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柯林斯:沉默的人造风景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s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要去制造‘美的’物体,是颜色和光影让它自然而美。我喜欢的是日常。”
  伦敦从来不缺乏摄影师来展现它的魅力。泰晤士河沿岸的现代建筑在破土而出,市中心街道还是如几百年前一样狭窄曲折,现代风景中交织着古典的怀旧风情,记录了工业的蓬勃兴衰。如果站在不同寻常的有利位置,比如超高起重机或摩天大楼顶端,应该能拍出比明信片更美更“正确”的作品吧?
  摄影师迈克尔·柯林斯(Michael Collins)站在这些城市景观之前,却并未尝试“制造美”。柯林斯严格保持着纪录式摄影的客观,以土木工程师的建造视角,在苍白的中性色调中,选择了地标性的工业建筑,尽可能多地记录它们的细节。他制造了一幅幅沉默的都市图景,在阴沉的天空下,那个沐浴在灰色景观中的伦敦,坚固的建筑物与城市的关系熟悉而又不可思议。
  “说教只能使摄影成为插图”
  “摄影的本质在于其修辞能力。摄影的创造力并非来自一种先验想象,而是来自耐心的观察,细致的解读,和照片所呈现的视觉维度。那些未经预想、不请自来的细节闯入照片,才令人感觉眼前的一切如此真实可信,纪实的卓越在于它是跟‘观看’有关的一切。没有刻意的标记,一切都是被观察出来的。”
  柯林斯对自己作品的解释很少,而偏爱探讨摄影理念。他在极力避免纪实摄影的一种类型:以视觉为表达方式,引导观者思考影像背后的意义。通常,这类摄影师会努力显出一个电影导演般的良好驾驭力,比如中国观众熟悉的加拿大摄影师爱德华·伯汀斯基(Edward Burtynsky),他拍摄了许多中国工业区,通过突出建筑、工业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来吸引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在这样的作品中,出于对自然、社会的关怀与责任,影像有一种深深的使命感。若摄影师将这种情绪融入视觉语言之中,作品则会呈现出鲜明的态度与评判。
  然而柯林斯在用另一种语言说话。“制作风景图(包括摄影)的方式有很多种,同样也有很多动机。我无意使用摄影或其他任何媒介去设置争论。说教只能使摄影(或任何艺术)降为支持某个观点的插图。这种作品往往要整合场景,而不是严格描绘它,这在我看来是违背了摄影媒介的无限潜力。我的目标是拍摄最真诚、细致的照片,也就是希拉·贝歇说的,‘忠实于主体’。”(伯恩·贝歇夫妇(Bernd and Hilla Becher)德国观念艺术家和极少主义摄影大师。因拍摄工业建筑照片而出名。坚持拍摄高炉、水塔等现代建筑物,以黑白摄影创造了一种工业形态的类型学。——编者注)
  在柯林斯的一幅照片中可以看到,从南部伦敦塔望去,在劳埃德大楼(Lloyd’s Building)旁逸斜出的延伸部件包围下,一栋显得格外低矮的旧式格鲁吉亚风格房屋成为摄影师拍摄的焦点。劳埃德大楼是由英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设计,沿袭了他喜欢将内部结构暴露在外的设计风格。楼顶甚至有非施工遗留的“未来主义雕刻作品”起重机。大厦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水平所赋予建筑的新形象,而这种表现也被认为与周围环境及已有的建筑极不协调。摄影师没有用诸如感伤、遗憾、不满等可以唤起观者情绪的方式来处理画面,而是采取冷静、有距离的态度。“正如雕塑家理查德·塞拉曾经回答过某个特别的作品是否是关于生态的问题:‘我只是希望大家去专心看!’”(理查德·塞拉,1939美国雕塑家,录影家。极简主义艺术大师。以金属板材组构壮观抽象雕塑而闻名——编者注)
  自诩“冷漠”的摄影师
  迈克尔·柯林斯于1961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曾在印度生活,目前在伦敦工作。他曾接受陶器博物馆、贝德福德艺术机构、伯明翰城市委员会的邀请拍摄相关的档案性照片。2004年出版了《纪录摄影——来自土木工程师学会的档案照片》一书。
  “我曾研究过19世纪的传统测绘,以及‘纪录画面’的摄影模式,并深知这就是我所追求的审美风格。”与同样拍摄城市风光的画意摄影截然不同,摄影师在不断探索当代艺术对早期工业摄影纪实思潮和19 世纪自然主义风景绘画的回归。在柯林斯于2014年出版的《工业与景观》(Landscape and Industry)一书中,包括了他拍摄的伦敦巴特西火电站、伯明翰汽车制造厂、宾夕法尼亚煤矿、贝德福德砖厂以及伦敦、纽约、巴黎的城市风景。
  “我对图像档案特别感兴趣。比如,市政工程档案和工业档案。我观察现代土木工程项目时,如M6收费高速公路,会不禁联想到19世纪曼彻斯特大运河建筑工地。从2003年起,我开始拍摄这个地点,还有其他工业景观和物体。”
  最早的伦敦城市建筑测绘图是19世纪的鸟瞰式版画,柯林斯的工业建筑组照严格遵循了这一古老方式的做法,但更加细致。他采用类似于土木测绘的方式拍摄,用擅长呈现细节的8×10大画幅相机,以不美化也不谴责的客观手法,描绘城市的形貌。在他的作品中,历史遗迹的不动声色和现代工业的迫不及待静静地穿插交错。
  巴特西火电站,是英国人心中最具象征性意义的伦敦地标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工业帝国时代的遗迹,还是一个代表欧洲红砖建筑艺术的文化符号。巴特西电站曾出现在英国著名摇滚乐队Pink Floyd的专辑封面上、出现在披头士乐队的专辑里、《蝙蝠侠》《国王的演讲》等经典电影里,也出现在英剧《神探夏洛克》里。如今古老而荣耀的电站正在经历伦敦最大的旧城改造项目的打磨。而在柯林斯的照片中,一切文化、情感的附着被剥离,动态的场景感被抹去,画面不编织任何逻辑,仿佛只是在工业生产的延伸中鉴别结构纯度。
  同样的风格被使用在伦敦的多数地标建筑物上,比如远看微小的纳尔逊纪念柱(实际高51.59米)、大本钟、伦敦眼、皇家节日音乐厅、拥挤的金丝雀码头,等等。摄影师营造出避免煽情的中性氛围,既无意于流行审美,也不愿意流露任何立场和态度。
  正如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所说,在现代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聚。柯林斯说:“展示如此混乱编排的首都,是想记录下历史上曾发生的一切有趣的变化——为这座城市贡献的持久纪念品。”
  柯林斯这样解释他的创作原则:“一些人相信,除非你拍摄垃圾堆或高尔夫球场,否则你就是在理想化地描绘。所有景观都背负了自身的历史,我的作品只是联合它自身去揭示这些痕迹。”
  我喜欢的就是日常
  除了建筑,柯林斯还拍摄了很多其他工业题材。布罗姆维奇堡的捷豹工厂车间、长桥的动力火车车间、比内斯码头的斯托克盐场、贝德福德砖厂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每一张都很“沉闷”。
  在贝德福德砖厂,柯林斯想营造一种单调、平淡、灰色的光线,这样拍摄时没有影子就不会使颜色显得过于饱和。长期曝光需要无风条件,因此他选择在冬季摄影,没有树叶飘动的模糊,而且他觉得绿色也不适合拍摄。因为附近有湖,画面总是雾蒙蒙的。“不要去制造‘美的’物体,是颜色和光影让它自然而美。我喜欢的是日常。”
  照片看上去简单客观,但是柯林斯花了非常多时间,非常精细地拍摄。他的口头禅是:“比起你看到的,一张照片能展示得更详细。”在捷豹工厂,因为需要长时间曝光,柯林斯需要生产线停止作业。一直等到周五,所有工人都走了,机器不再运转,才完成了这张照片。全都是机器人的车间有种不可思议的安静,但人类的指纹无法被擦去,左下角的蓝色塑料袋暗示了人的痕迹。在那里,他受邀拍摄一辆捷豹车,但是他拒绝了。“我不刻意想要拍什么,而是寻找吸引我的。”
  柯林斯的作品,很少出现人物。“人物,无论多么小或看似微不足道,都容易成为注意力的焦点。一些观众倾向于在画面中找人,仿佛他们正在揭开某个躲藏在影像背后的故事。但本来就没有谜,唯一的谜团就是生活。”
  最近五年,柯林斯一直在拍摄位于伦敦东部沿泰晤士河口的Hoo半岛。他很喜欢这个地方,觉得它无尽迷人。这片景观由于被反复开发,因此在自然景观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人类痕迹。“2015年,我将出版关于Hoo半岛的摄影书。2017年,在丹佛艺术博物馆,计划举办一系列展览。这个作品将涵盖我在近15年内几乎所有摄影作品的类型。”
  柯林斯近乎固执地坚持着他的审美原则,他说:“使摄影作品忠于我的价值观的唯一方式,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毫不考虑如何被他人接受。”
其他文献
作为职业摄影师,经常接到会议、活动跟拍这类题材的拍摄工作,这类工作既没有商业拍摄的“高大上”感,也没有人像拍摄的时尚感,最本质的功能就是记录。  会议、活动等公关类跟拍摄影与新闻摄影和纪实摄影有一定关系,作品体现出新闻性也能体现出社会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不可复制性。会议、活动的拍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不受摄影师控制的过程,精彩瞬间稍现即逝,能够高质量地捕捉到每个精彩瞬间,没有足够的拍摄经验
期刊
忙忙碌碌之间,一年又过去了。回想起2013年年底拿到索尼微单TM A7时的兴奋,心里还是一阵热乎。一年之后,索尼微单TM A7II又带来了更多的惊喜,深感性能又进了一步。A7II更小、更轻的系统配置,使用中着实带来了诸多便利。如果没有极高画质需求,其性能上的劣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它的定位实在准确,5轴防抖功能为喜欢手持拍摄的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不同凡响的拍摄体验。  谈操作  如果你已经
期刊
在网上一篇被广泛传播的“腔调指南”中,一款德国手工制造、带着圆润木质手柄以及精密金属镜头的中画幅相机,被形容为“可以立即让你的腔调提升一个档次”。  摄影人对设备的需求可分为很多层次。有人将之作为商业工作的工具,有人需要记录身边的点滴,有人想要沉淀大自然的壮美,也有人单纯为了追求摄影的乐趣,感受一台精雕细琢,百年设计,独特手感,充满传奇和故事的相机。  因此,初冬北京,一场飞思数码后背携瑞士阿尔帕
期刊
自1977年11月世界上第一台35mm自动对焦相机柯尼卡C35 AF诞生,自动对焦系统便成为各相机厂商研发的重中之重。30多年来,自动对焦系统的每一次更新升级都会在拍摄题材、拍摄技巧、拍摄内容等方面给摄影人带来全新体验。精准快速的对焦系统也成为区分专业机型与民用机型的重要标准之一,以至于舞台摄影、自然摄影、体育摄影等题材成为专业单反机型“一统天下”的领域,使用民用单反的影友只能“望而兴叹”。  2
期刊
每次出国旅游都要为带什么摄影器材费尽心思,既要轻便又要保证质量,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去年九十月份,我先后去了俄罗斯、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几个国家,带了索尼全画幅  微单TM A7S、富士的X-T1和尼康的D800E三台相机。  选择这几台相机,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比如选择索尼A7S,是因为它在高感光度画质、弱光对焦性能和视频拍摄方面有独特优势。它虽然有效像素只有1220万,
期刊
《茶马古道》组图编排分析图  图片内容和视觉表现的多样性是让读者看下去的关键。这是从《茶马古道》全书166个跨页中选出的若干个跨页,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组照片的内在韵律和节奏。左边栏从上到下标记了几个关键的变量,分别是:色彩的变化,中间穿插一些黑白照片;照片的节奏,即将何种照片组合在一起;人脸,脸部总是很容易吸引注意力;景别,从远景到特写。  叙事即是对一系列相关联事件的陈述,按照某种顺序编排,这是大
期刊
尽管今天的北京与从前相比大不一样 ,昔日的北京人也大多搬到了三环甚至四环外。但北京还是北京,它的基本城市布局没变,魅力不减,迷人之处仍然很多呢。  15年,就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看,对于一个像意大利罗马或德国纽伦堡这样的城市,实在是小意思,这些城市可能100年都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但对于北京或其他许多中国城市来讲,最近15年的变化足以让你出门转向找不着北。不过即使变化再大,旧房子拆得再多,北京的“传
期刊
“我对自己的所有照片都如数家珍。它们构成了我生命的脉络。而某些时候,照片本身也成为超越时间限制的存在,它们之间能相互交流,前后感应,互相诉说着秘密。”  —维利·罗尼  法国摄影师维利·罗尼(Willy Ronis)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见证人”。但我们在他的作品中很少看到重大的历史事件,大多只是日常生活:店铺里两位俏皮的卖炸薯条的女商人,开心地怀抱“法棍”跑过街头的儿童,雨后跨过巴黎街头积水的
期刊
如果一个人用很多年的时间,专注于拍摄同一处风景,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又会呈现给人们怎样的照片?  看卫坚拍摄于北京国贸地区(国贸地区指北京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周边地区,位于建国门外大街,这片区域也被称为CBD,即北京的中央商务区——编者注)的系列作品,很受触动。这些精美的照片并非出自职业摄影师之手,却蕴涵着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当人们都在感慨十年间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卫坚却在十年里坚持拍摄北京国贸地区
期刊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和月亮作为天空的统治者,是天文景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星野摄影的思路和手法,我们能为它们赋予不同的意味。  悬日悬月的拍摄  出现在地平线附近的太阳和月亮犹如悬挂在视线远方,最能显现天地交融的美,其中以纽约的“曼哈顿悬日”最为著名。国内最经典的“悬日”场景应在长安街。作为北京城的水平轴线,长安街呈正东西向横贯全城,道路平直、视角畅通,因此,每当春分和秋分太阳从正东升起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