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我率先响应学校号召,进企业锻炼,并担任了负责生产技术的副厂长。作为一个教师参加到生产第一线中进行新品开发、生产加工,跟有着强大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难度可想而知。记得我刚到工厂负责生产技术的时候,有一次为某企业加工产品,工艺上出现了一个难题,我连续在岗位上30多小时马不停蹄搞攻关,用尽了方法,但是零件还是没达到技术要求。这时,厂方通知我们无论什么情况,立即交货。我把货送到时,没想到他们丢下一句话扭头就走:你们这么大一个学校,这么多设备,这么多老师,就做出这样的东西?当时我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脑袋嗡的一声,就耷拉着头跌跌撞撞往回走。回来的路上,我恍恍惚惚地骑着车,心情非常沉重,感觉天是那么灰暗,阳光是那么暗淡。我觉得太丢人了,这么多年辛苦的钻研,难道就得到社会如此的评价?而且由于我个人的原因还使学校的声誉受到了损害,那一刻我难过得流下泪来,我甚至想到了放弃。
但这,并不是我从教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1997年春,我开始自学计算机辅助制图(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课程,当时这个课程对一般人来说还是相当陌生、新鲜的东西,也找不到什么人可以请教、研讨,全靠自己啃书本。那一年国庆节,学校放假4天,大家都享受节日的欢乐去了,我搬了一台电脑到学校5楼单身宿舍。狂啃CAD/CAM课程。为了不受干扰,4天的吃住全在宿舍,没有下过一次楼,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每当学习疲倦时,我伫立于5楼的窗前,窗外一片漆黑,一片寂静,孤独像潮水般将我淹没——那一刻,我是多么想念远方的亲人啊!可是,我一低下头盯着电脑屏幕,一学习起CAD/CAM来,就像着了魔一样的忘记了一切。当时有人讲,你学习这些有用吗?能用得上吗?这些高精尖的技术会教给学生吗?而我一直坚信,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决不是培养简单的劳动力、单纯的操作工;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知识、高技能的国家建设者。近几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越来越抢手。所以培养这方面的师资、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已经成了当务之急,领先一步才能胜人一筹。1998年,我主动请缨,在全校、全市范围内率先开设了CAD/CAM课程,为专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2001年镇江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首次出现CAD项目。我所指导的学生即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第一名。今天,当数控人才紧缺、数控专业火爆、许多学校刚刚起步时,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等领先一步的课程,巳快速实现了由培养数控初级人才向数控中高级人才的过渡,数控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我校也顺利地成为首批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为给学校在CAD/CAM项目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还经常耐心地指导同组的教师,悉心传授CAD/CAM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他们一同在教学、教研的征途上奋进。有人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你这样毫无保留地传授,精神固然可嘉,但你就不怕“教会了徒弟杀师傅”吗?我笑着说,我既怕他们超过我,又不怕他们超过我。我怕他们超过我,会促使我更马不停蹄地朝前奔;我不怕他们超过我,是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学校才会真正地强大,才能真正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在大胆推进数控技术课程改革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研项目的开发。我先后主持研发了“机械手”项目和“数控车床改造”、“太阳能电站保护器”、“数控仪表车”项目。在当时,搞项目开发,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大学教师的事,职业学校的教师能行吗?但我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带领一帮人一头扎了进去,从此就没有了星期日,只有了星期七,没有了节假日,只有了加班日。特别是暑假的时候,炎炎烈日把实习工厂的车间烤得像一个巨大的蒸笼,我和几个小伙子热得只穿一条裤衩,蹲在机床前汗流浃背地忙碌。学校门口的保安常常发现吃饭的时间早过了,还不见我们出门吃饭。保安来到车间。劝我们赶紧去吃饭。我对保安说,你看我们满手油满身汗的,洗干净出去吃太费时间了,就麻烦你帮我们买几份快餐来,将就一下得了。于是,我们几个浑身淌汗的人,油腻腻的双手套着方便袋,捧着饭盒,边吃边讨论数控车床改造的方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耕耘当然就硕果累累,我领导的项目组一共改造了三台数控车床,一台比一台先进,一台比一台合用。数控车床的改造,不但锻炼了教师的科研攻关能力,同时又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有力的设备保证,并且为学校节省了近10万元经费。三台机床作为数控实训设备一直使用至今,深受师生的好评。由于我和伙伴们的突出表现,项目小组获得了“省优秀教师群体”的光荣称号。而因为我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成绩。被学校任命为科研产业处负责人,并被评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我还以突出的表现获得教育局记三等功的表彰。与此同时,我几年来不断进行的理论研究也结出了丰硕成果,我主编参编的两本教材顺利出版,我精心撰写的多篇专业学术论文也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这么多的困难我都挺过来了,这点儿技术开发又能算得了什么?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又一次选择了坚持,我暗暗地发誓,我一定要为我们学校重新赢回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凭着对工作的激情,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我起早贪黑,潜心钻研,终于使学校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使学校生产加工的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信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就这样,我通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使教学、实习、研发、加工形成一条龙,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能直接体会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实现了学校与工厂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我还将在生产过程中的实例进行分解,作为课堂教学鲜活的内容,切切实实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层次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努力,我不仅拿到了“双师”证书,而且使自己获得了值得自豪的“真刀实枪”的能力。
但这,并不是我从教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1997年春,我开始自学计算机辅助制图(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课程,当时这个课程对一般人来说还是相当陌生、新鲜的东西,也找不到什么人可以请教、研讨,全靠自己啃书本。那一年国庆节,学校放假4天,大家都享受节日的欢乐去了,我搬了一台电脑到学校5楼单身宿舍。狂啃CAD/CAM课程。为了不受干扰,4天的吃住全在宿舍,没有下过一次楼,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每当学习疲倦时,我伫立于5楼的窗前,窗外一片漆黑,一片寂静,孤独像潮水般将我淹没——那一刻,我是多么想念远方的亲人啊!可是,我一低下头盯着电脑屏幕,一学习起CAD/CAM来,就像着了魔一样的忘记了一切。当时有人讲,你学习这些有用吗?能用得上吗?这些高精尖的技术会教给学生吗?而我一直坚信,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决不是培养简单的劳动力、单纯的操作工;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知识、高技能的国家建设者。近几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掌握数控技术的人才越来越抢手。所以培养这方面的师资、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已经成了当务之急,领先一步才能胜人一筹。1998年,我主动请缨,在全校、全市范围内率先开设了CAD/CAM课程,为专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2001年镇江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首次出现CAD项目。我所指导的学生即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第一名。今天,当数控人才紧缺、数控专业火爆、许多学校刚刚起步时,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等领先一步的课程,巳快速实现了由培养数控初级人才向数控中高级人才的过渡,数控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我校也顺利地成为首批国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为给学校在CAD/CAM项目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还经常耐心地指导同组的教师,悉心传授CAD/CAM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他们一同在教学、教研的征途上奋进。有人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你这样毫无保留地传授,精神固然可嘉,但你就不怕“教会了徒弟杀师傅”吗?我笑着说,我既怕他们超过我,又不怕他们超过我。我怕他们超过我,会促使我更马不停蹄地朝前奔;我不怕他们超过我,是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们学校才会真正地强大,才能真正地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在大胆推进数控技术课程改革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研项目的开发。我先后主持研发了“机械手”项目和“数控车床改造”、“太阳能电站保护器”、“数控仪表车”项目。在当时,搞项目开发,大多数人认为那是大学教师的事,职业学校的教师能行吗?但我天生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带领一帮人一头扎了进去,从此就没有了星期日,只有了星期七,没有了节假日,只有了加班日。特别是暑假的时候,炎炎烈日把实习工厂的车间烤得像一个巨大的蒸笼,我和几个小伙子热得只穿一条裤衩,蹲在机床前汗流浃背地忙碌。学校门口的保安常常发现吃饭的时间早过了,还不见我们出门吃饭。保安来到车间。劝我们赶紧去吃饭。我对保安说,你看我们满手油满身汗的,洗干净出去吃太费时间了,就麻烦你帮我们买几份快餐来,将就一下得了。于是,我们几个浑身淌汗的人,油腻腻的双手套着方便袋,捧着饭盒,边吃边讨论数控车床改造的方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耕耘当然就硕果累累,我领导的项目组一共改造了三台数控车床,一台比一台先进,一台比一台合用。数控车床的改造,不但锻炼了教师的科研攻关能力,同时又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有力的设备保证,并且为学校节省了近10万元经费。三台机床作为数控实训设备一直使用至今,深受师生的好评。由于我和伙伴们的突出表现,项目小组获得了“省优秀教师群体”的光荣称号。而因为我在科研开发方面的成绩。被学校任命为科研产业处负责人,并被评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我还以突出的表现获得教育局记三等功的表彰。与此同时,我几年来不断进行的理论研究也结出了丰硕成果,我主编参编的两本教材顺利出版,我精心撰写的多篇专业学术论文也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这么多的困难我都挺过来了,这点儿技术开发又能算得了什么?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又一次选择了坚持,我暗暗地发誓,我一定要为我们学校重新赢回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凭着对工作的激情,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我起早贪黑,潜心钻研,终于使学校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使学校生产加工的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信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就这样,我通过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使教学、实习、研发、加工形成一条龙,使学生在校园里就能直接体会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实现了学校与工厂的零距离对接。同时,我还将在生产过程中的实例进行分解,作为课堂教学鲜活的内容,切切实实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校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层次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努力,我不仅拿到了“双师”证书,而且使自己获得了值得自豪的“真刀实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