服务点之间实现定期图书流动和更新,实现了图书的最大效益。
二、发展队伍和优化管理,解决人员不够及经验欠缺的障碍
我县城乡图书馆均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制度化管理的弊端,制约了公共图书事业的发展,对推进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形成较大障碍。
(一)、组织和发展图书志愿者,壮大图书管理人才队伍
从2007年开始,为业务发展所需,新兴县图书馆建立了图书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组建了一支以学生和退休人员为主的志愿者队伍,其中,固定志愿者50人,后备志愿者队伍近300人。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多集中在节假日、晚上和学生的寒暑假期间。固定志愿者是经过最少半年的业务学习,是图书管理的骨干力量,平时的工作是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同时负责培训后备志愿者。由于志愿者中的学生会因升学、入职等原因流失,因此,后备志愿者队伍正好填补空缺。作为图书志愿者组织顾问的县委县政府先后分管领导关彩云、陈丽兴、陈敏和组长文广新局局长吴平等,每年多次亲自参加图书志愿活动,发挥了很大作用。经过几年的运作,这支队伍的人数和业务水平基本能得到保证,为图书馆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强化管理,不断扩大服务点的社会效益
我们强化以县图书馆为中心的各服务点工作人员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实践者、推动者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和培训,使其业务水平逐步达到标准。我们广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宣传服务点的优质藏书和良好服务,吸引更多的群众进馆阅读,至2013年7月,全县服务点进馆读者达到70多万人次。为保障图书馆的吸引力,每个服务点的图书除每年至少交流一次外,效益好的服务点每年还都增加了藏书,并开通共享工程服务,发挥其更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图书选配、日常管理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对配送到镇村的图书以农科类为主,配送到学校的图书以文学、历史、教辅类等为主,配送到企业的以专业技术类、企业管理类为主。在日常管理中,开放制度等方面不囿于形式,开放时间总量控制在每周20个小时以上,开放时点以方便群众为第一要务,由服务点自行制定。 三、充分借助各种力量,破解经费不足和城乡不均的困境
新兴县图书馆积极争取各种力量,缓解经费不足和城乡图书服务不均衡的突出问题,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公共图书服务需求。
(一)、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扩大馆藏和缓建图书馆
图书是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要载体。为此,我们一是争取上级的支持,使县财政在财力薄弱的情况,每年都投入近15万元的购书经费,使图书馆每年购入图书在1万册左右;二是争取社会各界捐助,近年来每年都筹集到图书4-5万册,其中: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争取下拨图书1万册左右,从兄弟馆争取到援助图书2-3万册,向社会上热心图书事业的企业个人争取捐赠图书1万册左右,增加了图书藏书,有效地解决了图书购置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也保障了“大服务大循环大覆盖”模式的推进;三是争取企业缓助,2007年2月,我们建成了全省首家由外资独资援建的镇级少儿图书馆——花旗集团六祖镇少年儿童图书馆,开了乡镇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的典范。
(二)、提升服务点的服务水平,延伸图书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促进山区县的文化建设,我们充分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公共图书服务的覆盖,积极寻求、借助、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加入到文化建设中来,深入各镇村、学校、企业、部队等单位,利用各单位的场所开展图书服务,提高这些单位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丰富图书服务的项目和形式,延伸图书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为农民科普知识的普及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企业职工和部队官兵文化素质的提升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实施“四共”策略,改善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的现象
为调动阅读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城乡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兴县图书馆积极推进“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策略的探索和实践。
(一)、共谋:你来我来大家来
一方面,我们常常征询当地政府和服务点意见,汇总梳理;另一方面,注重“倾听”读者建议,县图书馆和各服务点均于室外设立“意见箱”、“意见本”等,于室内设立“读者留言本”,每周摘要上报,强化与读者的沟通交流。
(二)、共建:既“送文化”又“种文化”更“建文化”
我们在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举行了形式多样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把文化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唤醒群众的自觉阅读意识,丰富和改善城乡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增强群众阅读自觉和阅读自信以及文化自建意识,把农民从阅读的看客变成文化的主角,使社区、村图书室的建设和服务成为自觉的、自建的、持续发展的行动,为城乡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以此同时,我们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共同推进乡镇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文化担当、群众参与、共建繁荣”的城乡文化发展新格局。
(三)、共管:“四位一体”上下联动
我们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积极推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直接领导,县图书馆宏观调控指导,服务点负责具体业务,图书志愿者队伍提供多样服务的“四位一体”模式,实现了与群众共管文化建设的主动化格局,满足了群众需求。
(四)、共享:开展经常性读者活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我们积极推动共享工程,每年结合“4·23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宣传服务周以及中国传统节假日等时段,在进馆人数较多、群众聚居较密集的服务点,组织举办猜谜、征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读者活动,增进读者对图书服务的认识和了解,感受知识的力量,感染读书良好氛围,进而支持和关心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使城乡处处有书香,个个重知识,人人讲学习的浓郁氛围,推动更多的农村群众成为尊崇知识、爱好学习、学有所成的进步公民。
五、与教育“联婚”,化解阅读质量低下和方法落后的问题
新兴县图书馆将图书馆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事业进行定位,主动将图书服务向纵深拓展,积极提升图书事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内涵和质量。
(一)、参与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读书育人的文化阵地作用,引导少年儿童走进图书馆,与书交朋友,使读书成为少年儿童的良好习惯。新兴县图书馆经常开展有益于少年儿童身心建康的读书活动,与全县中、小学校联合举办展览、讲座、知识竞赛、猜灯谜、书画、讲故事、读书演讲(朗诵)比赛等等,让学生有登台表演展现自我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与图书馆附近的学校开展课外阅读课,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爱好读书学习的良好志趣,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与学生读者的互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的职能。
(二)、开展课题研究,提升阅读质量
为了探索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从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们与新兴县教育局教研室一道,分三个阶段,在新城镇全镇小学进行了云浮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扎实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小学生重写轻读、重听轻说的弊端,引导农村学校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构建学习型社会、造就学习型公民、为学校的书香校园行动提供研究借鉴。为了把上述课题的经验做法延伸到乡镇,也为了把读书活动提升到师生共享的层面,我们继续与新兴县教育局教研室一齐,争取到广州满天星公益的支持,从2012年10月起,准备用三年时间,在新兴县天堂镇、河头镇 进行了“乡村阅读·教师先行”系列活动的“乡村阅读·师生同行”实验研究,摸索学校、县图书馆和社会公益良好的合作模式,促进阅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庭星.谈谈山区图书馆如何摆脱困境.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第1期;
[2]冯鹤亭.山区图书馆的困惑与对策.图书情报通讯,1995第1期;
[3]徐草.县级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的思考:以杭州市萧山区图书馆为例.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2第1期 ;
[4]梁智霞.关于山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第3期;
[5]陈少宏.新世纪新起点——洪山区图书馆特色服务和“创建”工作侧记.图书馆论丛,2001第3期;
[6]朱明莉.偏远山区图书馆的开架与闭架问题:谈书籍的充分利作.绥化师专学报,1999第2期;
[7]李文福.21世纪贫困山区图书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的思考.重庆图情通讯,2001第1期。
作者简介:杨琪先(1963—),女,现任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