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以《中国文化报》上的《解读 思考 莫言》这篇文章为研究对象,在完成该文英文翻译任务的基础上,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该材料是对座谈会上各位作家演讲内容的整理,所以文章倾向于口语化并且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因而具备较强的感染力,同时这也增加了文章翻译的难度。
关键词:演讲类文章的翻译 词汇的选择 翻译技巧
随着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莫言热”,全国各界人士都在谈论莫言及其作品,因为莫言成为首位中国政府承认的中国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终于圆了中华儿女几十年的诺贝尔奖之梦。现在不仅中国读者开始大量阅读莫言的作品,外国读者也开始关注莫言以及中国其他作家的作品,而莫言的作品在国外亦因之而热销。为了让英语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莫言以及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笔者从《中国文化报》中选取《解读 思考 莫言》作为翻译实践素材。
一、任务描述
此次我的翻译对象是摘自《中国文化报》上的一份关于“祝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发言集萃。《中国文化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权威性文化艺术类报纸。《中国文化报》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权威发布国家文化政策,快速报道全球文化动态,大力推介优秀文化作品,理性评说社会文化热点,客观反映和科学探究文化领域的管理之策、经营之道和消费之势,是文化管理者适读、文化经营者适读、文化消费者适读的报纸。
二、译后分析
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它既是语言的再现艺术,又带有很强的科学性,要愉快地胜任这项工作,译者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完成 (孙致礼,2010:15)。翻译学家刘宓庆曾说:“理论头头是道,就是翻不了一篇作品。”翻译过程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忠实(faithfulness)和通顺(smoothness)。忠实是指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通顺是指译文文字流畅地道。忠实的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要再现原文的风姿。我认为翻译译文尤其是汉译英时对译者的双语要求相当高,而且由于翻译能力的限制,在翻译的初始阶段要倾向于直译,只有在英汉双语能力达到很高的火候时才能熟练选择运用直译还是意译。在翻译过程中,我除运用直译外,是否还运用了意译、增译、省译等方法呢?本文接下来对这些用法进行举例。
三、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的运用不外乎两种情形:一是源语表达方式不符合目的语的用语习惯,如果不运用翻译技巧就会造成译文的生涩感,这类情况属于强制性运用;二是处于发挥目的语语言优势,为了再增加译文的文采,这类情况属于选择性运用 (任虹,2007:112)。
(一)省译
由于英汉语言在语法、句法和修辞上的差异,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翻译时,若照搬到译文中,就会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忠实原文并不等于全部译出原文中的每个字。为了忠实、通顺和简洁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使译文在思想内容与原文相等,就有必要省去某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廖国强,2006:31)。
原文1:我当时在关注当代文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作家在现实面前妥协,这是我后来不那么关注当代文学的一个原因。
译文1:When I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t one time, I found many writers made a compromise when facing realities, which was the reason why I didn’t focus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分析:“发现了一个现象”其实就是后面的内容,即“很多作家在现实面前妥协”,故而将“一个现象”省译。
原文2:我讲中国当代有两个缺失,传统道德观的缺失,还有现代文明的观念、秩序的缺失。
译文2:I think contemporary China have lost traditional ethnics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thoughts.
分析:“中国当代有两个缺失”即“传统道德观的缺失,还有现代文明的观念、秩序的缺失”,我在翻译过程中将“两个缺失”省译,这样更加简洁。刘梦溪讲话这种方式是先提前强调一下有“两个缺失”好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将其转化为文本时则力求简洁,故而将其省译。
(二)增译
英汉互译时,由于意义、语法、句法、修辞或逻辑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常常添加一些结构词、数量词、概念词、语气词以及反映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等(廖国强,2006:29)。
原文1:大家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是有力量的,甚至很多作家是没有精神力量的,但是莫言的作品是有精神力量的。
译文1:We all know that not all writers’ works have strength, and even many writers’ works lack spiritual power,but Mo Yan’s own spiritual power.
分析:我们了解一个作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这个作家人很好,而是通过这个人的作品才去关注他们本人,所以作家有没有力量是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出来的,故在翻译过程中增译了“works”。
原文2:我注意到莫言的作品,从他创作之初,以及到最后一部新作《蛙》,没有在现实问题上妥协,他的坚持和追寻越来越有深度,而没有改变。
译文3:However, I found Mo Yan’s works have never made a compromise from his earlier works to the latest work Frog and his determination and pursue become more and more determined rather than change.
分析:加入“however”,表明莫言与之前学者刘梦溪所说的大多数作家是有不同之处的,从而突出莫言的特色以及成就。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2]陈宏薇等.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廖国强.英汉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魏志成.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赵桂华. 翻译理论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演讲类文章的翻译 词汇的选择 翻译技巧
随着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莫言热”,全国各界人士都在谈论莫言及其作品,因为莫言成为首位中国政府承认的中国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终于圆了中华儿女几十年的诺贝尔奖之梦。现在不仅中国读者开始大量阅读莫言的作品,外国读者也开始关注莫言以及中国其他作家的作品,而莫言的作品在国外亦因之而热销。为了让英语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莫言以及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笔者从《中国文化报》中选取《解读 思考 莫言》作为翻译实践素材。
一、任务描述
此次我的翻译对象是摘自《中国文化报》上的一份关于“祝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发言集萃。《中国文化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的权威性文化艺术类报纸。《中国文化报》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权威发布国家文化政策,快速报道全球文化动态,大力推介优秀文化作品,理性评说社会文化热点,客观反映和科学探究文化领域的管理之策、经营之道和消费之势,是文化管理者适读、文化经营者适读、文化消费者适读的报纸。
二、译后分析
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它既是语言的再现艺术,又带有很强的科学性,要愉快地胜任这项工作,译者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完成 (孙致礼,2010:15)。翻译学家刘宓庆曾说:“理论头头是道,就是翻不了一篇作品。”翻译过程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忠实(faithfulness)和通顺(smoothness)。忠实是指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通顺是指译文文字流畅地道。忠实的译文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文体风格,要再现原文的风姿。我认为翻译译文尤其是汉译英时对译者的双语要求相当高,而且由于翻译能力的限制,在翻译的初始阶段要倾向于直译,只有在英汉双语能力达到很高的火候时才能熟练选择运用直译还是意译。在翻译过程中,我除运用直译外,是否还运用了意译、增译、省译等方法呢?本文接下来对这些用法进行举例。
三、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的运用不外乎两种情形:一是源语表达方式不符合目的语的用语习惯,如果不运用翻译技巧就会造成译文的生涩感,这类情况属于强制性运用;二是处于发挥目的语语言优势,为了再增加译文的文采,这类情况属于选择性运用 (任虹,2007:112)。
(一)省译
由于英汉语言在语法、句法和修辞上的差异,有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翻译时,若照搬到译文中,就会影响译文的简洁和通顺。忠实原文并不等于全部译出原文中的每个字。为了忠实、通顺和简洁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使译文在思想内容与原文相等,就有必要省去某些词语或句子成分(廖国强,2006:31)。
原文1:我当时在关注当代文学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作家在现实面前妥协,这是我后来不那么关注当代文学的一个原因。
译文1:When I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t one time, I found many writers made a compromise when facing realities, which was the reason why I didn’t focus o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分析:“发现了一个现象”其实就是后面的内容,即“很多作家在现实面前妥协”,故而将“一个现象”省译。
原文2:我讲中国当代有两个缺失,传统道德观的缺失,还有现代文明的观念、秩序的缺失。
译文2:I think contemporary China have lost traditional ethnics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thoughts.
分析:“中国当代有两个缺失”即“传统道德观的缺失,还有现代文明的观念、秩序的缺失”,我在翻译过程中将“两个缺失”省译,这样更加简洁。刘梦溪讲话这种方式是先提前强调一下有“两个缺失”好引起听众的注意,而将其转化为文本时则力求简洁,故而将其省译。
(二)增译
英汉互译时,由于意义、语法、句法、修辞或逻辑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常常添加一些结构词、数量词、概念词、语气词以及反映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等(廖国强,2006:29)。
原文1:大家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是有力量的,甚至很多作家是没有精神力量的,但是莫言的作品是有精神力量的。
译文1:We all know that not all writers’ works have strength, and even many writers’ works lack spiritual power,but Mo Yan’s own spiritual power.
分析:我们了解一个作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这个作家人很好,而是通过这个人的作品才去关注他们本人,所以作家有没有力量是从他们的作品中看出来的,故在翻译过程中增译了“works”。
原文2:我注意到莫言的作品,从他创作之初,以及到最后一部新作《蛙》,没有在现实问题上妥协,他的坚持和追寻越来越有深度,而没有改变。
译文3:However, I found Mo Yan’s works have never made a compromise from his earlier works to the latest work Frog and his determination and pursue become more and more determined rather than change.
分析:加入“however”,表明莫言与之前学者刘梦溪所说的大多数作家是有不同之处的,从而突出莫言的特色以及成就。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1988.
[2]陈宏薇等.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廖国强.英汉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4]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魏志成.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赵桂华. 翻译理论与技巧[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