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别检测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比较3种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探讨3种抗体联合检测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具有关节症状的各种风湿病患者551例,其中,RA患者30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均检测APF、AKA和抗CCP抗体,其中J前两者采用间
【机 构】
: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别检测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比较3种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探讨3种抗体联合检测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6-2008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具有关节症状的各种风湿病患者551例,其中,RA患者304例,其他风湿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均检测APF、AKA和抗CCP抗体,其中J前两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后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果 抗CCP抗体、AKA和AP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6.2%、43.6%和34.5%,特异性分别为96.0%、98.4%和99.6%;3种抗体中任一抗体阳性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3%和94.7%;3种抗体中任2项抗体阳性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8.4%和99.2%,而3种抗体均阳性对RA诊断的特异性达100%,但敏感性仅28.3%.结论 3种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中,以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最高,联合检测抗CCP抗体、AKA和APF并不能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pS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2006~2007本院86例旨次诊断为pSS的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除口干、眼干、关节痛外,患者血液系统受累较为多见.18岁以下青少年患者口干、眼干发生率低,而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比例高.抗SSA或SSB抗体阳性患者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高,并且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球蛋白或免疫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TWP)治疗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骨桥蛋白及其受体αvβ3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TWP治疗RA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CIA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WP治疗组,4周后取材并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健康组、模型组和TWP治疗组的骨桥蛋白及其受体αvβ3在滑膜、关节和血清中的表达.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健康组、
目的 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血脂水平情况,探讨脂代谢紊乱与pSS的相关因素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114例pSS患者和20名健康者对照,回顾性分析血脂水平变化及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pSS患者平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低于正常(P<0.05).pSS中39.5%存在血脂异常,血脂异常组较健康对照组平均病程较长,腮腺肿大发生率高
患者男,47岁,3年前出现交替排成形黄便或脂肪便,伴食欲减退。2年前出现双侧颌下区肿物,病理示双侧颌下腺慢性炎,腺泡萎缩,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为“双侧慢性颌下腺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以关节表现为主,长期以来RA心血管疾病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在国内对RA高发心血管疾病尚存在怀疑.目前大量研究表明RA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风险[1-2],在校正年龄、性别后RA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3.96倍[3].RA患者高发心血管疾病是不容怀疑和争论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血清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相关[1].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并伴有精神障碍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P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中枢、外周及自主神经系统均可受累,它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临床特征,是SLE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SLE若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一般表示预后很差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会议于2011年8月27日在杭州召开。参加奉次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石朝云副总编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专家编委。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石朝云副总编辑宣读了《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编委名单、表彰编委名单和通讯编委名单,并颁发了聘任证书,宣告第四届编委会正式成立,标志编委会新老交替圆满完成。第四届编委会由71名委员和23名通讯编委组成。顾问
例1女,21岁.因“反复发热伴面部皮疹、四肢雷诺现象3个月”收入院.患者2010年5月出现反复发热伴面部、四肢皮疹,有肌肉酸痛、光过敏.无咽痛、咳嗽,无胸闷、胸痛,外院长期抗感染治疗无好转.5月31日行左腋下淋巴结活检提示“反应性增生”.6月14日出现反应迟钝,随即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双眼上翻,持续8 min左右.予地西泮10 mg肌肉注射缓解后收入神经科.查体:神志不清、言语不能,
患者女,34岁.反复面部、四肢结节性红斑3年入院.缘于2005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远端散在少量暗红色痛性结节,消退后留有褐色斑块,未予重视.2007年5月18日再次因四肢远端暗红色结节,伴疼痛,就诊于某院,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阴性,结节活检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结节性红斑".2008年2月11日四肢远端、双侧脸颊散在暗红色结节再次出现,量较多,疼痛剧烈,伴畏寒、低热.2008
例1:男,13岁.主因"间断双膝关节疼痛1年余"于2007年11月就诊于我院.患者自1年前出现腰骶部不适感,偶有双膝关节间歇性疼痛,逐发展为双膝关节持续性疼痛.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口腔无溃疡,胸廓活动度正常,心肺腹(-),外阴部无异常,腰骶部压痛(+),双膝关节轻度肿胀,压痛(+),双侧"4"字试验(+),双侧屈膝屈髋试验(+).实验室查:血常规白细胞6.3×10~9/L,红细胞4.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