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瘦高的个头,总是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方正的脸庞,始终洋溢着自信的微笑。一路风雨兼程,信念是他的支撑;一片赤子情怀,热爱已化为本能。走近河南省陕县党员电教中心主任孟繁昌,感受着他跃动的激情与梦想。
初生牛犊不怕虎
今年31岁的孟繁昌走上电教岗位已经十个年头,是名副其实的“老电教”。1998年,孟繁昌大学毕业,县委组织部看中了他在校学生会工作过的经历,调他到部里从事党员电教工作。一个刚出校门的小伙子就获得了这样的垂青,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满是溢美之词。“瞧人家繁昌,年纪轻轻的就步入仕途了。”“繁昌,以后升官了可别忘了老同学啊。”
面对众人的期望和赞许,孟繁昌愈加渴望能在新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可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却常常让人始料不及。当他满怀欣喜地去部里报到时,电教中心的实际情况给他浇上了一盆冷水。当时所谓的电教中心和组织科挤在一起办公,也没有专职的电教工作人员。一台老掉牙的松下M9000摄像机、一台没有说明书的光学照相机就是孟繁昌的两个“新同事”。茫然和失落的情绪顿时淤积在他的胸口,憋闷不已。此时部领导找他去谈话:“小孟,县里的电教刚起步,条件艰苦点。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尽管提,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希望这项事业可以借你这年轻人的冲劲发展起来。”
领导的嘱托和关怀把孟繁昌从失望的彼岸拉了回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成绩。拿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孟繁昌就全部用来购买了摄影和制片方面的专业书籍。此后大半年的时间里,加班自学成了他每天必修的功课。从最基本的按键功能到复杂的拍摄技巧,孟繁昌的每一点进步都源于不懈的努力。为了练习扛机拍摄的稳定性,他曾经在火辣的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几次都险些中暑晕倒。还有一回,孟繁昌跟随电视台的记者一道去拍摄反映当地农村新貌的宣传片。那天天气非常炎热,别人都随便取几个景就到老乡家里乘凉去了,可孟繁昌扛着笨重的机器,又是上房顶,又是登山头,不停地寻找最佳拍摄角度。看到他的衣裤都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随行的几个人劝道:“拍几个镜头够用就行了,何必找罪遭呢!”孟繁昌笑笑说:“我是个新手,趁这个机会多练习练习,下次就知道该怎么拍了。”说完他停下来喝了一大口水,就又跑了出去。
十年弹指一挥,岁月涤荡了浮华,沉淀了坚持。回首最初打拼的日子,孟繁昌说:“电教给我的人生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热忱,播撒向基层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爆发。陕县与非典重灾区山西仅一河之隔,全县上下高度警惕,全民动员,吹响了抗击非典的号角。5月13日,陕县西张村镇一名在山西打工的青年连夜返回家里,当时该青年已有发热症状但却拒绝接受隔离检查。闻讯后,孟繁昌立即收拾行装,准备赶往现场。妻子拦住他说:“不行,太危险了。你去了万一出点事可咋办?”孟繁昌安慰妻子说:“这些难得的真实场面,我有责任把它们记录下来。放心,我多戴上几个口罩就没事了。”妻子最终还是拗不过他,只能噙着泪水,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求平安。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孟繁昌扛着摄像机,冲锋在抗击非典的前线。靠着心中那份坚强的信念,他用镜头收录了一幅幅鲜活、感人的画面。后来,孟繁昌根据真人真事制作的专题片——《铁壁铜墙的基石》经省、市、县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许我们在感动于片中催人泪下的人物和故事时,更要向孟繁昌致敬,正是由于他的无畏和无私,才得以如实反映出这场关乎生死的较量。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属于经济落后地区。2000年的时候,县里大多数农村都没有像样的电教设备,基层对电教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那年10月,孟繁昌被派赴宫前乡竹元村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文件和讲话时,他发现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很多人一直在打瞌睡。回去后,孟繁昌挑了个周末,专门带上电教设备来到这个村,召集当地群众收看电教片。这一新颖的形式立刻提起了村民的兴趣,特别是《烟叶管理技术》这部科教片,由于跟村里很多的烟叶种植户密切相关,大家请孟繁昌重复放了好多遍。第二天,当他收拾设备准备回去时,村民们围着他一个劲地问什么时候能再来给放片子看。这件事对孟繁昌触动很大,他深深地意识到:必须尽快改变全县电教工作的落后面貌,方便群众利用电教手段学习科技致富的本领。
通过考察调研,孟繁昌制定了《陕县党员电教工作三年规划》和《党员电教工作目标责任制》。他又全力争取到资金,使电教播放网点在2003年底实现了全县覆盖,并在一半以上的乡镇建立起规范化片库。2004年,陕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孟繁昌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任主任。在述职报告中,他欣慰地说:“电教工作终于走上了大舞台。”
责任是他心中最大的天
在孟繁昌的时间表里,工作几乎就是他的全部,家庭的事永远都放在最后。然而他的内心却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
孟繁昌的父亲身患高血压导致偏瘫多年,行动不便。平时经常加班的他很少有机会在床前尽孝,总是来去匆匆,说不上几句话。2004年9月,他正在外地出差,家里突然传来父亲突发脑溢血、病情危重的消息。孟繁昌强忍心痛,坚持着处理好手头的工作,才急忙往回赶。来到医院时,父亲已经不能言语,只望了他一眼,就离开了人世。谈到这件事,这个刚强的汉子眼里也泛起了泪光,孟繁昌说:“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去世前看我的最后一眼我终生难忘。那眼神里没有抱怨和遗恨,却充满了对我的理解和期望。现在我只有更努力地工作,才不会愧对九泉下的父亲。”
2005年12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在得知陕县西张村镇陈村村委会主任、共产党员程怀昌因劳累过度,牺牲在新村改造现场的噩耗时,孟繁昌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进行宣传教育的好典型,立即组织人员前去采访拍摄。十多天里,他白天亲自带队,顶风冒雪、走村串户挖掘事迹;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第一时间整理素材,修改脚本。同事们要他歇一歇,注意身体,可孟繁昌每次都说:“没事,我撑得住。”一次,采访完已是深夜,大家驱车返回县里。由于天黑路滑,车在转弯时驶进了路边的深沟,好在车速不快才没有人受伤。就在大家惊魂未定之时,孟繁昌却借此打趣说:“这是程怀昌同志的英灵在看着我们呢。咱可一定得把这个片子做好,让英雄瞑目。”经过二十天的昼夜奋战,专题片《赤子村官》制作完成。河南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主要领导看过片子后,当即研究决定,将程怀昌同志追加为全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十四名先进个人之一。通知下达时,孟繁昌却又一次累倒在编辑台上。
电教路漫漫,人生路悠悠,孟繁昌将继续用一颗上下求索的心谱写精彩的乐章,装点青春的诗行。
(作者为三门峡市作协秘书长)
初生牛犊不怕虎
今年31岁的孟繁昌走上电教岗位已经十个年头,是名副其实的“老电教”。1998年,孟繁昌大学毕业,县委组织部看中了他在校学生会工作过的经历,调他到部里从事党员电教工作。一个刚出校门的小伙子就获得了这样的垂青,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满是溢美之词。“瞧人家繁昌,年纪轻轻的就步入仕途了。”“繁昌,以后升官了可别忘了老同学啊。”
面对众人的期望和赞许,孟繁昌愈加渴望能在新的岗位上施展才华,成就事业。可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却常常让人始料不及。当他满怀欣喜地去部里报到时,电教中心的实际情况给他浇上了一盆冷水。当时所谓的电教中心和组织科挤在一起办公,也没有专职的电教工作人员。一台老掉牙的松下M9000摄像机、一台没有说明书的光学照相机就是孟繁昌的两个“新同事”。茫然和失落的情绪顿时淤积在他的胸口,憋闷不已。此时部领导找他去谈话:“小孟,县里的电教刚起步,条件艰苦点。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尽管提,我们一定全力支持。希望这项事业可以借你这年轻人的冲劲发展起来。”
领导的嘱托和关怀把孟繁昌从失望的彼岸拉了回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成绩。拿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孟繁昌就全部用来购买了摄影和制片方面的专业书籍。此后大半年的时间里,加班自学成了他每天必修的功课。从最基本的按键功能到复杂的拍摄技巧,孟繁昌的每一点进步都源于不懈的努力。为了练习扛机拍摄的稳定性,他曾经在火辣的太阳底下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几次都险些中暑晕倒。还有一回,孟繁昌跟随电视台的记者一道去拍摄反映当地农村新貌的宣传片。那天天气非常炎热,别人都随便取几个景就到老乡家里乘凉去了,可孟繁昌扛着笨重的机器,又是上房顶,又是登山头,不停地寻找最佳拍摄角度。看到他的衣裤都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随行的几个人劝道:“拍几个镜头够用就行了,何必找罪遭呢!”孟繁昌笑笑说:“我是个新手,趁这个机会多练习练习,下次就知道该怎么拍了。”说完他停下来喝了一大口水,就又跑了出去。
十年弹指一挥,岁月涤荡了浮华,沉淀了坚持。回首最初打拼的日子,孟繁昌说:“电教给我的人生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热忱,播撒向基层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爆发。陕县与非典重灾区山西仅一河之隔,全县上下高度警惕,全民动员,吹响了抗击非典的号角。5月13日,陕县西张村镇一名在山西打工的青年连夜返回家里,当时该青年已有发热症状但却拒绝接受隔离检查。闻讯后,孟繁昌立即收拾行装,准备赶往现场。妻子拦住他说:“不行,太危险了。你去了万一出点事可咋办?”孟繁昌安慰妻子说:“这些难得的真实场面,我有责任把它们记录下来。放心,我多戴上几个口罩就没事了。”妻子最终还是拗不过他,只能噙着泪水,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祈求平安。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孟繁昌扛着摄像机,冲锋在抗击非典的前线。靠着心中那份坚强的信念,他用镜头收录了一幅幅鲜活、感人的画面。后来,孟繁昌根据真人真事制作的专题片——《铁壁铜墙的基石》经省、市、县电视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许我们在感动于片中催人泪下的人物和故事时,更要向孟繁昌致敬,正是由于他的无畏和无私,才得以如实反映出这场关乎生死的较量。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处,属于经济落后地区。2000年的时候,县里大多数农村都没有像样的电教设备,基层对电教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那年10月,孟繁昌被派赴宫前乡竹元村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文件和讲话时,他发现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很多人一直在打瞌睡。回去后,孟繁昌挑了个周末,专门带上电教设备来到这个村,召集当地群众收看电教片。这一新颖的形式立刻提起了村民的兴趣,特别是《烟叶管理技术》这部科教片,由于跟村里很多的烟叶种植户密切相关,大家请孟繁昌重复放了好多遍。第二天,当他收拾设备准备回去时,村民们围着他一个劲地问什么时候能再来给放片子看。这件事对孟繁昌触动很大,他深深地意识到:必须尽快改变全县电教工作的落后面貌,方便群众利用电教手段学习科技致富的本领。
通过考察调研,孟繁昌制定了《陕县党员电教工作三年规划》和《党员电教工作目标责任制》。他又全力争取到资金,使电教播放网点在2003年底实现了全县覆盖,并在一半以上的乡镇建立起规范化片库。2004年,陕县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孟繁昌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任主任。在述职报告中,他欣慰地说:“电教工作终于走上了大舞台。”
责任是他心中最大的天
在孟繁昌的时间表里,工作几乎就是他的全部,家庭的事永远都放在最后。然而他的内心却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
孟繁昌的父亲身患高血压导致偏瘫多年,行动不便。平时经常加班的他很少有机会在床前尽孝,总是来去匆匆,说不上几句话。2004年9月,他正在外地出差,家里突然传来父亲突发脑溢血、病情危重的消息。孟繁昌强忍心痛,坚持着处理好手头的工作,才急忙往回赶。来到医院时,父亲已经不能言语,只望了他一眼,就离开了人世。谈到这件事,这个刚强的汉子眼里也泛起了泪光,孟繁昌说:“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去世前看我的最后一眼我终生难忘。那眼神里没有抱怨和遗恨,却充满了对我的理解和期望。现在我只有更努力地工作,才不会愧对九泉下的父亲。”
2005年12月,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在得知陕县西张村镇陈村村委会主任、共产党员程怀昌因劳累过度,牺牲在新村改造现场的噩耗时,孟繁昌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进行宣传教育的好典型,立即组织人员前去采访拍摄。十多天里,他白天亲自带队,顶风冒雪、走村串户挖掘事迹;晚上回到办公室还要第一时间整理素材,修改脚本。同事们要他歇一歇,注意身体,可孟繁昌每次都说:“没事,我撑得住。”一次,采访完已是深夜,大家驱车返回县里。由于天黑路滑,车在转弯时驶进了路边的深沟,好在车速不快才没有人受伤。就在大家惊魂未定之时,孟繁昌却借此打趣说:“这是程怀昌同志的英灵在看着我们呢。咱可一定得把这个片子做好,让英雄瞑目。”经过二十天的昼夜奋战,专题片《赤子村官》制作完成。河南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主要领导看过片子后,当即研究决定,将程怀昌同志追加为全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十四名先进个人之一。通知下达时,孟繁昌却又一次累倒在编辑台上。
电教路漫漫,人生路悠悠,孟繁昌将继续用一颗上下求索的心谱写精彩的乐章,装点青春的诗行。
(作者为三门峡市作协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