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学生品德、能力养成的重要基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积极在教育教学中彰显学科的特色与魅力,通过科学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主要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学生品德、能力养成的重要基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积极在教育教学中彰显学科的特色与魅力,通过科学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围绕核心素养内涵,确定课堂教学核心目标
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为促进学生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科优势,时刻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中。具体来说,我们要着眼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从教学特定内容出发,积极寻找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落实点,从而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核心目标,在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创设教学情境,在情感共鸣中培育核心素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真实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发其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在情境实践中提高认识,提升境界,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分析引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观察并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和思维养成,从而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求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学科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将它们作为情境素材并进行科学加工,进一步增强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就此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各类现象的成因,对于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在这样一种鞭辟入里的情境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法制理念,提升公民素质,完善对自身核心素养的培育。
3整合教学方法,在互动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伴随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促进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平等的对话、理解及相互融入,使师生在互动学习中达成共识,生成共同认可的规范,从而促使学生将某些难以理解的价值冲突转变为可以理解的思想观念,增强道德学习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推动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
4回归课堂本真,在实践探索中养成核心素养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通过观察、思考、参与、运用的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和行动上。因此,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范畴,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感受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品格形成与能力发展意义重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聚焦学生自身成长,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2]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36-37.
[3]陶健.浅议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2016(9).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学生品德、能力养成的重要基石,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积极在教育教学中彰显学科的特色与魅力,通过科学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围绕核心素养内涵,确定课堂教学核心目标
学生的核心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为促进学生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科优势,时刻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中。具体来说,我们要着眼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从教学特定内容出发,积极寻找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落实点,从而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核心目标,在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创设教学情境,在情感共鸣中培育核心素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而积极的过程,学习者知识的获得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间的交流来实现。真实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发其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在情境实践中提高认识,提升境界,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分析引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观察并判断学生的行为动机和思维养成,从而有的放矢地引领学生实现学科所要求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学科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将它们作为情境素材并进行科学加工,进一步增强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比如,针对网络上热议的“老年人跌倒该不该扶”的问题,教师可以就此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分析各类现象的成因,对于这些行为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启示。在这样一种鞭辟入里的情境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法制理念,提升公民素质,完善对自身核心素养的培育。
3整合教学方法,在互动学习中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是伴随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促进个体适应未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纬度动态过程,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平等的对话、理解及相互融入,使师生在互动学习中达成共识,生成共同认可的规范,从而促使学生将某些难以理解的价值冲突转变为可以理解的思想观念,增强道德学习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推动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培养。
4回归课堂本真,在实践探索中养成核心素养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只有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真,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感染、影响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通过观察、思考、参与、运用的过程,把抽象的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和行动上。因此,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范畴,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实际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感受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力量,形成客观理性的价值体系,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品格形成与能力发展意义重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聚焦学生自身成长,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大力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9.
[2]单盈盈.利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36-37.
[3]陶健.浅议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2016(9).