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前,我赴京参加散文年会,不意间的一个偶然,与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的家乡来个零距离接触,感觉十分幸运。
年会的住宿地是在北京通州一个叫太子府小村附近的“运河人家”别墅区。
别墅区位于老京津公路南行的一处路边,从川流不息的主路拐进一条小路,从太子府车行2分钟就开到了别墅区的大门前,只见一栋白墙青瓦的楼的正中上方,十分儒雅大气地书写者“运河人家”四个大字。其他,花草树木,庭院楼宇,竹林曲径,竟也与一般的度假山庄别无二致了。
与工作人员闲聊,方知这里就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刘绍棠的家乡儒林村的地界了。
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出生于河北通县(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其代表作《蒲柳人家》一经发表,就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下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1980年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就是这样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大量的乡土风俗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像一幅幅风俗画,增加了这部小说作品的民族气息,构成了刘绍棠小说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对刘绍棠先生的崇拜不止于此。曾经听说,这位与丁玲、冯雪峰等齐名的“右派”颇具风骨和才气。
读过先生的很多故事,我对其始终仰视有加。
孙犁先生说他是“幼年成名、才气横溢、后遭波折、益增其华”。
他16岁读高中一年级时,发表了短篇小说《青枝绿叶》,随即被选入全国通用教材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当他自己升入高二时,自己的作品反而成了自己的教材,一时被传为佳话。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这恐怕也是前无古人的趣闻了。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一直在他的家乡奔流不息。也正是这条奔流不息的古运河,孕育了他奔流不息的创作灵感与热情。他一直称自己为“运河之子”。
他推崇肖洛霍夫和他的《静静的顿河》,推崇他那种和顿河、和土地、和人民结合在一起又倾心去反映它们生活的精神。他为自己的家乡有条古运河而骄傲。
1957年他被错划成“右派”,被剥夺写作权利,先是在京郊铁路工地和水利工地劳动,后来回到家乡当社员,一去就是20年。厄运之时,他依然扎根于芬芳的泥土中,收集材料,体验民情,不停地写作。家乡人民同情他,保护他,抚慰他,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给了他创作的动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趴在荒屋寒舍的土炕和炕沿上一字一字写出长篇小说《地火》、《春草》和《狼烟》等。
据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家家都搭了防震棚,夜间每户还须有一个人值班。他值班时,室内孤灯一盏,坦然处之,文思泉涌,笔不停挥。那时,他正在赶写第二部长篇小说《狼烟》。当人们发出地震报警时,他还沉浸在写作之中,直到大家招呼他才醒过梦来,持笔挟书快步从房门跑出来。
他曾诗曰:芬芳故乡土,深深扎我根;运河水灵秀,哺育我成人。弄文违世情,无辜赤子心;仲永实堪伤,江郎岂才尽。……恶竹根除去,雨后发新笋;请君试目看,花开二度春。
不论环境如何艰难,遭遇如何坎坷,他绝不自甘沉沦,依然埋头写作。他说,在中国作家中,他有两个独一无二:一是所有作品都是写自己的乡土;一是先后在一个小村里生活了三十年。他把自己的笔伸向普通的农家。
1979年,他重返文坛,随即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他创作了《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27部作品,接连获奖。
他常说,作家要想到老百姓,别故意玩深沉、玩让人看不懂的东西,要写就写识字人爱看,不识字的人爱听的。所以他的作品有个性,老百姓爱读。从1984年到1988年,他先后写了《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絲》、《十步香草》等七部长篇小说。
最令人称奇称道的是,1988年8月,由于长年伏案写作积劳成疾,作家突发脑血栓。虽经抢救治疗,他的左半部身体仍然不听使唤,所幸没有影响到他的大脑和言语功能,以及用来握笔的右手。大病之后的刘绍棠,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定信念,继续写作。而且,他还时常笑着说:“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病魔吓倒,我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你们看不是跟正常人一样嘛!”心态平和而坚定。
大作家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也是通州,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
遗憾的是,这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作家,1997年3月12日病逝于京。更为遗憾的是,会议居所的突然调换,使得我们不及去近在咫尺的先生的墓地拜谒。后来,只是在一位文友的笔记中,我看到了他对绍棠先生墓地的描摹:
刘绍棠的墓地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很小。墓坐北朝南,在一块刻有刘绍棠手迹“大运河之子刘绍棠1936-1997”的花岗岩上,再垒起一米多高像假山盆景似的东西,后面的坟包几乎还不成形。绕着墓穴,用大石头砌了半圈围墙,西边的围墙上,立了块墓碑,题有“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一篇几百字的碑文。
作家刘绍棠是个大名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多次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但他更是一个有风格、风骨和痴情的作家。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责任编辑:黄艳秋
年会的住宿地是在北京通州一个叫太子府小村附近的“运河人家”别墅区。
别墅区位于老京津公路南行的一处路边,从川流不息的主路拐进一条小路,从太子府车行2分钟就开到了别墅区的大门前,只见一栋白墙青瓦的楼的正中上方,十分儒雅大气地书写者“运河人家”四个大字。其他,花草树木,庭院楼宇,竹林曲径,竟也与一般的度假山庄别无二致了。
与工作人员闲聊,方知这里就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刘绍棠的家乡儒林村的地界了。
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出生于河北通县(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其代表作《蒲柳人家》一经发表,就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下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1980年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就是这样一篇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大量的乡土风俗体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像一幅幅风俗画,增加了这部小说作品的民族气息,构成了刘绍棠小说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对刘绍棠先生的崇拜不止于此。曾经听说,这位与丁玲、冯雪峰等齐名的“右派”颇具风骨和才气。
读过先生的很多故事,我对其始终仰视有加。
孙犁先生说他是“幼年成名、才气横溢、后遭波折、益增其华”。
他16岁读高中一年级时,发表了短篇小说《青枝绿叶》,随即被选入全国通用教材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当他自己升入高二时,自己的作品反而成了自己的教材,一时被传为佳话。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这恐怕也是前无古人的趣闻了。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一直在他的家乡奔流不息。也正是这条奔流不息的古运河,孕育了他奔流不息的创作灵感与热情。他一直称自己为“运河之子”。
他推崇肖洛霍夫和他的《静静的顿河》,推崇他那种和顿河、和土地、和人民结合在一起又倾心去反映它们生活的精神。他为自己的家乡有条古运河而骄傲。
1957年他被错划成“右派”,被剥夺写作权利,先是在京郊铁路工地和水利工地劳动,后来回到家乡当社员,一去就是20年。厄运之时,他依然扎根于芬芳的泥土中,收集材料,体验民情,不停地写作。家乡人民同情他,保护他,抚慰他,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给了他创作的动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趴在荒屋寒舍的土炕和炕沿上一字一字写出长篇小说《地火》、《春草》和《狼烟》等。
据说,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家家都搭了防震棚,夜间每户还须有一个人值班。他值班时,室内孤灯一盏,坦然处之,文思泉涌,笔不停挥。那时,他正在赶写第二部长篇小说《狼烟》。当人们发出地震报警时,他还沉浸在写作之中,直到大家招呼他才醒过梦来,持笔挟书快步从房门跑出来。
他曾诗曰:芬芳故乡土,深深扎我根;运河水灵秀,哺育我成人。弄文违世情,无辜赤子心;仲永实堪伤,江郎岂才尽。……恶竹根除去,雨后发新笋;请君试目看,花开二度春。
不论环境如何艰难,遭遇如何坎坷,他绝不自甘沉沦,依然埋头写作。他说,在中国作家中,他有两个独一无二:一是所有作品都是写自己的乡土;一是先后在一个小村里生活了三十年。他把自己的笔伸向普通的农家。
1979年,他重返文坛,随即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他创作了《蒲柳人家》、《瓜棚柳巷》等27部作品,接连获奖。
他常说,作家要想到老百姓,别故意玩深沉、玩让人看不懂的东西,要写就写识字人爱看,不识字的人爱听的。所以他的作品有个性,老百姓爱读。从1984年到1988年,他先后写了《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絲》、《十步香草》等七部长篇小说。
最令人称奇称道的是,1988年8月,由于长年伏案写作积劳成疾,作家突发脑血栓。虽经抢救治疗,他的左半部身体仍然不听使唤,所幸没有影响到他的大脑和言语功能,以及用来握笔的右手。大病之后的刘绍棠,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定信念,继续写作。而且,他还时常笑着说:“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病魔吓倒,我如果不是坐在轮椅上,你们看不是跟正常人一样嘛!”心态平和而坚定。
大作家刘绍棠生在通州,长在通州,写的也是通州,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他曾在著作中写道:“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二十世纪风貌,为二十一世纪的北运河儿女留下一幅二十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
遗憾的是,这位“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作家,1997年3月12日病逝于京。更为遗憾的是,会议居所的突然调换,使得我们不及去近在咫尺的先生的墓地拜谒。后来,只是在一位文友的笔记中,我看到了他对绍棠先生墓地的描摹:
刘绍棠的墓地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很小。墓坐北朝南,在一块刻有刘绍棠手迹“大运河之子刘绍棠1936-1997”的花岗岩上,再垒起一米多高像假山盆景似的东西,后面的坟包几乎还不成形。绕着墓穴,用大石头砌了半圈围墙,西边的围墙上,立了块墓碑,题有“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一篇几百字的碑文。
作家刘绍棠是个大名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多次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但他更是一个有风格、风骨和痴情的作家。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