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覆盖有了明显的改观。但是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加快,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牧区广播电视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广播电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无论从节目数量、节目质量、服务水平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科技知识和资讯信息等的需求。如何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综合利用广播电视无线资源,采取适合当地特点的技术手段,建立起适应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无线覆盖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广播电视这一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此,包头市根据本地区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实际,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和村村通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无线技术手段的优势,将中央、内蒙、包头和区旗县四级广播电视节目送入农牧民家中,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欢迎,使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有了质的变化,初步构建起包头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一、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网络的初始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包头市是我国北方较大的工业城市,下辖九个旗县区,其中五个农牧业旗县区,人口70多万,农村牧区面积为26499km,占全市面积的95%。农村牧区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既有广袤的草原,又有连绵起伏的山区;既有居住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也有人员稀少的牧区。近年来,经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的建设,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网络受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影响,采用有线方式建设贯通全市农村、牧区有线电视网络存在成本巨大和施工困难;利用无线方式解决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覆盖问题,也受到广电系统内部结构布局、政策因素、认识差异、资金匮乏等诸多约束,无线电视覆盖的效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些问题使得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实际发展与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牧区的有线网分布分散、规模小、质量差、管理问题突出。
近几年来,在市区周边的九原区和偏远的旗县区,对于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富裕的少部分乡村建有有线网络,而大多数乡村没有建网。没有发展有线网络的农村牧区,收看电视主要是依靠接收无线发射的1~3套不大清楚的电视节目和个人架设卫星接收设备的方式解决。甚至与市区相连的九原区,在规划全市农村牧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工程时,由于受村村通建设政策的影响(因当时60%的乡村可接收市区无线发射的3套模拟电视节目),未把其列入全市农村牧区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之中。而九原区受包头市地理条件的限制(市区含九原区,东西长90km,南北长20km),所能收视的电视节目质量差,出现了“灯下黑”的现象。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返盲”问题。
过去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均是采用小型有线电视网的方式,存在起点低、人户率低、节目套数少、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个直接影响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效、非常快就突显的问题是与工程建设、发展相匹配的长效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网络的运维管理严重滞后,导致“返盲”现象大量出现,工程多处于瘫痪与半瘫痪状态,影响了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造成了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随之出现个人私自安装小型卫星接收设备反弹的现象。
(3)无线覆盖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点是覆盖,覆盖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关键是无线。无线覆盖作为一种传统的覆盖技术,是广播电视提供基本服务的基本手段。近年来,由于政策措施和结构布局上的原因,广播电视出现了重有线、轻无线,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无线覆盖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农村牧区无线覆盖严重滑坡。正因如此,农牧民普遍存在私自安装小型卫星接收设备解决收视电视的问题,农村牧区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4)广播电视的现状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经过深人农村牧区调查了解发现,目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已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农牧民不仅仅是通过广播电视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而且他们对电视节目的数量、质量、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尤为突出的是在收看到中央、内蒙的电视节目后,十分希望增加与他们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市、县(旗、区)二级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农业生产和经营及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等相关的信息。
二、利用微波资源提高农村牧区无线覆盖的实践与发展
在实践中,由于卫星信号受技术、设备、资金等各种限制,中央、内蒙两级电视节目可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完成农村牧区覆盖,而农牧民盼望的市、县两级广播电视信号还不能做到卫星直接覆盖;光缆传输受地广人稀、成本较高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在农村牧区实现村村户户通光缆。因此,针对过去广播电视覆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包头农村牧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利用无线技术优势和微波资源优势,解决全市偏远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覆盖问题。通过包头市无线数字电视和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实践和取得的成效证明,无线覆盖对于农村牧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利用微波资源,建立起无线数字电视覆盖网,农村牧区广播电视实现了数字化。
内蒙古微波资源得天独厚。包头市现有三条数字微波电路(包头一固阳一白云一达茂、包头一石拐、包头一土右)和一套模拟微波电路,由l4个微波站组成,贯穿包头市区及所属五个农牧业旗、县、区。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依托微波站高山高塔、覆盖面广的资源优势,利用3条数字微波电路、1个数字电视平台和多个数字MMDS系统组成,建成了一个符合包头市农村、牧区发展实际的广播电视无线数字传输与覆盖网络。
网络由传输与覆盖两部分组成,建设规划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用户,通过SDH微波传输系统和数字MMDS覆盖系统,灵活地实现74套(包括中央、省台、内蒙、包头四级)数字电视节目和广播信息在各旗、县、区有线电视网络、农村牧区有线电视小片网和分散农牧民用户中的无线接人。 接人方式为:1、包头市九原区及市区周边的地区,利用市区数字MMDS主发射系统,直接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无线接人74套数字电视节目。2、远离市区的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白云区和石拐矿区的自办接目信号接人,则依托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将五个旗、县、区的广播电视网同市区的数字电视平台相连通。同时,利用微波传输站地处高山,拥有高山高塔覆盖面广的资源优势,又利用SDH数字微波所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源,在微波高山站上增加数字MMDS发射机,解决五个旗、县、区偏远、分散农牧民用户的数字电视接人问题。这一网络既考虑了农村、牧区建网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又能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需要,保证了中央、内蒙广播电视节目覆盖,找到了解决市、县两级广播电视覆盖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包头市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覆盖问题。
(2)微波无线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卫星传送相互补充,构成了综合立体传输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丰富了节目内容,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为了满足农牧民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七个适应”的原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合理划分广播电视服务类别,提高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因此,对于公共服务,无线数字电视网络义务性的免费为农牧民提供8套数字电视节目,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几十套数字电视节目,则通过公益性的有偿服务,解决网络运行维护的资金,建立起长效的保障机制。具体讲:一是利用无线数字电视网,为农牧民提供56套高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使农牧民直接进入数字电视时代。特别是通过微波无线覆盖使深受农牧民喜欢的包括中央(cctv-3、5、6、8、13、少儿)在内的、内蒙、包头和旗(县)区四级的电视节目在包头地区也得到有效覆盖,而依靠卫星和光缆实现这一愿望,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有效途径下,利用无线覆盖工程,进一步扩大内蒙、包头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解决无线数字电视未覆盖到的区域,提高了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三是对于极少部分山区和偏远农牧点,因处于无线覆盖的“盲区”,将采用直播卫星的方式解决中央和内蒙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
(3)利用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和村村通工程构建起节目、信息和技术保障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村通工程“返盲”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问题。随着无线覆盖网的发展,平台在增加电视节目数量的同时,不断丰富节目资源,新增加信息服务内容,从本地化、个性化、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入手,增加了科技兴农、法律知识、卫生防疫、农业生产、销售、文化娱乐等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使农牧民不仅能看到几十套数字电视节目,还能够接收各类科技知识信息,引导和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科技知识信息的虚求,开辟了农村牧区科技知识普及技能培训的新渠道。为了进一步巩固的完善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覆盖,利用无线数字电视网的优势,将农村牧区原小片网和村村通“返盲”点的信号源转换为无线数字电视网中的信号,保证了广播电视安全播,解决了村村通中 “返盲”的 问题。
三、无线覆盖的优势和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包头地区的无线数字电视微波传输与覆盖主干网已建成,其优势和成效体现在:
(1)同有线电视网络相比,无线数字电视网络利用微波传输,具有投资少、建网快、工期短、可靠性高的特点,运营维修成本低,故障率低,非常适合偏远山区和农牧区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
(2)无线数字电视网络应用灵活广泛,既可以实现干线传输,与有线电视联网,还可以作为用户分配网,直接接入到用户数字电视机顶合,并且利用CA和SMS系统,完全解决了用户管理和收费难的问题。
(3)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在发展方面极具灵活性和扩充性,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或动态分配系统资源 。传输节目套数可由少到多,规模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不会造成资金和设备的浪费。
(4)数字MMDS在微波频段传输,在信噪比相同时,数字传输要求的载噪比门限比模拟电视低20Db, 根据数字电视传输的峭壁效应,只要保证误码率不超过门限,数字电视信号就不会失真,图象质量好,且传输距离远,无噪声积累影响,中继传输可达上百千米。
(5)无线数字电视网络中,SDH数字微波与数字MMDS系统均采用MPEG-2数字压缩访式,在原来只能传输一套模拟电视节目的8MHz带宽内可高质量的传输4-8套数字电视节目,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
包头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满足了农村牧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农村牧区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农村道德风尚,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信息鸿沟,使包头的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发展进入了数字时代。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微波站)
一、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网络的初始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包头市是我国北方较大的工业城市,下辖九个旗县区,其中五个农牧业旗县区,人口70多万,农村牧区面积为26499km,占全市面积的95%。农村牧区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既有广袤的草原,又有连绵起伏的山区;既有居住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也有人员稀少的牧区。近年来,经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的建设,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网络受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条件和政策因素等影响,采用有线方式建设贯通全市农村、牧区有线电视网络存在成本巨大和施工困难;利用无线方式解决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覆盖问题,也受到广电系统内部结构布局、政策因素、认识差异、资金匮乏等诸多约束,无线电视覆盖的效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些问题使得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实际发展与农牧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牧区的有线网分布分散、规模小、质量差、管理问题突出。
近几年来,在市区周边的九原区和偏远的旗县区,对于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富裕的少部分乡村建有有线网络,而大多数乡村没有建网。没有发展有线网络的农村牧区,收看电视主要是依靠接收无线发射的1~3套不大清楚的电视节目和个人架设卫星接收设备的方式解决。甚至与市区相连的九原区,在规划全市农村牧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工程时,由于受村村通建设政策的影响(因当时60%的乡村可接收市区无线发射的3套模拟电视节目),未把其列入全市农村牧区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之中。而九原区受包头市地理条件的限制(市区含九原区,东西长90km,南北长20km),所能收视的电视节目质量差,出现了“灯下黑”的现象。
(2)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返盲”问题。
过去全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均是采用小型有线电视网的方式,存在起点低、人户率低、节目套数少、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个直接影响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效、非常快就突显的问题是与工程建设、发展相匹配的长效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网络的运维管理严重滞后,导致“返盲”现象大量出现,工程多处于瘫痪与半瘫痪状态,影响了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发展,造成了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随之出现个人私自安装小型卫星接收设备反弹的现象。
(3)无线覆盖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点是覆盖,覆盖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关键是无线。无线覆盖作为一种传统的覆盖技术,是广播电视提供基本服务的基本手段。近年来,由于政策措施和结构布局上的原因,广播电视出现了重有线、轻无线,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无线覆盖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农村牧区无线覆盖严重滑坡。正因如此,农牧民普遍存在私自安装小型卫星接收设备解决收视电视的问题,农村牧区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4)广播电视的现状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经过深人农村牧区调查了解发现,目前的广播电视节目已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农牧民不仅仅是通过广播电视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而且他们对电视节目的数量、质量、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尤为突出的是在收看到中央、内蒙的电视节目后,十分希望增加与他们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市、县(旗、区)二级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农业生产和经营及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等相关的信息。
二、利用微波资源提高农村牧区无线覆盖的实践与发展
在实践中,由于卫星信号受技术、设备、资金等各种限制,中央、内蒙两级电视节目可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完成农村牧区覆盖,而农牧民盼望的市、县两级广播电视信号还不能做到卫星直接覆盖;光缆传输受地广人稀、成本较高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在农村牧区实现村村户户通光缆。因此,针对过去广播电视覆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包头农村牧区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利用无线技术优势和微波资源优势,解决全市偏远农村牧区广播电视覆盖问题。通过包头市无线数字电视和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实践和取得的成效证明,无线覆盖对于农村牧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利用微波资源,建立起无线数字电视覆盖网,农村牧区广播电视实现了数字化。
内蒙古微波资源得天独厚。包头市现有三条数字微波电路(包头一固阳一白云一达茂、包头一石拐、包头一土右)和一套模拟微波电路,由l4个微波站组成,贯穿包头市区及所属五个农牧业旗、县、区。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的原则,依托微波站高山高塔、覆盖面广的资源优势,利用3条数字微波电路、1个数字电视平台和多个数字MMDS系统组成,建成了一个符合包头市农村、牧区发展实际的广播电视无线数字传输与覆盖网络。
网络由传输与覆盖两部分组成,建设规划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用户,通过SDH微波传输系统和数字MMDS覆盖系统,灵活地实现74套(包括中央、省台、内蒙、包头四级)数字电视节目和广播信息在各旗、县、区有线电视网络、农村牧区有线电视小片网和分散农牧民用户中的无线接人。 接人方式为:1、包头市九原区及市区周边的地区,利用市区数字MMDS主发射系统,直接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无线接人74套数字电视节目。2、远离市区的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白云区和石拐矿区的自办接目信号接人,则依托SDH数字微波传输系统,将五个旗、县、区的广播电视网同市区的数字电视平台相连通。同时,利用微波传输站地处高山,拥有高山高塔覆盖面广的资源优势,又利用SDH数字微波所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源,在微波高山站上增加数字MMDS发射机,解决五个旗、县、区偏远、分散农牧民用户的数字电视接人问题。这一网络既考虑了农村、牧区建网资金严重不足的困难,又能适应未来网络的发展需要,保证了中央、内蒙广播电视节目覆盖,找到了解决市、县两级广播电视覆盖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解决了包头市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覆盖问题。
(2)微波无线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卫星传送相互补充,构成了综合立体传输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丰富了节目内容,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为了满足农牧民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七个适应”的原则,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合理划分广播电视服务类别,提高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因此,对于公共服务,无线数字电视网络义务性的免费为农牧民提供8套数字电视节目,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几十套数字电视节目,则通过公益性的有偿服务,解决网络运行维护的资金,建立起长效的保障机制。具体讲:一是利用无线数字电视网,为农牧民提供56套高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使农牧民直接进入数字电视时代。特别是通过微波无线覆盖使深受农牧民喜欢的包括中央(cctv-3、5、6、8、13、少儿)在内的、内蒙、包头和旗(县)区四级的电视节目在包头地区也得到有效覆盖,而依靠卫星和光缆实现这一愿望,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有效途径下,利用无线覆盖工程,进一步扩大内蒙、包头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解决无线数字电视未覆盖到的区域,提高了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三是对于极少部分山区和偏远农牧点,因处于无线覆盖的“盲区”,将采用直播卫星的方式解决中央和内蒙广播电视节目的覆盖。
(3)利用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和村村通工程构建起节目、信息和技术保障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村通工程“返盲”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问题。随着无线覆盖网的发展,平台在增加电视节目数量的同时,不断丰富节目资源,新增加信息服务内容,从本地化、个性化、信息化、数字化服务入手,增加了科技兴农、法律知识、卫生防疫、农业生产、销售、文化娱乐等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使农牧民不仅能看到几十套数字电视节目,还能够接收各类科技知识信息,引导和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和科技知识信息的虚求,开辟了农村牧区科技知识普及技能培训的新渠道。为了进一步巩固的完善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覆盖,利用无线数字电视网的优势,将农村牧区原小片网和村村通“返盲”点的信号源转换为无线数字电视网中的信号,保证了广播电视安全播,解决了村村通中 “返盲”的 问题。
三、无线覆盖的优势和成效
经过多年的建设,包头地区的无线数字电视微波传输与覆盖主干网已建成,其优势和成效体现在:
(1)同有线电视网络相比,无线数字电视网络利用微波传输,具有投资少、建网快、工期短、可靠性高的特点,运营维修成本低,故障率低,非常适合偏远山区和农牧区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
(2)无线数字电视网络应用灵活广泛,既可以实现干线传输,与有线电视联网,还可以作为用户分配网,直接接入到用户数字电视机顶合,并且利用CA和SMS系统,完全解决了用户管理和收费难的问题。
(3)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在发展方面极具灵活性和扩充性,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或动态分配系统资源 。传输节目套数可由少到多,规模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不会造成资金和设备的浪费。
(4)数字MMDS在微波频段传输,在信噪比相同时,数字传输要求的载噪比门限比模拟电视低20Db, 根据数字电视传输的峭壁效应,只要保证误码率不超过门限,数字电视信号就不会失真,图象质量好,且传输距离远,无噪声积累影响,中继传输可达上百千米。
(5)无线数字电视网络中,SDH数字微波与数字MMDS系统均采用MPEG-2数字压缩访式,在原来只能传输一套模拟电视节目的8MHz带宽内可高质量的传输4-8套数字电视节目,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
包头无线数字电视网络系统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满足了农村牧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农村牧区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农村道德风尚,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信息鸿沟,使包头的农村牧区广播电视的发展进入了数字时代。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微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