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脱媒”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金融脱媒”的出现虽然给商业银行带来压力,也促使商业银行不断完善经营体制,持续开发创新性金融产品。本文从当前金融脱媒的表现形式入手,探讨并提出了商业银行的创新路径选择。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引言
在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金融市场的调整与改革对于整个社会的影響逐渐显现出来,这其中,商业行业在这一大环境下也越发受到金融脱媒趋势的影响与挑战。虽然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金融脱媒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对于正处于调整改革状态下的商业银行业来讲,金融脱媒趋势下,银行业的新常态将围绕金融创新展开。当然,这种新常态对于商业银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银行转型过程肯定会伴随着不少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银行监管机制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预判机制[1]。本文基于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开拓互联网金融,提高风控能力等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路径选择的作用,分析金融脱媒趋势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二、金融脱媒的表现形式
所谓的金融脱媒,是指在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下,商业银行体系不再是资金供给的主导,社会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能够直接完成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市场化的逐步完善与开放,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地位会被削弱。金融脱媒对于储蓄资产的影响在于其在整个社会金融资产的比重会持续下降,进而会引起整个融资方式的转变,即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过程。另外,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改革甚至是金融工具与产品的不断更新、金融市场对金融竞争的调节也都会引起金融脱媒。可以认为,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都会因为金融脱媒形成一种新的常态,这种新常态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形式。
1.银行业存差逐年增大,存款率降低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近几年,我国对银行业不断调整、对金融体系紧凑型改革,这一系列的变化正在对大众传统的储蓄观念进行转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意愿是在逐年降低的,这源于利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同时由于各大金融工具的出现,分流一部分储蓄用户,追求高回报和高收益的资产处置形式。这种情况在股票市场开放后,越来越突出,理财产品已经理财中介的大规模兴起,能够让普通民众,接触到以往无法触及到的理财观念,这是银行业存差逐年增大的重要原因。
2.对企业而言,拓展了融资渠道
就企业而言,资金流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国,企业融资的渠道仍然是比较大一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往往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让企业处于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及偿还贷款的能力都是持消极的态度,普遍不太愿意房贷,相反,对那些大企业,他们却是非常主动的,这种双重标准在金融脱媒的趋势,显得更加严重。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的改革为企业增加了众多的融资渠道,比如:发放股票,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以及大企业财团融资等形式也分散了贷款的压力,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对银行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无疑,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最大的。首先,银行用户质量下降。这源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吸引了一批高质量的用户把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当中,同时由于银行负收益情况的加剧,大众对银行的依赖度逐步降低了。储户资源被稀释对银行体系下的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其次,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迅速崛起,这类企业对于资金的调配能力是非常强的,由于审批流程较银行更具效率,所以更受一些用户青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的存贷款量,同时,这类公司还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例如财务顾问以及融资安排等,并且能为客户提供一套最为适合的理财规划,这对商业银行形成了现实性的冲击。
三、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进入新时期,我国对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金融脱媒的现象会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加速显现,这使得我们商业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现阶段,纵观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其对于金融脱媒的反应只能称为是适度的,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来应对这一新情况。我们商业银行的发展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愿不强烈、风控能力薄弱、经营方式转型办法不多等等。分析金融脱媒对我们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点阐释。
1.对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
在以往,企业发展的所需资金大多来自银行的信贷,企业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可以通过股票融资改善资金短缺的情况,降低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同时也有利于分散银行的金融风险,改善外部经营环境。
2.对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影响
在金融脱媒的带动下,直接融资市场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一些金融衍生市场逐步兴起,比如期货、互换等等。这些新型的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增加了中间业务的吸引力,同时一些增值服务比如风险投资、咨询顾问等等成为了利润新的增长点。
3.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金融脱媒为商业银行带来机遇,同时也让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兴起,分流了一部分优质的客户,不利于存款业务的发展。同时,对于企业而言,银行也不再是融资的主要途径,更多更灵活的融资方式更受企业关注,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
4.互联网金融形式多样冲击银行传统经营模式
互联网金融正在悄然变革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理财观念,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无现金日的支付活动越来越受广大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一经推出迅速占领了市场。方便快捷的支付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刷卡和现金支付,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多样性的消费方式。而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对于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加速了其经营模式的进一步转变。 四、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金融产品的研发极其滞后是目前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都相对单一,这也是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得以迅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商业银行首先应该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依托已有客户数据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深度开发,把创新作为经营转变的着力点,同时,注重创新的质量和深度,努力由浅层创新、孤立创新过渡到深度创新和合作创新中来,不断提升创新观念,提升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用户体验。
2.优化客户结构
金融脱媒分流了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在这个既定事实下,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调整经营策略,运营CRM(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对留存的有客户进行精确维护,同时,完善中小企业以及个人的信用体系,全面提升存贷款客户的质量,同时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投入,拓展服务业态,转变以往纯粹的存贷款业务模式,提供更加精确的专业化的金融咨询服务。
3.正确认识并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
互联网金融是目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商业银行应该努力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中间业务及相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推广。商业银行转型是一个大趋势,并且具有紧迫性,虽然,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服务做出了不少努力,并开发出了一些产品,但其用户体验并不令人满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重视程度以及推广力度不够。与其他互联网产品相比,商业银行在运营互联网产品的同时缺乏互联网思维。所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基本要求。
4.提高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能力
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伴随而来的一个行业问题就是风险控制能力,这是对每个金融参与主体的考验。无论是证券市场、金融创新政策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法律约束。互联网金融产品(平台)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正是缺乏风险控制能力导致的后果。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丰富金融产品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比如通过贷款出售和信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控制。还有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互联网产品的运营上,需要严格对用户信息以及其他敏感信息的监控,防止数据外泄。
参考文献:
[1]孙正蓉.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周俊杰.金融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3]唐黎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J].特区经济,2012(04).
作者简介:李澜冬妮(1994.11- ),女,汉族,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人,本科在读;郑安安(1981.01- ),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研究
关键词:金融脱媒;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引言
在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金融市场的调整与改革对于整个社会的影響逐渐显现出来,这其中,商业行业在这一大环境下也越发受到金融脱媒趋势的影响与挑战。虽然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金融脱媒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对于正处于调整改革状态下的商业银行业来讲,金融脱媒趋势下,银行业的新常态将围绕金融创新展开。当然,这种新常态对于商业银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同时,银行转型过程肯定会伴随着不少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银行监管机制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预判机制[1]。本文基于金融市场结构优化、开拓互联网金融,提高风控能力等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路径选择的作用,分析金融脱媒趋势下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二、金融脱媒的表现形式
所谓的金融脱媒,是指在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下,商业银行体系不再是资金供给的主导,社会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能够直接完成体外循环。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金融市场化的逐步完善与开放,传统意义上,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地位会被削弱。金融脱媒对于储蓄资产的影响在于其在整个社会金融资产的比重会持续下降,进而会引起整个融资方式的转变,即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过程。另外,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改革甚至是金融工具与产品的不断更新、金融市场对金融竞争的调节也都会引起金融脱媒。可以认为,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都会因为金融脱媒形成一种新的常态,这种新常态带来了全新的表现形式。
1.银行业存差逐年增大,存款率降低
资本市场的发展为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能量。近几年,我国对银行业不断调整、对金融体系紧凑型改革,这一系列的变化正在对大众传统的储蓄观念进行转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意愿是在逐年降低的,这源于利率政策的不断调整,同时由于各大金融工具的出现,分流一部分储蓄用户,追求高回报和高收益的资产处置形式。这种情况在股票市场开放后,越来越突出,理财产品已经理财中介的大规模兴起,能够让普通民众,接触到以往无法触及到的理财观念,这是银行业存差逐年增大的重要原因。
2.对企业而言,拓展了融资渠道
就企业而言,资金流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在我国,企业融资的渠道仍然是比较大一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往往会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导致让企业处于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及偿还贷款的能力都是持消极的态度,普遍不太愿意房贷,相反,对那些大企业,他们却是非常主动的,这种双重标准在金融脱媒的趋势,显得更加严重。另一方面,金融体系的改革为企业增加了众多的融资渠道,比如:发放股票,利用短期融资券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以及大企业财团融资等形式也分散了贷款的压力,有力的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对银行业的影响最为显著
无疑,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最大的。首先,银行用户质量下降。这源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吸引了一批高质量的用户把资金投入到证券市场当中,同时由于银行负收益情况的加剧,大众对银行的依赖度逐步降低了。储户资源被稀释对银行体系下的公司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其次,大型企业集团公司迅速崛起,这类企业对于资金的调配能力是非常强的,由于审批流程较银行更具效率,所以更受一些用户青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银行的存贷款量,同时,这类公司还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例如财务顾问以及融资安排等,并且能为客户提供一套最为适合的理财规划,这对商业银行形成了现实性的冲击。
三、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进入新时期,我国对经济金融体制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金融脱媒的现象会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加速显现,这使得我们商业银行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现阶段,纵观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其对于金融脱媒的反应只能称为是适度的,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来应对这一新情况。我们商业银行的发展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意愿不强烈、风控能力薄弱、经营方式转型办法不多等等。分析金融脱媒对我们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点阐释。
1.对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
在以往,企业发展的所需资金大多来自银行的信贷,企业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的金融风险。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可以通过股票融资改善资金短缺的情况,降低了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同时也有利于分散银行的金融风险,改善外部经营环境。
2.对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影响
在金融脱媒的带动下,直接融资市场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一些金融衍生市场逐步兴起,比如期货、互换等等。这些新型的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形式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增加了中间业务的吸引力,同时一些增值服务比如风险投资、咨询顾问等等成为了利润新的增长点。
3.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金融脱媒为商业银行带来机遇,同时也让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挑战。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金融衍生产品的兴起,分流了一部分优质的客户,不利于存款业务的发展。同时,对于企业而言,银行也不再是融资的主要途径,更多更灵活的融资方式更受企业关注,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
4.互联网金融形式多样冲击银行传统经营模式
互联网金融正在悄然变革人们的支付方式和理财观念,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各种无现金日的支付活动越来越受广大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一经推出迅速占领了市场。方便快捷的支付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刷卡和现金支付,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多样性的消费方式。而这一系列的新变化对于银行传统经营模式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加速了其经营模式的进一步转变。 四、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
金融产品的研发极其滞后是目前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都相对单一,这也是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得以迅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商业银行首先应该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类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依托已有客户数据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深度开发,把创新作为经营转变的着力点,同时,注重创新的质量和深度,努力由浅层创新、孤立创新过渡到深度创新和合作创新中来,不断提升创新观念,提升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用户体验。
2.优化客户结构
金融脱媒分流了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在这个既定事实下,商业银行应该主动调整经营策略,运营CRM(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对留存的有客户进行精确维护,同时,完善中小企业以及个人的信用体系,全面提升存贷款客户的质量,同时加强对金融服务的投入,拓展服务业态,转变以往纯粹的存贷款业务模式,提供更加精确的专业化的金融咨询服务。
3.正确认识并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
互联网金融是目前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商业银行应该努力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中间业务及相关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推广。商业银行转型是一个大趋势,并且具有紧迫性,虽然,目前不少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服务做出了不少努力,并开发出了一些产品,但其用户体验并不令人满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重视程度以及推广力度不够。与其他互联网产品相比,商业银行在运营互联网产品的同时缺乏互联网思维。所以正确认识并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基本要求。
4.提高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能力
金融脱媒是经济发展的必要要求,伴随而来的一个行业问题就是风险控制能力,这是对每个金融参与主体的考验。无论是证券市场、金融创新政策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法律约束。互联网金融产品(平台)出现的种种问题也正是缺乏风险控制能力导致的后果。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丰富金融产品的同时,一定要注重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比如通过贷款出售和信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控制。还有对商业银行自身的互联网产品的运营上,需要严格对用户信息以及其他敏感信息的监控,防止数据外泄。
参考文献:
[1]孙正蓉.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2]周俊杰.金融脱媒对大型商业银行盈利性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
[3]唐黎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J].特区经济,2012(04).
作者简介:李澜冬妮(1994.11- ),女,汉族,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人,本科在读;郑安安(1981.01- ),女,汉族,浙江省宁波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