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f722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科南特曾经说过一句话:“学校的荣誉不在于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采用很多方式和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笔者认为,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就必须加强校本培训力度,而校本培训的核心应主要在于促进教师学习,促进教师阅读。
  一、阅读在提高教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的农村学校,大多数是民转公教师,少数正规学校毕业的教师,层次也比较低。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高,阅读视野狭窄,导致教师的領悟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相当低下。因此,在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教研活动中,教师理解是不深刻的,收获是不明显的,更有甚者,通过一次活动或一次培训只能是感动一时,真正回到自己的课堂,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能力把培训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应是教师培训的核心,要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就必须促使教师读大量的书。伟大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也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每一位优秀、成名的教师无不是读了大量的书。只有阅读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具有广袤的阅读视野,才能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思考问题;才能有效驾驭课堂,信手拈来,引领学生;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生动、幽默有趣……
  二、如何促使教师有效阅读
  1、建立教师书屋,使教师有书可读。
  要促使教师阅读,使教师掌握较丰厚的教育理论,让教师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学校必须有计划地引领教师读书,为教师提供读书的条件,使教师有书可读。从目前学校的图书配置上来看,多数学校的图书都是由国家配备,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较少,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教育论著、教育学、心理学等书籍几乎是一片空白。学校在预算公用经费使用时,重点考虑的是学校办公设施方面的建设,在提高教师素质的经费投入方面,只是为教师征订一些教育方面的杂志,教师即使想看书,都看不到真正有用的书。因此,我认为,学校在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过程中,在首先满足学校正常运转的同时,必须把建立教师书屋,添置学校图书设备拿在一个高度来考虑,除了证订教育教学杂志外,还应为教师采购大量的能提高教师知识结构、丰厚教师教育理论、拓展教师知识视野方面的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陶行知的教育论著、苏霍姆林斯基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书籍、新课程方面的书籍、目前一些知名教师的经验总结、百科知识、文学、科普方面的书籍等,使教师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
  2、建立合理的读书学习制度。
  在农村,由于教师工作负担较重,对竞争压力的感受也不强烈,工作之余,总想轻松一下,缺少“我要学”的学习意识。学校为教师配备了较丰厚的可读图书后,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读书学习制度来约束教师、促进教师读书。在学习制度的建立上,我认为:首先必须要求教师保证学习时间。学校可采用定时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即每周固定一个学习时间,集中教师在教师书屋自学2小时以上,同时,用制度或激励机制,让教师在集中读书时间外,利用空闲时间读书,保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其次,必须要求教师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出读书心得,让教师明白是为提高素质而读书,要读有所获。第三,要让教师有计划的读书。一个人的知识层次与兴趣爱好是不相同的,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有计划地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首先就是要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对教师也应如此。因此,学校在引领教师阅读中,可以采用评比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方式激励教师认真读书。同时,学校在组织教师集中读书时,应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向大家请教;让教师把学习的收获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对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讨论……使教师在合作中学习、快乐中学习,把学习当体验成功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遵守制度。只有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给予认真读书、读有所获的教师以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教师的学习才会更有效,收获才会更多。
  4、建立相应的学习考核制度。
  为了有效提高教师读书的效益,促进教师自觉读书,学校可在学期末组织骨干教师,按教师的年龄特征对教师的读书情况进行目标检测,把对教师读书检测结果与教师德、能、勤、绩考核相结合,促使教师不把读书当作一种形式,从而提高教师素质。
  总之,阅读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途径。学校的校本培训应致力于促进教师阅读,让教师在阅读中提高知识结构、丰富知识视野、掌握教育理论。在有效阅读中积累经验,提高理解力、领悟能力、反思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转型期是一个多元、开放、变化的社会环境,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杂糅渗透,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刻的,开放的社会、多样的价值观,需要中学生气慎重的把握和选择。对于城市单亲家庭的中学生而言,这将是个不小的挑战。加强与单亲家庭中学生情感交流,通过真诚、平等与信任等方式,强化单亲家庭中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其综合素养。  关键词:人格;单亲家庭;道德人格    2009年我又一次实现了人生的转折,走出
期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WTO的加入,英語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成为越来越多的行业的职业语言。加大英语的教学力度,关注学生英语水平的发展,是当前教育形势给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新的教育形势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认知。《英语课程标准》的制订,为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小学英语教师角色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指明“英语教学要
期刊
摘要: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人的认知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体地建构,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由知恩到报恩更需要学生自己感悟后转化为行动。  关键词:历史 情感 课堂    感恩包蕴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精忠报国、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伦理价值,是弘扬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知道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
期刊
审美教育,就是指“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具有创造美能力的教育”。向学生传授美的语言,美的思想,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去感受美,去欣赏美,去创造美,作为一名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书是为了育人,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英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有其自身的审美特质,如文字美,语言的音乐美,知识美,规则美,英语作品的情感美等。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期刊
18年前,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活,那时的我,虽然也充满雄心壮志,但我的理想绝不是在这三尺讲台上做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认为外面的世界才是最精彩的。  时隔18年,假如现在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依然坚守这方土地?”我会用艾青的一句话回答他:“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我心中,我已经融入这片土地,已经割舍不下这片在外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很大很大,甚至意味着整个生命意义与价值的土地! 
期刊
在学校教学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应体现在增强学生健康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体育有较深的感悟与情感,在快乐中接受体育教学。体育作为一种游戏,玩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有些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 ,对体育课产生厌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里曲线而进行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练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应着眼学生的精神诉求,成为学生精神品性提高的催化剂。  关键词:语文教学 精神品性 自我 生存境界 价值    众所周知,知识门类的完整性对人的精神品性的重要性是必要的,而语文教学对学生个体成长,及精神培养作用尤为重要,自古以来倍受重视。从中国古代“蒙学”至较高层次的书院,莫不以语文教学为基础。时下,尽管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外语、数理时而占尽先机,但从个人长效的人生规划来看,语文素养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气息,同时语文教师也面临着严峻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教师 素质培养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
期刊
摘要:本文从怎样听常态课的角度談科学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途径  关键词:科学教师 常态课 怎样听    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科课程,由于中学《科学》课程是课改后的一门新兴课程,国家对科学课师资的培育方面还不能满足科学课程的需要,这就使得许多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教师担当起了科学课的重任。中学教师不可能像科技专家那样对科技的每个领域都有很专业、很全面的了解和研究。科学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时代性、发展性、
期刊
探究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课程规定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探究,又如何实施探究,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探究性学习巧设铺垫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学生兴趣是探究的起点,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