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中体现出的双重背叛与救赎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斯坦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于2003年出版,是美国2005年的排名前三的最畅销书。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家庭与友谊、阿富汗人与阿富汗文化、人性的本质与救赎,令人深思。
  关键词: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背叛与救赎
  一、引言
  胡赛尼曾说:“跟所有其他的小说一样,作家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是会交织在小说创作中的。”他和他的兄弟在喀布尔曾像阿米尔和哈桑一样生活,夏天上学,冬天放风筝,在电影院看约翰·韦恩的电影。阿米尔和父亲在美国创造新生活的日子,是和他的经历最相似的情节。小说围绕着富家少年阿米尔和家里仆人哈桑关于风筝的故事,向读者步步展开了重重背叛与救赎。除了小说主线风筝赛后阿米尔与哈桑的背叛与救赎外,还有父亲对相伴多年的阿里的背叛与救赎,缓缓道出,令人着迷。
  二、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背叛与救赎
  小说的开篇这样写着: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个阴雨密布的寒冷冬日,那年我12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趴在一堵坍塌的泥墙后面,窥视着那条小巷,旁边是结冰的小溪。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往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全书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阿米尔是普什布人,富家少爷,哈桑是哈扎拉人,仆人阿里的儿子。阿米尔和哈桑是好伙伴,哈桑是一个十分忠诚、勇敢、善良的人,一心只为阿米尔着想。而阿米尔懦弱,好静,一直因为种族宗教而看不起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哈桑与阿塞夫发生了冲突,阿塞夫对哈桑怀恨在心,意图报复。阿米尔是优秀的“风筝斗士”,善于切断别人风筝的线;哈桑是天生的“风筝追逐者”,阿富汗的传统是切断的风筝归捡到它的人所有,捡到风筝并悬挂在客厅被看做是一种荣耀。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始于1975年的风筝赛。经过一天的对决,阿米尔切断了最后的风筝,赢得了胜利,希望一次得到父亲的赞许。哈桑笑着喊着“为你,千千万万遍”飞奔到拐角,为阿米尔捡回风筝。然而,天色渐晚却不见哈桑。阿米尔出来寻找哈桑,却得知哈桑被阿塞夫逮住哈桑意图报复。阿米尔在小巷看着阿塞夫侵犯哈桑,想象无数次哈桑保护他一样挺身而出却因为懦弱而跑掉。他舍弃了哈桑。最后哈桑带着满身伤痕把风筝给了阿米尔。阿米尔假装不知道发生过的事,接过风筝回家接受父亲的表扬。哈桑仍深爱着阿米尔意图挽回他们的关系,可是阿米尔因为内疚设计逼走了哈桑和阿里。哈桑最后一次成全了阿米尔。“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道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我只想告诉他们,我就是草丛里的毒蛇,湖底的鬼怪”。之后不久,阿米尔与父亲逃离喀布尔去往美国,开始创造新的生活。阿米尔在美国成家立业结婚。
  2001年,父亲生前挚友也是阿米尔的知心人,身患绝症的拉辛汗从巴基斯坦打来电话,让他去巴基斯坦,“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哈桑和他的妻子作为哈扎拉人受到种族歧视,因为保护阿米尔家的大房子被塔利班枪毙,留下儿子索拉博进了孤儿院。但阿米尔不愿意去,于是拉辛汗告诉了阿米尔一个惊天大秘密,哈桑是阿米尔爸爸的私生子。阿米尔思虑再三,还是踏上了寻索拉博的路,在与阿塞夫的搏斗中几经生死,历经困难,终于让索拉博和他回到美国,悉心照顾他。完成了对自己、对父亲、对哈桑的救赎。索拉博因为签证,被迫再次回到孤儿院而选择自杀。阿米尔带他放风筝时,重新燃起了索拉博对生活的希望。阿米尔说着“为你,千千万万遍”为索拉博追风筝,对索拉博的救赎还没完成,但是已经有了新的开始,就像初雪的融化。“我追。”阿米尔仍满怀希望。
  三、父亲与阿里之间的背叛与救赎
  阿里是祖父收养的孤儿,与父亲一起长大,一起生活了四十年。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阿里见证了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是父亲的一部分。阿里为保护哈桑离开被阿米尔家的那天,父亲哀求阿里别走,他舍不得哈桑也舍不得阿里,他哭得像个孩子。
  阿米尔的母亲死于难产,患有小儿麻痹的阿里却娶了年轻貌美的莎娜芭。阿里前妻离开他后生育三个女儿,因此知道阿里患有不育症,但父亲与莎娜芭有了私情,使莎娜芭怀孕生下了兔唇哈桑。莎娜芭生下哈桑几天后就和江湖艺人跑了,也许也是自责内疚无法面对阿里和哈桑。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阿里也未曾问过抱怨过。相反,阿里对哈桑视如己出,细心教育辅导,使哈桑正直善良,勇敢忠诚。父亲背叛了母亲,背叛了阿里,却拥有了自己品德的哈桑。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被阿米尔和哈桑。父亲深爱他们两个却不能表露对哈桑的爱,以尽人父之责。父亲对哈桑的内疚,对阿里的内疚,使他深刻自责。他乐善好施,帮助穷人,建立恤孤院,把钱借给有需要的人,进行一系列自我救赎。父亲与阿米尔去往美国不久后,阿里就踩到地雷死于非命。父亲对阿里的背叛,进行了自我救赎,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就如拉辛汗写给阿米尔的信中写着:“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父亲和阿里的背叛与救赎,阿米尔和哈桑的背叛与救赎,在某些方面而言,由阿米尔和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继续完成下去了。
  在这本小说里,风筝时象征性的,可以是亲情、友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这种品质。对阿米尔而言,风筝是他性格中缺少的那一部分,只有追到了风筝,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其他文献
引言  1977年,清华大学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首次设立了环境工程专业,标志着环境工程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安徽理工大学前身是淮南煤炭学院,浓重的煤矿类烙印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之一。煤炭及相关行业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是淮南市乃至安徽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安徽理工大学于1998年设置了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毫无疑问,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设置是否
摘 要: 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互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在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择、课前的准备和课堂实施等环节。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 《医学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目前在教学实践中被教师们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式教学法,该方法虽然知识的传授效率高,但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形成,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1]。近年来兴起的
有机合成题中的信息迁移题是对学生有机化学认知程度和自学能力的综合考查,在历届高考中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考试说明中对本专题的要求是:综合应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结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摘 要: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一直在积极推动教学的改革创新。现代社会,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及能力越来越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现在的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进行了详细改善。  关键词: 小片区校本教研 专业化成长 基本理论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学校了解教师的教学需求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现在农村学校规模较小,单所学校教师教研力
摘 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名师空间课堂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在MOOC互联网教学时代名师传统教学模式转变网络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 名师课堂 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 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要培养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如何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培养人才技能,需要学校有一支强有力的高端技能教学队伍。名师就是一个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代表,在
摘 要: 教学模式是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尤其是在网络出现后,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对教学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建构恰当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和探求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 语文阅读 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参、课本设计教案,再凭借黑板、粉笔、讲解把有关
《新疆经济报》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里程碑式的阶段:一是表现在规模扩张上,二是表现在报纸定位上。《新疆经济报》在报纸定位及传播方向上先后实现三次重大调整。初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卡夫卡讲述了一个关于全人类的精致而又可怖的寓言《城堡》,在梦魇般的背景下,从故事中出现的小物件到整个故事本身,都是对于现实世界和人类的严峻处境及未来的绝妙隐喻。 K
摘 要: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更是西方语言文化的源泉。它对英美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许多作品中都得到印证,使《圣经》故事发挥其隐含的参照作用。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深受《圣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圣经》中的人物对英语习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和掌握与《圣经》有关的英语习语,有助于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掌握它们的实际含义,并在英语学习中得以准确应用。  关键词: 《圣经》 英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