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网络模式与健康专业媒体融合转型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ylovez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立足健康专业媒体融合发展现状,聚焦业界创新实践,透过内容为王、开门办报、渠道为要的传播规律,研究MCN多渠道网络现象背后的媒体逻辑;探索专业化整合、轻量化投入、模块化保障,解决内容生产难、资金保障难、全媒体人才培养难等瓶颈问题;尝试运用MCN多渠道网络模式,延伸内容价值增长链条,提升媒体内容生产、全媒传播、用户服务能力。采取“内容+政务”“内容+商务”“内容+服务”的办法,落地MCN多渠道网络项目,打造“新闻IP”“健康IP”“活动IP”服务品牌,推动媒体内容持续优化、平台持续扩大、渠道持续丰富、品牌持续升值,探索舆论引导力与市场影响力相互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MCN模式;专业媒体;融合转型
  MCN(Multi-Channel Network)英文直译是“多渠道网络”。近年来,国内MCN机构蓬勃发展,有调查显示,2020年,全国MCN机构超2万家,市场规模达到百亿级别,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9%。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要积极发展云直播、短视频业务,探索多渠道网络(MCN)运营模式。大河健康报社密切关注风生水起的MCN现象,结合具体项目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通过梳理MCN视阈中的典型案例,涵盖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分析理论背景,总结创新实践,分享经验启示,探讨发展路径,希望能够对健康专业媒体加快转型升级有所裨益。
  一、發现MCN:深度融合发展的媒体逻辑
  MCN是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传媒快车”。有专家认为,从无意识到自发组织,传媒MCN发展已经经历三个阶段:在门户网站时代,传统媒体内容在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上实现分发和迁移,已经具备一定的MCN形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以栏目化、账号化的形式进行宣发,本质上也是MCN行为,这时媒体MCN已经具备内容规模效应;在当下的短视频时代,一些媒体主动成立专门的MCN机构,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系统化市场运营机制,这是媒体MCN发展的第三阶段。
  开门办报的创新实践。毛泽东主席早在1948年就提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媒体内容生产能力亟待提高。主流媒体借鉴MCN模式,一手连接PGC(专业生产内容),一手连接UGC(用户生产内容),可以在较小投入的情况下,建立多维度的传播渠道,通过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延伸商业价值链,形成内容产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一些主流媒体尝试自主孵化MCN机构。比如,长沙广电和全国广电短视频平台开展深度合作,推出“千号计划”。黑龙江广电成立“龙广电MCN”,着力构建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内容产品矩阵。
  内容供给的结构改革。在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一方面要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强化自身内容的生产优势;另一方面要在内容聚合上下功夫、做文章,实现正能量和大流量的有机统一。2019年7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主播说联播》短视频,结合当天节目中的重大新闻和热点新闻,用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在抖音、快手、微博、B站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联播主播轮番入驻小屏端口,作品点赞量经常超千万,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MCN成功案例。
  技术为要的传播趋势。MCN的功能是制作或组织优质的内容,分发到不同的渠道和平台上,通过各种运营、互动等手段,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前提下,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随着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中,《大河健康报》充分发挥卫生和健康专业媒体优势,采取联合制作、协助发布、议程设置、话题引导等手段,调动卫生部门、医疗专家、科普作家和全省通讯员队伍积极性,通过全媒体平台实时发布疫情动态,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前三个月的全网累计传播量就达1.69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理解MCN:专业健康媒体的破局之道
  健康专业媒体借鉴引入MCN“内容+经营+运营+受众”的模式,通过专业化整合、轻量化投入、模块化保障,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整体发展效能,解决当前内容生产难、资金保障难、全媒体人才培养难等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自身的优势通过MCN嵌入到各大互联网内容平台,实现报端一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探索专业化整合,解决内容生产难。MCN模式便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媒体融合项目,目前MCN机构已经能够源源不断为短视频平台提供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已经成为短视频信息生产体系的重要来源。比如,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人民日报》发布的“疫”线VLOG专题视频,封面新闻、红星新闻等选取一线医护人员和大众拍摄的短视频、VLOG进行二次加工发布,以基层民众视角讲述疫情中的新闻故事。2021年1月1日上线的顶端新闻客户端,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力打造的智慧信息服务平台,以先进的AI技术为驱动,不再是“我写你看,我说你听”的告知型媒体,而是一个用户参与、用户共享的开放媒体平台,由供应方、需求方、运营方三方携手共建生态。平台搭建起来,链接无限可能。目前,大批来自机构政务媒体运营代表、高校代表以及各领域领军企业代表、知名自媒体大号代表等,作为目标人群、合作伙伴入驻顶端新闻。他们是顶端新闻的服务对象,更是顶端新闻的“核心资源”。
  探索轻量化投入,解决资金保障难。与市场上优秀机构联手通过共建MCN,将传统媒体内容和互联网传播工具进行适配,整合科技连接社会,从价值入手,从品牌入手,正成为媒体融合轻量化转型的重要路径。调查显示,目前MCN大多以市场化运作构建多元运营模式。比如,《大河健康报》联合郑州专业会展策划机构,布局了“河南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项目;引入河南省广播电视系统资源,联合生产了“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等系列短视频产品;与速递公司、房产销售公司等联手开发社区资源,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   探索模块化保障,解决人才培养难。建设全媒体人才队伍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基础。具备全媒体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才非常难得。而通过建立小型MCN团队,搭建起专门的项目组,探索采用扁平化、模块化的组织管理形式,随着业务开展取舍整合,更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大河健康报》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比如,“基层好医生评选活动”“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等品牌活动全部项目化,设立项目组负责活动实施,内容报道、项目运营、商务拓展等责任到人,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对外随时招聘活动需要的实用人才如专职主持、现场调度等,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运用MCN:延伸内容价值的服务升级
  MCN模式的优势在于连接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多个维度、面向多个网络、通过多种形式,促进内容方、平台方和品牌方等多方高效沟通,深度开发内容资源价值。《大河健康报》积极探索内容产业升级路径,在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做专业、权威新闻内容和知识服务的看家本领,加快建设以新闻资讯为标签、以专业化为特点、以聚合型为手段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初步完成从行业报向健康专业“传媒枢纽”的转变。
  一是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升级内容生产能力。积极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针对采编播管、技术开发、产品运营等人才建设的短板弱项,实行更加积极、灵活的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加强全员新媒体培训,采取“转型+聚合+合作”方式,鼓励员工把拍摄制作短视频作为基本功,推动现有人员转型为专业化的短视频、全媒体制作团队,使其成为健康专业MCN模式的内容来源和主要创意力量。比如,《大河健康报》推出《战“疫”特刊》,紧跟社会热点,回应百姓关切。高考特刊、春节健康特刊、海鮮冷链等热点话题,为百姓提供行业最新诊疗理念、技术以及科学实用的疾病防治知识。在艾滋病日、肿瘤防治日等纪念活动中,《大河健康报》都适时推出专题报道,夯实全民健康根基。
  二是以技术应用为重点,升级全媒传播能力。立足现有人才队伍的改造和提升,充分利用全员培训、集中授课、畅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全面提升员工融媒报道技能。把业务骨干放到媒体融合大平台上历练提高,以项目实践促整体转型。目前大河新健康融媒体的业务范围包括:活动创意,品牌推广,宣传片、专题片制作,视频定制,会议直播等,基本满足了行业的服务需求。在网络直播方面,仅2020年就直播137场,直播主题紧跟当下热点,围绕大众关心的健康问题,总点击量330W+。
  三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为重点,以升级用户服务能力。《大河健康报》MCN的设计架构包括智慧健康传媒和大健康产业两个板块,逻辑是以打造智慧健康全媒体为核心,开启产业发展之路。以大型活动的全案策划、落地执行,驱动《大河健康报》做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健康垂类主流媒体传播平台。大河健康报社已连续三届成功承办“河南省基层好医生评选活动”,是河南省面对30万基层医生群体的唯一评选及颁奖活动,探索出全社会广泛参与、全网传播的行业典范传播模式。连续三年承办“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大河健康报》负责比赛全过程的策划、落地执行、全网传播等,上万名医务人员参加,线上线下超过2000万受众,成为国内健康科普优势品牌。
  四、落地MCN:彰显媒体功能的品牌营销
  做好新闻,运用带有人格温度的表达方式传播政务信息是传统媒体MCN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健康专业MCN要学会运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努力构建“媒体搭台、高手演戏、多维分发、用户买单”的生态模式,进而撬动大健康领域资源,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传媒机构,努力成为全媒体生态圈和大健康产业圈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合作枢纽”。
  (一)内容+政务,整合“传媒IP”矩阵,打造政策引导品牌
  《大河健康报》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积极开拓大健康产业,努力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从一张传统的健康类行业报纸,发展成为以报纸为根基,以大河健康网及移动官网为主干,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移动端口为枝叶的树状全媒体矩阵,成为河南省卫生健康领域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品牌推广的枢纽平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大河健康报社率先成立“新冠疫情报道先锋队”,发挥专业优势,关注群众急需,担当媒体责任,正确引领舆论,受到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要进一步在媒体和社交平台经营好一系列账号,实现政府和民意的畅通交流、良性互动。
  (二)内容+服务,整合“专家IP”矩阵,打造知识服务品牌
  《大河健康报》一直奉行“专注、专业、大爱、责任”的办报理念,服务大众的同时服务好行业。《大河健康报》坚持承办的“河南省基层好医生评选活动”“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创立了河南省卫生健康系统的宣传品牌和科普品牌。2020年7月,大河健康报社还承办了第九届“河南省优秀医师奖”颁奖活动,这是河南全省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大河健康报社负责活动的全程策划、落地执行及宣传推广工作,对获奖医师的优秀事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优质原创、全网传播,完美“刷屏”。专业网红是健康领域MCN的特色亮点,《大河健康报》积极涉足“互联网医疗”,聚焦线上健康科普、医患互动、在线问诊等,根据用户需要,为业界知名医生量身定制IP打造方案,制造业界“网红医生”,首批医生正在陆续包装推出。下一步将通过MCN模式,进一步发挥行业优势,开展IP孵化和矩阵建设,突破区域影响力,立足中原,辐射全国。
  (三)内容+商务,整合“活动IP”矩阵,打造行业共建品牌
  MCN机构的健康发展,必须打通供应链,强化营销端,延长服务线,向产业化、生态化演变。2020年,大河健康报社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实战检验了全媒体内容生产运行机制。大河健康报社连续两年主办“河南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为行业赋能,这是河南省第一个以“国际化·大健康·服务”为主题的专业展览会,是大健康全产业链的孵化器。同期举办的健康管理论坛、中医馆行业发展论坛、中部医院院长峰会等配套活动影响深远。下一步,《大河健康报》将优化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从做好新闻报道,延伸到承办主题活动、代运维新媒体,再到提供智库支持、开展案例评选、组织人才培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精准、更加系统的综合解决方案,扩大合作边界,探索多元盈利模式。
  五、结语
  在媒体深度融合进程中,健康专业媒体由于服务对象、历史沿革、传播特点和发展空间等因素,走上了一条既艰难曲折又前景广阔,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发展之路。MCN模式不仅仅是内容逻辑的转变,更需要相应配套的体制机制、薪酬改革、组织架构,重建团队,重建业务,重建品牌。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MCN模式顺应新媒体传播规律,有利于破解融合瓶颈难题,提升内容产业价值,推动媒体融合逐步由产品形态、话语内容、表现手段等维度的应用创新,向体制机制、资源整合、生态建构等维度的深度创新转变,是有利于发挥健康专业媒体优势的深度融合发展有效模式。
  (作者为大河健康报社副总编辑)
  编校:王 谦
其他文献
【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宣传阵地主要由红中社、《红色中华》报和《红星报》三大喉舌构成。在临危蹈难的岁月,三大喉舌的主编、编辑和技术人员殚精竭虑、坚韧不拔地贯彻党报的战斗精神,发挥了宣传党的伟大战略、鼓舞根据地军民士气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根据地党的喉舌;红中社;《红色中华》报;《红星报》  犹如朝阳初升,中国劳苦大众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
期刊
当前,思辨能力缺失是大学英语教育中颇受关注的问题。思辨能力主要是分析能力、解释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反思、提出观点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此纲要指导下,高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明确高校可以利用辩论赛、主题讲座等方式去实现此教学目标。然而,一直以来,高校英语教育多注重专业
期刊
【摘要】在“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政民互动的喉舌,国家卫生健康部门主管的媒体是如何发挥其风险沟通职能的?在不同传播环境以及不同危机阶段采取了怎样的信息治理策略?研究发现:中国健康新媒体,目前已成长为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共享疫情信息与政务沟通的平台,其信息治理水平显著提高,正在发挥“健康新媒体 政务”的优势。  【关键词】公共卫生危机;健康媒体;信息治理  一、研究缘起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较“
期刊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延河到中南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非凡事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2021年5月15日,“非凡事业、红色传承”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历史、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延安大学、清华大学同步举行。论坛采用视频直播、三地主旨发言共享一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这在国内类似学术论坛中尚属首次。来自全国学界、业界的近30
期刊
新媒体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下的重要产物,与传统媒体一起,共同拓展了现代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现代传播学也随之成为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常客”。在音乐研究领域中,传播学理论的拓展与应用推进了新媒体时代音乐传播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音乐传播产业实践的发展。李小莹所著的《新媒体音乐传播——理论与实践》(2020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新媒体视域下探讨音乐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著。就研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正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承受着多元制约,媒介利用率不高、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侵蚀等,给民族音乐国际传播带来了极大影响。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王耀华等著)一书
期刊
高校学生通常社会阅历少、三观不够稳定,却对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新观念极其敏感,也极易接受并尝试,不可避免地成为新媒体最广泛的受众。这就使得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必然。由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左柏州著的《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即是一本研究在新媒体视域下为何及如何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革新
期刊
在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极为重要。外语教学既是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又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能力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关键指标,而学生对对象国历史文化知识、风俗习惯的了解正是提高此能力的手段之一。外语报刊是外语学习者了解对象国文化知识的有效渠道。报刊报道的新闻事件,也是相关文化的传播,报刊语言中蕴含着此国的民族价值观、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民众心态、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和精神风貌。西班牙语传
期刊
2019年记者节期间,我应李珮教授邀请,再去西南政法大学新闻学院讲学。此行除了一如既往酣畅淋漓的学术交流,还结识了年轻有为的该院副院长蔡斐教授,我们虽然初相识,却一见如故,把谈甚恰。  清华有“三清团”之说,即本硕博均在清华就读者,与此相似,蔡老师本硕博都是西南政法的“嫡系”。他上大学的2001年,正好也是我调入清华之时,至今刚好二十年。他同天津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陈娜教授一样,都在三十七八岁晋
期刊
【摘要】《国家宝藏》是央视总台打造的一档国产文化综艺节目,自开播以来广受赞誉,最近开播的第三季在传播主体、形式、内容和宣发等传播要素上进行了发展和创新,再度收获超高口碑,成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现象级文化亮点。通过传播学角度对该节目进行剖析,特别是对运用新媒体技术赋能、挖掘文化内核、营造综艺网感、关注年轻受众等方面的创新传播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国家宝藏》第三季;传播要素;创新传播  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