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语言应用艺术性的策略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作为学生直接获得生物知识的最直接的途径,自身带有了教育性、引导性和科学性的特点,对学生生物课程学习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生物教学语言所蕴含的特点,以及如何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的策略,进而提出优化生物教学语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希望对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能够有所裨益。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语言;艺术性
  很多老师认为教学语言只是对教材内容的一种转述,只要学生能够听懂就行了。实际并非如此,不同的表述风格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生物课堂更是如此,学生会对他喜欢的老师的课程下大力气学好,而对不喜欢的老师的课程避之不及,这很大程度上就和教学语言有关系。本文论述的重点就是初中生物课堂如何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从而让学生爱上生物这门课程,进而提升综合素质和相关的思维能力。
  一、生物教学语言中包含的特点
  (一)科学规范
  从生物学科自身具有的科学属性来说,语言的科学规范是必须的。如果只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述,不仅会降低生物学的严肃性,也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生物教学语言务必要科学规范,来不得半点含糊。对一些基本内容和科学原理,尽量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做到凝练规范,使学生能够轻而易举的把握住重点。
  (二)逻辑严密
  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初中生物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前后对应,环环相扣,做到逻辑上的严密性。尤其是一些逻辑性比较强的课程的时候,要做到严丝合缝,避免顺序颠倒,逻辑混乱,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造。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单元为例,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有细胞沟通的,其次是通过的细胞的演变讲述生命体的构成过程,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逻辑上也更容易接受。
  (三)生动趣味
  生物课堂语言在科学规范和逻辑严谨之外,要适当的注重生动趣味,这是由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来决定的。如果只是借助刻板的语言,很容易课堂枯燥,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如果适当添加趣味生动的语言,很容易将学生引入到丰富的生物世界里去。
  (四)贴近生活
  生物作为一门比较贴近人们生活的学科,一些教学内容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比较常见,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来丰富课堂内容,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都会很有帮助。以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为例,输血这种场景很多学生在影视作品或是现实生活中都很常见,教师如果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入不同血型之间的构成以及配对,课堂效果会很好,学生们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二、提升初中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的策略
  (一)科学性和趣味性要兼具
  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语言应用的艺术肯定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对一些科学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初中生物的教学就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一定要兼顾科学性和趣味性,科学性是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学到生物知识和综合素质获得提升,而趣味性则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者忽略任何一点,都会降低生物课堂的教学效果。过于看重科学性,容易使课堂空洞,学生厌学情绪滋生,而如果过分强调趣味性,则又会导致生物学科的科学属性降低,因此初中生物课堂一定要将科学性和趣味性达到和谐统一,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又能培养起浓厚的生物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成长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宽心。
  (二)教学语言要包含人文关怀,富有情感特色
  初中生物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生命的教育,通过生物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们对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以及人类自身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现状都应该是生物课堂所包含的内容。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过程,最终进化成高级生物——人类,这其中经历很多次的自然选择和物竞天择,在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学生才会体会到生命的不易,需要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尊重生活的植物和动物,更要爱好大自然和周围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更要让他们的素质得到提升。
  三、优化生物课堂语言,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
  教师要想真正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就一定要借助艺术性的教学语言,而不是传统的题海文库的战术。
  教学语言艺术性重点在于它的科学规范和逻辑严谨。如果表述规范、逻辑清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教学的条理性和语言的说服力也会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直接,易于接受。
  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优化,关键在于教师个人,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身能力的提升。一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课堂中的疑难点和关键点向学生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的接受,提高教学效率;二是理论功底要扎实,这是因为扎实的理论功底有利于教师本身去组织安排教学,方便教师对课本外延知识的组织更合理,对课堂的内容、节奏和知识的掌控更全面,让教师更多的有更多的精力在课堂语言的组织上;第三是在教材本身和知识储备上,教师在授课前都要在学生易于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使课堂的安排更合理,知识的联系更紧密,语言的组织更具逻辑性。这样,学生在对知识加工的过程中,才更容易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笔者通过长时间的生物教学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刻认识到学科语言的艺术性表达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只有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一种学生听得懂、学得好、兴趣高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课堂中体现,也能真正的营造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提高生物课的学习效率,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到快乐学习,学习快乐。
  参考文献:
  [1]顾书德.强化运用自然观察智能实现生物“高效课堂”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周雲.不同教学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赵燕.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A].《現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
  作者简介:
  曾志红,男,白族,主要研究方向:生物。
其他文献
自50年代初至2001年,50年来虎林市境内以平原沼泽型为主的湿地面积损失了三分之二,引起灾害性气候增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农业损失,文章通过公式计算得出了农业损失值。
摘 要: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生产是学习的目的。但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数学应用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生活  一、 如何理解数学应用意识  要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应用意识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教学注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借助电教媒体,快捷、清晰,从直观入手,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运
猪场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悬浮物等污染物质,直接采用传统的工艺处理很难达到排放标准。本试验采用化学混凝/倒置A2/O工艺处理猪场废水,
摘 要:音乐是一门艺术,相比绘画等视觉艺术,音乐的世界既清晰又模糊。针对幼儿的特点,情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它对幼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对情感、意志、个性、社会性培养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法的恰当运用会使幼儿音乐教学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音乐;情境教学;引导  一、情境教学在幼儿音乐活动中的作用  所
摘要: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往的“鸦雀无声”变得“畅所欲言”,由“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的气氛变得异常活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关键词:创景激趣;合作探究;以学论教;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