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本出发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j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入门应从人本出发,基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母语文化和生活世界来进行教学,并考虑到人与自然、社会、宇宙等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很小的幼儿更是要特别谨慎和小心地对待。在此,我们应该重新看待音乐听想、即兴演奏、音乐游戏等更加贴近人本的教学方式在钢琴入门教学中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应将其贯穿于学习钢琴的始终。
  关键词:钢琴入门  理论基础  教学法  音乐听想  即兴演奏  音乐游戏  早期音乐教育
  钢琴入门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被忽略的研究领域,如今我国琴童的年龄不断提前,很多孩子3岁就开始学琴了,甚至更早,然而这些低龄幼儿尚未到达识谱阶段,也很难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进行正式的教学,那么对于这些孩子到底应该怎样去教就成了一个问题,对此笔者基于自己多年来从事早期音乐教育、钢琴教育,以及面向全国的音乐教学法师资培训等经验,对钢琴入门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钢琴入门的常见问题及根源
  一直以来钢琴入门都是老师们非常困惑和头疼的阶段,比如为什么孩子的手指立不起来?为什么孩子不愿意看谱?认不准乐谱?记不住乐谱?为什么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弹错了?以及很多孩子学琴路上的不顺利、不愉快、不进步,乃至产生抵触情绪,生不起兴趣和信心,感到无能为力,学不下去等身心障碍,包括考完级没过几天一首都不会弹了等等,都源于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就没有从人本出发,没有遵循正确的教学原理和方法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而使孩子从一开始就丧失了发展真正音乐才能的基础和机会,而陷入在一种从乐谱出发,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困局和死局当中,其本质是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基础,违背了人类学习音乐的次序和规律。
  1.从乐谱出发,违背了人类的认知规律。
  虽然学习音乐离不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但基于人类感性先于理性、听觉先于视觉等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音乐声音必须先于音乐符号,音乐理论也必须放在音乐实践之后,而且还必须基于孩子的音乐文化经验和基础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因为音乐是声音艺术,学习者必须要通过听、唱、动、奏等实践活动,在获得了对音乐的声音的感受和体验之后才能理解音乐的符号及相关理论,正如戈登所说:“人类学习音乐就如同学习语言一样都要经历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应先学习声音,再学习符号。”①此外也由于音乐理论必须通过乐谱来解释,就需要依赖视觉,但视觉是人类早期所有感觉能力发展水平中最低的,也是最后发展的,所以从听觉出发也是人类学习音乐的本质需求。
  当孩子还不具备识谱能力的时候就不能从乐谱出发来进行教学,相反要依赖孩子早期的听觉、动觉及形象思维等优势来进行教学,在此直接在键盘上的音乐游戏和即兴演奏等都是不依賴于乐谱的学习方式,等孩子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体验之后,再逐步到照谱演奏及音乐理论的教学,才是符合人本的学习音乐的规律的。但是,即便是孩子学会了乐谱,也不能养成依赖的习惯,而忽略背谱演奏和即兴演奏对于培养孩子音乐听想、音乐创造等能力的重要价值,因为只有背过乐谱才可能全身心投入地去演奏并对音乐产生更深的理解,也只有拥有了即兴演奏的能力才算是拥有了真正的自我表达与创造音乐的能力。
  2.以技术为中心,偏离了育人的教育目标。
  技术确实很重要,但绝不能脱离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内心的愉悦,正如君特(Dorothee Gunther)所说:“人们一旦进入无拘无束和随心所欲的境界,他们对创造过程的耐心、专注、投入和必要的技法就会自然地显现出来,而最为重要的结果也在于此。”②然而现在人们普遍被技术奴役,被理性束缚,被短期的目标和效益所蒙蔽,由于过分追求技术已扼杀了多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和自我愉悦的渴望,而阻碍了孩子前进的步伐。
  这里关于演奏的技术也不仅仅依赖听觉,还与人类的动作发展、直觉力等培养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身体从中心到四周的连接能力、手指等精细动作的发展。比如当孩子的手指还没有发展到独立弹奏的阶段就不能提前进行此项技术的练习,在教学中必须遵从孩子当下的能力水平,不能逾越,也不能颠倒,包括还没有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那都不能随意地进行教学,因为演奏其本质是一个身心表达的过程。
  总之,一切教学都必须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基本规律,否则将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和不可逆的影响,这也是当代教育学、心理学和人类学家普遍认同并强调的,然而却被很多老师和家长所忽略、所颠倒,甚至没有认识。
  二、钢琴入门的理论基础及教学
  从人本出发的教育注重从实践和感性出发,反对理性主义,重视人文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追求多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主张培养和谐与全面发展的人。钢琴教学作为一种通向人的音乐教育,也应从人本出发,基于孩子的听觉、动觉、视觉等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原本的学习音乐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尤其在入门阶段更不能疏忽。在此“入门”即学习钢琴的最初阶段,应包括对所有年龄段的初学者的研究,但其重点应该是幼儿,因为幼儿是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其核心应该是“谁入门”,而不是“入谁门”,“谁入门”指向从人本出发的以人为本的教学,而“入谁门”指向从知识技能出发的以教材为本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技术理性的模式。
  在此笔者认为从人本出发的钢琴教学,首先,应基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从孩子的听觉认知出发,因为听觉是孩子最先发展的感官,也是学习音乐的根本方式,应该把培养孩子的音乐听想能力放在首位。第二,应照顾到孩子的需要和天性,采用适合于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指导方法,在此,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生活和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第三,要注重即兴演奏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因为即兴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类的一种古老的音乐传统,至今在非西方的很多民间音乐以及全球的流行音乐中都很旺盛,即兴演奏作为人类先于乐谱的直觉表达和习得方式也应贯穿于钢琴教学的始终且不断提高。   实践证明,通过键盘上的音乐游戏和即兴演奏来进行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结构等有关于音乐听想、音乐表达与创作等练习,对于培养孩子的综合乐感,提升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无疑是最好的开端了,尤其在孩子尚未到达识谱阶段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选择。
  (一)基于孩子的感官发展
  感觉是人类身心发展的基础,听觉、视觉、触觉、味觉是人类的基本感觉,此外动觉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具身化能力,目前已成为身体美学、动作教育、舞动治疗等领域的热门话题,所以从感觉出发就是从人本出发,在钢琴入门中也一样可以将听觉、动觉、视觉等融合起来进行教学,才是对人类原本的音乐体验和教育,才是人类艺术教育所需要的,也是当代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等音乐教育家都特别强调的。
  1.基于孩子的听觉发展
  听觉是孩子所有感官中最早发展的,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生儿具备了辨别声音的音量、持续时间、方向以及频率的能力(Bower,1982)。”③所以幼儿的钢琴入门教学应首先基于听觉及音乐听想等能力的培养,而非是依赖于视觉的识谱和照谱演奏。对于那些还不具备读谱能力的幼儿来说,当他们还不能通过乐谱来解读和表现音乐的时候,是不能通过乐谱来教学的,而且孩子们通常认为音乐的声音是从键盘里发出来的,而不是乐谱,还不会联想到乐谱和音乐声音之间的关系,这需要一个联觉和转化的过程。所以从听觉出发,并结合动作让孩子感受不同音高、不同音区、不同长度、不同力度、不同速度的音乐,让孩子的整个身体获得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之后再到钢琴上演奏,对孩子们来说会觉得更加容易,也更有把握,其本质是一种将音乐内化了之后再进行外化的过程。
  所以音乐听想是决定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记忆、理解、思考和直觉把握的根本因素,乐谱只是一个学习音乐的载体,而且也不是必需的,因为“没有读谱能力,没有任何音乐史或音乐理论的知识仍然是能够进行音乐听想的。”④而且过早使用乐谱、过度依赖乐谱还会阻碍音乐能力的发展,正如铃木所说:“有些学生在记忆力方面感到无所适从,是因为他们是靠他们的眼睛来记忆乐谱,然后再靠视觉记忆来演奏的,所以就会丧失用心演奏的能力。即使具备看着乐谱进行参考的能力了,也不能过度依赖。”⑤所以很多音乐教育家也都主张背谱演奏,并都强调了即兴对发展音乐听想等能力的重要价值。
  2.基于孩子的动觉发展
  不同年龄段对钢琴的演奏方式,或者说认知方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必须基于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通常幼儿一开始都是用整个手掌来拍琴来探索钢琴的声音,通常先是用一只手试一下,或者是两只手同时拍,然后才是交替拍,之后才是用手指来探索,通常是从最灵活的手指开始一个一个去尝试,往往是食指,因为食指是五个手指中比较灵敏的。所以从人本出发,当孩子会拍琴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探索钢琴,把钢琴当作一个打击乐器进行各种各样的节奏游戏了,包括对不同音区、音高的感受和體验。也就是说,当孩子能拍的时候就拍着教、当孩子能弹的时候就弹着教,同理,如果孩子的手指还不能站立和独立演奏的时候就不能提前强加于孩子,总之在任何时候都要顺应孩子的动作发展和认知规律。
  然而目前大多数低龄幼儿仍然是按照六岁以上孩子的方法来进行指导的,其后果自然是不堪设想的,更何况不同的孩子其动作发展也是有着很大差异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专家认为必须5岁以后才可以学习乐器、必须学会读谱才可以学习乐器等道理所在。对此,笔者认为当孩子还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弹琴时,并不是说不可以学习,关键是必须基于孩子的动作发展,让孩子用自己现有的能力和方式来进行对钢琴的体验,在此从“拍琴”开始也未尝不可,也能够让孩子获得对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的认知。对于已经有一定演奏能力的孩子,如果能够在演奏之前引导孩子通过一些律动来体验音乐,那将会使孩子演奏得更好。这里比较重要的是,在正式学习乐器之前要先从孩子的身体出发,基于动作发展的不同阶段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而非提前开发孩子的演奏技术。
  3.基于孩子的视觉发展
  虽然在婴幼儿时期视觉是所有感官中发展水平最低的,但研究显示“新生儿能够觉察到物体的运动、颜色、亮度变化以及很多视觉图案。2~3个月时就能分辨所有的基本色;4个月时就能对颜色进行归类。”⑥以上便决定了在幼儿早期的学习中应如何进行音乐符号及其所承载的音乐知识和理论的教学,包括什么时候进行才是合适的、有效的等等。对此,笔者发现将音乐的声音与键盘对应起来,要比与乐谱对应起来更为容易,因为对于幼儿来说看键盘要比看乐谱更加形象直观,而且键盘还是音乐的发声源,所以直接通过键盘来教学更符合孩子的认知基础,此外基于孩子早期对颜色的感知,也可以结合一些色彩来进行教学,比如有些老师会在键盘上对应一些颜色帮助孩子辨认具体的音高位置。
  然而,所有这些有关于音乐符号及相关理论的教学都必须是在幼儿有了识谱能力之后,对音乐的声音有了一定的思考和理解之后才可以开始进行。正如戈登所说:“应该先进行音乐听想,再进行视谱。音乐理论实际是乐谱的理论,如果要教也应最后教。”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遵循孩子听觉先于视觉发展、音乐实践先于音乐理论的原则,即便是孩子具备了识谱的能力,也要让孩子学习那些他们已经能够进行音乐听想甚至是进行演奏的乐谱,并且必须从适合于幼儿的符号开始,比如奥尔夫教学法中常用的图形谱、柯达伊教学法中常用的节奏读普法、科温手势等都是比较直观形象的方法,而且都可以融合演奏、演唱、舞动等不同方式来进行教学,等孩子们对图形、手势等形象性音乐符号有了认知经验之后,再逐步开始进行五线谱等更为抽象的乐谱教学,这才是符合人本的视觉发展规律的。
  4.基于孩子的通感发展
  研究显示:“婴儿出生的时候各种感觉都是相通的,比如希望去感觉那些他们看到和摸到的物体,希望能看到声音的来源等等。随着逐渐长大,他们将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知觉刺激物,从而发展出真正的跨通道知觉。”⑧此外,从人类的艺术表达来看,声音的长短、高低、音色、结构与绘画中的点、线、亮度、布局,以及动作中的时间、空间、力量等都是相通的,而且很多画家都曾根据音乐来创作,很多音乐家也曾根据绘画来创作,比如康定斯基的《印象3号:音乐会》就是听了勋伯格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之后画的。   所以将听觉、动觉、视觉等各个感官联动起来进行教学是最为理想的方式,实践证明通过动作、舞蹈、说唱、绘画等多样化艺术实践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比如可以先通过舞动、歌唱等来让孩子感受音乐,然后再指导孩子演奏,或者让孩子根据作品的标题及其所表现的情景等来画画,进而深化对音乐形象的思考,还可以结合图片、绘本等艺术作品来引导孩子即兴演奏,或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画来即兴。
  (二)基于孩子的母语文化
  目前我国的钢琴入门教材大都从国外引进,而且多以西方音乐为主,非常欠缺中国音乐及文化元素。然而从文化心理学和音乐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所有孩子都会对自己熟悉的文化和声音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在自己熟悉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习得,所以钢琴入门教学也应注意从孩子的母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出发,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包括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表现和创造性演绎等等。
  1.从中国的五声音阶出发
  五声音阶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对于幼儿来说比较容易的是基于五声音阶的即兴演奏,可以是黑键上的,也可以是白键上的,但用黑键来演奏对于幼儿来说会更加容易,也更感兴趣,因为黑键不用特意挑选,所有黑键都可以形成一种五声音阶,无论是从两个一组,还是三个一组的任意音开始都会产生不同的五声调式,而白键则需要从众多的音中挑选,所以更难一些。比五声音阶更容易的是由其中的各音所构成的小型音列/音组,可以从两个音开始,直到五个音,其中无论是白键还是黑键,三音列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比如白键上的do、re、mi;黑键上的do、re、mi;re、mi、sol;mi、sol、la等不同组合,相比而言还是黑键更为简单,也更为丰富,也可作为白键的参照。
  2.从孩子的本土文化出发
  在五声音阶和音列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儿歌和短小的民间曲调来教学,比如将三音列等创编为一种固定音型来给儿歌伴奏,或者直接选择一些合适的童谣,引导孩子创作旋律、自弹自唱等等,这里便可以结合每个孩子熟悉的方言以及所属的民族和区域文化等进行教学,在此对于低龄幼儿仅使用2、3、4指的三音列就可以演奏出很多花样。所以即使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在孩子们还不能够识谱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即兴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演奏的,并且完全可以从孩子们的母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出发来进行教学,这也是当代奥尔夫、柯达伊等音乐教育家普遍强调的。
  (三)基于孩子的生活世界
  杜威和陶行知先生曾分别提出“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对孩子们来说生活中最有趣的就是游戏和幻想,所以基于孩子生活世界中的各种经验来进行音乐游戏和即兴演奏无疑是非常好的一个途径和方式。
  1.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生动鲜活的,在此,吃、喝、住、行、天气、情绪等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过的一切都可以作为一种素材,从中生出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戏剧等等,之后再引导孩子在钢琴上对其进行节奏、结构、速度、力度、情绪等音乐化的表达和创造性演绎。
  2.非日常生活
  非日常生活对于幼童来说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比如可以将孩子做的梦和对美好事物的想象和幻想等作为教学的素材,也会非常有趣,同样我们也可以让孩子通过钢琴来讲述自己的梦,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想象,在此老师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将其内在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音乐性的表达和创造。
  结语
  本文基于人类早期的身心发展、音乐习得和文化属性等提出了有关于钢琴入门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仅适用于钢琴,也可以应用于其他乐器,以及音乐、舞蹈、绘画等所有艺术领域的入门教学。之所以要进行这样一个入门,是由人类原本的学习音乐的方式和规律来决定的,而非由教材和知识技能来决定。在此不依赖乐谱的发自人本的即兴演奏和音乐游戏显然更受孩子欢迎,也更能促进孩子的整体发展,其本质是一种通过钢琴来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而非是脱离了人本的那种技术理性、工具理性的机器化模式。
  注释:
  ①[美]埃德温·戈登(Edwin Gordon)《婴幼儿音乐学习的秘密》[M].余原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5月,第6页、136页。
  ②[德]芭芭拉·哈泽尔巴赫(Barbara Haselbach)主编《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卷)[M].刘沛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12月,第33页。
  ③[美]戴维·谢弗(David R. Shaffer),凯瑟琳·基普(Katherine Kipp)《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第八版)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58页。
  ④同①, 第29页。
  ⑤[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1月,第91~93頁。
  ⑥同③,第161页。
  ⑦同①, 第136页。
  ⑧同③,第168~169页。
  作者单位:广州南方学院音乐系
其他文献
1995年,来自马来西亚的光良和品冠组成“无印良品”,发行华语专辑并斩获各大奖项,一时风头无两。  2019年,同样来自马来西亚的政宏和俊颉成立“JandZ”,开始对于华语原创音乐的探索,堪称未来可期。  两人看上去温柔又纯净,像是初夏午后的和煦阳光,明亮却不刺眼,拉长了这一段美好时光的剪影。  创作方面,通常是政宏负责作词,俊颉谱曲并制作Demo。演唱上没有明确规划主唱与和声的角色,而是边听边想
期刊
于海,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五至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中国交响乐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家一级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音乐总监。  于海指挥解放军军乐团及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等二十余支职业交响乐团及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澳大利亚国家军乐团、美国陆军军乐团、俄罗斯红军歌舞团等著名团队举办音乐会千余场,出
期刊
2018年,北京的10月正是秋高气爽,一改夏天的炎热。我和家人去南锣鼓巷游玩,顺着河沿走到了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这个院儿里我曾经是常客,它的前身是中国音乐学院。  我学艺比较早,小时候天性聪颖,受家庭影响,自幼学习了很多乐器。年少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张黑色胶木老唱片,上面有一首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我立刻被那优美的旋律吸引住了。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初,老百姓的生活都不富裕,拿出三百多
期刊
(接上期)  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于1964年9月21日,主要从事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当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民族声乐系、音乐学系民族音乐理论专业的师生及附中民乐学科的师生共260余人分入该院工作、学习,连同中国音乐研究所也归属该院领导。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与中央音乐学院一起并入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直到1977年12月27日,文化部在展览馆剧场召开的“庆祝恢复六所艺术院校大会”上,
期刊
摘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文学艺术作品对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探索和发展,自此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蓬勃发展。流行音乐“民族化”成为作曲家的创作重点。1978年~1985年为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探索与兴起”的阶段①,在此期间民族化主要体现为:引入民族地域性音乐素材;五声性音调与大小调互融;采用歌谣体进行歌曲创作;民族乐器在伴奏中的使用。  关键词:探索与兴起
期刊
聚焦“新时代美育”,被誉为“音乐教育届饕餮盛宴”的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暨国际音乐生活展,将于2021年7月16日~18日在天津大礼堂隆重举办。  继在北京、上海两地成功举办之后,国民音乐教育大会暨国际音乐生活展今年首次移师天津,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教委、中国乐器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华夏未来文化艺术基金会、全国音乐教育服务联盟合作平台联合主办,并被列入2021年“天津市20
期刊
(接上期)  第三章 制定行业标准的标准  笔者以《板胡标准》为例,所理解制定《板胡标准》的标准就是针对板胡制作工艺规范与实际操作质量标准与质量检验可执行的内容,明确各类检验所执行的具体要求。例如:  一、《板胡标准》明确的检验手段  《板胡标准》规定了板胡的测试方法、测试环境,除另有要求的项目外,全部测试应符合:①温度20°C~25°C;②相对湿度45%~75%。测试的样品应置于上述环境中2h以
期刊
(接上期)  二、钢琴调律理论应用问题  钢琴调律理论应用这个题目很大,需要研究的內容很多,需要搞清楚的问题也很多。可是当前的音乐学界、调律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人却很少,以至于出现不少荒谬的提法和说法,而且还“大行其道”。因文章篇幅所限,本文先谈两个问题:①调律音名;②拍音属性。  “调律音名”因钢琴调律作业的需要应运而生。“音名的作用在音乐理论上,是分清音的高低以及在音列中所处的位置。调律音名也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古琴数字化建模,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古琴的固有频率,找出改进的方案,并实际手工斫琴进行验证,产生高频音池和横向槽专利两项,事实证明,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极大地促进古琴的进步与发展,将对古琴非遗传承工作带来原创性和颠覆性的改变。  关键词:古琴斫制 数字孪生 高频音池 横向槽  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被全球知名研究机构Gartner公司连续三年评为十大热点科技
期刊
这是一张37年前的照片,看着这张老照片,当年板胡演奏家张长城和作曲家刘炽合作演出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使我深感张长城、劉炽两位来自人民的艺术家,他们朴实无华的高尚品格和把艺术真诚地奉献给人民大众的精神实在令人难忘。  1984年“五一”节前的一个下午,刘炽先生正在我家与我丈夫张长城聊天,两人感叹当时民族音乐不景气的现状,期待民族文化繁荣的到来。谈兴正浓时,长城的老朋友、武警总医院副院长赵文明同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