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4-000-01
摘 要 依据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比较分析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近些年的竞走世界杯比赛中竞走规则的变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对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状况也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明显表示:近些年的竞走世界杯比赛中,竞走规则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竞走技术的提高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将来竞走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竞走 规则变化 技术
竞走这项运动在田径运动中作为比赛项目,是唯一一个具有特殊比赛要求的运动项目,在我国田径项目比赛中具有优势是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我国在20世纪70、80年代起女子竞走取得了长达20多年的优异成绩,并始终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重点发展竞走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女子竞走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就在世界比赛中连连取得良好成绩,也是我国奥运会夺取金牌的项目。根据我国近些年竞走比赛取得成绩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说在整体上竞走规则的变化,促进了世界竞走运动技术的发展,却约束了我国竞走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竞走运动发展进程
在第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竞走作为比赛项目第一次亮相全世界,这一时期竞走在北美、西欧普及;在第十届奥运会,才正式设立20km竞走项目;之后相继设立出女子竞走项目等,到2000年,随着世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比赛规则的变化,竞走规则也更具观赏合理性,现奥运会竞走项目规则变为:女子20km,男子20km、50km。
在1981年竞走运动的动作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优于之前的竞走动作,更加省力轻松。在1996年国际田联也新定义了竞走:竞走是运动员在地面连续行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人肉眼观察没有明显的腾空现象。这一定义就是明确了竞走的规范动作。这对竞走较大步伐的运动员来讲影响较小,而对于小步伐、频率高等特点的技术影响较大,因此在2002年国际田联对竞走规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内容不但包括裁判、路线、安全还有运动员饮水等问题。随着国际竞走规则的不断变化,竞走运动员的技术也要因此发生调整,近些年竞走运动水平也不但提高,就会要求竞走运动员技术能力随之适应。也就是说,竞走规则的变化与竞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二、竞走规则变化对竞走技术的影响
竞走定义明确了规范的竞走动作,要求运动员会有一个腿垂直并用力落地动作,详细分析是腿在落地瞬间到垂直这一阶段腿应该伸直。但是我国竞走技术特点是竞走步伐幅度小、频率快,这就会造成小腿摆度不够,脚落地与身体之间的呈现出来的投太近,又由于频率过快这一过程的时间也会比较短,甚至于会相当于没有这个过程而被忽略。
我国运动员大多在落地式就已经到了垂直阶段,裁判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评判腾空或曲腿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步伐幅度较小,脚跟落地明显,又因为步伐频率太快肉眼所见的动作准度削弱,这些在大赛中造成裁判经常会给予我们曲腿或腾空判罚。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国家运动员的竞走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我国竞走技术进行对比,得出他们的竞走技术是完全符合新竞走规则。后脚跟先落地的技术,每个运动员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鞋底,他们再用力以滚动式到脚尖后蹬,小腿摆度合理脚尖位置处于前上方,这种竞走的步伐幅度较大,腿可以完全伸直。由于我国竞走技术受到竞走规则变化的影响,使得我国竞走选手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路径面临了新的挑战,竞走运动技术的发展几乎遭遇到全面的封杀。
结合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竞走技术的发展和每届奥运会已经走运动员的表现成果来看,主要还是呈现为两种技术流派。除了步伐长短不同,但是变化较小,而步伐的频率变化较大,由200步/分提高至210-220步/分。步伐大小由于主要是收到身体结构的影响较大,发觉提升空间较小。在研究竞走技术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大型比赛录像资料和数据,发现竞走运动员的重心位置发生了较大改变:在腿垂直瞬间重心位置由最高变化为现在的瞬间最低;双支撑瞬间则由最低变成最高。用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思考,现在的竞走技术则是人眼看不到的腾空技术取代了双支撑技术阶段,导致身体重心在双支撑阶段升高。这种竞走技术不但将身体重轨迹直线型提高,脚落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适宜。通过数据研究,再保持适宜的落地角度,主要以减小角度为主,有利于腾空时间和能量消耗减少,更完美的体现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一)竞走步伐的幅度和频率之间关系处理不得当
我国大多数竞走选手在这技术环节明显存在落差,在竞走过程中只是两腿摆动而髋骨不后转,腿的分度小动作不规范;在技术角度来讲,应该做到髋关节围绕身体垂直轴转动,大腿带动小腿前摆时,脚踝能快速超过膝关节摆动,这一技术动作有利于步伐加大且不曲腿落地。
(二)双支撑技术不过关
在对我国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都在双支撑阶段技术表现不明显,在结束后蹬动作瞬间过早离地,双支撑并未完全形成脚踝就已经接近前摆落地的腿,从而技术看起来像跑而非走。
参考文献:
[1] 康喜来,樊彩霞.竞走规则变化对竞走技术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8(1):67-70.
[2] 王净洁,王滨.竞走规则变化对竞走技术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09(24).
[3] 葛长钰.竞走定义变动对技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
摘 要 依据文献资料、数据统计、比较分析和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对近些年的竞走世界杯比赛中竞走规则的变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对竞走运动员的技术状况也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明显表示:近些年的竞走世界杯比赛中,竞走规则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竞走技术的提高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将来竞走运动的发展。
关键词 竞走 规则变化 技术
竞走这项运动在田径运动中作为比赛项目,是唯一一个具有特殊比赛要求的运动项目,在我国田径项目比赛中具有优势是重点发展的运动项目。我国在20世纪70、80年代起女子竞走取得了长达20多年的优异成绩,并始终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重点发展竞走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女子竞走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就在世界比赛中连连取得良好成绩,也是我国奥运会夺取金牌的项目。根据我国近些年竞走比赛取得成绩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说在整体上竞走规则的变化,促进了世界竞走运动技术的发展,却约束了我国竞走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竞走运动发展进程
在第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竞走作为比赛项目第一次亮相全世界,这一时期竞走在北美、西欧普及;在第十届奥运会,才正式设立20km竞走项目;之后相继设立出女子竞走项目等,到2000年,随着世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比赛规则的变化,竞走规则也更具观赏合理性,现奥运会竞走项目规则变为:女子20km,男子20km、50km。
在1981年竞走运动的动作标准也发生了变化,优于之前的竞走动作,更加省力轻松。在1996年国际田联也新定义了竞走:竞走是运动员在地面连续行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通过人肉眼观察没有明显的腾空现象。这一定义就是明确了竞走的规范动作。这对竞走较大步伐的运动员来讲影响较小,而对于小步伐、频率高等特点的技术影响较大,因此在2002年国际田联对竞走规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内容不但包括裁判、路线、安全还有运动员饮水等问题。随着国际竞走规则的不断变化,竞走运动员的技术也要因此发生调整,近些年竞走运动水平也不但提高,就会要求竞走运动员技术能力随之适应。也就是说,竞走规则的变化与竞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二、竞走规则变化对竞走技术的影响
竞走定义明确了规范的竞走动作,要求运动员会有一个腿垂直并用力落地动作,详细分析是腿在落地瞬间到垂直这一阶段腿应该伸直。但是我国竞走技术特点是竞走步伐幅度小、频率快,这就会造成小腿摆度不够,脚落地与身体之间的呈现出来的投太近,又由于频率过快这一过程的时间也会比较短,甚至于会相当于没有这个过程而被忽略。
我国运动员大多在落地式就已经到了垂直阶段,裁判在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评判腾空或曲腿都是有道理的。因为步伐幅度较小,脚跟落地明显,又因为步伐频率太快肉眼所见的动作准度削弱,这些在大赛中造成裁判经常会给予我们曲腿或腾空判罚。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国家运动员的竞走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我国竞走技术进行对比,得出他们的竞走技术是完全符合新竞走规则。后脚跟先落地的技术,每个运动员都可以清楚的看到鞋底,他们再用力以滚动式到脚尖后蹬,小腿摆度合理脚尖位置处于前上方,这种竞走的步伐幅度较大,腿可以完全伸直。由于我国竞走技术受到竞走规则变化的影响,使得我国竞走选手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路径面临了新的挑战,竞走运动技术的发展几乎遭遇到全面的封杀。
结合20世纪60年代到今天竞走技术的发展和每届奥运会已经走运动员的表现成果来看,主要还是呈现为两种技术流派。除了步伐长短不同,但是变化较小,而步伐的频率变化较大,由200步/分提高至210-220步/分。步伐大小由于主要是收到身体结构的影响较大,发觉提升空间较小。在研究竞走技术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大型比赛录像资料和数据,发现竞走运动员的重心位置发生了较大改变:在腿垂直瞬间重心位置由最高变化为现在的瞬间最低;双支撑瞬间则由最低变成最高。用运动学和动力学角度思考,现在的竞走技术则是人眼看不到的腾空技术取代了双支撑技术阶段,导致身体重心在双支撑阶段升高。这种竞走技术不但将身体重轨迹直线型提高,脚落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适宜。通过数据研究,再保持适宜的落地角度,主要以减小角度为主,有利于腾空时间和能量消耗减少,更完美的体现了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一)竞走步伐的幅度和频率之间关系处理不得当
我国大多数竞走选手在这技术环节明显存在落差,在竞走过程中只是两腿摆动而髋骨不后转,腿的分度小动作不规范;在技术角度来讲,应该做到髋关节围绕身体垂直轴转动,大腿带动小腿前摆时,脚踝能快速超过膝关节摆动,这一技术动作有利于步伐加大且不曲腿落地。
(二)双支撑技术不过关
在对我国竞走运动员的技术进行分析,发现运动员都在双支撑阶段技术表现不明显,在结束后蹬动作瞬间过早离地,双支撑并未完全形成脚踝就已经接近前摆落地的腿,从而技术看起来像跑而非走。
参考文献:
[1] 康喜来,樊彩霞.竞走规则变化对竞走技术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8(1):67-70.
[2] 王净洁,王滨.竞走规则变化对竞走技术的影响[J].青年文学家.2009(24).
[3] 葛长钰.竞走定义变动对技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