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的大多数学生成绩平平,而自己本身对学习又不感兴趣,在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使得这些学生问题不断,而怎样让他们将来更好地走向大学走向社会也是我们普通高中老师重视的,更是家长所期待的,这些学生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要因人而异,因事而为。
【关键词】普通高中 问题学生 家庭 社会
一、调查起因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成立于2000年。学校成立以来,由于招生政策、学校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生源不理想,所以,成绩突出者寥寥,成绩平平的占了绝大多数,剩下的就是学业问题学生。当我们面对众多学业问题学生时,当我们想到学生家长那一双双满含期望的眼睛时,就下定决心,要从根上入手,从源头上挖掘,找出这些学业问题学生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
二、调查目的 了解学业问题学生的成因,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
三、调查对象 我校各年级部分问题学生、部分学科专任教师。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日常观察、查阅资料。
五、调查时间 2011.6——2012.2
六、调查内容
1.学生调查问卷 对待学习的态度、影响学业的个人因素、对学校管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对待挫折的处理方法、父母职业及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等。
2.教师调查问卷 对学业问题学生的印象、态度、学业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转变学业问题学生的做法、对学业问题学生管理的建议等。
七、调查分析
何谓学业问题学生?笔者认为,绝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形成均源于学习退步,关键时刻学校、家庭教育没跟上,随着与同学差距的拉大,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最终自暴自弃而沦为问题学生,所以,我们称之为学业问题学生。相对那些遵规守纪、举止文明、言行礼貌、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勤学上进的学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表现为:目无校纪,我行我素;消极度日,不思进取;精神空虚,自暴自弃;品行不良,目无尊长。有的甚至于吃喝玩乐,花钱无度。
本次调查,我们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教师调查问卷20份,收回19份,回收率95%。通过对收回问卷进行对比归纳,结合日常观察,参照已有资料,我们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将我校的学业问题学生作了一些概括。
(一)学业问题学生的主要类型
1.动力缺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学习热情,不认真听讲、经常完不成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辍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2.放任自流型
此类学生的品德问题较为突出。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抽烟喝酒,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离家出走,不孝敬父母,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我们称之为“边缘生”。
3.家庭溺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家庭管教少,任性、散漫,不愿受约束,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对班级管理影响较大,但品德方面没有大问题。
4.亲情缺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但品德方面无劣迹。
5.我行我素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不顾大局。听不进同学和老师的劝告,想法偏激,又很难扭转,但思想品德无大碍。
上述五种类型虽不能代表我校学业问题学生的全部,但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对其任课教师、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了解,分析他们的成长历程,生活环境,进而透视他们的心理,不难从中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凡学业问题学生,心理上必然存在某些缺陷,从而导致问题的产生。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恐惧心理、逆反心理、对抗心理、爱出风头心理、哥们义气心理等。这些心理的形成是渐进的,是学业问题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内因。但其心理形成也有外在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家庭温暖和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效应。
(二)学业问题学生形成的因素
1.家庭温暖和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其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缺乏责任感,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过于溺爱、放任自流等种种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对孩子过分溺爱、姑息、迁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会促使他们养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恶习。单亲或重组家庭,则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理不当,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而逐渐形成孤僻、自我封闭的性格。
2.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超过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时,必然会使他们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上的异化,引发价值观发生偏移。当读书、升学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内容,学生倾力而为,也觉得愿望难以实现时,厌学畏难情绪开始滋长,这些学生转而寻求新的出路,新的刺激。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打工潮”,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学生,有些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才两年时间,月薪就达2000元左右,比有些教他们的老师工资都多。再加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使得有些学生觉得学不学都一样,不少学生及家长把学习目标定为高中毕业外出打工。于是这些学生开始抱着混个高中文凭的思想打发日子,他们不求上进,无聊度日,寻刺激,找乐子。在社会的负面影响下,在家长的默许下,上网、打牌、抽烟、喝酒甚至赌博侵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再也没有心思去学知识了。
3.学校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效应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定优劣,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还未能牢固树立,导致学业问题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虚化,学业问题学生在学校被边缘化,不良心理逐渐加重,导致问题越出越多,越来越严重。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学业问题学生也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对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学业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因人施教,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三)针对学业问题学生的一些教育引导设想
一是从大处着眼,做好“三个一”,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树立新型教育质量观。
1.遵循一个原则:“不求人人能够升学,但求个个成人成才”。作为一所普通高中,不仅是为大学输送人才,而且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这也是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与时俱进地开展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并贯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日常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2.构建好一个网络: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设,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发送自办的《第二中学校刊》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问题学生家长培训,指导家长科学教子,聘请德育校外辅导员,并定期召开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外辅导员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经常互通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社会各行业英模人物、公安干警及教子有方的家长到学校做思想教育辅导报告,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和深刻体会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3.形成一项制度: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联合对班上学业问题学生进行摸底,通过观察,向曾任教的老师和同班学生了解、走访学生家庭情况等,摸清问题学生的症结,建立专档,并针对学业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转化方案。期中、期末检查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落实的情况、效果。
二是从小处着手,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站在为了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对国家负责,对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未来负责,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真诚关爱每一个问题学生,使他们真正抬起头来走路、做人,告别过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具体措施有三点:
1.以情动人,注重激励。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待学业问题学生,老师要主动去接近他,亲近他,定期、不定期地经常找他们聊一聊,谈家庭,谈社会,谈学习,谈生活,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要等出了问题才找来训斥一顿,这样只会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僵化。同时要注意观察,无论课堂还是课余,发现优点以至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表扬,肯定主流,注重激励。
2.结对帮扶,扬长避短。学业问题学生也有思想,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某些方面也有特点和优势,必须改变老师和学生联合打击问题学生、使其在班级中孤立的错误做法,教师要发动学生,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促使问题学生时时感受到同学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扬长避短,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特别是在班集体活动中,不要使他们感觉被遗忘,一旦他们自成一体,势必会使问题成几何级数递增。因此,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学业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不要企望一次谈话,一点惩戒就能使之转化,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一个螺旋式回环往复的教育过程,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还要特别注意与同班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经常互通情况,达成一致,形成教育转化的合力,不然很难取得成效。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断尝试、改进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方法,为学业问题学生提供更为有利的转化、成长环境,真诚、平等、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业问题生,那么,学业问题生的问题一定会逐渐减少,问题学生也一定会越来越少。
作者单位:河北冀州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普通高中 问题学生 家庭 社会
一、调查起因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成立于2000年。学校成立以来,由于招生政策、学校教育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生源不理想,所以,成绩突出者寥寥,成绩平平的占了绝大多数,剩下的就是学业问题学生。当我们面对众多学业问题学生时,当我们想到学生家长那一双双满含期望的眼睛时,就下定决心,要从根上入手,从源头上挖掘,找出这些学业问题学生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他们走上健康、向上的人生之路。
二、调查目的 了解学业问题学生的成因,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策略。
三、调查对象 我校各年级部分问题学生、部分学科专任教师。
四、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日常观察、查阅资料。
五、调查时间 2011.6——2012.2
六、调查内容
1.学生调查问卷 对待学习的态度、影响学业的个人因素、对学校管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对待挫折的处理方法、父母职业及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等。
2.教师调查问卷 对学业问题学生的印象、态度、学业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转变学业问题学生的做法、对学业问题学生管理的建议等。
七、调查分析
何谓学业问题学生?笔者认为,绝大多数问题学生的形成均源于学习退步,关键时刻学校、家庭教育没跟上,随着与同学差距的拉大,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兴趣,最终自暴自弃而沦为问题学生,所以,我们称之为学业问题学生。相对那些遵规守纪、举止文明、言行礼貌、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勤学上进的学生而言,他们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往往表现为:目无校纪,我行我素;消极度日,不思进取;精神空虚,自暴自弃;品行不良,目无尊长。有的甚至于吃喝玩乐,花钱无度。
本次调查,我们共发出学生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100%;教师调查问卷20份,收回19份,回收率95%。通过对收回问卷进行对比归纳,结合日常观察,参照已有资料,我们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将我校的学业问题学生作了一些概括。
(一)学业问题学生的主要类型
1.动力缺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学习热情,不认真听讲、经常完不成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辍学,但品德方面无大问题。“只要不谈学习,就是好孩子。”
2.放任自流型
此类学生的品德问题较为突出。如打架骂人,欺负同学,抽烟喝酒,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离家出走,不孝敬父母,不守纪律。这类学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我们称之为“边缘生”。
3.家庭溺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家庭管教少,任性、散漫,不愿受约束,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对班级管理影响较大,但品德方面没有大问题。
4.亲情缺失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在心理方面。如自闭,忧郁,退缩,躁动,有攻击行为,无法集中注意力,多疑,无法与他人正常沟通等等。外向的有纪律问题,内向的不违反纪律。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但品德方面无劣迹。
5.我行我素型
此类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不顾大局。听不进同学和老师的劝告,想法偏激,又很难扭转,但思想品德无大碍。
上述五种类型虽不能代表我校学业问题学生的全部,但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对其任课教师、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了解,分析他们的成长历程,生活环境,进而透视他们的心理,不难从中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凡学业问题学生,心理上必然存在某些缺陷,从而导致问题的产生。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恐惧心理、逆反心理、对抗心理、爱出风头心理、哥们义气心理等。这些心理的形成是渐进的,是学业问题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内因。但其心理形成也有外在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家庭温暖和教育的缺失、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效应。
(二)学业问题学生形成的因素
1.家庭温暖和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对其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缺乏责任感,对子女教育简单粗暴、过于溺爱、放任自流等种种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影响。对孩子过分溺爱、姑息、迁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会促使他们养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恶习。单亲或重组家庭,则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处理不当,让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而逐渐形成孤僻、自我封闭的性格。
2.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当社会环境的强烈影响超过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时,必然会使他们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上的异化,引发价值观发生偏移。当读书、升学成为学生生活的全部内容,学生倾力而为,也觉得愿望难以实现时,厌学畏难情绪开始滋长,这些学生转而寻求新的出路,新的刺激。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打工潮”,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学生,有些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才两年时间,月薪就达2000元左右,比有些教他们的老师工资都多。再加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抬头,使得有些学生觉得学不学都一样,不少学生及家长把学习目标定为高中毕业外出打工。于是这些学生开始抱着混个高中文凭的思想打发日子,他们不求上进,无聊度日,寻刺激,找乐子。在社会的负面影响下,在家长的默许下,上网、打牌、抽烟、喝酒甚至赌博侵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再也没有心思去学知识了。
3.学校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效应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定优劣,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质量观还未能牢固树立,导致学业问题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虚化,学业问题学生在学校被边缘化,不良心理逐渐加重,导致问题越出越多,越来越严重。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学业问题学生也是我们教育的重点对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学业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因人施教,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
(三)针对学业问题学生的一些教育引导设想
一是从大处着眼,做好“三个一”,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树立新型教育质量观。
1.遵循一个原则:“不求人人能够升学,但求个个成人成才”。作为一所普通高中,不仅是为大学输送人才,而且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这也是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与时俱进地开展一系列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并贯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日常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2.构建好一个网络: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建设,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发送自办的《第二中学校刊》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业问题学生家长培训,指导家长科学教子,聘请德育校外辅导员,并定期召开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外辅导员参加的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经常互通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社会各行业英模人物、公安干警及教子有方的家长到学校做思想教育辅导报告,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和深刻体会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3.形成一项制度: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联合对班上学业问题学生进行摸底,通过观察,向曾任教的老师和同班学生了解、走访学生家庭情况等,摸清问题学生的症结,建立专档,并针对学业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转化方案。期中、期末检查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落实的情况、效果。
二是从小处着手,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站在为了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对国家负责,对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未来负责,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真诚关爱每一个问题学生,使他们真正抬起头来走路、做人,告别过去,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具体措施有三点:
1.以情动人,注重激励。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对待学业问题学生,老师要主动去接近他,亲近他,定期、不定期地经常找他们聊一聊,谈家庭,谈社会,谈学习,谈生活,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要等出了问题才找来训斥一顿,这样只会导致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僵化。同时要注意观察,无论课堂还是课余,发现优点以至点滴进步,都要及时加以表扬,肯定主流,注重激励。
2.结对帮扶,扬长避短。学业问题学生也有思想,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某些方面也有特点和优势,必须改变老师和学生联合打击问题学生、使其在班级中孤立的错误做法,教师要发动学生,通过结对帮扶等形式,促使问题学生时时感受到同学的关心,集体的温暖,扬长避短,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增强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特别是在班集体活动中,不要使他们感觉被遗忘,一旦他们自成一体,势必会使问题成几何级数递增。因此,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给他们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
3.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学业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不要企望一次谈话,一点惩戒就能使之转化,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一个螺旋式回环往复的教育过程,不要急功近利,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还要特别注意与同班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经常互通情况,达成一致,形成教育转化的合力,不然很难取得成效。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断尝试、改进学业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方法,为学业问题学生提供更为有利的转化、成长环境,真诚、平等、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学业问题生,那么,学业问题生的问题一定会逐渐减少,问题学生也一定会越来越少。
作者单位:河北冀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